鄉鎮公務員 少年得志好 還是大器晚成好

2021-01-21 網易新聞

鄉鎮公務員有年齡很小就被提拔,且提拔很快,四五年內就做鎮長的,也有在鄉鎮蹲苗一蹲就是二十幾年,大把年紀了才被提拔的。筆者不禁思考了:對於鄉鎮公務員,是少年得志好,還是大器晚成好呢?

有人說「少年得志」不如「大器晚成」,少年時心境浮躁,若貿然被推上雲端,往後可能會摔得很慘,但「大器晚成」就不一樣了,看遍了世事的中年人,心境已然平靜如水,成功之後只會穩重,而不會輕浮。也有人說,人生就像馬拉松,如果能「少年得志」,誰甘願「大器晚成」?筆者認為:每個人都有屬於他自己的時區,年少得志也罷,大器晚成也好,只要一直努力,不被困難給打倒,最終總會等到屬於自己的那一份成就的,對於我們鄉鎮公務員更是如此。

少年得志,被提拔的早,不要驕傲自滿,不要對人趾高氣昂,認為自己高人一等,要尊重每一位為你提出意見建議的同事群眾,要客觀分析自己長短,補短板,利用自己所處的領導位置,擁有的有利資源,沉下心來,多學習,多取經,勤思考,為更大的作為積累經驗。少年不得志沒有被提拔的鄉鎮幹部也不要怨天尤人,在基層多紮根,多蹲苗,多吸收營養,挫折中磨練意志,困境中歷練本領,待機會來臨之時,我們已然擁有龐大的根系,豐富的營養,何愁不成功。待到進入成器圈子之後,因了這豐富的經歷,理解力、接受力得以提高,而成功圈子的資源遠比之前的資源,也不一定發展地比少年得志人員發展的慢。

而我們作為一名鄉鎮公務員,也不用過多地去思考是否被提拔,我們所作地就是做好自己地本職工作,提升自己,從而更好地不忘初心地為人民服務。(供稿人:範文豔)

相關焦點

  • 在體制內,只有少年得志,沒有大器晚成
    所以,姜太公80出任宰相,只能存在於歷史裡,當下的體制內,只有少年得志,沒有大器晚成。一、大多數在仕途上取得了一定成績領導,年輕時就一帆風順。你可以查一查很多地區一把手的履歷,在他們年輕的時候,二三十歲的時候,可能在級別上沒有晉升,但是,職務卻基本都變動的很頻繁。幾乎每2-3年就會變動一下職務,這叫多崗位鍛鍊,一旦遇到提拔機會,這是個不可替代的大優勢。
  • 你是大器晚成還是少年得志?對比下名人的30歲吧
    張愛玲那句「出名要趁早」道出了很多想成名成家的年輕人的心聲,很多人在描述自己的夢想時總會加上一個年齡期限,比如「我要在25歲時成為一個漫畫家」或「我要在30歲前環遊世界」,很少有人許願自己大器晚成,除非他已經步入中年了。
  • 時晨算命,十有八九:小孩是少年得志還是大器晚成,皆簡單明了
    6、亥時出世的嬰兒21:00-22:59,這一陣子出世的嬰兒,先天性處世直性子,但都是先天性的大器晚成之士。因為早前易招惹是非,因此祖業難守,直至暮年,才運勢喜慶,衣食住行皆美。9、寅時出世的嬰兒03:00-4:59,這一陣子出世的嬰兒,是離鄉背井之命,因於她們終究與養父母人及夫婦有芥蒂,因而便會早運不如意,只能來到中老年才會運趨轉好,進而順順利利起來。
  • 少年得志,是一場災難
    大多數少年得志的「成功者」往往是在一時的風光之後,轟然倒塌。 古訓說:「早成者未必有成,晚達者未必不達。不可以年少而自恃,不可以年老而自棄。」 少年得志,是多少人的夢想。然而,這樣的成功沒有經過時間的打磨,容易讓人自我膨脹,獨斷專行,這也為他今後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 有人少年得志,有人大器晚成!
    俗話說得好「天生我才必有用,只是未到好運時」,一個人是否能夠發財除了自身的能力以外,更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加持,而這種加持站在傳統命理學的角度來講就是所謂的好氣運,對十二生肖而言,每個人都是性格迥異的存在,不僅如此,他們(她們)各自的先天命理格局也是大相逕庭,所以在賺錢發財這件事情上也總是各有緩急,有些少年得志,有些則是大器晚成
  • 90後女博士副縣長走紅,少年得志如何才能笑到最後?
    有人就說了四個字:少年得志。好的,我們就來談談少年得志這個問題。少年得志,時常讓人會收不住。即便上了年紀得志的人,有時也都收不住。比如白居易,三十七歲中進士時,還給自己寫一句「慈恩塔下題名時,十七人中最年少」。孟郊更是溢於言表,四十多歲中進士,就說「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 少年得志不容易,且勿輕狂!春風十裡才會不如你(深度好文)
    原創┃萬紅雲少年得志不容易,且勿輕狂!春風十裡才會不如你。人生得志有早晚,早謂,少年得志。今日得志,不代表明日得志,明日得志,不代表一生得志。一生有志,常自清醒者,方保一生長進無憂。人生少年得志者,多半擁有這些特質,不足則改之,足則勉之。春風十裡才會不如你。一、思想獨特,見解不落俗套。少年得志者,對事物的看法,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與思路。他們想法總是超前,他們創新意思強。他們不保留自己的看法,是什麼樣就說出來分享。二、記憶力好,接受新事物快。
  • 二十五歲之後我才明白:相比少年得志,我更願意大器晚成
    少年得志也不一定就是好事,得意過了頭反而會開始走下坡路。而大器晚成的人,雖然起步晚了一點,但是人生路走得更加篤定。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華,一個大器晚成的人往往這幾個特徵很明顯,希望你也有。第一個特徵:為人厚道,心懷善良。厚德載物,厚德之人,必有厚福。
  • 少年得志是家門不幸
    兩年前,我曾在上海電視臺晚間9點半的新聞夜線裡露過幾次臉,那已是網絡傳媒蓬勃發展電視媒體日益式微的時候,可畢竟還是有觀眾看到了我,其中就包括為少年行供應學生餐的一位供應商。打理這盒飯生意的老闆娘,是位在上海生活了幾十年的無錫阿姨。
  • 李小璐事件深度反思:少年得志易猖狂,欲成大器需修行!
    這位來自東北哈市年輕人,確實有音樂天賦:會跳街舞,做過夜店DJ,誤入嘻哈說唱,過五關斬六將,拿下全國總冠軍,推出多首單曲,堪稱少年得志。 和同樣靠嘻哈出道的周杰倫不同,PGone最致命的問題,是看似才華橫溢,離經叛道,實則低俗庸俗,心無定性。
  • 少年得志大不幸,千金難買少年窮!
  • 到中年運勢就變好!大器晚成的手!
    今天跟滴天居士一起看看中年運勢變好的手相! 三豹紋 在我們的食指下面有一條橫紋叫做指節紋,假如有三條指節紋的話叫做三約紋。這類人平生中不缺錢,而且桃花運也很好,這類人往往結婚後運勢變好,能夠藉助異性或者另一半的幫助!
  • 《菜根譚》:年少得志未必是好事,濃豔的東西也不能長久
    《菜根譚》:濃鬱的東西不能長久,年少得志未必是好事。在古人的智慧中,年少得志,一直不是一件什麼好事。其實我們從一個客觀的角度去分析,年少得志的人往往不容易發覺到自己的身上的缺點。在最年少輕狂的時候就有很好的發展,這樣的人通常都比較高傲和張揚。
  • 三國中少年得志並不一定是好事,最後一位不死將一統天下
    人人都希望建功立業,有的大器晚成,有的九死一生方能丹青史書。但自古英雄出少年,有許多少年英雄,他們早早就出人頭地,名聲在外,今天小編為大家討論一下三國中少年英才的那些事兒,以及他們最後真的能善始善終嗎。第一,孔融,在很多小夥伴還不知道什麼是三國的時候,估計很多人都已經知道「孔融讓梨」的故事了吧。
  • 少年得志大不幸,繼續《塞外奇俠傳》第三回之十
    楊雲驄可以算是「少年得志大不幸」這句話的演繹和寫照了。現在市面上很少有人說這種話,浮躁的世態下,只會鼓勵少年越早出頭越好,還有一句相反的話,叫做成名要趁早。可是古書裡早就有「少年得志大不幸」這句話,這句話流傳的時間更長。看看楊雲驄的狀態,就知道為什麼「少年得志大不幸」了,他就是典型的少年得志,從小就順風順水,不時有貴人相助。
  • 手相看啥樣的人能夠少年得志
    掌中出現兵符紋的人,性格剛毅不屈,勇敢果斷,少年得志,年輕時就能在軍隊做官,雄才大略,是出色的領導人物,可領導軍隊,鎮守邊關,為國家立下軍功!傳說漢朝丞相陳平就有這種手紋。二、手掌中有懸魚紋懸魚紋文章榮身登科。懸魚紋出現在學堂部位(大拇指下方是學堂),形狀如同如倒掛的魚,所有又稱為懸魚紋。
  • 少年得志亦福亦禍——讀《賈誼傳》有感
    前些天偶讀《漢書》,看了《賈誼傳》,感慨良多,忽然覺得有時候成功來得過於容易並非什麼好兆頭!西漢有個書生叫賈誼,年輕時博學多才,發表《過秦論》、《治安策》等曠世文章,文採華麗,見識高遠,令人嘆服。縱觀賈誼一生,可謂少年得志,意氣風發,年紀輕輕便被調入京城,成為當時皇帝漢文帝的智囊團成員之一,大概相當於我們現在剛剛大學畢業就被調入中央辦公廳或政研室這類機構吧,而且不到一年就連升三級,要成部門領導了,仕途可謂順風順水,一路高歌,但賈生初入朝堂,便提出正法令、明禮樂、易官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很快遭同行妒忌誣陷,被貶到地方任職。
  • 如果同時考上城裡事業編制和鄉鎮公務員編制,你會如何選擇?
    同一個縣城的事業編制和該縣的鄉鎮公務員編制既然要分析,那就不多說廢話,筆者帶大家看乾貨!前提條件:同一個縣的縣城事業編制和鄉鎮公務員編制。鄉鎮公務員,雖是基層公務員,但會有很多縣委、縣政府、縣級部門的遴選和借調、借用等方式,從鄉鎮走到縣城,努力工作三年以上,一般都可以留下來。縣城事業編制,天花板效應太明顯,一般一幹就是一輩子,遠不如公編發展快。
  • 2021年廣東省鄉鎮公務員考試公告_廣東公務員官網
    2021年廣東省鄉鎮公務員考試公告_廣東公務員官網由廣東公務員考試網考試快訊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廣東省考時間,廣東人事考試網,廣東公務員考試快訊的內容,請關注廣東公務員考試頻道/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人生有三大不幸:少年得志,中年失業,老年入花叢
    交談中,許巍半玩笑說:「人生有三大不幸:少年得志,中年失業,老年入花叢。」覺得他說得有意思,闡發幾句。少年得志確非好事,大多結局不幸。王安石筆下的仲永,許多人知道,不再贅說。解放後有個寧珀,八歲就進了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是個公認的神童,可後來也未成才,最後竟出家做了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