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少年得志並不一定是好事,最後一位不死將一統天下

2021-01-10 河北小將說歷史

三國不僅僅是一個動蕩不安的時代,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年代。人人都希望建功立業,有的大器晚成,有的九死一生方能丹青史書。但自古英雄出少年,有許多少年英雄,他們早早就出人頭地,名聲在外,今天小編為大家討論一下三國中少年英才的那些事兒,以及他們最後真的能善始善終嗎。

第一,孔融,在很多小夥伴還不知道什麼是三國的時候,估計很多人都已經知道「孔融讓梨」的故事了吧。在孔融很小的時候,就才華出眾,後入朝為官,孔融剛正不阿,曾與董卓激烈爭辯,被貶到黃巾兵猖獗的北海。由於孔融重視教育,禮賢下士被稱為「孔北海」。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後,獨掌朝政,孔融再次入朝為官。可惜孔融為人志大才疏,不能容物,多次諷刺曹操,曹操既積滿了一肚子的猜疑忌妒,加上郗慮的誣陷,曹操於是指使丞相軍謀祭酒路粹枉奏孔融以「招合徒眾」,「欲圖不軌」、「謗訕朝廷」、「不遵超儀」等罪名,於建安十三年八月二十九日(208年9月26日)將孔融處死,並株連全家。

第二,諸葛恪,吳國大臣諸葛瑾之子。諸葛恪少年得志,為世人稱讚。諸葛恪在陸遜病逝後任大將軍代領其兵,之後被孫權任命為託孤大臣之首。孫亮即位後受封太傅,開始掌握吳國軍政大權。執政初期革新政治,率軍抗擊魏國取得東興大捷頗孚民望。此後產生輕敵之心,開始大舉出兵伐魏,慘遭新城之敗。之後為掩飾過錯更加獨斷專權。公元253年,諸葛恪被孫峻謀害。

諸葛瑾曾言:恪兒不會使諸葛家興盛,反而會令家族遭受災禍。果然如言,諸葛恪把聰明都顯露於外,不懂得收斂,最終導致大禍!

第三,鍾會,魏國太傅鍾繇之幼子。鍾會,鄧艾與姜維並稱三國後期名將。少年時聰慧敏捷異常。鍾會五歲時,鍾繇帶著他去見蔣濟,蔣濟認為鍾會"非常人也"。 等鍾會長大後,有才數技藝,博學多聞,尤其精通玄學。 弱冠時,與名士、玄學代表人物王弼並知名。

景元四年(263年)秋,魏國舉兵攻打蜀漢。派鍾會與鄧艾一同領兵,大軍壓境,鍾會與姜維相持於劍閣。誰知鄧艾偷渡陰山直接將後主嚇的開城投降,鍾會不服鄧艾之功,誣陷鄧艾謀反,與姜維在成都舉事,準備各地稱王,反叛司馬昭。後與姜維共同死於亂軍之中,並背負了反叛的罪名。

第二,周不疑,荊州神童周不疑去許都與曹衝關係很好,曹操也很喜愛他們兩個。曹衝夭折後,曹操每當看見周不疑的時候就想起曹衝來,心突已,於是命人暗殺之,曹丕為其求情。曹操說:「這個人不是你可以駕馭的。」於是派人去把周不疑刺殺了。

《先賢傳》稱不疑幼有異才,聰明敏達。

第一,曹衝,曹操幼子,十分聰明伶俐,曹操最為欣賞的兒子。「曹衝稱象」「智救庫吏」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歷史典故,都是與曹衝相關的。在曹操看來,曹衝的才智是兒子中最高的,也是最善良的,準備給予大業。可惜在曹衝十三歲的時候,因病夭折,曹操哭著對曹丕,植等說,這是我的不幸,是你們的幸運啊!

曹衝與周不疑很是要好,曹衝認為只有曹衝的才智可以駕馭周不疑。

如果曹衝能活到成年,並順利繼承曹操的大業,那就沒司馬懿什麼事了,也不會發生高平陵事變。曹魏也就有很大的機會吞併吳蜀,一統天下。

可見三國不但英雄輩出,少年英才也很多,可惜天妒英才,雖然少年得志,但最終都沒能有個好的下場,不禁讓人嘆息!

希望喜愛三國的朋友記得留言討論,關注哦!

相關焦點

  • 劉備得到了臥龍鳳雛,為何不能一統天下,原因竟然是這樣
    劉備得到了臥龍鳳雛,為何不能一統天下,原因竟然是這樣。相信大家都看過《三國演義》吧,在那個戰火紛飛的時代,群雄逐鹿,英雄輩出。俗話說:「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要問在三國中誰的「命」最好,有人會說是孫權,少年得志,成為江東之主,是三國中最年輕的諸侯之一;有人也說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縱橫朝野,掌握大權,終成一方霸業。但是我覺得有一個人的運氣卻比他們兩個還好,這個人到底是誰呢?這個人就是劉備了,他從一個賣草鞋出身,到蜀國的開國皇帝,除了他自身有勇有謀之外,他的命也是很好的。
  • 少年得志,是一場災難
    大多數少年得志的「成功者」往往是在一時的風光之後,轟然倒塌。 古訓說:「早成者未必有成,晚達者未必不達。不可以年少而自恃,不可以年老而自棄。」 少年得志,是多少人的夢想。然而,這樣的成功沒有經過時間的打磨,容易讓人自我膨脹,獨斷專行,這也為他今後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 《菜根譚》:年少得志未必是好事,濃豔的東西也不能長久
    《菜根譚》:濃鬱的東西不能長久,年少得志未必是好事。在古人的智慧中,年少得志,一直不是一件什麼好事。其實我們從一個客觀的角度去分析,年少得志的人往往不容易發覺到自己的身上的缺點。在最年少輕狂的時候就有很好的發展,這樣的人通常都比較高傲和張揚。
  • 90後女博士副縣長走紅,少年得志如何才能笑到最後?
    掛職擔任副縣長,本來也是幹部交流鍛鍊的一件尋常事,但有了90後、女博士這兩個標籤,目光就不一樣了。有人就說了四個字:少年得志。好的,我們就來談談少年得志這個問題。少年得志,時常讓人會收不住。即便上了年紀得志的人,有時也都收不住。比如白居易,三十七歲中進士時,還給自己寫一句「慈恩塔下題名時,十七人中最年少」。
  • 少年得志大不幸?你是否在努力消耗你的孩子?
    無論商場還是戰場,全民創業還是戰國什麼樣的人可以笑到最後?當你拼命讓你的孩子走向臺前,成為網紅你可曾想過,你可能害了你的孩子?少年得志,大不幸!是巧合還是天道的規律?- 闇然日章 | 詩和遠方的人生,值得細細品讀 -在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的故事中,反覆提到了一個名字:德川家康。這個名字的擁有者,就是踩著信長和秀吉的肩膀,最終取得天下、建立政權,並將之維持了265年之久的人。他在戰國時期有一個特別的綽號:烏龜。基於那部二十多年前紅遍全國的美國動畫片,在這段故事中,將他稱為「忍者神龜」,我覺得是再合適也不過的事情了。
  • 少年得志亦福亦禍——讀《賈誼傳》有感
    縱觀賈誼一生,可謂少年得志,意氣風發,年紀輕輕便被調入京城,成為當時皇帝漢文帝的智囊團成員之一,大概相當於我們現在剛剛大學畢業就被調入中央辦公廳或政研室這類機構吧,而且不到一年就連升三級,要成部門領導了,仕途可謂順風順水,一路高歌,但賈生初入朝堂,便提出正法令、明禮樂、易官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很快遭同行妒忌誣陷,被貶到地方任職。
  • 少年得志是人生三大不幸之一,那100天的娃娃就任皇帝,結局如何
    少年得志之所以稱之為不幸,在於其沒有經歷過社會磨練,做事容易想當然,脫離實際,而且少年時代及受人追捧,阿諛聲一片,雖可以獲得更多的資源和關注,但更容易養成年少輕狂、目中無人等壞習慣,影響日後發展。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人生最高得志的人,就是10歲前就當上了皇帝,很多人也取得了輝煌的人生,成就了中國的一個時代,是非曲直你們自己去評價。
  • 少年得志是家門不幸
    兩年前,我曾在上海電視臺晚間9點半的新聞夜線裡露過幾次臉,那已是網絡傳媒蓬勃發展電視媒體日益式微的時候,可畢竟還是有觀眾看到了我,其中就包括為少年行供應學生餐的一位供應商。打理這盒飯生意的老闆娘,是位在上海生活了幾十年的無錫阿姨。
  • 快播王欣稱創業使人「致鬱」,少年得志不是好事
    三言財經 9月11日消息,近日,快播創始人、靈鴿CEO王欣在其訪談節目《別句匠欣》中表示,創業遇到的困難可能會比別人多得多,也許有些困難是你不能承受的,所以說為什麼今天的這些創業者很多人壓力特別大,有抑鬱的甚至有自殺的。
  • 他少年得志,名滿京都,一步走錯,後半生令人惋惜!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好生好死,說起來簡單,能夠真正好生好死的人並不多。好生容易做到,順利出生,但是好死就不容易了,如果誰能夠安享晚年,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都沒有痛苦,最後能夠壽終正寢,那就算是好死了,但是太多的人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都是疾病纏身,病魔纏繞著自己,並沒有真的能夠安樂死。
  • 手相看啥樣的人能夠少年得志
    掌中出現兵符紋的人,性格剛毅不屈,勇敢果斷,少年得志,年輕時就能在軍隊做官,雄才大略,是出色的領導人物,可領導軍隊,鎮守邊關,為國家立下軍功!傳說漢朝丞相陳平就有這種手紋。二、手掌中有懸魚紋懸魚紋文章榮身登科。懸魚紋出現在學堂部位(大拇指下方是學堂),形狀如同如倒掛的魚,所有又稱為懸魚紋。
  • 「少年得志、飛來橫財、出生豪門」:人生三不幸,多數人不信
    少年得志年輕人,一般都是少年英才,而且年少氣盛,現在網上有一句話叫做,「不氣盛那還叫年輕人嗎?」其實我很認同這句話,少年時候是比較的張狂,根本不懂得收斂。就如詩句《沁園春雪》裡寫的。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 鄉鎮公務員 少年得志好 還是大器晚成好
    筆者不禁思考了:對於鄉鎮公務員,是少年得志好,還是大器晚成好呢?有人說「少年得志」不如「大器晚成」,少年時心境浮躁,若貿然被推上雲端,往後可能會摔得很慘,但「大器晚成」就不一樣了,看遍了世事的中年人,心境已然平靜如水,成功之後只會穩重,而不會輕浮。也有人說,人生就像馬拉松,如果能「少年得志」,誰甘願「大器晚成」?
  • 諸葛亮料事如神,卻為何沒能幫助劉備一統天下?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素來料事如神,讓敵人聞風喪膽。在諸葛亮的幫助下,劉備從一開始實力薄弱的的隊伍,一點點發展壯大,而且還一次次以少勝多,取得了荊州、益州。漢中等地。可就是這樣一位大人物,卻為何沒能幫助劉備一統天下,光復漢室呢?
  • 少年得志大不幸,千金難買少年窮!
    大家好,最近特別忙,沒有一一回復,請諒解,今天廟奎回復少年創業受磨難的人們,無磨不成道,沒有失敗的苦難,就不會為成功鋪墊基石。事業成功,但婚姻不美滿;婚姻美滿,但兒女讓人操心;人生總是無法十全十美,就像我在「九宮」裡說的:「最完美的人生是個圓,十二個宮位都達到均衡,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婦和樂,事業亨通,福祿壽考,無疾而終,但從命盤的二十萬種組合來看,108顆星加十二宮的組合,沒有一張命盤能符合這個完美無缺的圓。」
  • 少年得志不容易,且勿輕狂!春風十裡才會不如你(深度好文)
    原創┃萬紅雲少年得志不容易,且勿輕狂!春風十裡才會不如你。人生得志有早晚,早謂,少年得志。今日得志,不代表明日得志,明日得志,不代表一生得志。一生有志,常自清醒者,方保一生長進無憂。人生少年得志者,多半擁有這些特質,不足則改之,足則勉之。春風十裡才會不如你。一、思想獨特,見解不落俗套。少年得志者,對事物的看法,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與思路。他們想法總是超前,他們創新意思強。他們不保留自己的看法,是什麼樣就說出來分享。二、記憶力好,接受新事物快。
  • 38 三國的互爭互鬥最後以滅亡收場,司馬家族坐收漁利一統天下
    東亞歷史第38篇:遠古中國之三國時代的結束到晉朝一統。 上文說到諸葛亮因積勞成疾病死五丈原,關於他的死,還流傳著很多故事,不屬於歷史範疇,有興趣的各位可以去讀讀。諸葛亮已死,劉備的兒子劉禪本來資質平庸,但在幾個大臣如大將軍費禕等的輔佐之下,還能勉強維持局面,並繼續對抗曹魏。
  • 人生有三大不幸:少年得志,中年失業,老年入花叢
    交談中,許巍半玩笑說:「人生有三大不幸:少年得志,中年失業,老年入花叢。」覺得他說得有意思,闡發幾句。少年得志確非好事,大多結局不幸。王安石筆下的仲永,許多人知道,不再贅說。解放後有個寧珀,八歲就進了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是個公認的神童,可後來也未成才,最後竟出家做了和尚。
  • 給三國殺人物一個水滸傳綽號,哪個最匹配?這名號不愧是曹操
    四大名著影響力還是相當大的,至今到現在也是文化體系中的一大主流。真要分分類的話,三國演義與水滸傳的重合度還是挺高的,畢竟都是歷史戰爭題材。就在最近,一位有才玩家發帖稱要將水滸傳中的綽號匹配到三國武將頭上,沒想到結果竟然是意外合適。一起來看看吧。
  • 他是史上第一考神,少年得志,最後下落不明
    據考證,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舉狀元孫伏伽開始,到清光緒三十年 (1904年)最後一位狀元劉春霖止,在這1283年間,可考的榜數為745榜,共產生了592名狀元(一說504人),加上其他短命政權選考的狀元以及各代的武狀元,中國歷史上總計可考的文武狀元為77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