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不僅僅是一個動蕩不安的時代,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年代。人人都希望建功立業,有的大器晚成,有的九死一生方能丹青史書。但自古英雄出少年,有許多少年英雄,他們早早就出人頭地,名聲在外,今天小編為大家討論一下三國中少年英才的那些事兒,以及他們最後真的能善始善終嗎。
第一,孔融,在很多小夥伴還不知道什麼是三國的時候,估計很多人都已經知道「孔融讓梨」的故事了吧。在孔融很小的時候,就才華出眾,後入朝為官,孔融剛正不阿,曾與董卓激烈爭辯,被貶到黃巾兵猖獗的北海。由於孔融重視教育,禮賢下士被稱為「孔北海」。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後,獨掌朝政,孔融再次入朝為官。可惜孔融為人志大才疏,不能容物,多次諷刺曹操,曹操既積滿了一肚子的猜疑忌妒,加上郗慮的誣陷,曹操於是指使丞相軍謀祭酒路粹枉奏孔融以「招合徒眾」,「欲圖不軌」、「謗訕朝廷」、「不遵超儀」等罪名,於建安十三年八月二十九日(208年9月26日)將孔融處死,並株連全家。
第二,諸葛恪,吳國大臣諸葛瑾之子。諸葛恪少年得志,為世人稱讚。諸葛恪在陸遜病逝後任大將軍代領其兵,之後被孫權任命為託孤大臣之首。孫亮即位後受封太傅,開始掌握吳國軍政大權。執政初期革新政治,率軍抗擊魏國取得東興大捷頗孚民望。此後產生輕敵之心,開始大舉出兵伐魏,慘遭新城之敗。之後為掩飾過錯更加獨斷專權。公元253年,諸葛恪被孫峻謀害。
諸葛瑾曾言:恪兒不會使諸葛家興盛,反而會令家族遭受災禍。果然如言,諸葛恪把聰明都顯露於外,不懂得收斂,最終導致大禍!
第三,鍾會,魏國太傅鍾繇之幼子。鍾會,鄧艾與姜維並稱三國後期名將。少年時聰慧敏捷異常。鍾會五歲時,鍾繇帶著他去見蔣濟,蔣濟認為鍾會"非常人也"。 等鍾會長大後,有才數技藝,博學多聞,尤其精通玄學。 弱冠時,與名士、玄學代表人物王弼並知名。
景元四年(263年)秋,魏國舉兵攻打蜀漢。派鍾會與鄧艾一同領兵,大軍壓境,鍾會與姜維相持於劍閣。誰知鄧艾偷渡陰山直接將後主嚇的開城投降,鍾會不服鄧艾之功,誣陷鄧艾謀反,與姜維在成都舉事,準備各地稱王,反叛司馬昭。後與姜維共同死於亂軍之中,並背負了反叛的罪名。
第二,周不疑,荊州神童周不疑去許都與曹衝關係很好,曹操也很喜愛他們兩個。曹衝夭折後,曹操每當看見周不疑的時候就想起曹衝來,心突已,於是命人暗殺之,曹丕為其求情。曹操說:「這個人不是你可以駕馭的。」於是派人去把周不疑刺殺了。
《先賢傳》稱不疑幼有異才,聰明敏達。
第一,曹衝,曹操幼子,十分聰明伶俐,曹操最為欣賞的兒子。「曹衝稱象」「智救庫吏」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歷史典故,都是與曹衝相關的。在曹操看來,曹衝的才智是兒子中最高的,也是最善良的,準備給予大業。可惜在曹衝十三歲的時候,因病夭折,曹操哭著對曹丕,植等說,這是我的不幸,是你們的幸運啊!
曹衝與周不疑很是要好,曹衝認為只有曹衝的才智可以駕馭周不疑。
如果曹衝能活到成年,並順利繼承曹操的大業,那就沒司馬懿什麼事了,也不會發生高平陵事變。曹魏也就有很大的機會吞併吳蜀,一統天下。
可見三國不但英雄輩出,少年英才也很多,可惜天妒英才,雖然少年得志,但最終都沒能有個好的下場,不禁讓人嘆息!
希望喜愛三國的朋友記得留言討論,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