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卜越來越不靈驗
古代跟現代社會不一樣,首先古人的行業並不像今天這般高度細分,交通也不發達,很多人在方圓50裡內就過完了一生,而且教育的不普及,觀念的不普及,交流的信息遠不如今。如此一來,反倒是誠心誠意的人比較多,對於佔卜的結果也比較容易相信,配合度也很高,在心裡不斷的暗示下,佔卜的準確度應該是不錯的。
現代人普遍受過教育,社會交通發達,信息溝通方便,自主性提高不少,對於佔卜的結果將信將疑,即便誠心誠意也不過是口頭上不明確反駁,內心卻是另一套想法,因此配合度自然不高,少了這樣的心理暗示,準確度自然不高。
所以佔卜準不準,關鍵是在你的配合度。對於佔卜結果如何,都要憑藉自己的道德良心,該做的不論如何都應該去做,只問耕耘不問收穫才是應有的態度。
科學不是真相
玄學流傳到今天,已然成為了科學的對立面。而事實上,科學越發達,只是越接近真相而已,離真相始終存在一定距離。
很多人都是抱著既然科學無法解釋一切,無法揭露真相,轉身就奔向玄學,這樣的行為也是不被鼓勵去做的。科學無法解釋的東西,不代表玄學解釋就靠得住;科學無法接近真相,更不代表玄學所說的就是真相。
因為多數人都有著非黑即白的觀念,所以現在的玄學已然有一定宗教的味道在裡面。信科學的對玄學嗤之以鼻,信玄學的總是拿科學不能解釋一切之類的去強化自己相信玄學的心。
科學本身也在變化,也在發展中,隨著時間的流逝科學也會出現新的見解,甚至對之前所下的結論加以否定。
而現代人容易兩極分化,有的人是過分樂觀,以為科學和技術是無所不能,可以解決未來所有問題。有的人是過分悲觀,認為人的命運一切天註定,自己改變不了什麼,形成了一種宿命論。
不管是科學還是玄學,合理相信就好,但合理的相信不是叫你各取一半的相信。
區別吉與利
繫辭傳說:「自天佑之,吉無不利」。意思是明白天理,順應天理去行事,會得到吉祥而無所不利。我們常把「吉利」一詞連在一起,但實際上吉是吉,利是利。吉無不利也不是所有的吉都是利,有時候利會帶來吉祥,有時候利反而導致不吉,也就是兇。
同理,兇一定是害,而害不一定兇;善不一定是吉,惡也不一定就是兇。從易理來說,天道無吉兇,世界上原本是沒有惡的存在,只是因為人的不喜歡,就把它叫做惡。
至於悔吝,繫辭傳說「憂慮之象」,表示悔恨或者遺憾。悔和吝是犯有過失後心中產生憂慮,區別在於悔字走心,吝字從口。比如同樣是犯了過失,打心底想要補救它,就叫悔。如果只是嘴上說說,心中缺乏誠意,還要找各種理由來維護自己,就叫吝。相比之下,悔趨吉而吝趨兇,所以歸根到底還是要有誠意。
爻的當位和不當位
每個卦都有六個爻組成,從下而上分別稱之為初,二,三,四,五,上。至於為什麼不把「初」稱為一,「上」改為六,之前也講過,因為事物的開始,時比較重要;事物的結束,位比較重要。
如果是陽爻就用「九」表示,陰爻用「六」表示,所以初九,六二,就表示第一爻為陽爻,第二爻為陰爻。
在易經中有「奇數為陽,偶數為陰」,所以如果是初六和九二,那麼就屬於不當位。因為第一爻為陰爻,屬於陰居陽位;第二爻為陽爻,則是陽居陰位,這些都屬於不當位。
豫師堂的豫卦,為64卦中的第16卦,上卦為震,下卦為坤,也叫雷地豫,因為震表示雷,坤表示地,在《易經時與位的關係,到底是應該多數服從少數,還是少數服從多數》中講過八卦在自然中的象徵。
還可以用爻位描述豫卦,「初六,六二,六三,九四,六五,上六」,任何卦的爻都是從下往上開始,所以我們便可知第一爻為陰爻,第二爻為陰爻,第三爻為陰爻,第四爻為陽爻,第五爻為陰爻,第六爻為陰爻。
又根據陽爻居陽位,陰爻居陰位,可知第一爻,第三爻,第四爻,第五爻都屬於不當位,不當位也叫失位;第二爻,第六爻屬於當位,也叫得位。
在易經六十四卦中,每一爻都當位的只有一卦,叫既濟卦;每一爻都不當位的也只有一卦,叫未濟卦。既濟卦告訴我們,事業已成的時候還要繼續保持清醒冷靜,保持守正已防危亂,因為一不小心就成了未濟卦,跟泰卦變否卦一樣的道理。
如果處事不慎,則無所利。當位的時候要提防不當位的可怕,不當位的時候要尋求挽回的途徑。具有憂患意識的人,才能夠趨吉避兇,進者退之,退者進之,做到合理的應變就好。
64卦中,每一卦由六爻構成,有內外分別,下卦為內卦,上卦為外卦。上卦下卦各有三爻,初爻與四爻,二爻與五爻,三爻與六爻都具有互相感應的作用,稱之為相應。但如果同為陰爻或者陽爻就屬於無應,比如初爻是陰爻,四爻也是陰爻就是無應。
陰陽相應,一般都是吉象,當然也存在例外。有的因為相應而得,有的因為相應而失,就如同易經的64卦,沒有好卦與壞卦之分,都隨時勢而定。
跟「相應」有關係的還有「相比」,相比就是鄰近的兩爻。如果陰爻在下,陽爻在上,就稱之為陰承陽(或者陽乘陰),也叫柔承剛,為親比,多有利。反之,如果陽爻在下,陰爻在上就稱之為陽承陰(或者陰乘陽),也叫柔乘剛,為逆比,多有吝。(注意乘和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