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中午,浙江衛視真人秀《追我吧》一紙白紙黑字的聲明顯示,醫院最終判定高以翔不幸離世的原因為「心源性猝死」。這個近年來因馬拉松等高強度運動流行而時有發生的病症,也再度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與此同時,在節目組的聲明後面,網友們就《追我吧》專門選擇夜晚錄製,並且高以翔不幸發生時時間已經過了零點等細節,直指節目組「太過分」也登上了熱搜。
到底夜間錄製是不是意味著風險更高?相對應的早已成為市民鍛鍊新風尚的夜跑是否也有隱憂?27日中午,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聯繫上西南大學體育學院的運動醫學專家給出了專業答案。
夜晚錄製成網友吐槽重點
《追我吧》可以說是早在開始錄製播出前就已經在圈內引發了關注。明星陣容先不說,節目組從一開始就打出了「以城市為背景,只在深夜城市CBD錄製」這樣的設定,其中圈內議論最多的就是「夜間」這個標籤。
網友質疑
27日一早高以翔發生不幸的消息傳來後,這一點也成了網友們熱議最多的。有網友毫不留情地直指:「非要三更半夜錄製嗎?這麼冷的天加上劇烈運動很容易出事你們不知道?」同時,也有參加過其他綜藝節目錄製的網友表示,即便不是這檔標稱「夜間」的節目,不少電視臺的棚內綜藝節目也是會錄到很晚,有時甚至是從下午錄到凌晨。
總導演曾坦言節目對體能要求特別高
同時,《追我吧》節目中遊戲項目對參與者體能的要求和投入的精神強度也成了網友們質疑的焦點。有網友提到節目中嘉賓前後累計需要奔跑的距離約兩公裡,但並非是一般的奔跑,而是其中需要通過多個很消耗體力和需要精神高度集中的遊戲道具。
《追我吧》中出現的多邊形滾筒遊戲裝置,讓運動員出身的李小鵬都挑戰失敗了
「比如嘉賓需要徒手通過一串處在不停晃動中、類似梅花樁的裝置,快速通過轉動中的多邊形滾筒等等。完成這些之後還要下樓梯去車庫,在車庫了還有需要通過不斷高抬腿才能完成的輪胎裝置。之後又再爬樓,然後還有到蜂巢迷宮中去找出口。此後還有最後一關,並還是吊著威壓爬上70米高的大樓!」有網友指出,就自己觀察看,中間即便有平路,明星嘉賓們也是跑著通過的,就是為了多爭取節目中的時間。「節目中有專門給到素人追蹤者家屬在旁邊觀看的鏡頭,爬樓時家屬表情就已經很不好了,擔心甚至是凝重。」
網友質疑最多的是《追我吧》遊戲難度是否太高、強度是否太大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記者留意到,就在節目開播前後,《追我吧》的總導演陸浩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曾提到:「節目對藝人的體能要求特別高,而且需要藝人具有拼搏的精神,敢拼才能完成任務。」
儘管目前並無進一步權威消息表明夜間錄製和節目項目設計對參與者體能要求高是導致高以翔不幸的原因,但在醫學臨床經驗中,高以翔遭遇的「心源性猝死」預防關鍵之一就包括避免過度疲勞和精神緊張。
運動醫學專家:市民夜跑都要當心
夜間運動,更別提高強度的運動,針對普通人群我們都是不提倡、不鼓勵的。」27日中午,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聯繫上西南大學體育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運動醫學專家彭莉時,她首先作出了這樣的提醒。
彭莉表示,在進行全民健身知識普及時就已多次講過的是「我們一般推薦大家在人每天身體機能最好的時候進行運動鍛鍊。」這個時段通常是白天的下午3點到5點,「最晚推遲到傍晚也問題不大。」彭莉說,人的體能是隨著人自然的生物鐘變化的,再晚「對人的正常節律來說就是已經進入休息、過渡到睡眠狀態了。這種時候人的身體機是處於較低狀態的,完全不適合從事激烈運動。」
「像我們的運動員出國比賽,遇上確實是在晚上比賽的情況。通常專門的適應期都在一周到半個月。」彭莉說,這個適應期就是類似大家通常說的出國倒時差,必須要有一個專有時段來把人的生物鐘調整到晚上運動的狀態。但很明顯,日常的綜藝節目錄製中,不太可能出現類似的調試期。
「即便是當下流行的夜跑,其實更多也是上班族白天沒有時間所致。加上夜晚運動,在標準運動場還好,如果是自然地形受傷風險也會高很多。」彭莉說,這是對普通市民而言。具體到高以翔的不幸,也有值得大家重視的地方。
彭莉說,當下發生的猝死中八成以上都是心源性的。「在已經發生過的不幸中,有不少是日常當事人都沒有留意過的隱患性疾病。有些甚至常規體檢都較難發現。」彭莉指出,但臨床上多少也是有先兆的,「比如有胸悶、胃痛,背部不舒服等等症狀都是提示。這就是提醒大家,身體已經太累了,不能繼續再這樣疲憊了。」彭莉說,這種時候一定要注意的是聽從自己身體的聲音,儘可能儘快地放鬆下來,好好休息一陣,「千萬不要堅持說我一定要完成什麼、非要去做成什麼目標。」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裘晉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