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只有6%的孩子考上一本,父母的性格對孩子命運有什麼影響?

2021-01-10 中小學每日一練

魚缸法則,想必很多家長都聽過,一隻生活在魚缸裡的金魚一年時間也長不了一寸,然而放進池塘裡,不到三個月就長三寸長,這句話可以用到教育中,不僅形象又很貼切,捆住手腳的孩子,是沒有真未來的,所以說父母對孩子的命運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著名行為主義學家華生曾說過一句話:「給我一打健康的嬰兒,我可以把他們培養成任何一類人。」行為學家認為行為是由外部環境塑造的,鼓勵一個行為會增加此後該行為出現的頻率,懲罰一個行為則會減少概率,只要獎懲得體,就可以將孩子塑造成任何樣子,如同捏一個泥人一般,更加論證了父母這個捏泥的「手藝人」有多重要。

太陽太強烈,會把五穀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教育孩子,我們只求孩子滿意,適度教育才不至於受傷。

期待自己孩子們不平庸的心理殘疾父母們,正在親手終結了每一個孩子健全的人生,並將這種可怕的心理殘疾,以愛的名義一代代傳承下去。

1、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多少父母喜歡用自己走過的路為經驗,擅自做主替孩子做決定,避免了孩子犯錯的風險,不甘願孩子平庸和平凡,希望孩子能夠有突出表現,但是作為父母,你卻剝奪了孩子體驗人生的權利,讓孩子錯過了品嘗西瓜的機會。

日本小說家伊坂幸太郎的那句名言:「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多少父母不夠稱職,將自己的夢想轉嫁到自己的孩子身上,不擅長了解孩子的心聲,更不願意讓孩子犯錯和是錯,不管孩子是不是擅長考試,一味地讓孩子參與到激烈的競爭中,最後孩子遍體鱗傷,身心具備,父母還口口聲聲地說這一切都是因為「愛」,應試教育,山河之下無一可以倖免。

我是路痴,小時候去哪裡經常有父母直接帶去,後來經常自己不記路,上學離開家後,第一次去的地方我保證不能順利到達,就算之前去過,第二次造訪時我還是擔心得不得了,怕自己找不到。因此,我會拼命找方法,努力去想要怎麼樣才能順利抵達。

我時常想,如果父母能早些放手,我或許不會這麼「路痴」。

2、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者謂我何求?

據統計,全國只有6%的學生能考上一本,讀211的能到2.0%,考上985的0.8%,清華北大的只有0.03%,99%的孩子長大後都是平凡的人,做家長的能甘願讓自己的孩子趨於平凡嗎,接受不了孩子平凡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不要壓榨孩子,孩子的事情孩子自己拿主意。正如教育家們一直提倡的,教育類似農業,一顆香蕉種子是無法長成蘋果的。我們就是要提供給他各種適合的環境,讓他自發的、健康的按照自我的本性自由成長。在這方面,兒童是要「自作主張」,在整個過程中作為主導的一方,我們要退居二線,成為一個「隱形」的存在,提供給他最大限度的自由,甚至讓其發揮到「犯錯」的程度。這其中的限度,就要靠家長對孩子的認識程度和自我的認知素養了,要把握好這個「度」,既不能過早幹預,又不能無限度放任以至於造成嚴重後果。

其次,營造好的學習環境。家長主導的家庭教育方面,主要應該關注兒童的人格成長,其核心理念,一方面是主動性的,比如以身作則、正面引導以及提供各種實踐機會讓他自己試錯,還應該存在被動性的一面,在這一方面,我們應該採取無為而治的態度,讓小孩作為主導,讓他自己決定如何支配自己的時間,家長不主動幹涉,只就其大方向和適度性方面加以關注和建議,充分發揮小孩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實現其個性和天性的自由發展

《史記·留侯世家》中有句名言:「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多少孩子都是聽這句話長大的,而最後卻違背了父母的忠言而沒有成為父母心目中的樣子,終於,這些孩子活成了孩子們自己心目中的樣子。

最後,家長應該有「無為而治」的信念。

在人格的培養和教育中,父母就應該具備這種「無為」的信念,不要把家長個人的太多意圖強加到兒童身上。你應該學這個,這個對你有好處,等等這些事情應該要少一點,多讓兒童自己選擇,家長把控其大方向和掌握其中的限度,讓他多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按照自己的特性發展下去。一個原則,只要不是在浪費時間,這件事情就可以做下去。而且,我們要把現實的、短時間功利的看法放在一邊,不要追求「有用」,兒童做出的任何行動和嘗試並能用社會工作中的功利性來衡量。無用之用才是大用,他所做出的每一個試探,留下的每一個腳印,都有可能成為其人格成長的養料,成為其今後成功的基石。每個人都是複雜的,需要各個方面、各個層次的內容來充實自我,正如多稜角的鑽石才會有炫目的光彩。

無為而治,讓兒童成為自我成長的主導,減少一些家長的幹涉,最終讓他成為真正的自我。每一個家長都應該具備這個意識,也希望每個家長都能不斷提高自身的素養,在和兒童的互動中也同步成長。同時建議家長們多看看跟教育相關的書,觀察孩子的心理變化,是父母教育的成功關鍵。

心理學中有一個分支叫做發展心理學,講的是從人的孕育到死亡的所有過程。而貫穿其中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自然——自然成長,自然發展,自然衰弱。這就很像道家中的「無為而治」,順著生命最初的核心軌跡讓自己自由流淌。

事實上,自體心理學家科胡特曾經說過:父母的人格特點,比他們的行為更重要。如果父母的人格基本健康,那麼就算發生一些創傷性事件,也不會對孩子的核心人格產生太大的影響。此外,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與其追求教育出一個「標準小孩」,不如將自己放低一些,平視他們,理解他們,幫助他們自然地發展。

相關焦點

  • 你的性格,決定了孩子的性格: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從小就有的
    很多父母都覺得孩子是自己生的,怎麼教都是自己說了算,但實際上,孩子五歲左右就已經樹立了完整的人格基礎,也就是這個孩子的性格基本定出來了。孩子的性格有先天因素,有點孩子天生就好靜,有點孩子卻非常外向活潑。但是後天的環境,父母的教育對孩子的影響也非常大。童年生活中孩子經歷的一些事情對孩子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甚至改變他們的人生。
  • 性格決定命運:父母對孩子性格的塑造,遠比你想像中重要
    孩子的成長很容易被他的性格所影響,大多數孩子小的時候就是特別的調皮、大膽、活波等等。孩子的性格都是怎樣形成的,為什麼有的小孩長大後,與小時候相比差別會那麼的大。這寫都是什麼原因呢? 古羅馬哲學家緒儒斯說過"一個人的性格決定著他的命運。"
  • 父母的性格對孩子影響有多大?這幾類父母對孩子傷害很大!
    小李老婆開始頻繁地翻找雷雷的房間,找尋能讓自己對孩子生活有更多掌控的蛛絲馬跡。而雷雷的出走,正是發生在這一行為暴露之後。不得不說,雷雷媽媽的問題其實是現代很多家長的通病。家長們對插手、幹涉孩子的生活總是習以為常,始終忽略孩子的感受,與孩子漸行漸遠。哪些性格的父母更容易與孩子發生衝突呢?
  • 家長的脾氣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家長什麼脾氣,孩子就什麼性格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言一行都對孩子 有著深刻的影響。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也是父母生命的傳承,對於父母來說,孩子是自己未來生活的寄託,只有孩子好了,那自己也會感到滿足和幸福。尤其是對於我們父母來說,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參與到他們的成長當中,是自己最開心、最驕傲和自豪的事情。
  • 這3種行為的家長,容易讓孩子變得自卑,父母對孩子性格影響很大
    不同的家庭環境造就不同性格的孩子,有的孩子活潑開朗,而有的孩子叛逆任性,還有的孩子因為自卑而做什麼都會畏手畏腳的,家庭環境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孩子的性格。大多數具有心理問題的孩子,身後都有一個不和諧的家庭。家長的這幾種行為的家長會導致孩子自卑,一定要改正過來,不然等孩子心理出現問題了,再後悔就已經晚了,心理問題往往比健康問題影響更大,卻更難解決,家長一定要重視。
  • 李玫瑾教授:孩子6歲之前,父母對孩子的性格教育很重要,要重視
    李玫瑾教授:孩子6歲之前,父母對孩子的性格教育很重要,要重視李玫瑾教授在她的多次講座裡面強調,倘若一個孩子在小的時候養成了虐暴傾向的性格,那麼在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即便日後過上了他人認為的幸福生活,在孩子的潛意識裡面都是不幸福的,甚至會讓孩子走上不歸路,可見,孩子的性格養成對日後產生的重大影響有多大!
  • 父母感情的好壞對孩子性格的影響有多大
    當今社會中的大多數父母都比較關注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很多家長會看一些育兒方面的書籍,或著文章。相信家長們都知道原生家庭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但是,家長們有沒有注意到家庭氛圍的重要性呢?換句話說,就是夫妻關係和不和諧,父母和孩子之間相處的融不融洽,這個家使人感到舒不舒服。
  • 父母如何影響孩子性格?心理學告訴你模仿行為對性格傳遞的影響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諾曼·文森特·皮爾曾說過:性格決定命運,態度決定一切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就是對孩子性格的影響。可是做父母和做一名合格的父母的有很大的區別。注意觀察周圍的親人或者朋友,其實你可以很容易觀察到一個現象,那就是,你爺爺奶奶一般會有相同的毛病在,你父母上展現出來。爺爺奶奶的父母,自然也會有相似的問題。也就是說,一個家族的性格是可以代代相傳的。性格傳遞又是如何進行的?簡單的說,就是言傳身教,心理學把這種行為叫做模仿行為。
  • 性格決定孩子命運,那麼是什麼決定孩子性格?
    遺憾的是,我們總是成年後才意識到性格對生活和工作的影響,而當我們成為父母后,又把重心放在孩子的智力和特長上,越來越忽略掉孩子的性格特質。紀錄片《性格的真相》經過科學求證後得出結論:「遺傳因素決定了性格的40%到50%,性格的其他決定因素來源於環境。」
  • 父母的言談舉止,對孩子的性格影響很大,有這些行為的要趕緊改正
    父母對孩子影響非常大,通過孩子的行為和性格,能反映出父母的為人處世,孩子的衣食住行一般由母親負責,母親陪伴孩子的時間長,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每個母親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不一樣,有的母親溫順如水,溫柔又耐心的手把手教導自己的孩子,而有的母親則採取免費的遠程教育,讓孩子為自己的未來負責。
  • 父母要學會收斂脾氣,不然對孩子影響太大,尤其是性格影響
    前言:好的性格,是未來好人緣和好工作的鑰匙。對於年幼的孩子而言,他們的性格一片空白,之後表現出來的樣子,都是自己的成長以及周圍人的影響所形成的。父母是陪著孩子成長的人,孩子的性格養成與父母有著莫大的關聯。閨蜜是一個脾氣很爆的人,動不動就喜歡發脾氣。
  • 「遺傳」真的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嗎?是什麼導致孩子越來越像父母?
    遺傳對孩子的身高,外貌,膚色等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然而,現在有些家長,為了推卸責任,孩子學習成績不好,也歸結於遺傳,說家裡沒有」學霸「的基因;孩子脾氣暴躁,家長就互相責怪,說遺傳了對方的性格。」遺傳「真的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嗎?
  • 孩子考上重點高中,不等於考上大學
    現在全國大、小,所以各縣、各區都有所謂的重點高中,這些高中在教師的力量、硬體設施、升學率方面是地區一流水平,無論是父母還是孩子,都想進更好的學校,與普通學校相比,這些學校的教育水平更好,對孩子的未來也很好。
  • 父母離婚,童年生活悲慘:原生家庭的傷害,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但一旦父母雙方出現問題,夫妻兩人矛盾的激發,帶來無止盡的爭吵甚至出現家庭暴力,無可倖免的,孩子會成為家庭最大的受害者。在婚姻裡,父母傳遞給孩子的傷害,會在無形中使孩子形成患得患失的心理,在家庭裡無法獲得的安全感,會讓孩子與人相處時容易猜疑他人,無法真正去交付信任。在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父母對孩子的傷害會有多深?有一個女生講述了自己的故事。
  • 父母說話的語氣影響孩子性格,這四句話常說,教育孩子更有效
    性格是一種副產品;它產生於完成日常事務的偉大過程之中。——伍威爾遜人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孩子的性格對他的人生是特別重要的,將來的每一天都會受到性格的影響。很多父母覺得孩子的性格從小就已經決定了,沒有辦法再改變就放棄了,培養孩子的性格。其實一個孩子的性格也會受到後天語言環境很大的影響。
  • 父母長時間的爭吵會不會影響孩子的性格
    生活在一個經常吵架的家庭中,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不管是身體還是性格,長大之後一定會受到影響!被遺傳到暴躁的性格肯定是後天的,會根據對方的為人而產生對方性格的長處,和短處。否則在這個家庭中長大的孩子肯定的性格是有包袱不好相處,起碼會很拘謹畏縮吧。
  • 孩子頭上出現「2個旋」,代表什麼意思?對命運和性格有啥影響?
    執筆:筱沐定稿:筱沐孩子頭上的「旋」,到底有什麼含義?中國老人在養育孩子的問題上,總有很多稀奇古怪的說法和想法,其中一些確實是老輩人的經驗,但有些說法也存在爭議。就比如老人們關於孩子頭上的「旋」的說法,不同地區有很多不同的說法。
  • 原生家庭對孩子有多重要?對孩子性格、未來生活和婚姻都有影響
    我不確定我能夠成為一個讓孩子幸福生活的母親,所以我不敢貿然地生育。」聽到女兒這樣說後,小雨的父母也終於閉上了嘴。小雨的父母沒有想到,因為自己的關係居然會對女兒產生了如此明顯的影響。原來那些爭吵和壞脾氣都被孩子默默地記在了心上,消耗了孩子的幸福感,也讓他們變得沒那麼快樂。原生家庭的質量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哪些影響?
  • 父母血型對孩子有啥影響?「完美血型」排行榜出爐,寶寶也會受益
    「文/豆寶奶奶(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人的血型分為A、B、O、AB四種,而血型對一個人的影響看似毫無關係,但其實會在生活中無形地影響你,而且父母的血型,不但會影響孩子的血型,甚至會影響孩子的智商情商。
  • 不守信用的父母,憑什麼要求孩子優秀?父母別再對孩子失約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家長為了哄孩子努力就經常給孩子許諾,例如考上初中買個手機,寫完作業就讓看動畫片諸如此類的,但父母的承諾從來沒有實現過。父母經常不守信用,會帶來哪些影響?父母哄孩子的時時,為了達到目的,常常隨口答應一些承諾,卻從來不兌現。久而久之,孩子對父母的話就不再相信了,覺得父母說話不算數,這樣一來孩子到最後可能變得不再相信父母的所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