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香時節走西湖:滋生愛情的西湖,如詩、如畫、醉你一生的佳釀

2021-01-16 硃筆點江山

文/朱 濤

終於是到了江南了。進入仲夏好些天,六月的杭州,那黃燦燦的油菜花早開過了,蟹肥時節又還有一季。看些什麼呢?我心中沒底,同伴的心中也沒底。但無論怎樣,這夢縈魂繞的西子湖,都不能不看,雖然行程只短短的一個下午。

景點太多看不完,那就到湖畔走走吧。早就聽人說,這杭州西湖是四時景宜呢!

西湖的春天是明媚的,西湖的秋日是斑斕的,西湖的冬季則晶瑩剔透。那麼,西子湖畔的夏,又該有著怎樣的韻致呢?

不用急,還在列車上,就聽那杭州本地的居民講,「曲院風荷」內,那「別樣紅」的菡萏,早早地,已是清香遠溢了。也罷,既然是仲夏,楊萬裡筆端的詩意,倒無論如何,都該去領略一番,為我這初遊江南的經歷,添幾許靈氣和回味。

雖然是夏天,這古木參天的西湖岸,卻並不顯熱。來杭的遊客自是不少,亭閣內,石凳上,無處不是前來看景的客人們。杭州的市民,也大都是懂得享受這平平凡凡生活的樂趣的。忙裡偷閒,也要到湖畔來逛逛!

到底是江南,湖光山色就如那濃淡相宜的水墨畫。你瞧,這煙波浩渺的西子湖,每每換得一個角度,眼中的景象都不相同。那山,那水,那舟,那人,還有周邊一帶,小巧而精緻的園林,又有何處,不牽扯著你的眼球,撩動著你的情思呢?

停停走走,走走停停,無論到哪兒,這好客的陽光都跟隨著我們。極目遠眺,晴朗的天空下,一泓湖水波光瀲灩,不遠處,隱隱約約地望得見斷橋,這裡,就是傳說當中書生許仙相會白蛇的地方了。西湖的橋不少,而斷橋的名氣最大。「樓臺聳碧岑,一逕入湖心。不雨山長潤,無雲水自陰。斷橋荒蘚澀,空院落花深。猶憶西窗月,鐘聲在北林。」還在唐代,詩人張祜的五律中,就有了這座千古名橋的身影了。石橋為單孔,一端跨著北山路,一端連白堤,橫橋臥波,其間並無斷開之處。初來杭州的遊客們,是很難琢磨這「斷橋」之名的來歷的。箇中妙趣,據傳和位忝西湖「十景」之列的「斷橋殘雪」還有著莫大的關係呢。

原來,江南一帶極少大雪,可一旦封湖,便可得見「雪湖」奇觀。明人汪珂玉,即在他的《西子湖拾翠餘談》中,有過「西湖之勝,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的評述。雪霽之日,橋的陽面冰雪消融,而陰面,卻鋪瓊砌玉,現出那「斷橋殘雪」的景象來。另有一說,則是南宋之時的文人畫家,常常取其「殘山剩水」的意境,揮毫潑墨,以寓朝廷偏安一隅。這種說法,則更有它的積極意義。

因為是盛夏,我們無法得見那自然造化的神妙之筆,但在這炎熱而漫長的夏季裡,聽上一段當地人關於「殘雪」的解讀,則涼由心生,暑意頓消了。

斷橋之美,更在那纏綿悱惻的傳說。面對這斷橋,面對了許仙和白蛇的前緣今生,過往行客,又何人不曾發出幽嘆?對岸的雷峰塔,孤塔巋然卻形若老衲,不知白蛇重遊,又該生出幾多的感慨呢!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西子湖畔,這樣的傳說實在太多。一不留神,那一個個美麗而動人的故事,便會闖入你難眠的夢中,牽出無盡的遐思來。

這不,只一會兒功夫,我們就一路閒談,來到了古色古香的西泠橋。錢塘蘇小小。她的墓,即在這西泠橋旁。風光旖旎的西子湖畔,小小和阮鬱一見傾心。然而,阮鬱貴為相國之子,小小已然家道中落,地位的懸殊,從一開始,就註定了小小一生悲劇。「蘇州楊柳任君誇,更有錢塘勝館娃。若解多情尋小小,綠楊深處是蘇家。」不知何故,白居易的詩句,就在這小小墓前,再一次地浮現腦海。一世痴情、一生等待,最終小小換來的,無非是松柏樹下的風吹雨打。而我們尋到的,也只剩得風華絕代的才女那並不起眼的孤冢。當年的小小,以淚洗面,竟至於心力交瘁,在憂鬱之中咯血而亡,也無緣再見情郎一面。倒是她曾經資助的窮書生,金榜題名後為官滑州的鮑仁,感念其知遇之恩,這才在赴任途中,將小小埋骨湖畔,並建「慕才亭」,了卻了她「生在西泠,死在西泠,葬在西泠,不負一生愛好山水」的遺願。歷史上的小小墓,幾經毀損,我們看到的,是2004年,杭州市的相關部門,根據先前遺留照片,原汁原味還其原貌所另建的義冢。

「煙雨鎖西泠剩孤冢殘碑浙水喑餘千古憾,琴撙依白社看明湖翠嶼桃花猶似六朝春。」這是「慕才亭」中的一副楹聯。面對青冢,文人墨客們多發感慨,無不哀嘆小小的不幸。其實,佳人雖作古,卻能與西湖相伴,與她一生所好的山水共存,原本不幸的小小,又何其幸哉!

西泠橋,一個好美的橋名,也因了小小的才情和品貌,而更顯浪漫了。

徜徉湖畔,那古老的愛情無處不在。西子湖邊,與西泠橋遙相呼應的東南角,還有一座長不過百步的橋梁。南宋之時,書生王宣教、少女陶師兒為抗禮教,於八月十五的月圓之夜,就在此處投水殉情。杭城之人聞知此訊,竟無不唏噓。這裡,也是傳說當中梁山泊與祝英臺「十八相送」的地方。此橋冠名「長橋」,想必是取天長地老,有情之人終成眷屬的寓意吧。

在杭州,關於愛情的傳說不勝枚舉。那些悽美的愛情,讓江南形勝的西子湖,更添了一份纏綿而溫馨的情調。隱約之間,我的腦海深處,這一個個靈秀而可人的女孩兒,還有那寫下過《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的才女林徽因,竟穿越了時空的煙塵,步履輕盈地邁出畫舫,款款地向我們走來呢……

西湖是一首詩,西湖是一幅畫,有了愛情的西子湖,更是那微微一品便能夠醉你一生的佳釀。就在這夢之故鄉,人們留戀的,除了這湖光山色,還有的,不正是古老傳說那長盛不衰藝術的魅力麼?

杭州西湖,更是文人的一片天。碧波蕩漾,千百年來,不知承載了多少墨客的山水情結!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這是林逋筆下的西湖;「三秋桂子,十裡荷花。」這是柳永筆下的西湖;「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又是楊萬裡筆下的西湖了。而留墨西湖的文人中,名氣最大的,則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和北宋的文宗蘇東坡。

822年,白居易出任杭州刺史。百餘年後,詩人蘇軾又前後兩次為官杭州。一次任杭州通判;一次任杭州知州。為政之餘,白蘇二人都好遊西湖。若要讀讀那讚譽山水的詩歌,白居易的《憶江南》是不能不讀的:「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這樣的詩句,字裡行間, 處處可見香山居士對於西湖那心有獨鐘的情懷。「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濃鬱的情感,使他在任期之內力排眾議,築堤建閘以解決農田水利灌溉。由杭州城西南通往孤山的白公堤,又名「白堤」,便是當地百姓為了紀念這位眾望所歸的「文章太守」而特地冠名的。

若論遊興,寄情山水的蘇東坡並不示弱。 「未成小隱聊中隱,可得長閒勝暫閒。 我本無家更安往,故鄉無此好湖山。」 上任杭州還不到一年光景,他便寫下了這樣的詩句。看來,撩人的山水,是早讓先生心馳神往,樂不思蜀了。「欲將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多情的蘇東坡,還把西湖比作西施,其鍾愛之情也由此可見。

有趣的是,這樣一位名滿天下的詩人兼宋詞大家,竟還是在杭州學詞,拜師於前輩張先門下。

美麗的西子湖,的的確確是滋生愛情的地方。1073年,身為通判的蘇東坡,邂逅了他生命當中至關重要的女性。錢塘女孩兒王朝雲,就是在此結緣先生,並伴隨蘇公度過了23個春夏秋冬的歲月。

後來,東坡居士謫居惠州,朝雲姑娘又萬裡相隨,因染重疾而病故嶺南。她的玉骨,即葬於惠州西湖的孤山之麓。嶺南路遙山巒阻,從此知音兩相隔。朝雲死時,芳齡不過34歲,但她和蘇軾志趣相投,在杭之日,兩人時常泛舟西湖,遍覽杭城的湖光山色,也算得紅顏命薄,卻平生無悔。

西子湖畔,我和同伴,並未尋得關於朝雲的痕跡,但是這並不重要。姑娘的愛,早已和蘇公融為一體,她的才情,也融入了西子湖的山水人文和千年名湖的生命當中。

為官杭州時,蘇軾深感興修水利的重要意義,招募民工20萬人,全面疏浚了已嚴重堵塞的西湖,並用淤泥堆築了自南至北橫貫湖面的長堤。這,就是後人所稱的「蘇堤」了。西湖十景中的「蘇堤春曉」,即為蘇堤一帶的景觀。

蘇堤、白堤和1503年,也就是明弘治十六年杭州知州楊孟瑛主持開挖的楊公堤,三堤並稱「西湖三堤」,對於疏浚水系,改善西湖進排水,以及美化周邊環境,無疑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流連西湖的文人中,還有一位也不能不提。那就是晚明小品的集大成者,寫下過《湖心亭看雪》的張岱。這是篇極有趣味的小品,凡100餘字,並不太長,現將原文抄錄於下:

《杭州雪景》

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餘拿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淞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驚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夜闌人寂的大雪夜,獨往那亭中看景,這樣的行為,是不可謂不痴,不可謂不狂的。

這樣的痴狂,也只有落魄而孤傲的張岱,才有這份超凡脫俗的閒情呢!

《西湖夢尋》中,有張岱的自序:「餘生不辰,闊別西湖二十八載,然西湖無日不入吾夢中,而夢中之西湖,未嘗一日別餘也。」28年,那該是多麼漫長的歲月呵!然而,這西湖的身影,卻時時潛入張岱夢境。對於西湖,六休居士的痴情,又何其感人!

自古杭州產香茗。在名茶故鄉,西湖龍井不可不品。遊程中,無意之間,我們竟尋得一處傍湖而建的茶樓。這就是蘇軾在他那膾炙人口的詩篇中所寫到的「望湖樓」。此樓因東坡居士《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而聞名遐邇。宋人王安石,亦曾有詩詠嘆斯樓。

茶樓四圍,曲廊環繞,古木參天。登臨眺望,一湖勝跡皆收眼底。古雅而大氣的建築,就這般落落大方地矗立湖畔。

《望湖樓》
《夜晚·望湖樓》

茶是地道的茶,水是地道的水。清茗在手,心中暑氣自然消遁。據懂茶道的茶客講,西湖龍井為國內的第一名茶,素有「色綠、香鬱、味醇、形美」四絕之譽。當年的乾隆皇帝,便曾親臨茶園採茶品茗,並將此茶列為了朝中貢品。因其產於獅峰、龍井、五雲山及虎跑一帶,故而,又可分為「獅」、「龍」、「雲」、「虎」四大品類,更以「獅峰」為最佳。西湖龍井不僅匯「四絕」一身,且集名山、名寺、名湖、名泉和名茶一體,構成了世所罕見獨特的中國茶文化。能在此間,烹西子湖水而飲龍井之茶,既採山水之靈性,又得品茗之禪趣。面對了嫋嫋清香,那一種淡泊、一種寧靜,也漸漸地浮上心頭……

西子湖的夏,熱烈而明快,波光粼粼的水面,一艘艘畫舫蕩過湖心, 蕩進西湖的水墨畫。沿湖岸邊兒的柳,也隨風搖曳,輕歌曼舞,一展飄逸而柔美的身姿呢!

湖濱的商鋪中,絹扇、絲巾、油紙扇,蓮蓬、藕粉、杭白菊,特色商品琳琅滿目,無論哪一樣,都牽扯著人們的眼球,引來購物的觀光者。

我們此次,行程匆忙,未能見到「曲院風荷」這「十景」當中的奇觀,更未得見那「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的景象,但斷橋一帶,接天蓮葉亦洋洋大觀,也算是彌補了我們心願未了的遺憾吧!

荷叢深處孤舟自橫,戲水的白鵝紅掌撥綠。那成群的野鴨也並不怕人,有的,還離開鴨群,獨自到岸邊兒覓食呢!

這西湖水美人更美,身著靚裝的少女們,或立或站,或在湖濱沿岸看景。而此時,垂釣西湖的也不少,只是不知,他們垂釣的,究竟是山水,還是忙裡偷閒的一份心境。

湖濱一隅的石凳上,一名畫家正凝目沉思,在她的畫稿中,有如黛青山,和西子湖畔拔地而起的座座高樓,斑斕的色彩則燦若雲霞。見到有人交口稱讚,年輕的畫家微笑了:「西湖的美色本如畫呢!」是呵,這湖光山色的美,原本就是自然天成的丹青畫卷。可我這時,倒真的有些迷惑起來:這西湖之美美自天成,那世間的畫家,又有誰人,能真正畫出這仲夏季節西湖的景圖呢?

徜徉西湖,我們的眼前處處皆景。面對這山色和波光,面對這滿湖詩意,我們的步履也不知不覺地輕盈起來。我們流連在西湖邊,沐浴在仲夏黃昏的霞輝中,走著走著,就走成了風景……

相關焦點

  • 走在西湖邊(我與一座城)
    西湖以西。如果西湖是杭州善睞的明眸,西溪則是她另一隻沒有化過妝的眼睛。「由松木場入古蕩,溪流淺窄,不容巨舟,自古蕩以西,並稱西溪」「一片蘆花,明月映之,白如積雪,大是奇景」「早春花時,舟從梅樹下入,瀰漫如雪」,明清時期,西溪與靈峰、孤山並稱杭州三大賞梅勝地,擁有獨一無二的千眼湖塘、十裡梅花、明月蒹葭和底蘊深厚的文化。2004年,一位朋友輾轉找到我,誠懇地邀請我為西溪寫一本書。
  • 惠州西湖丨大中國西湖三十六,唯惠州足並杭州
    說到西湖,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杭州西湖,熟不知在中國很多地方都有「西湖」的,如安徽省阜陽市西湖、福建省福州市西湖、廣東省惠州市西湖、江蘇省揚州瘦西湖、遼寧省瀋陽市西湖、廣東省潮州市西湖、湖南省耒陽市西湖、甘肅省蘭州市小西湖等。它們雖然不比杭州西湖聞名,但各有特色,也為當地的著名旅遊景點。
  • 《聽·見西湖》講給你聽!
    《聽·見西湖》講給你聽! 聆聽西湖歷史的回聲,感受之江大地的脈動。
  • 搖曳著詩情畫意的瘦西湖
    我從後門購票進了瘦西湖景區,因為去的時間是周三,遊人稀少,整個瘦西湖給我的感覺就像是自己家的大花園一樣,可以「隨喜而行、隨心自在」地遊逛。站在熙春臺遠遠望去,一條曲水似錦如帶,或放、或收、或窄,或寬,縹碧清澄,遊魚細石,清晰可見。兩岸三步一亭,五步一閣,風雅迷離,飄逸雋秀。
  • 雍容華貴集南北特色的瘦西湖
    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清代錢塘詩人汪沆的一首詩,概括了瘦西湖的風景特色。瘦西湖一條狹長的河流,蜿蜒曲折,湖面時寬時窄,景色不斷變換,引人入勝。也因為她比 杭州 西湖更具一份清瘦神韻,而由此得名。瘦西湖景色怡人,融南秀北雄為一體,所謂「兩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其名園勝跡,散布在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兩岸。煙花三月的瘦西湖靈動秀麗,實在是名不虛傳!
  • 看詩人眼中的杭州風情,領略西湖春波瀲灩風光長,四時風光總不同
    詩人在詩中描繪了春時西湖群山擁繞的美景,尤其是前刺史袁仁敬在西湖周圍大量種植的松樹已經成林。詩人遠遠望去,對面的山坡由下及上,松樹層層疊疊像一道翠綠的屏障。但仔細看去,隨著山勢的變化,整個松林又不只是一種綠,而是有淺有深,有濃有淡。在松林的下側,月光輕輕地灑落湖面,西湖更加的靜如處子,遠眺湖間,明月的倒影清晰地躍入詩人的眼瞼。
  • 散文:相遇如畫,情深如詩
    閉目深思,你的笑容於一簾幽夢中若隱若現。亦如水中月,幽雅纏綿。我輕掬一襲月光,就讓你在我的目光中永恆。拾起樹畔一片靜穆的玄想,遙寄天涯,共此明月一輪,點燃天地間萬千詩意。海天茫茫,拉不開恩怨糾葛,扯不斷纏綿悱惻,閱不盡人生滄桑,解不完世間風流。我能聽到的,唯有我的心,在月升月落時,伴隨著凝露的花兒一起綻放,一起凋零。你是否也在臨窗思慕,亦如我隔著千山萬水的牽念?
  • 你知道這些名人也在西湖留下趣聞佳話...
    你知道這些名人也在西湖留下趣聞佳話麼?  芥川君詩詠東坡肉  杭州西湖的樓外樓已經有160多年歷史,多少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佳話,其中就有一位世界級的大文豪,緣結於此,他就是寫過《羅生門》的日本小說家芥川龍之介。  1921年5月1日,芥川龍之介作為日本國大阪每日新聞社的海外特派員,從上海乘火車來到杭州。芥川龍之介的杭州之行,對西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通訊:聖帕下的西湖柔情 暴雨淋不溼的"鵲橋會"
    備受關注的颱風「聖帕」似有靈感,適時挾狂風驟雨降臨到這個被譽為 「愛情之都」的人間天堂,一番洗刷,躁熱的杭城變得神清氣爽,西子湖更顯柔情蜜意。  上午,西湖斷橋邊人頭攢動,現今正當西湖荷花怒放,無數情侶攜手在西子湖畔,情意綿綿,羨煞旁人。
  • 七夕引發的「慘案」,《食之契約》西湖醋魚新外觀上線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首為歌頌牛郎織女愛情故事而創作的詞句被人們廣為流傳。事實確實如此,相戀的人若是能真正維持長久永恆的關係,又怎麼會拘泥於時時刻刻都在一起的這種形式呢?有這麼一對戀人,一位性格冷淡,超然外物;一位性格悲觀,多愁善感,她們雖相隔一方但仍心心相印。
  • 臨仙境、遊西湖、知仙女、遇高僧
    轉眼距上次遊西湖已有數年,回首過去,略有不堪,星星點點,一切隨緣。上班路上,行人匆急,駕駛平緩,略有擁堵。路邊叢樓聳起,些許小孩兒,嬉笑打鬧,回望——風箏,真是放風箏的好天氣啊!風兒陣陣微暖,廣場老少居多,閒談久坐。
  • 杭州還有一個「人間天堂」,就藏在西湖旁邊,但是很多人還不知道
    第一次知道西湖是在電視劇中認識的,許仙白女相遇的場面至今仍歷歷在目,從那時起,我對西湖產生了憧憬,我特別想去看被稱為世界天國的那個,我想去雷峰塔看看,白女沒事吧?下面的由子墨帶大家去美麗的杭州西湖散步。
  • 「柳版西湖」夜景美輪美奐,又要刷屏朋友圈啦~
    「柳版西湖」夜景美輪美奐,又要刷屏朋友圈啦~ 2021-01-05 11: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西湖周邊的山到底有多少座?杭州74歲楊大伯說,我最少爬過100多
    他店門前有塊大石頭,朋友來了,圍在石頭旁喝茶,聊得最多的還是西湖的山,他手機裡的照片,多半是登山時拍的。老楊從小就喜歡石頭,家離西湖邊也近,沒事就喜歡滿山跑,西湖周圍群山幾乎都去過。老楊爬山,除了奔著風景,更喜歡看山上的石頭,「我喜歡找些別人不走的路,找到有意思的石頭。」老楊眼裡,西湖的山,有三個很特別。
  • 浙江省的第一個「世界遺產」不是西湖,而是一座山,風景宜人
    這次心裡有數的是浙江的第一個「世界遺產」,不是西湖,而是一座山。咱們一起去看看吧。世界上的每一處遺產都有其重要的地位,如果說浙江第一座世界遺產,相信大多數人都會認為是「杭州西湖」,其實不然,杭州西湖是2011年6月24日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的,而江郎山,被稱為「中國丹霞第一奇峰」,是2010年8月1日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的。
  • 志三說:西湖有斷橋,白河要建鵲橋!
    按山南水北為『陽』這一說……去看看西湖便曉得,那雷峰塔,一下子就勾起『白娘子』怎樣,法海老和尚如何,蘇堤春曉,那柳樹是否比白河柳綠些?不見得。那裡有『柳浪聞嚶』。你來白河聽聽,黃鶯也有,鷓鴣也有,一樣好聽,我的一位朋友看了斷橋,回來失望至極,回來告訴我,我笑說……西湖上有『三潭印月』白河的湖面不印月麼?西湖風月無邊,白河風月有邊兒麼?不是那回事吧……文化點綴搞起來,知名度也就搞上去了。
  • 【西湖時政】8月21日
    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王新督導掛點街道文明創建工作8月21日上午,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王新採取邊走邊看邊督導的形式,先後來到前進路農貿市場、前進路社區、福山花園社區以及膠皮巷社區等地
  • 【西湖時政】5月20日
    【西湖時政】5月20日 2020-05-22 02: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女子西湖爬行徵婚
    11月15日,據《1818金眼報》報導,在杭州西湖邊,一名女主播嘴裡叼著鞋子,舉著寫著「徵婚」的牌子,圍著一棵樹攀爬。隨後,景區的安保人員趕來,勸說女子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