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論道"龍文化" 稱龍與中國農業文化休戚相關

2021-01-13 中國新聞網

專家論道"龍文化" 稱龍與中國農業文化休戚相關

  中新網濮陽2月23日電(記者 李貴剛)「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天不下雨」。2月23日,是農曆的二月初二,來自中國歷史、哲學、考古等領域的專家在此間聚首「中華龍鄉」河南省濮陽市,論道「龍文化」。他們表示,中國龍與中國農業文化休戚相關。

  1987年,「中華第一龍」在河南濮陽西水坡仰韶文化遺址驚世出土,轟動海內外。此後,新石器時代龍形象的遺蹟遺物在中國各地陸續又有一些發現,有關龍和龍文化的研究、探討從未消停。濮陽因此被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命名為「中華龍鄉」。

  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副所長王震中在此間表示,龍的問題眾說紛紜,成了中國文化上的「哥德巴赫猜想」。從考古所發現的龍的形象和古文字中龍的形象以及相關的文獻記載來看,龍與中國農業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王震中舉例說,濮陽西水坡仰韶文化45號墓中,在墓主人身邊的東側置龍,西側置虎的現象就不可能是圖騰崇拜的反映。因為圖騰,無論是個人圖騰還是族圖騰都是只取一個自然物或一種自然現象。

  故而,王震中推測,龍之所以成為中國上古重要的崇拜對象,不僅僅是因為它曾是大皡氏、共工氏等部落中的圖騰,更主要的是它在中國農業文化中代表著春、生、雨、水,是一個極富有生命力和力量、變化多端的農業之神,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根據農業文化的需求,對龍賦予了越來越多的神性。

  他的這一觀點,得到了在場眾多專家的支持和肯定。中國考古界知名專家劉慶柱也表示,龍是中國古代人們「創造」出來的,對龍的「本質」認識,只能遵循人類認識客體世界的規律,中國古代社會的經濟是「農業經濟」, 「水」是農業的「命脈」,「龍」與「水」關係極為密切。

  劉慶柱稱,在中國古代,以黃河與長江中下遊地區「農業」出現最早、持續時間最長、對社會歷史發展影響最大。而黃河中下遊與長江中下遊兩個地區的農業相比較而言,前者比後者更為「靠天吃飯」、更需要「龍」的「降水」。因此,「龍」出現在黃河中下遊也就成為歷史的必然,濮陽西水坡的地理位置恰恰就在黃河下遊,「龍」在這裡最早出現也是必然的。

  那麼,龍在現實生活中有何存在意義呢?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張希清則表示,龍是不僅是華夏文化與中華民族文化幾千年來延續不斷的「龍文化」(包括天文、農業等所派生的各種各樣「文化」)的重要「文化遺傳基因」,更是中華民族、海內外華夏兒女們的精神支柱。(完)

相關焦點

  • 《龍圖騰》弘揚龍的精神 追溯華夏文化根源
    《龍圖騰》以五千年前,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徵服東方、統一萬國、創舉龍圖、肇造中國、劃地九州,實現中華各民族大融合的英雄史實為背景,描述了軒轅黃帝從一個「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孩童,成長為一個英明睿智、博愛關懷、包容豁達,受萬民愛戴的君王的傳奇故事;再現了上古時期,熱血豪情的先民們在中原大地上,用智慧和汗水掀起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農業技術革命的浪潮;闡述了龍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精髓而不朽的因緣,為龍的精神做了深刻的文化概括。
  • 「我們叫龍的傳人」,這個說法是怎樣產生的
    在參觀完故宮前三殿後,習近平向川普介紹了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他說,文化沒有斷過流、始終傳承下來的只有中國。我們這些人也延續著黑頭髮、黃皮膚,我們叫龍的傳人。「龍的傳人」這一稱呼曾隨著一首《龍的傳人》被唱遍大江南北,中國人都認同自己是「龍的傳人」並以此自豪。其中強烈的文化認同顯然並非一首流行歌曲就能做到,而是來源於幾千年的文化積累和文化認同。
  • 龍年話龍
    唯有對龍文化有所了解,才能把握「龍的傳人」真正的含義。關於龍的來歷,一直是眾說紛紜。幾千年來,龍在中華民族可說是家喻戶曉。奇怪的是儘管人們畫過龍,寫過龍,一代傳一代地說過龍,但若問龍的由來,卻難以回答,因為直到今天,世界上還沒有發現這個為中國人民所崇敬的龍的遺骸。關於龍的來歷,有好幾個版本。一是與蛇有關。
  • 少年國學院線上課堂|燦爛的龍文化——說龍
    龍文化總序中國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中國文化的象徵。在幾千年浩瀚的歷史進程中,龍成了一種文化。它代表了中華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蘊。對每一個炎黃子孫來說,龍的形象是一種符號、一種意緒、一種血肉相連的情感。「龍的傳人」、「龍的國度」也獲得了世界的認同。
  • 大足四辦黑山羊節 3年後或成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大足區副區長錢虎表示,力爭到2021年末,推動大足黑山羊成功創建「中國馳名商標」「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把大足建成南方黑山羊供種高地和商品肉羊加工基地。,中國農業博物館研究員、農業部全球及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專家委員會委員徐旺生,中國畜牧獸醫學會獸醫產科學分會理事長張家驊,大足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大蓉,大足區副區長錢虎,大足區副區長張貴先,大足區政協副主席吳洪奎等出席第四屆中國·重慶大足黑山羊節開幕式。
  • 「2020中國龍獎」頒獎盛典在深圳舉行
    11月20日晚7時,備受矚目的第五屆深圳(國際)科技影視周、第十一屆中國國際科教影視展評製作人年會閉幕式「2020中國龍獎」頒獎盛典在有人才搖籃之稱的深圳中學盛大舉辦。「2020中國龍獎」由薛繼軍擔任評委會主席,16名國內外專家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對作品進行了專業嚴謹的評審,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工作要求下繼續保證了展評工作一貫的國際化和權威性。「2020中國龍獎」展評工作從2020年4月啟動,通過網絡徵集與機構選送相結合的方式在全球範圍內徵集優秀科教影視作品。
  • 2019(己亥)年「龍的傳人祭龍祖·中醫傳人祭鼻祖」系列活動集錦
    所以,這天在龍都淮陽分別舉行了「2019(己亥)年龍的傳人祭龍祖·中醫傳人祭鼻祖」、「中國先秦史學會龍文化研究會2019年學術會暨中國·淮陽中醫祖庭專題研討會」、「周口市中醫祖庭文化研究會」揭牌儀式和「第二屆中國·淮陽龍文化暨中醫祖庭文化書畫展」開幕式等大型活動。
  • 臺灣農業專家大陸欲圓「蓮霧夢」
    臺灣農業專家大陸欲圓「蓮霧夢」   中新社珠海5月26日電 題:臺灣農業專家大陸欲圓「蓮霧夢」  作者 陳彥儒  十一年前,他懷著培育出一種頂級「蓮霧」品種的希望來到大陸;十一年後,火熱的激情燃燒在他的心中:能不能借自己的技術,去帶動大陸貧困鄉村的農民脫貧致富?
  • 都與龍文化有關
    撰稿:廈門龍人·伍心溫馨家園還有半個多月,就要到一年一度的端午節。說到端午節,各位能想到什麼?其實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粽子和競渡,這些都是與龍文化相關。「古老的東方有一條龍,它的名字就叫中國,古老的東方有一群人,他們全都是龍的傳人」每次聽到這首歌,我們都會熱淚盈眶。畢竟「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象徵。龍文化上下八千年,源遠而流長,是中國文化的突出符號。因此深受國人喜愛。不過我們把話說會端午,吃粽子應該就是頭等大事!
  • 重慶大足黑山羊養殖系統獲「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榮譽
    原標題:重慶大足黑山羊養殖系統獲「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榮譽   近日,大足黑山
  • 中國這三個城市與「龍」有關,其中一個出15個皇帝,你知道嗎?
    中國的人們對龍文化一直都非常追崇,龍圖騰的象徵意義也非常特殊,古代的皇帝穿的都是龍袍,都用真龍天子來形容這種的崇高地位。因此中國的很多城市也喜歡和龍扯上關係,因有著龍文化而引以為傲,中國有這三個城市,都與龍有關,並且意義一個比一個特殊。首先來說說龍泉市。
  • 就憑這個吉祥寓意,玉雕龍成了生意人的「寵兒」
    「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這是《說文解字》對龍的描述,其形象豐滿後則有九似之說:「角似鹿、頭似牛、眼似蝦、嘴似驢、腹似蛇、鱗似魚、足似鳳、須似人、耳似象。」九似之說延續至今,便成了龍的普遍形象。
  • 夢幻西遊:龍戰於野再加靈動九天和鍾馗論道,五雷咒打出1w5!
    觀戰方:龍1地府、龍2普陀山、龍3神木林、龍4盤絲洞、龍5魔方寸。對戰方:鷹1地府、鷹2女兒村、鷹3化生寺、鷹4龍宮、鷹5花果山。觀戰方龍陣被對戰方鷹嘯陣大克10%。注意,是被大克10%。此時,觀戰方的魔方寸對對戰方的龍宮使用了否極泰來。咱們一起來看看否極泰來這個技能的效果吧。
  • 「龍」飛船對接為何選在中國上空?航天專家揭示其中玄機
    當時載人「龍」小心翼翼地接近國際空間站,然後進行了「軟捕獲」,然後載人「龍」進行了一次「硬捕獲」,其中涉及使用12個閂鎖在本肯和赫爾利的乘員艙及其進入空間站的入口之間創建氣密密封,並將載人「龍」的電源連接到國際空間站。美國廣播公司5月31日報導時特別提到,美國東部時間上午10時16分進行軟捕獲時,飛船正好位於中國和蒙古國邊境的上方262英裡處。
  • 《山海經》鳳凰神族傳下10大姓氏,若你是其中之一,就非龍的傳人
    姓氏文化起源很早,至少在5000年以前就已經形成了,並經過後世的繁衍和延續,姓氏體系已經非常龐雜。現代出版的《中國姓氏大辭典》,收錄了中國古今姓氏23813個,其中單姓6931個,複姓和雙字9012個,三字姓4850個,並非《百家姓》記載的一千餘個。
  • 龍生肖 - 龍生肖 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我們先來看看龍生肖。    作為一種紀年方法,天幹地支相傳出現於夏朝,或者更早。有「黃帝定子午十二辰以名月,又以十二名獸屬之」(《事始》)和黃帝使「大撓作甲子」(《世本》)等說法。到春秋前後,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就大體上和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相配了。證據是《詩經·小雅》中就有「吉日庚午,即差我馬」(將「午」與「馬」相對應)之語。
  • 專家談農曆:中國人民族信仰與情感的時間載體
    專家談農曆:中國人民族信仰與情感的時間載體 2016-02-19 07:54:16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宋宇晟   農曆新年,今稱春節,是舉國同慶的中華民俗大節。為何公曆(格里高利曆)在中國推行100年來,農曆歲首仍然為國人如此重視?  要回答這一問題,還得從農曆的產生及其文化內涵、功能說起。
  • 毛球科技集團聯手中國農業銀行德陽分行及新型農業聯誼會...
    毛球科技集團作為四川省區塊鏈龍頭企業受邀出席本次大會,其董事長王明鎏作為大會特約專家嘉賓出席本次大會,發表主題為《區塊鏈技術下的智慧農業》演講,並代表毛球科技集團與中國農業銀行德陽分行、德陽市新型農業農村人士聯誼會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打造智慧農業平臺為產業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