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瀘州市委高度重視在新經濟組織領域開展黨建工作,組建了專門的新經濟組織黨建工作機構。全市新經濟組織黨組織和黨員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大膽探索、開拓進取、創新創優,積極推行「54321」工作法,全力打造「機制+重點+載體+互動+亮點」的新經濟組織黨建「瀘州模式」,黨建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呈現出「黨旗飄起來,發展強起來,中國酒城?醉美瀘州靚起來」的生動局面。
「五項機制」集聚黨建能量
創新黨建管理機制,整合部門資源。2012年6月,在市委的重視和支持下,成立了「中共瀘州市新經濟組織委員會」,辦公室設在市工商局,由市工商局黨組書記、局長任市新經濟組織黨委書記,市工商局增設1名黨組成員、副縣級工商幹部擔任專職副書記,市經信委、市住建局、市商務局、市地稅局、市工商聯、市個體私營企業協會的相關領導同志擔任市新經濟組織黨委委員,並明確了各成員單位的工作職責。市新經濟組織黨委負責統籌全市新經濟組織黨建工作,指導市級相關職能部門黨委、各區縣新經濟組織黨委、園區黨委抓好非公有制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專業市場和個體工商戶的黨建工作。全市7個區縣參照市級模式,設立了新經濟組織黨委,配備了領導班子,並由區縣工商局增設1名黨組成員、副科級工商幹部擔任專職副書記,落實了黨委辦公室和具體工作人員,從而在全市範圍內建立起了「工商部門牽頭+相關職能門配合」的新經濟組織黨委管理機制, 整合了相關職能部門資源力量。
建立雙指推進機制,增強黨建力量。由於新經濟組織點多面廣分散,僅靠市、區縣新經濟組織黨委的力量來管理顯然是不夠的。為此,瀘州市推行「黨建工作指導站+黨建工作指導員」辦法,在全市115個鄉鎮街建立了新經濟組織黨建工作指導站,由鄉鎮街黨務副書記任指導站站長、工商所所長任副站長,相關部門的黨員為成員,整合了鄉鎮街黨委和工商等職能部門的優勢資源力量,形成了齊抓共管的新經濟組織黨建工作格局。各新經濟組織黨建工作指導站著力於「組織保障、制度保障、人員保障、經費保障、載體保障」「五個保障」,夯實新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的基礎。全市從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的領導幹部、優秀大學生村官、退二線黨員領導幹部中選派出新經濟組織黨建工作指導員3888人,幫助新經濟組織建立黨組織和開展黨建工作。市新經濟組織黨委還編印《新經濟組織黨建工作指南》、《新經濟組織黨建工作指導員黨務知識手冊》、《瀘州市新經濟組織黨建工作制度彙編》等,幫助黨建指導員提高黨務知識和工作能力。
建立經費保障機制,保障工作運行。瀘州市建立了「財政補助、黨費撥返、企業贊助、黨員自願捐助」的黨建工作經費投入機制,將新經濟組織黨委和新經濟組織黨支部的黨建工作經費、企業黨組織負責人的工作津貼、示範黨組織的遠程教育設備經費等列入財政預算開支;實行黨費全額返還;將新經濟組織黨組織工作經費納入企業管理費用,逐步建立起稅前列支制度;鼓勵黨員自願捐助黨建工作經費等。2012年,全市財政支付新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經費約148萬元、黨費返還約8.5萬元、企業支出黨建工作經費約221萬元、黨員自願捐資約62萬元,有力地保證了新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的開展。
建立黨群共建機制,實現互促共進。按照「計劃共訂、遇事共商、陣地共建、活動共辦」的「四共」機制開展黨群共建活動。全市建立新經濟組織工會組織2745個,團組織474個,「黨群活動中心」455個,「職工之家」588個、「青年活動中心」159個。2012年,舉辦各類培訓班77期、培訓6111人次,開展崗位技能活動371次、參與人員23241人次,舉辦就業招聘會123次、解決就業崗位7827個。通過多措並舉建黨組織、多種形式開展黨的工作,實現了黨的組織覆蓋全域化、黨的工作覆蓋全域化。
建立目標管理機制,保證工作落實。建立起市新經濟組織黨委考核市級相關職能部門和區縣級的新經濟組織黨建目標,內容設置了「市級相關職能部門黨委主要領導、區縣委書記是否重視新經濟組織黨建工作,黨建機制和機構是否健全,黨建工作經費是否落實,黨建臺帳是否健全,組織覆蓋面如何,黨員發展情況,活動陣地是否規範,作用發揮如何,示範黨組織的打造情況,黨建制度是否健全」等,考核結果作為市級相關職能部門和區縣基層黨建工作考評、「四好」領導班子先進集體評選等方面的重要依據。區縣級也建立了考核鄉鎮街新經濟組織黨建工作指導站和新經濟組織黨組織的黨建目標管理制度,層層籤訂新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目標責任書,將考核結果作為評先評優的依據,並同新經濟組織黨組織的黨建工作經費和黨組織負責人的工作津貼掛鈎等。
「四個重點」夯實黨建基礎
重抓黨組織覆蓋。按照「有利於組建、有利於管理、有利於活動」的「三個有利於」原則,採取「招商同步宣傳、入駐同步登記、投產同步建黨、建黨同步規範」的「四同步建黨」工作方法,在全市新經濟組織法人單位中單獨建黨委21個、黨總支18個、黨支部751個、聯合建黨支部506個,建立個體戶黨支部26個,還通過將企業掛靠相鄰企業、村、社區黨組織辦法,使黨組織覆蓋率達60%以上。採取查找一批「隱性黨員」、接轉一批「外來黨員」、發展一批「新黨員」的「三個一批」辦法和「把黨員培養成業務骨幹、把業務骨幹培養成黨員,把黨員業務骨幹培養成中高層管理人員」的「三步曲」培養法,發展壯大新經濟組織黨員隊伍,2012年新發展黨員301名。全市現共有黨員8378名,培養入黨積極分子1639名。
重抓黨建聯繫點黨建工作。市新經濟組織黨委堅持「重點聯繫,帶動全面,促進新經濟組織黨建工作整體水平提高」的工作思路,按照「基礎擇優、地域均衡、分類兼顧」的原則,建立新經濟組織黨建聯繫點31個。市新經濟組織黨委領導成員每年深入每個聯繫點開展調研活動1次以上,2012年幫助企業解決在開展黨建工作和生產經營中的困難問題145件,指導黨建聯繫點進行規範化建設,將聯繫點打造成示範點,影響帶動其他黨組織開展好黨建工作。
重抓黨組織書記隊伍建設。積極推行「書記抓、抓書記」新經濟組織黨建「領頭雁」工作方法,按照「守信念、講奉獻、重品行,懂經營、會管理、善協調,熱愛黨務工作和熟悉群眾工作」的標準,選優配強新經濟組織黨組織書記,全市從企業人員中選配黨組織書記414人。納溪區推行「董事長兼任書記」的工作模式,龍馬潭區建立新經濟組織黨組織書記信息庫,目前入庫人數約100餘人。加強新經濟組織黨組織書記理論、文化、技能培訓,2012年舉辦培訓班12期,培訓716人次,組織黨組織書記到外地學習考察220人次。建立黨組織書記報告工作、「雙述雙評」制度、考核制度,對考核合格的黨組織書記按100元—200元/月左右的標準給予工作補貼;推動企業建立健全黨組織書記薪酬待遇保障制度,建立黨組織書記勞動合同變更、解除或終止前向上級黨組織備案制度。大力提倡讓黨組織書記「吃苦在先前、奉獻在先、分配在優」和「有面子、有位子、有票子」,增強他們的榮譽感和歸屬感。
重抓企業出資人教育引導。樹立「抓出資人就是抓黨建、抓黨建必須抓出資人」的理念。一是在教育上給予重視,在企業出資人中開展「致富根源怎麼看、加快發展怎麼幹、回報社會怎麼辦」大討論活動, 讓企業出資人認識到在企業中開展黨建工作既是政治責任,又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二是在培養上作為重點,2012年在企業出資人中發展黨員26人;三是在政策上給予優惠, 將黨建工作列入企業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如在評選「守合同重信用企業」、「文明誠信市場」、「質量信得過單位」、「誠信企業」、「納稅先進單位」等工作時設置黨建考核內容,促使企業出資人重視和支持黨建工作。四是在政治上給予鼓勵,從企業出資人中推選市區黨代表54人、人大代表95人、政協委員103人、勞動模範11人。五是在作用上予以感化,通過黨建工作凝聚人心、促進發展、提升形象,讓企業出資人真切感受到:「紅色黨建文化是企業核心競爭力」,抓黨建是「最實的投入、最大的財富、最亮的品牌、最好的優勢」。
「三個載體」突出黨建主題
瀘州市將「學習十八大精神,建功156發展戰略,放飛『中國夢』」確立為黨建活動主題,通過豐富載體開展活動,加強新經濟組織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建設。
「雙強六好」樹典型。廣泛開展「雙強六好」創建活動和黨員「亮身份、亮承諾、亮形象」活動,設立「黨員責任區」294個、「黨員示範崗」991個、「黨員志願者服務隊」36個。2012年受到市、區縣級表彰的先進基層黨組織28個、優秀共產黨員和黨務工作者57人、黨建之星12人。廣泛開展「關鍵崗位有黨員、攻堅克難有黨員、困難面前有黨員,黨員手中無次品、黨員身邊無事故、黨員行為無違規」的「三有三無」活動,激發黨員職工爭當先鋒、爭創一流的熱情。如四川科瑞德製藥有限公司黨支部圍繞打造「創新型醫藥企業」的目標,組織開展「建言獻策、技術攻關」和評選「質量明星、服務標兵、管理明星」等活動, 2012年黨員建言獻策42條,技術創新申請專利16件, 有2個項目獲科技進步獎,為公司創造效益2000多萬元。
「愛心行動」促民生。開展了「100戶企業幫扶100個行政村」的「三聯三幫」工程,促成304個新經濟組織黨支部與聯繫村籤訂幫扶協議。開展村企共建「黨員教育共抓、組織生活共過、矛盾糾紛共調、文明新風共育、發展成果共享、和諧家園共建」的「六共」活動,近年來,累計向農村注入幫扶資金1300多萬元,極大地改善了農村生產生活面貌。新經濟組織黨組織和黨員做到「平時工作看得出,關鍵時刻站得出,危急關頭豁得出,利益面前讓得出」,在2012年7月23日瀘州遭受特大洪災中,全市新經濟組織黨組織打響了一場高舉黨旗戰洪魔的戰役,迅速組織出動15000人次,募集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幣292.8萬元,交納特殊黨費2.9萬元,黨的先進性得以生動展現。
「維護權益」促和諧。黨組織著眼維護職工權益、維護各方權益、關愛職工,起到「主心骨」、「潤滑劑」、「貼心人」作用。積極推行新經濟組織人文黨建「五必訪」制度,即:企業遇到困難時必訪,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中遇到大事必訪,企業業主個人或家中有大事必訪,企業與周邊單位或群眾發生矛盾衝突時必訪,每逢節假日和企業慶典時必訪,做到「企業發展到哪裡,黨的服務就跟進到哪裡」。瀘州眾大科技公司開展「雙愛」活動:「企業愛黨員」——公司每年投入10餘萬元用於黨支部開展活動,先後出資125萬元,獎勵優秀黨員82人次,為15名優秀黨員配送股份、贈送住房,建立職工工資增長機制;「黨員愛企業」——公司黨員組建技術攻堅隊、科技項目革新小組等,開發新產品,為公司帶來經濟效益1200萬元等。
「兩化互動」實現同頻共振
堅持「圍繞經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工作思路,注重方法促進「黨建科學化、發展效益化」「兩化互動」,做到黨建工作與經濟工作「齊步走」,黨建助推發展實現「同頻共振」, 「黨組織創先進、黨員爭優秀、企業得發展、職工享實惠」得以生動演繹。
注重既要指導黨建工作又要指導經濟發展「雙指導」。2012年以來,市、區新經濟組織黨委共開展新經濟組織黨務工作者、企業出資人培訓共66班次2939人次,培訓內容既有黨建理論,又有市場經濟知識、法律法規知識和職業技能等。龍馬潭區組織20餘名新經濟組織黨組織書記和黨建工作指導員到溫州、義烏、杭州等地學習考察,既學到了黨建經驗,又學到了先進的生產經營管理理念,並靈活運用到所在企業開展黨建工作和企業生產經營中。市、區新經濟組織黨委還通過調研、檢查等方式,指導企業改進黨建工作,並現場提供職能服務。如2012年4月10日,市新經濟組織黨委在眾大公司調研黨建工作時,現場解答了公司提出組建「集團公司」有關登記註冊問題。
注重既要服務黨建工作又要服務經濟發展「雙服務」。一是服務黨建文化建設。市、區新經濟組織黨委主辦《新經濟組織黨建專刊》、《工作動態》,建立新經濟組織黨建QQ群,瀘州機械園區黨委建設文體廣場、黨群上網室、閱覽室、談心茶園並將黨建文化搬進食堂、搬進宿舍,納溪區建立新經濟組織黨建網頁,瀘縣主辦《龍城黨旗紅—非公企業黨建專刊》,巨洋集團黨支部主辦了《巨洋華苑》刊物,中雲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書香中雲」讀書協會和進行新聞媒體宣傳,《四川日報》以「八千共產黨員亮身份勇擔當」報導了瀘州市新經濟組織黨建工作,提升了全市新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的形象和影響力。按照「企業需要、業主理解、職工擁護、黨員歡迎」的原則,堅持「業餘、小型、多樣、務實」的活動方式,組織開展健康向上的紅色文體活動,2012年全市新經濟組織黨組織共開展文體活動480多次,參與黨員和群眾5?8萬人次,增強了新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的活力。二是服務企業經濟發展。建立和完善支持企業發展的「五個服務體系」,即:建立為企業提供政策、商業、科技、交通、勞務等各方面信息的信息服務體系;建立為企業解決資金需要的金融服務體系;建立為企業提供各類各層次人才的人才服務體系;建立為園區企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的科技服務體系;建立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服務經濟發展體系,如在開展創先爭優活動中,全市新經濟組織黨組織和黨員提合理化建議7000多個,開展技術革新項目1290多個,提合理化建議、開展技術革新帶來的經濟效益188億元。
注重黨建工作促經濟發展、經濟發展促黨建工作「雙促進」。瀘州市在黨組織和黨員中廣泛開展「發展生產幹在前、急難險重衝在前、促進和諧走在前、遵紀守法做在前」的「四在前」活動。在開展創先爭優活動中,全市新經濟組織黨組織和黨員全市提合理化建議7003個,開展技術革新項目1290個,為群眾和社會做好事、實事21478件,完成急難險重任務1745件,提合理化建議、開展技術革新帶來的經濟效益188億元,完成生產銷售量648億元,實現利潤83億元。2012年,瀘州民營經濟增加值完成603.6億元,民營經濟佔GDP比重達58.6%,經濟貢獻率已佔瀘州市「大半壁江山」。黨政領導和企業人員真切感受到了黨建工作在促進經濟健康快速發展方面的所發揮的作用,從財政支出增加了新經濟組織黨建經費的投入力度,許多企業出資人也願意給企業黨組織開展黨建工作所需的「時間、人員、場地、經費」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
注重新經濟發展成果體現在黨建融入,新經濟黨建成果體現在發展貢獻「雙體現」。2012年,全市私營企業發展到15884戶,投資者人數41752人,僱工人數145095人,同比增長10%以上;全市個體工商戶117579戶,從業人員143903人,同比增長13%;外資企業發展到94戶。全市小微服務企業實現了「戶均資產高、營業收入高、人均工資高」的良好態勢,個體私營企業從業人員年均工資3萬元以上。瀘州市通過「強抓黨建融入發展,推進發展抓強黨建」,實現黨建工作與新經濟組織發展「雙提速」效果,達到了新經濟組織黨建工作「讓社會滿意、讓員工滿意、讓業主滿意」的「三滿意」目標。
「一批亮點」提升黨建品位
瀘州市各新經濟組織黨組織立足實際、大膽探索、勇於創新、善於提煉、推廣提高,打造出獨具特色的黨建工作亮點,匯集形成全市新經濟組織黨建「亮點工程」。
園區實行「模塊化」組團式建黨。江陽區轄區有中國白酒金三角酒業集中發展區、瀘州機械工業集中發展區、瀘州輕工業園區,投產企業195家,通過創新建黨模式集中建黨活動,園區企業建黨率達90%以上。一是探索「地方主管+國企牽頭」聯建模式。江陽區委與瀘州老窖集團公司黨委聯合在酒業集中發展區建立非公企業黨委。目前,園區非公企業黨委已劃歸市委管轄。實行「黨務工作者聯派、黨員隊伍聯管、重大活動聯辦、黨建陣地聯建、經費保障聯籌」的「五聯」機制。二是探索「園中園」建黨模式。在輕工業園區以皮具、箱包、汽車銷售、電器生產等6個產業「園中園」為主體建立黨總支或黨支部,歸口輕工業園區黨工委管理。三是探索「園區黨委+商會黨組織」建黨模式。在機械工業集中發展區建立黨工委橫向覆蓋園區所有企業黨組織,縱向覆蓋茜草街道、泰安鎮機械行業商會黨組織體系。四是建立流動黨員支部。在園區建立流動黨支部,將不具備建黨條件企業的黨員納入流動黨員支部管理。
建立黨內幫扶協會打造「紅色會所」。合江縣成立全國首個黨內幫扶協會,現有會員單位22個,其中企業14個,部門單位8個。黨內幫扶協會引導會員企業把黨的建設與企業生產經營緊密結合,把黨內幫扶協會打造成企業的「紅色會所」、「精神家園」。一是開展幫扶關愛活動。組織會員深入開展「陽光助學」、「給力新農村」等活動,2012年共幫扶慰問黨員群眾400餘人次,解決實際問題530件,列支幫扶資金300萬餘元。二是強化學習提素質。通過召開季度學習例會,互相參觀學習、組織外出參觀學習、組織到高校短期集中培訓等方式進行充電,提高會員素質。三是開展企業文化。先後舉辦了「非公黨建花盛開」、「春風化雨黨旗紅」、「春暖符陽黨旗紅」、「給力幫扶黨旗紅」等聯誼活動,豐富了職工的文化生活,提升了企業的文化品位。四是共謀發展壯大。協會把幫助企業做大做強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先後幫助解決了金泰燃料公司煤炭經營許可證、互惠港阜公司碼頭合同糾紛、宋袁食品廠二期工程用地報批手續等一些影響和制約企業發展的重大問題。此外,協會會員還共同出資1200餘萬元成立「給力投資公司」,整合資金、信息等資源,拓展經營發展,收益所得的10%用於協會開展幫扶活動。
「六好」標準打造示範黨組織。按照「陣地建設好、工作制度好、領導班子好、黨員隊伍好、經費保障好、活動載體好」的「六好」標準和「看有形象,聽有內容,學有經驗,趕有目標」的「四有」要素, 打造示範黨組織61個。納溪區將中雲公司黨支部打造成「誠實守信責任黨支部」;將利達公司客運黨支部打造成為「平安和諧、優質服務黨支部」。瀘州西南商貿城黨委、瀘州物資產業集團公司黨委、古藺郎酒廠黨委、四川天壽藥業公司黨支部、敘永縣永寧個體私營企業協會黨支部等示範黨組織多次接受上級領導檢查、外地單位學習考察並獲得高度肯定。
瀘州市還積極探索「組建(Set up)、標準(Standard)、服務(Service)、系統(system)、保障(Security)、評分(Score)」的「6S管理」模式;「組織設置與活動開展並舉,力量下沉與經費保障並舉,黨性教育與業務培訓並舉,上級考核與單位考核並舉,典型塑造和品牌打造並舉」的「五個並舉」工作法;「覆蓋全域化、書記專業化、報酬績效化、活動規範化」的「四化」模式;「向組織獻計、向企業獻策、向我看齊」的「三向」活動等做法,精心培育打造特色亮點工作,已收到明顯成效。
瀘州市通過開展新經濟組織黨建工作促進了新經濟組織快速健康發展,新經濟組織黨建「瀘州模式」也逐漸成熟並凸現作用。新經濟組織黨旗高高飄揚,成為瀘州市一道靚麗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