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丨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書香·坪檢」

2021-01-09 坪山檢察

薦書丨自由在高處[增訂版]

熊培雲/ 新星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12

已讀過

豆瓣評分

7.5

1185人評分

「有一種鳥是關不住的,因為它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著自由的光輝」

熊培雲

評論家,時代觀察者。

1973年生於江西農村,畢業於南開大學、巴黎大學,主修歷史學、法學與傳播學。

曾任《南風窗》雜誌主筆、駐歐洲記者,《新京報》首席評論員。

現任南開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書摘

⊙如果你非要我愛你愛的國,我希望你也尊重我愛的國。如果你非要我愛你想要的自由,我希望你也尊重我想要的自由。

⊙國家和個人有邊界,你和我也有邊界。在公域,我們因互相妥協而保全社會;在私域,我們因互不幹涉而保全自己。

⊙在一個廣場上,人擠人,你不知道方向在哪裡,但如果你站得高一點,看的遠一點,就知道周遭的種種擁擠對你來說其實毫無意義。

觀點

準確來說,這並非一篇嚴格意義上的書評,但我覺得,對於一本書的感受,也並不一定是因為書中的內容,也可以是別的東西,所謂功夫在詩外,讀書重在思考,但凡有所收穫,也是一份價值。

「書生論政,百無一用!他們說的東西,其實老百姓都懂,但是有人聽嗎?他們要求體制改革的呼聲年復一年,沒有任何改變;他們對社會醜惡現象的抨擊年復一年,也沒有任何改變。所以,印刷這一類書籍簡直就是浪費樹漿和油墨!」

這是在看《自由在高處》的書評時看到的一個觀點,不敢苟同,略抒淺見。

◆人人都懂的道理,並不見得人人都會說,也不見得人人都說的明。人也是需要人來代言的,人民需要代表表達、傳達思想政見,讀書人自古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治國論政本是應有之義。

◆魯迅先生說,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不怕有人提就怕沒人說,理不說不明,政不論不清,對醜惡的抨擊,對社會體制的不滿,至少只有說出來了才會有為人所知,才有改變的可能。

◆社會變革本身龐雜而又具體,需要時間的打磨才會有相應的結果出現。從清朝覆滅到新民主主義革命再到新中國一路上無不迴蕩著仁人志士嘶啞的吼聲,浸潤著為國為民吶喊者的鮮血。

◆反觀那些表達不夠豐富,不夠果敢的年代,如今的我們生活在一個人人都是演說家、表達者的時代,表達的自由化和觀點的豐富化很大程度上正推動著中國社會的變革。這難道不就是狄更斯筆下的黃金時代,最好的時代嗎?

不過對於這樣的聲音,倒還是熊培雲先生溫和有力、回答透徹。

「寫作必定成為對時代盡責的一種方式。只是,真正讓一個時評家感到疲憊的,不是頻繁的約稿,而是不斷的自我重複。對於你曾經評論或者批評過的事情,很長時間過去之後,依然故我,你會不會覺得有一種無力感?書生論政有什麼意義?

然而,你大可不必將自己視為藥到病除的神醫,改造社會與政治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它需要超乎尋常的耐心。倘使這個世界會因為一兩篇文章便改天換地,它豈不早就成了人間天堂?與此同時,也要相信「功不唐捐」的道理。惡是摧枯拉朽的,善卻是以蝸牛的速度前進。」

魯迅先生曾說:「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又想起馬東說的一句話: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我們沒有什麼可抱怨的。誠然如此。

坪檢書香 投稿贈書 活動還在繼續

11月20日之前

向本公眾號投稿

分享原創讀書故事、感想、書評

(800-2000字)

投稿郵箱szpsjc@qq.com

郵件標題註明讀書徵文

一經採用

即可在上述書單1-9中任選2本

若閱讀量超過1000

可在1-9中任選4本

或選擇

《漫說文化叢書》一套5冊

同時還有精美小禮品贈送哦~

歡迎大家踴躍來稿!

(本方式不設上限)

作者 / 王楷

編輯 / 新媒體工作室

2018年199期|總第281期

相關焦點

  • 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不甘宿命就不能放棄表達
    「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也不知道誰說的,說來著這句話一定也會有被人誤解過,比如有人解讀這句話,說既然表達註定要被誤解,那就不要表達了。被誤解的表達可能是表達本身的問題,受到表達者用詞水平、時間、語言環境等影響,表達出來的話語可能會有些不妥。
  • 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一辯稿
    謝謝主席問候在場各位  這個辯題包含三個關鍵的信息:表達者、被誤解、宿命。我們一個一個來看。
  • 拆辯題|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嗎?
    一、定義「表達」的過程,應該起碼有如下幾個階段:首先是表達者有一個思想,這個思想他要先認識到;接著進行編碼,轉化成語言文字;然後接收者收到這個編碼:最後完成解碼。(一)誤解:「誤解」和這四個過程都是相關的,但是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就是「誤解」肯定是伴隨著一種「偏差」,只不過這種偏差是發生在哪兩者之間的,有兩種可能:一種是表達者的思想同接收者理解的內容之間有偏差;一種是表達者的語言和接收者理解的內容之間的偏差,其他的定義不應該被選擇,因為都太不講理了,而這兩者,可以根據持方進行選擇。
  • 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
    我們可以選擇自己要閱讀的文章,我們也可以在閱讀之後留言評論,我們甚至可以對別人的文章發表自己的看法、提出建議,比如,我認為你哪裡的語句表達的不通順、我認為你這個觀點是錯誤的,等等,這是言論自由權,每個人都有。但我認為,提出建議的前提,是你有認真的看文章,意見或評判來自理性的思考,而不是附帶個人情緒的自我認為。你經歷過黑暗嗎?
  • 在職場上,被人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被理解是溝通者的使命
    我記得在看《奇葩說》這一檔節目時,主持人馬東曾說「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這個說法貌似和我們認識的理論有所差別。在和別人鬧矛盾的時候,周圍人都告訴我們要學會互相溝通,互相理解。但是在兩個人都處於執拗的狀態時,彼此之間的溝通可能會火上澆油。
  • 《傑出公民》: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
    說不定在他們內心深處仍然隱伏著多少世代前祖先的習性和癖好,從而叫這些彷徨者再回到他們祖先在遠古就已離開的土地。」故鄉是人的根柢所在,故鄉是文藝作品永恆的母題。這一點中國人深以為然,不然何來「落葉歸根」一說。夜深人靜時,故鄉始終是漂泊心靈的一方歸屬,無論離開多久,永遠縈繞在心間。抑或,故鄉只是機緣巧合的託生地。
  • 李現: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從未辯解更無需辯解
    面對黑粉李現十分坦然: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面對質疑韓商言:從未辯解更無需辯解。李現坦言自己沒有拿得出手的作品前,不會輕易上綜藝節目。在他看來,即便是流量為王,粉絲大過天的時代,靠所謂的炒作紅起來的不過是曇花一現罷了,真正靠的還是真刀實槍的能力。有底氣的人才有說話的話語權,有底氣的人說話才有影響力。沒有作品沒有實力,藉助所謂的綜藝炒作,一味的拋頭露臉,不過是個搞笑的小丑罷了。
  • 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有爭議是傑出者的必修課|【經緯低調分享】
    但正如標題所言——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有爭議是傑出者的必修課。無論有多少流言蜚語,也無法影響他高超的球技,更無法改變億萬球迷對他的頂禮膜拜。以下,RIP: 來源 / 左右為籃(ID:dddnba) 直至今天,我還會偶爾想起得知科比去世的那一天。
  • 重磅丨魏新、商子雍、李功名等齊聚西安,讀者共享書香盛宴
    重磅丨魏新、商子雍、李功名等齊聚西安,讀者共享書香盛宴 2019-04-23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鄧州市城區一小舉辦「沐浴書香 放飛夢想」迎元旦讀書活動展演
    鄧州圈(教育)冬日暖陽蘊書香,黌學稚子讀書忙。為進一步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激發師生讀書的熱情,引導師生養成良好的自主讀書習慣,2019年12月10日下午,鄧州市城區一小開展了「沐浴書香 放飛夢想」讀書活動匯報演出。
  • 好書潤心靈書香溢校園 大津口鄉中心幼兒園開展讀書月活動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王坤 通訊員 解珠珠 袁雙為進一步推動書香校園建設,激發學前幼兒閱讀興趣,培養孩子們良好的閱讀習慣,營造溫馨和諧的親子共讀氛圍,大津口鄉中心幼兒園開展了讀書月活動。濃濃的書香不僅渲染著幼兒園的文化,更給每個孩子的家庭營造了濃濃的讀書氛圍。
  • 【宿命】是什麼意思?什麼是宿命論?
    宿命是什麼意思?  「宿」指宿世、過去世;「命」指生命,「宿命」即宿世的生命,世人在過去都有生命,或為天,或為人或為餓鬼與畜生,輾轉輪迴。  《俗語佛源》:宿指宿世、過去世;命指生命。宿命的意思是:一切眾生在過去無數次的輪迴中,曾經歷的各式各樣的生命形態。這種生命形態就是「六道」:地獄、餓鬼、畜生、天、人、阿修羅。
  • 「讀書」如果你無聊,就不要想著那些人類
    你幾乎可以從文字裡感到作者的極端厭惡和毀滅欲,因而有了與大公司和社會對抗的弘,因而有了超級病毒「雪崩」。「神經漫遊者」和「機器人會夢見電子羊嗎?」賽伯朋克想像了未來最先進的技術和最悲觀的生活。「神經漫遊者」:習慣賽伯空間的人覺得現實無聊至極「當年他可以將網絡看成蛋白質環環相扣而成的各種細胞機能,如今身處莫名其妙的絕望困境,又可以借著藥力將仁清街看作一片數據的田野,全身心投入高速的漂移滑動之中,既入世又疏離,身邊是飛舞的交易、交匯的信息,還有黑市迷宮裡的數據組成的肉體。」
  • 王傳一新竹別墅1千坪庭院曝光!接棒首次錄影動怒 肯納被嚇到
    記者林彥君/臺北報導王傳一接棒李李仁主持東森超視《請問 今晚住誰家》,首次錄影就公開他位於新竹山區的別墅,佔地近1000坪的大庭院,屆時除了要讓搭擋肯納跟嘉賓體驗他在山上的生活,還有很多差事等著他們來完成。▲肯納、任容萱到王傳一的家打工換餐 。
  • 滄縣實驗學校開展「經典潤澤心靈、書香奠基人生」讀書展演活動
    為積極營造篤學上進、健康和諧的讀書氛圍,4月22日,滄縣實驗學校舉行「經典潤澤心靈、書香奠基人生」讀書展演活動,全校一至七年級的學生及部分教師參加活動。活動開始前,縣實驗學校校長劉彥智首預祝本次讀書展演活動取得圓滿成功,並希望在滄縣實驗學校的書香校園裡,朗朗讀書聲能響徹每個角落,好書能充實每個人的思想,厚實每個人的底蘊,在閱讀經典中不斷打好人生的精神底色。讀書展演活動在一年級小學生的誦唱《蒙學童誦》中拉開帷幕。
  • 邵子心學管窺 讀書者不少,能讀書者少
    【邵子曰】天下之言:讀書者不少,能讀書者少。若得天理真樂,何書不可讀?何堅不可破?何理不可精?【黃畿注】盡言讀書,真讀者少,到得胸中有得天理真樂,自然而生樂,則難讀者讀,難解者解,難精者精,何所不得!吾真樂矣。
  • 「楊洋」春日已至 開工大吉
    22019雜誌回顧「楊洋-2019年度影響力人物」《中國新聞周刊》年度影響力人物封面「楊洋-心中無畏,所以無懼」《時尚芭莎》十月刊「楊洋-心始此刻」《ELLE MEN》睿士8月刊「楊洋-重新裝載」《時尚芭莎》雙封面大刊「楊洋-楊洋和全職高手們」
  • 「比卦」比者,親也。襄者,助也 - 醉讀周易
    五柔應一剛,眾星捧月,親厚無間的「比卦」。「比卦」是周易中的第八卦,排在「師卦」之後。《序卦》中說「師者眾也。眾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就是親近的意思。眾人聚集在一起,必然有各自好惡、遠近親屬。這一卦,講的就是親近之事。「比卦」整體來說,是比較好的一卦,卦中五個陰爻,一個陽爻。
  • 「造業」是否真有「果報」呢?
    什麼行為會構成「業」呢?佛教認為「業」的核心是「思」(即思心所)——內心的動機、意願、意念、意志。「思」會驅使心造作,促使心採取行動。論典中形容「思」猶如磁石,以磁力推動著心,引發身、口、意的行為,於是造作了「身業」、「口業」或「意業」。有人以為表現於外的身、口業比較重,心裡使壞胡思亂想沒有關係。其實意念很重要。
  • 「比卦」比者,親也.襄者,助也 | 醉讀周易
    「比卦」是周易中的第八卦,排在「師卦」之後。《序卦》中說「師者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