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章某,女性,62歲,安徽馬鞍山人,10個月前感覺左腿麻木,休息後也不見好轉,反而逐漸加重,慢慢感覺到行走腿腳無力。患者很緊張,來南京幾家大醫院求治,均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症,給予腰部針灸、推拿、理療及藥物等保守治療,不見好轉,一家人非常著急。
仔細查體現真兇
輾轉多時,患者經人介紹來到南京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江蘇省第二中醫院),找到脊柱科李志偉教授。李教授為患者進行了詳細問診,仔細查體和閱片,分析患者只有右側腿腳麻木,沒有手臂不適,偶有輕微的頸部酸痛,腰椎核磁共振片上確實也有腰椎間盤突出,腰椎問題的可能性大。但是片子上椎間盤突出的嚴重程度與患者的表現不是非常吻合,特別是患者的病理反射是弱陽性的,腰椎間盤突出無法解釋,初步判斷很可能是頸椎的問題。李教授立即為患者預約了頸椎核磁共振檢查,結果顯示,第五頸椎水平有個椎管內的腫瘤,腫瘤約2cm,橢圓形,有部分鈣化,擠壓脊髓向左側移位。這樣,終於找到了疾病的真兇。
聯合手術除腫瘤
診斷明確後,李志偉教授團隊認真分析病情,發現腫瘤部分鈣化,與周圍脊髓神經有粘連,完整剝離有難度。骨科的強項在於從頸椎後方打開頸椎椎管,暴露整個腫瘤和脊髓神經;腦外科的優勢在於顯微鏡下分離腫瘤與周圍神經,減少脊髓神經損傷。於是,李志偉教授邀請醫院腦外科張康主任會診,共同制定骨科與腦外科聯合手術方案,手術中全程電生理監測,脊髓神經的任何受刺激反應在監測儀上都能顯示,起到了保駕護航作用。整個手術分為前半場和後半場,前半場是骨科上場,打開骨椎管顯露包在硬膜囊內的腫瘤和脊髓神經;後半場由腦外科藉助手術顯微鏡分離腫瘤與神經。經過7個小時的奮戰,有驚無險,腫瘤終於被完整切除,術後病理診斷為椎管內脊膜瘤。腫瘤切除後,骨椎管用釘棒固定加強,手術取得成功。
科普小知識:
椎管內脊膜瘤,相當於顱內的腦膜瘤,屬於椎管內的良性腫瘤,生長緩慢,可壓迫附近神經,造成肢體的疼痛、麻木,甚至癱瘓。
李教授介紹,目前,臨床上對於椎管內腫瘤的治療主要以手術為主,骨科與腦外科聯合手術,優勢明顯。骨科優勢在於打開骨椎板顯露腫瘤,以及腫瘤切除後,釘棒固定頸椎,從而恢復頸椎穩定性。腦外科優勢在於顯微鏡下腫瘤的切除。二者聯合手術,既可以保持頸椎術後的穩定性,又可以使腫瘤得到完整的去除。因此,絕大多數患者在接受手術治療切除腫瘤以後,可以獲得較好的預後。尤其是良性椎管內腫瘤,手術切除以後,患者基本可以痊癒。
臨床上,很多患者在發現自己長了腫瘤以後,會覺得「天塌下來了」。然而,隨著醫學的發展,長了腫瘤並沒有那麼可怕,只要能夠及時治療,患者多數都能獲得較好的預後。
章某是幸運的,在出現不適後雖然沒有第一時間就診,但是並沒有拖延太長時間。臨床上有的患者在出現症狀以後認為是頸椎病,一直不治療(頸椎病也要及時治療),導致就診時已經出現癱瘓。所以,必須提醒患者在出現頸椎疼痛不適等「頸椎病症狀」或手腳麻木無力時,千萬不要忽視大意,要充分考慮頸椎管內腫瘤的可能,及時到醫院骨科明確診斷治療。
【來源:中國江蘇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