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三國時期不只是英雄輩出,謀臣武將各為其主,還有不少令英雄折腰的絕色美人,天下動亂,戰亂紛起,她們猶如浮萍一般,隨處漂流,大多數逃不開紅顏薄命的結局,比如這位絕色女子,甄姬,相傳她的本名是甄宓,她的容貌絲毫不亞於四大美人之一的貂蟬,當屬三國第一美女。
她出身不錯,父親正在做官,從小生活無憂,但其實這一時期並不是她家族史上最輝煌的時期,隨後她的父親便在她四歲的時候去世了,這對幼小的她是個不小的打擊,使她早早地成長起來,年紀八歲的時候,與同齡人相比,甄姬冷靜安穩,知曉事理,內斂的她對讀書寫字很感興趣,經過多年學習,也算是學有小成了。
古代的女子並不以讀書為重,她們更多是被教導怎樣成為一名賢惠的妻子,所以甄姬在家中勤奮讀書的樣子落在哥哥們眼中就是一番無用功了,經常還會調侃她,說她難道還想要做官不成?甄姬卻不以為然,她據理力爭,讀書能夠讓人明辨是非,知曉事理,調整自己的德行,女子也應當是要學習的。
據傳,當她睡覺時,她的家人似乎總能看到一個人為她披上雍容華貴的衣服,這副神奇景象,讓看到這一切的人都很震驚。有一天,一位佔卜高手走到她家門口,告訴家人,這個女人一生不凡,日後命運必定金貴,可能會母儀天下,但她的命帶桃花,所以她會遭受挫折。聽到這些話,甄家人倒是沒有太在意,只覺得這結果不是太讓人信服,只是給了算卦之人一些錢便讓他走了。
當時天下動亂,各地戰火不斷,最苦的便是百姓了,他們流離失所,顛沛流離,一路流亡,最缺的便是糧食了,有很多人死於飢餓中,所以他們會用盡所有的財富只為換得一口糧食。商人們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他們會狠狠的敲詐難民一把,很快地,許多有錢人都學著這樣做,身為大戶人家的甄家也遇到了難民的懇求,本來甄母也打算這樣做。
可甄姬卻認為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她勸道:「如今外面戰火不斷,百姓們背井離鄉只為活下去,既然咱們家有多餘的糧食,那麼就拿出來幫助他們度過這個難關,自己的善舉能夠拯救人命,而且還能夠為家中祈福,何樂而不為呢?」甄母聽取了她的建議,同意拿出了家中的糧食分發給難免,難民對甄家也很是感激。
因為她的哥哥在戰亂重身亡了,只留下嫂子一人帶著一個孩子,孤兒寡母的生活並不好過,更何況家中還有嚴厲的甄母,嫂子哪怕是犯一些小錯,也會讓甄母不高興。後來甄姬便勸母親對家中的遺孀好些,都是一家人,應該互相體諒幫助的,果然老太太聽了自己女兒的話,對待兒媳友善了些,經常會伸出援手。
甄姬這樣才貌雙全的女子,她在當地聞名,袁紹次子便是聽說了她的名聲,將她求娶到了袁家,當時的袁家很有權力,甄姬的日子過得挺不錯,可等袁紹敗給曹操後,大家只顧著逃命,無人顧及她的死活。後來她的美貌俘獲了曹丕,二婚生活過得也挺幸福,曹丕獨寵她一人,還生下了一個兒子,這便是後來被封為武德侯的曹叡。
可甄姬只是一個弱女子,沒有娘家勢力,自己也只會些琴棋書畫,在曹丕做大事的時候,她只能是在一旁默默陪伴著,十年過去了,她的傾城容貌消逝了,寵愛自然也在漸漸地減少。這時丈夫的身邊出現了另一個女子,郭女王,她能夠助力曹丕的事業,後來漢獻帝又將自己的兩個年輕貌美的女兒嫁給了曹丕,如此甄姬便被丈夫徹底忘記了。等她向曹丕多次抱怨的時候,曹丕對她只剩下了厭煩,終於有一天處死了她,讓郭女王做了一國之後。
後來她的兒子曹叡做了皇帝,將她追封為文昭皇后,可人了哪裡知道自己身後會有多麼顯貴,活人期盼的也只是死人能夠九泉之下安息。可憐甄姬紅顏薄命,生於戰亂年代,第一次婚姻並不幸福,戰亂使夫妻二人分離,第二次婚姻又落得被拋棄的結局,甚至是被丈夫處死,如此她的命運實在是不幸。
古代地女子地位卑微,處於和平年代尚且要聽從男人的,在戰亂時代,她們的命運通常更為可憐,即使是出身官家的甄姬也最終是紅顏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