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們哦!!
來源: 八一視點
時間進入2021年,相信很多軍迷最期待的就是轟20,整個「20家族」都亮相服役了,就只有轟20千呼萬喚沒出來,在2021年,它再不出來,就真的變成「轟21」了。
隱身轟炸機比隱身戰鬥機難多了
轟20為何遲遲不能露面?因為它很難,比如隱身。實際上,無論B2、B21還是轟20,它們追求的都是全向隱身,無論雷達從哪個角度照射,回波都比隱身戰鬥機少一個數量級,然而它們的體型卻比F22、F35、殲20大得多,這要求對機身每一個細節都進行精心的處理,包括發動機噴口、飛機背部和所有的接縫。這不僅要求有先進的設計,更要求有精緻的工藝,有時候,對生產工藝的升級,甚至比研製一架隱形飛機更難。
不過,從2016年9月2日,首次披 露中國空軍正在發展新一代遠程轟炸機至今,時間已經過去4年多,這中間經歷了鐵鳥臺、戰略轟炸機徽章、和the next等眾多事件,2021年,我們可以期待轟20面世了,那是自殲20首飛之後,又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
the next該現身了
最近,俄羅斯媒體也對轟20進行了重磅報導,以戰鬥民族的思維來看,我們的隱形轟炸機會是什麼樣的呢?會有哪些有意思的設計呢?值得一看。
俄羅斯媒體替我們「設計」了一架轟20
在俄羅斯人看來,我們的轟20與他們的PAK-DA頗為相似,都不是單純的飛翼結構,比B2多出一個前身的機頭,尾部設計也大不相同,不過,這樣的設計違背了雷達隱身最基本的邊緣平行原則,無論刷多麼厚的隱身塗料都無法彌補,實屬「畫蛇添足」,因此我們的轟20絕對不會是這個樣子,隱身對於轟20來說,是最重要的。
俄羅斯的PAK-DA
其次,在俄羅斯人眼中,我們的轟20有一對翼梢小翼,這點也和PAK-DA一樣。對於翼梢小翼的看法,外界一直有不同的觀點。首先,它的確能夠大幅增加飛機的航程。且不說軍用飛機,就是民航客機,也越來越傾向採用翼梢小翼,以提高燃油經濟性,據說一次飛行,能夠節省3%的燃料,或者提高3%的航程。
翼梢小翼能夠節省燃料,提高航程
但凡事有利則有弊,翼梢小翼的存在,會大幅增加飛機的雷達反射面積。為了這3%的航程,去犧牲轟20很大一部分的隱身性能,怎麼看都不是一件划算的事情。當然,在國內的轟20想像圖中,也不乏翼梢小翼的設計,但是曾有一種旋轉尾翼的設計,比翼梢小翼高明得多。
看我們軍迷的設計
它平放時,可以充當主翼的一部分,追求隱身最大化。而旋轉時,可以充當水平尾翼,追求升力的最大化。豎起時,則又可以充當V型尾翼,追求飛機操控和穩定的最大化,實在是天才設計。當然,這種天才設計可能對結構、材料和飛控提出極其嚴格的要求,但轟20的研製,要的就是這種創新和挑戰,而不是僅僅停留在仿製B2的基礎上。
平放狀態
旋轉狀態
豎起狀態
另外,從俄羅斯人設想的轟20正面圖來看,兩側的進氣道中間進行了分割,也就是說它有4個進氣道。俄羅斯人可能想表達的是「轟20有四臺發動機」的意思,但是每側兩臺發動機,完全可以共用一個進氣道,在B2轟炸機上,就是這樣的設計,俄羅斯人將它們分開,又屬於「畫蛇添足」,既增加了雷達反射面積,又增加了結構重量,實屬外行,或者技術落後的無奈想像。
搞四個進氣道純粹是畫蛇添足
不過,在轟20的彈艙設計上,俄羅斯人的想像有點意思,除了兩個大尺寸的主彈艙之外,還在它們前方布置了兩個空空飛彈內埋彈艙,每個彈艙可以攜帶2枚霹靂15,或者射程更遠的空空飛彈。隨著技術的進步,現代中遠程空空飛彈的確可以做到發射後不管,由預警機和衛星制導去命中目標,這為轟20攜帶空空飛彈提供了技術基礎。
給轟炸機設計空空飛彈彈艙?
不過,轟20是隱身轟炸機,是戰略重拳,它的目標是摧毀敵人的航母和指揮中心這樣重要的戰略節點,而不是去空戰,它自衛的最大優勢就是隱身。這樣重要的戰略轟炸機,一旦隱身被破壞,必然會遭到敵人的圍攻,帶幾枚空空飛彈又有什麼用?所以俄羅斯媒體給轟20設計空空飛彈彈艙,不但「貪大求全」,而且他們自己一貫的武器設計「分布式」思路都被忘得一乾二淨了。
俄羅斯人把我們的設計師想像成啥?
對於轟20來說,除了隱身之外,最重要的是能夠在主彈艙塞下空射版東風17,這才是提升其戰鬥力和威懾力的根本辦法。在嘗到轟6N的甜頭之後,我想中國空軍可能難以容忍一架不能發射東風17的新型轟炸機,高超音速才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高超音速才是未來
當然,一枚東風17長10米左右,即使是空基發射,省掉第一級助推器,它也不會太短,轟20要在內埋彈艙內放進2枚東風17,這對它的整體尺寸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如果飛機造得太小,根本不可能有這麼大的彈艙,如果飛機造得太大,對動力系統又是巨大的考驗,所以一切都只能等轟20真正曝光之後再看了。
真相很快就會浮出水面
俄羅斯曾經是航空大國、強國,但是從現在這篇報導來看,至少它的航空專業期刊和媒體的水平,還不如中國的軍迷。他們雖然最早提出雷達隱身的概念,但直到現在,依然缺乏對隱身的基本理解,所以把蘇57造成隱身能力最差的五代機,某些角度的隱身數據還不如殲10C,就可以理解了。好在我們研製殲20的單位和研製轟20的單位,都沒有師承俄羅斯,而是獨立走出了自己的一條道路,成為繼美、俄、歐之後的第四極,正因為如此,我們對轟20有信心,現在要做的,就是靜靜等待它面世時的一鳴驚人。
轟20快來了
來自新浪微博認證資料:環球新軍事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