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古代文化常識之文學典故
1.鴻雁《漢書•蘇軾傳》載,匈奴單于欺騙漢使,稱蘇武已死,而漢使者故意說天子打獵時射下一隻北方飛來的鴻燕,腳上拴著帛書,是蘇武寫的。單于只好放了蘇武。後來就用「鴻燕」、「雁書」、「雁足」、「魚雁」等指書信、大雁也指信使。
2.神器指帝位、政權。《老子》:「天下神器,不可為也。
3.琴瑟(1)比喻夫婦感情和諧,亦作「瑟琴」。《詩•周南•關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誼。陳子昂《春夜別友人詩》:「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出川。」
4.螟蛉古人錯以為蜾贏養螟蛉為子,因把作為螟蛉養子的代稱。
5.月老稱媒人為月下老人,或月老。
6.陶朱春秋時越國大夫範蠡的別號。相傳他幫助勾踐滅吳後,離開越國到陶,善於經營生計,積累了很多財富,後世因此以「陶朱」或「陶朱公」來稱富商。
7.祝融傳說中楚國君主的祖先,為高辛氏帝嚳的火正(掌火之官),後世祀為火神;由此,火災稱為祝融之災
8.秋水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
9.連理枝、比翼鳥連理枝指連生在一起的兩棵樹。比翼鳥,傳說中的一種鳥,雌雄老在一起飛,古典詩歌裡用作思愛夫妻的比喻。人們把結婚稱為「喜結連理」。
10.孔方兄因舊時的銅錢有方形的孔,所以人們把錢稱為孔方兄(含詼諧兼含鄙視意)。
11.青梅竹馬用「青梅竹馬」形容男女小的時候天真無邪,也指幼小時就相識的伴侶。
12.問鼎 以問鼎比喻圖謀帝王權位。
13.見背背,離開。謂父母去世。李密《陳情表》:「生孩六月,父母見背。」
14.逐鹿比喻群雄並起,爭奪天下。
15.三尺三尺,也叫「三尺法」,是法律的代名詞。古代把法律寫在三尺長的竹簡上,所以稱「三尺法」
16.杜康酒的代稱。曹操《短歌行》:「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17.鴻鵠鴻鵠飛得很高,常用來比喻志氣高遠的人。
18.秦晉春秋時,秦晉兩國為婚姻,後因稱兩姓聯姻為「秦晉之好」。
19.彭祖彭祖,傳說故事人物,生於夏代,至殷末時已八百餘歲,舊時把彭祖作為長壽的象徵,以「壽如彭祖」來祝人長壽。
20.謝家唐宋詩詞不達意處常用「謝家」之典,這些典故所指意義上主要有二:(1)用謝安、謝玄家事,意指人有風度。(2)指山水詩人謝靈運之事。《宋書•謝靈運傳》載:(謝)靈運於會稽山「修營別業,傍山帶江,盡幽居之美」。後用此事指居家的幽美。
21.雞肋雞的肋骨,「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比喻沒有多大價值,沒有多大意思的事情。
22.嬋娟嬋娟,姿態美好,多用於形容女子;因人們常喻月為美女,故稱月亮嬋娟。
23.獻芹謙稱贈人的禮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議淺陋。也說「芹獻」。
24.執牛耳古代諸侯訂立盟約,要每人嘗一點牲血,主盟的人親自割牛耳取血,故用「執牛耳」指盟主。後來指在某一方面居領導地位。
25.作壁上觀壁:營壘、壁壘。觀:觀望。在壁壘上觀望。比喻觀別人成敗,不捲入其中。
26.虞美人罌粟科一年生叢生草本花卉,相傳此花系西楚霸王項羽愛妾虞姬自刎墳下碧血所化。辛棄疾有詩曰:「不肯過江東,玉帳匆匆。只今草木憶英雄。」亦有英雄惜英雄之意。
27.紅豆紅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愛情的信物,常用以象徵愛情或相思。
28.豆蔻杜牧《贈別》:「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後來稱女子十三四歲的年紀為豆蔻年華。
29.精衛古代神話。後來用精衛填海來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報;也比喻不畏艱難,努力奮鬥。
30.擊楫中流也作「中流擊楫」,楫,船槳。東晉大將祖逖率部渡江,當船行到江中時,他敲著船槳發誓說,不收復中原,決不生還。後借指決心報效祖國,收復失地。
31.雞口牛後《戰國策•韓策》:「寧為雞口,無為牛後。」比喻寧願在局面小的地方當家作主,不願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
32.歲寒三友指松竹梅。松竹經冬不凋,梅則耐寒開花,故有「歲寒三友」這稱。
33.花中四君子梅竹蘭菊稱為「花中四君子」。
34.泰鬥「泰山北鬥」的簡稱。比喻傑出的可為榜樣的人物。
35.人傑指才智突出的人物。
36.仁人喻指有博愛思想、以天下為己任的人。
37.傳人原指道德學問能傳於後世的人。今指能得到祖先或師長精神或技藝的人。
38.玉成比喻為人成全好事。
39.口碑比喻眾人的口頭稱頌。
40.壁還敬詞,指恭敬地退還別人的贈品,或指毫無損傷地歸還借用別人的物品。
41.方家原指深於道術的人,後特指精通某種學問、某項技術的專家。
42.等身敬辭,比喻著作多,堆起來等於該人的身高。
43.西席代指老師。
44.心許心中暗自答應的意思。
45.三味比喻深含的意思(多含褒義)
46.不才自謙沒有才能。
47.方寸指人的心。
48.捉刀比喻代人寫文章。
49.下榻原指禮遇賢者,現一般指接待貴客,也借指住宿。
50.潤色比喻對文稿細加修飾。
51.春秋比喻年歲、歲月或借指古代史、歷史。
52.梨園梨園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園圃,唐玄宗開元年間,將其作為教習歌舞的地方,且在這裡培養出了大批優秀的音樂舞蹈表演人才,在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後世的戲曲班社常以「梨園」為其代稱,戲曲藝人稱「梨園弟子」
53.抱柱喻堅守信約。
54.斑馬班馬為離群之馬,後送別詩多用以抒發惜別之情。李白《送友人》:「揮的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55.問鼎春秋時,楚陳兵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孫滿慰勞楚師,楚莊王向王孫滿詢問周朝的傳國之寶九鼎的大小和輕重。後遂以「問鼎」喻篡奪政權。今常以喻謀求奪得。例:這次比賽,主隊連輸幾場,失去問鼎冠軍的機會。
56.辭第漢時,北方匈奴貴族經常騷擾邊境。一次漢武帝要為大將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辭謝道:「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後以喻為國忘家。
57.請纓漢武帝派年輕的近臣終軍到南越勸說南越王朝。終軍說:「請給一根長纓,我一定把南越王抓來。」後以喻殺敵報國。
58.釣鰲傳說古渤海東面有五座大山隨海波漂流,上帝叫十五隻大鰲頂住,山才固定不動。友伯國有一巨人舉起腳來跨出沒幾步,就到了五座山的地方,他一下釣去六隻鰲,因此,有兩座山就沉入海底了。後以喻豪邁的舉止或遠大的抱負。
59.三尺古代,劍約三尺長,故用為劍的代稱。又因古代把法律刻在三尺長的竹筒或木板上,故又作法律的代稱
60.還珠古時合浦地主盛產珍珠,但是地方官員很貪,珍珠都自動移到別的地方去了。東漢的孟嘗到這裡來當太守,革除貪汙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來了。故以「還珠」喻官吏為政清廉。
61.金雞古代流傳天雞星動就要大赦,所以古人便在大赦日豎起長竿,在竿上立一金雞,把該赦的罪犯集中在一起,向他們宣布大赦令。後便以「多雞」借指大赦令。
62.爛柯古代神話傳說晉人王質上山砍柴,看見有幾個小孩在下棋唱歌,於是就坐下來聽他們唱,小孩給他一個像棗核的東西,他含在嘴裡就不覺得餓了。過了一會兒,小孩催他回去,他站起來,發現斧頭柄已全爛了。他回到家,原來的人一個都不在世了。後便以「爛柯」喻離家年久。
63.青眼相傳三國魏的名士阮籍,能為青白眼,對所討厭的人,眼睛向上或向旁邊看,露出眼白,表示輕視或憎恨。對喜愛或尊敬的人,就對他正視,青黑的眼珠在中間,表示尊重。他見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見到嵇康就用青眼,後以「青眼」指對人喜愛或器重。
64.高山流水也作「流水高山」。常借指知音或樂曲的高雅。
65.哀鴻比喻哀傷苦痛、流廓失所的人,後來以鴻雁在野、哀鴻遍野喻指百姓流離失所。
66.巴歌亦稱巴唱、巴謳、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謙詞。多和「陽春白雪」比照著來寫,表達自己的微不足道。
67.白衣蒼狗亦叫白雲蒼狗,比喻世事變幻無常。
68.吳鉤泛指寶刀、利劍。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把吳鉤看了,欄杆拍啟遍,無人會,登臨意。」通過看吳鉤,拍欄杆,表達了自己意欲報效祖國,建功立業,而又無人領會的失意情懷。
69.蓴羹鱸膾指家鄉風味。後來文人以「蓴羹鱸膾」、「蓴鱸秋思」借指思鄉之情。
70.雙鯉代指書信。漢樂府《飲馬長城窟行》詩云:「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71.莊周夢蝶後來文人用來借指迷惑的夢幻和變化無常的事物。
72.採薇借指隱居生活。 後來也表現堅守節操。
73.碧血化碧 借指為正義事業所流的血。萇弘是周朝的賢臣,無辜獲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殺後,當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來,三年後血變成了碧玉。
後來也用「碧血」、「萇弘化碧」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竇娥冤》:「不是我竇娥罰下這等無頭願,委實的冤情不淺……這就是咱萇弘化碧,望帝啼鵑。」朱敦儒《木蘭花慢》:「化碧海西頭,劍履問誰收。」
74.折桂比喻科舉及第。
75.懷桔指孝順雙親。
76.紅葉代稱傳情之物。後來借指以詩傳情。
77.崑山玉比喻傑出的人才。後來就以「崑山玉」比喻優秀人才。
78.詠絮謂女子詠雪。指女子工於吟詠,有非凡的才華。東晉謝道韞聰明有才辯,其叔父要求比擬白雪,謝郎謂空中撒鹽,而她答以柳絮因風起,深得謝安賞識。後來「詠絮」即指詠雪,「詠絮才」即非凡才華。
79 .柳營指軍營。《史記•絳侯周勃世家》記載:漢文帝時,漢軍分扎霸上、棘門、細柳以備匈奴,細柳營主將為周亞夫。周亞夫細柳軍營紀律嚴明,軍容整齊,連文帝及隨從也得經周亞夫許可,才可入營。文帝極為讚賞周亞夫治軍有方。後也代稱紀律嚴明的軍營。
80.南冠指囚犯。楚人鍾儀囚於晉,仍然戴南冠,彈奏南國音樂,範文子稱讚這是君子之行。 後來一般文人以此指代自己懷有節操的囚徒生活。
81.洗耳原指厭聽世事,今比喻聆聽、恭聽。
82.斧正指請人修改自己的作品,也作「斧正」
83.抱璞比喻堅持美德(也有作懷才不遇之意)。
84.染指比喻沾取不應得的利益。
85.射影比喻說此喻彼,別有用心。
86.制掣比喻辦事受牽制,不順利。
87.青鳥青鳥,傳說西王母有三青鳥,一隻選遣為信使,前來給漢武帝報信,另外兩隻隨西王母而來,並服侍在王母身旁。青鳥在此已成為傳書的信使。
88.雷同相同的意思,或人云亦云。
89.塗鴉比喻書畫或文章不像樣子。
90.城府比喻令人難以揣測的深遠用心。
91.借光向別人詢問或請人給自己方便時的套話。
92.物色本指形貌,後指按照一定標準去訪求人才。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