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趙雯琪 陳克遠 劉洋 每經編輯:王麗娜
圖片來源:攝圖網
隨著國內疫情的緩和向好,復工復產成為當今各大企業的主旋律,而在過去兩個月的特殊時期,快遞物流企業承擔起輸送日常生活以及醫療防疫所需物資的重擔,成為前線醫護人員之外最令人牽掛和離不開的行業。
也是在這場「極限大考」中,物流行業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和趨勢,也讓不少人看到了物流領域數位化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性。與此同時,新基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火」了,進入2020年,中央級別的政府會議史無前例多次提及「新基建」,而這也與物流領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疫情期間物流公司如何數位化「戰疫」?新基建會給物流領域帶來什麼特殊的機遇和挑戰?在「新基建」背景下,未來物流領域的公司又將進化成怎樣的一種形態?
近日,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20未來商業戰『疫』行動」第四場線上沙龍,對物流領域的數字戰「疫」和新基建機遇進行了階段性復盤和趨勢探討。京東物流自動駕駛首席科學家孔旗、G7財務長張杰龍、國壽投資股權投資部投資總監王東亮,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出席了本場線上活動,並就此展開一場深度對話。
討論一:復盤物流數位化「戰疫」
在疫情期間,物流領域除了傳統的包裹運輸之外,物流平臺的實時大數據分析和物流公司自動化裝備的集體亮相也成為特有的「抗疫」景觀。
而在這其中,無論是G7還是京東物流都一定程度上代表著物流數位化發展的前沿。
以物流體系作為基礎設施舉例,疫情期間通過對覆蓋超百萬臺貨運車輛及490個大型公共物流園區的物聯網大數據動態分析,G7對外發布每日物流行業復工情況,幫助車隊實時監控車輛運營情況的同時,亦能為政府提供實時數據作為決策參考,體現出物流作為基礎設施的重要性。
據張杰龍透露,甚至中金公司從2月初開始,一直引用G7提供的數據判斷整個物流行業的復工狀態,來進一步推導整個中國經濟恢復的狀況。
與此同時,讓張杰龍感觸最深的在於,原來大家的生活習慣,包括行業裡一些做法發生變化,物流行業裡也有很多事情發生了深刻的改變。
「疫情期間,物流領域各個環節更依賴無接觸的交易方式,現在有很多物流運輸的過程是全程無人的。我認為這次疫情會讓物流全程無接觸的進程變得更快,加速成為行業主流的業態。」張杰龍表示。
談及疫情期間京東物流數位化「戰疫」,孔旗則告訴記者,目前京東物流不僅在武漢,還在國內的幾十個城市中部署了無人駕駛的測試點。
據了解,在疫情影響最為嚴重之時,京東物流的無人配送機器人「臨危受命」被派往武漢,並多次成功將醫療和生活物資從京東物流武漢仁和站運送至新冠肺炎的定點醫院武漢第九醫院。
2月6日,京東物流智能配送機器人成功將醫療和生活物資從京東物流武漢仁和站運送至武漢第九醫院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在總結無人配送機器人的使用價值時,孔旗說,「疫情期間,末端配送環節存在運力不足、一線員工存在感染病毒風險的問題。通過無人配送機器人,在減少人員接觸風險的同時,也緩解了人力緊張的問題。」
「在前期部署和後期運營方面,完全是通過遠程支持完成的,只用到了當地的物流配送站,沒有單獨派遣工程師前往。」孔旗說,目前在京東物流武漢仁和站投入使用的無人配送機器人是京東物流研發的最新版本,不僅不需要安全員跟隨,而且經過了道路的雲仿真測試後,僅用2天時間就完成了醫院及周邊道路的配送測試與部署。
這背後依靠的是,京東物流長期對無人配送機器人軟體、硬體的研發投入,以及通過雲仿真平臺對機器人的路測數據進行不斷推衍。
對於此次疫情的觀察,王東亮則從投資人角度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在他看來,一些相對直營化、重資產,特別是在基礎設施上有重大投資投入的公司,有更好的響應能力。比如,京東、順豐都體現出特定的優勢。
不過,他也補充道,物流無論是重資產、輕資產、直營還是加盟,實際上在整個投資領域並沒有很明顯的區分。不少加盟制或輕資產的公司,也通過技術方式實現更好地控制。因此,關鍵在於重管控、重運營,如此,在非常規的情況下,公司積極響應的能力才能提高,形成基礎建設的壁壘。
在物流界有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即「商流決定物流」。畢竟,如今的物流大多是在商流的基礎上發展成熟起來。
不過,王東亮認為,眼下,物流的戰略意義可能要提到更高的水平上。他以生鮮電商為例指出,其主要存在「到店」「到家」兩種模式,疫情之下,到家幾乎成了唯一的選擇。在這種新形勢下,王東亮表示,在物流基礎發展到一定階段,特別是即時配送、無人配送發展到一定階段,物流業就會成為一個新的商流渠道,並反過來對商流產生影響。
對此,王東亮表示,下一步會更多地從商流物流結合的角度看行業的投資機會。
討論二:「新基建」物流投資機會
疫情推動全社會數位化進程加速發展的同時,「新基建」成為一個熱詞。
2018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重新定義了基礎設施建設,把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定義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入2020年以來,中央級別的政府會議更是多次提及「新基建」。這對於物流領域來說,也是機遇與挑戰並存的。
王東亮認為,倘若將「新基建」與物流結合起來,新基建可被理解為新經濟的基礎設施。在過去十年多的時間內,物流一直是電商經濟(無論是商品電商還是服務電商)的基礎設施,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物流仍將是新經濟非常重要的基礎設施,因此,物流絕不應缺席「新基建」這一風口。
在此背景下,王東亮分別從物流服務產品化、物流設施資產化兩大方向,分析了新基建風口下物流業的投資機會。
其中,物流服務產品化又分為物流產品、物流服務兩個層次。對於物流產品,王東亮指出,無論是電商物流,還是快遞物流,都已經形成了全網型產品性的服務,它們超越了個性化服務的層次,形成全網型產品化標準報價體系。
「這是物流服務行業一個非常高級的形式,也是資本市場給予快遞公司(包括電商物流)高溢價的最核心理由所在。」王東亮表示。
王東亮進一步指出,通過服務的產品化實現物流行業的集約化,始終是一個巨大的投資機會。下一步,快件網絡、大件零擔的產品化,可能是趨勢所在。
而就物流服務層面,王東亮指出,在合同物流領域,物流的產品化還未形成,尚保持在「千人千面、每個客戶都有每個客戶的解決方案」的狀態,其「成長的壓力其實非常大」。這些垂直領域/場景雖然目前尚充斥著相對非標準化的服務,但未來可通過IT的投入,達成更好的管控,從而實現全面化的集約,並出現極好的投資機會。
就物流基礎設施這一方向而言,王東亮又將其分為物流資產(汽車、物流地產、船運等)和運力組織者(大車隊、航空物流等)兩大層次。
就物流資產而言,王東亮指出,過往物流資產被理解為工具,是成本項或費用項,不過,物流資產這種工具正在資產化。
「物流工具的資產化肯定是一個趨勢。包括新能源充電、重卡,甚至包括飛機、航運、鐵路、多式聯運的資產等方面,都會有證券化或資本化的機會。」王東亮說。
同時,就運力組織者而言,王東亮認為也存在諸多升級機會,其「往下可能成為一個很好的資產管理者的角色;往上與用戶更接近,從而成為合同物流解決方案,或供應鏈方案的提供者。
疫情之下,全球資本市場震蕩,對此,王東亮坦言,今年資本市場的流動性非常差,市場融錢難度加大。相較於消費行業,絕大多數物流公司以to B為主,其成長性並不會像前者那樣迎來爆炸性成長。
「我們並不寄望企業有成倍的增長,而是希望企業基於基礎能力的提升,實現穩步的成長。」他說,「畢竟在這個時代,核心的物流業務的資產和優質企業家才是行業最寶貴的資產」。
在張杰龍看來,新基建並不是一個新鮮事,早在國開國際的工作經歷中,張杰龍就是負責基礎設施的投資。而具體到物流領域的基礎設施,張杰龍將其概括為兩類,一類是以交易結算相關的基礎設施,另外一類是更硬核的資產相關的基礎設施。
圖片來源:攝圖網
「總結來說,就是兩點,一個是整個結算交易的線上化,另外一個是裝備的智能化和網聯化。」張杰龍解釋物流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
值得一提的是,在物流領域的「新基建」中,無人駕駛將成為一個重要舞臺。也成為眾多資本競相布局的賽道。
就如孔旗所說,「疫情的影響,對國內乃至全球都是比較大的災難。但在自動駕駛技術上,卻可以說是一次難能可貴的測試和驗證機會。」在疫情的刺激影響下,京東物流無人配送車的量產和推進工作至少提前了半年。
不過他也表示,要真正讓無人配送的模式落地,進一步實現自動駕駛技術的商業化,依然還要應對三大挑戰。
在孔旗看來,挑戰首先在於車輛的硬體方面。這其中涉及到車輛的成本、穩定性、一致性等問題。就京東物流而言,在自己研發無人配送車的同時,通過與車廠進行合作,發揮車廠在製造和規模化方面的優勢。但即便如此,硬體的驗證仍然需要時間,去驗證其中的穩定性和一致性。
其次,對於自動駕駛技術來說,路況數據的積累是第二大挑戰。孔旗表示,自動駕駛技術最關鍵的是迭代速度。目前京東物流用一個小時的時間,在仿真的雲平臺上可以驗證實際路測需要一年時間的數據,進而得到一個安全性的驗證結果。
第三大挑戰則在於技術規模效應的驗證。現階段,孔旗表示,京東物流對於規模區域無人化運營的核算,人力成本在整個體系裡佔的比例已經是比較低的水平了。但這其中也要考慮,對於車輛維修和維護的成本,這些人力成本與規模化的使用程度是相關的。
而張杰龍也進一步透露了G7投資的自動駕駛公司嬴徹科技的最新動態。據張杰龍表示,目前公司在全站式自動駕駛的算法上有較大突破,而在疫情之前,已經交付300臺L1級別的車。
「在幹線運輸上,未來我們會管理著上萬臺、幾萬臺,甚至十萬臺、幾十萬臺的自動駕駛卡車,這些車在路上跑,我們的這些客戶,包括車隊和司機,每跑一公裡,他們就付我們一公裡的錢,每跑一天就付一天的錢,這是未來物流行業基礎設施的樣子。」張杰龍表示。
討論三:新商業供應鏈進化論
在「新基建」背景下,未來物流領域的公司將進化成怎樣的一種形態?而如今的新商業又對物流領域提出了哪些新要求?這對於當下的物流投資環境和公司的戰略布局將有怎樣的影響?
對此,就無人配送和自動駕駛技術的未來發展而言,孔旗稱,以這次疫情期間的實踐檢測為契機,相信在此後一段時間,無人配送和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會產生「滾雪球」的效應。基於末端物流和及時配送的需要,可能會形成無人配送的網格化服務,並進一步發展成區域性的基礎運載網絡。
所謂的「網絡化服務」,孔旗進一步解釋稱,是指無人配送會成為一個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成為新基建的其中一種形式。這會是一個區域性的物資配送智能網絡,在這個網絡裡能夠實現高度的智能化與自動化,並且對勞動力進行優化和改造,提升勞動力的價值。
圖片來源:攝圖網
「這和我們人口結構的發展趨勢也是相適應的,對於以後的城市化發展和管理需求,在這方面也會變得日益強烈。」孔旗說,目前,在無人配送的實際落地和商業化應用上,技術方面已經沒有特別大的瓶頸,也具備規模化運營和量產的條件。最急需解決的問題就是業內標準和政策法規方面的健全和完善,為無人配送提供一個更好地發展與運營環境。在他看來,無人配送機器人從單條線路到多條線路,再到形成網格化的服務,這個時間將會非常快。
此外,孔旗還表示,隨著無人配送技術的快速發展,所謂的智慧城市可能會越來越近。其中,物流會成為自動駕駛最先實現商業化的場景,但除了物流之外,即時配送也可能會發生整體的調整和成本結構的優化。
孔旗預測,在未來的生活中,可能除了虛擬性開放道路路權的釋放,在運營場景的支持下,無人配送可能會融入到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在幹線、倉儲等部分都有可能,相信隨著技術的發展,從高價值環節到低價值環節,整個產業鏈都會進行升級,從自動化到數位化,變成新基建的一部分。
而對於未來物流領域的市場格局,張杰龍則給出了他的判斷。
首先,物流將成為新的基礎設施,在社會體系中發揮更大的作用。而除了與消費相關的領域之外,整個物流領域還有很多沒有開墾的「處女地」,比如水泥、煤炭、礦石、鋼材等各種原材料的運輸,這個市場是遠大於消費的物流市場。
不過,對於物流領域的發展趨勢,張杰龍預測,在消費領域,京東、順豐、「通達」會變得越來越大,其他企業或許機會有限;而在生產資料領域,也不會出現水泥運輸的京東,煤炭運輸的順豐,或者是鋼材運輸的通達,因為基礎設施的完善:結算的基礎設施的完善、裝備的基礎設施的完善,會讓每一個貨主有能力自己組織運力。
王東亮則認為,在B2B和新型B2C領域,物流均是非常重要的構成要素,會出現諸多好的投資機會。
就新型B2C領域而言,王東亮指出,在新零售(包括生鮮電商)等模式下,新的供應鏈平臺得以成長。無論是生鮮電商,抑或作為服務電商的外賣,還是直播電商體系,此種To C體系的升級,均已成為供應鏈平臺新的部分,而物流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他還提及,就新零售倉配一體化領域,還存在新的機會,如城配、即時配送、最後一公裡等。
而就B2B領域而言,王東亮將其稱為「新批發」。
「新批發」與老批發層層轉包的形式不同,「可能是到你的城市門店的倉配一體化,有中心大倉,有省倉,市倉,最後到小B的門店,這也是新批發商的核心能力。」王東亮說。「新批發」除本身的物流基礎設施、服務能力外,還需要考慮與上遊生產商、品牌商的合作關係,以及更為複雜的供應鏈金融體系。因此,雖然物流是新批發商B2B平臺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但僅有物流,亦無法支撐優秀的B2B平臺。
此外,在物流領域的整體競爭及發展格局方面,王東亮認為,目前在消費物流領域巨頭已然形成,而生產物流領域相對會百花齊放。同時,行業併購的確也已箭在弦上,畢竟一些大的巨頭,需通過整合來完成。在整合過程中,巨頭也補充了所欠缺的能力。目前,在中國本土,百億美元以上的物流巨頭屈指可數。對於這些大體系,可能會通過併購的方式,以實現在全供應鏈維度的延伸。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