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中國,傳統地產商還在大量建造各種樓宇園區,資產嚴重過剩。但卻欠缺承載資產,滿足用戶訴求、展現用戶特點的優質內容。實體經濟正在不斷下滑。憑藉自己多年從事地產行業的經驗,星庫空間的創始人白羽預見到將來資產將會越來越積壓變成存量資產,優質的內容亟待挖掘,在看到這樣的一個時機之後,白羽果斷做出決定,辭去恆大地產副總裁的職務,創辦星庫空間(以下簡稱「星庫」)。
星庫空間是一家服務於本地企業的聯合辦公企業。之所以叫「星庫」,白羽解釋說,「這些企業家就像明星一樣,我們作為服務這些企業家的平臺,希望成為一個蘊藏和保護明星的寶庫。」星庫空間創辦自2015年7月中旬,當時團隊僅僅三五個人,有的合伙人負責社區運營,有的負責拓展或企業服務。以年齡和資歷來說,白羽扮演的是一個把握趨勢和解決問題的角色,他說自己更多的是把一些比自己專業的人請到一個新的商業模式裡頭,讓他們發揮自己的特長。
以數位化、定製化方式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
白羽透露,2016年星庫已完成了天使輪融資。2017年完成了千萬級的A輪融資,目前正在準備A+輪。自2018年開始,星庫全部單店已經開始盈利,毛利率約為35%。
目前星庫已在北京上海廣東開設了近20家店,平均入駐率達92%,總工位數在8000個左右,單個工位的價格在1500-1600之間。
但白羽認為工位數不是衡量一家聯合辦公企業優劣的關鍵標準。因為這種標準化的供應模式是從成本的角度,通過工業化生產來降低成本,並不符合企業客戶個性化的需求,因為沒有一家企業希望自己跟別人一樣,缺乏特色,所以市場上常見的模式其實是一種落後的模式。白羽認為真正好的方法是,用一種是數位化、定製化的方式去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星庫擁有自己的產品設計研發中心,他們為客戶提前準備一些風格和套系的方向,比如國際科技風,商務現代風,簡潔時尚風,等等。這些風格會覆蓋大眾審美上現代企業的絕大部分需求,在這些基礎之上,還可以做出一些微調來匹配客戶。
扮演服務者和支持者的角色,建立便捷完善的企業服務鏈條
從2015年開辦至今,星庫已經服務了500多家企業,與很多同行定位初創企業不同,星庫服務的大部分企業都處於成長期,有一定規模,有自己的業務產品和客戶群體。他們希望擁有共享服務的便利性和舒適性,但同時,他們又很重視自己的隱私和企業性。這也是白羽提到的聯合辦公行業的一個最大的難題,如何處理入駐企業之間共享和私享的關係。
白羽認為,聯合辦公模式的本質是to B,B端用戶有清醒的商業頭腦和邏輯,只提供一些平臺和服務信息是不夠的,to B業務強調的是專業服務,只有服務才能創造用戶粘性。相對於入駐的企業來說,星庫扮演的是一個服務者和支持者的角色。
星庫有一個服務商庫,就像一個IOS作業系統一樣,幫助客戶去篩選對他們真正有效益的這些服務,一些服務由星庫自己來做,有些由第三方的來提供,從而解決客戶的不同需求。
在空間內,星庫開設了健康餐廳、手工咖啡廳、健身房,甚至還擺放了睡眠倉,滿足企業員工的就餐、會客、健身、休息等多種需求。星庫的智能系統已經有了一個實時顯示的Demo版本,進入空間時,採用數字授權的手機自動開鎖,可以看到空氣品質、溫度、照明狀態等數據的監控,並進行屏幕交互。對於自己的辦公室可以進行個性化操作和查詢,當然PC和手機上也都可以完成,讓辦公的環境因此更加的智能、無感、個性化。
在提供物理空間服務的基礎上,星庫還為中小微企業提供了政策申報、財務顧問、企業金融、空間研習社等服務,希望最終建立一個高效、完善、便捷的企業服務鏈條。
從選址到裝修,都以用戶體驗為中心
在選址方面,地段成為星庫的首要考慮因素。從選址的條件就可以窺見一個空間的的定位。星庫以用戶體驗為中心,首選對產業發展比較有利的區位;其次在空間的改造提升上有較大空間的一些區位,比如工位靈位、租期靈活等;第三,交通、餐飲、娛樂等配套設施完善。除了租賃,其他合作方式,比如委託管理,都是星庫取得空間管理權的方式。
一個空間從裝修到各種指標達標,大概需要兩周左右的時間。之所以這麼快,白羽解釋,是因為星庫首先對於一些裝修中常見的汙染性材料從源頭進行了環保指標的控制;其次,在各道工序完成之前,會穿插一些祛除甲醛等有害氣體的工序,而不會等到最終完工以後才採取;另外,也會對供應商所供應產品的環保指標有所控制。
談到美國的Wework和國內同行的不斷擴張,白羽從之前做商業地產的經驗判斷,聯合辦公是一種辦公產業的高端服務,追求精細化服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核心的因素是團隊,是客戶,簡而言之就是人,人的因素無法像數據一樣快速複製,因此不能一味求快,掌握節奏更重要。星庫空間將始終圍繞客戶、產品、服務的閉環打磨核心能力,保持正確的節奏。下一步,星庫將繼續深耕布局京滬廣深等中心城市,穩紮穩打,在地產、金融、網際網路三個領域深耕產業鏈條,構築跨界生態。
自2015年國內聯合辦公產業發展至今,還處於初期階段。白羽說,真正成熟的商業狀態,應該是行業達到高度本土化,從服務細節上考慮和滿足中國企業的心理訴求、文化訴求。我們離真正理想化的成熟狀態,似乎還相距甚遠,沒有人知道路還有多長,無數人還走在探索和試錯的路上。
希希,項目記者
關注消費升級、新零售、體育健身
WeChat :2386850451,請備註「公司+事由+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