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高端之路:小米11隻是敲門磚,產業整合才是終局
剛剛過去的2020年,我們經歷了太多,正因如此,我們對生活的期許也更多。小米去年臨近年末,發布其高端手機布局的第一代「敲門磚」——小米11。
小米11此次搭載6.81英寸的四曲面挖空式AMOLED全面屏,採用了三星最新的E4材質,屏幕亮度高達1500nit,解析度高達3200*1400,像素密度達515ppi,同時還支持最高480Hz的觸控採樣率和120Hz的刷新率。售價3999元起。
突破層級的高端屏幕
自從全面屏手機面世以來,伴隨網際網路飛速發展,人們或出於娛樂目的,或出於辦公需求,使用手機的時間呈指數級增長。據iiMediaResearch(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智慧型手機用戶數量達到748.3百萬人,2020年將達到781.7百萬人,2021年將突破800百萬人,達到812.9百萬人。
使用時間方面,自2011年以來,我國人民日均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時間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2018年中國人民日均使用智慧型手機時間突破100分鐘,達到115分鐘,2019年中國人民日均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時間為134分鐘。
所以作為人機互動的重要窗口,手機具有一塊高端屏幕對於消費者而言至關重要。屏幕評測機構DisplayMate對小米11採用的屏幕評級為A+(最高級別),且刷新了其13項評測記錄,如最高解析度,最高OLED峰值亮度,最高顏色準確度等。
突破舊俗的產品設計,銷量猛增
除此之外,小米11還全球首發5nm製程的驍龍888晶片,據悉,驍龍888的CPU性能和能效均提升25%、GPU性能提升35%、AI算力提升超70%。並且搭配108MP主攝,配置1億像素8K電影相機+長焦微距+超廣角鏡,值得注意的是小米首次與HarmanKarton合作打造高端音頻品質。
小米11搭配反應迅速的晶片和配合高畫質主攝,小米11不僅極大提升拍照速度和成像畫質,夜間創作、vlog等應用場景也更加強大易用、靈活多用,滿足消費者不同需求。
除硬體較為吸引眼球外,小米11產品設計上也體現了2021年智慧型手機差異化發展的新方向。
不同於以往的全方面堆料型「水桶機」,小米11在關鍵功能上進行了取捨。在屏幕質量上追求極致,而在光學系統上則取消了一個副攝,取而代之的是更輕薄的機身。
具體而言,AG磨砂玻璃版小米11重196g,厚8.06mm,素皮版重194g、厚8.56mm,相較上代更加輕薄。電池容量是4600mAh,支持55W有線快充,50W無線快充以及10W反向無線充電。
這也是自iPhone12採用輕薄設計以來又一款輕薄型旗艦機。小米11表達了小米對智慧型手機關鍵痛點和用戶體驗的全新思考。
據公司三季報,小米2020年1-10月3000元及300歐元以上機型銷量已超800萬臺,在國內高端市場份額僅次於華為、蘋果。
從過往數據看,小米既有的同價位機型銷售情況穩定且可持續,位於全球一線水平,公司此次發行的小米11大幅提升手機綜合競爭力同時,依舊穩定在該價位,小米11綜合競爭力進一步提升。實際銷售數據也可見一斑:根據小米官方的數據,小米11全渠道銷售額5分鐘突破15億。
高端產品突破企業發展瓶頸
小米前一代旗艦小米10系列(米10/Pro/至尊紀念版)價格區間為3999-6999元,突破了過往小米旗艦機起售價在3千元以下的價格束縛,米11在價格方面繼續站穩,對小米突破盈利瓶頸,提升盈利能力具有積極意義。
米10系列在快充、影像、音頻、屏幕等方面全方位提升的背景下市場表現較好,根據IDC數據,上半年小米手機在600美元以上的市場份額提升至4%,僅次於華為和蘋果。而根據回收寶數據,小米10/Pro是今年最保值的兩款5G手機。
小米布局高端手機,不僅能提升公司形象,還能提升公司全部產品組合的定價能力,結合規模效應的提升,有望推動公司硬體淨利率的逐步合理回升。
如前所述,小米在米10系列成功突破的基礎上,米11的產品競爭力全方位提升,預期在高端化將繼續突破,進一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和估值空間。小米手機的市場份額有望持續提升、高端化突破和線下渠道拓展。
多元布局整合手機產業鏈
從中興、華為等企業被封鎖先進位程晶片來看,不管一家企業如何布局,沒有先進位程晶片,就無所謂高端。
為避免遇到上述問題,進一步推動企業快速發展,整合手機產業鏈,小米旗下的湖北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合夥企業近年來持續布局手機產業鏈。
據不完全統計,小米近年來已經投資多家晶片企業。具體來看,小米湖北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合夥企業持有芯原微電子6.25%股份,為第四大股東;並且投資科創板企業恆玄科技、安凱微電子、翱捷科技、瀚昕微電子、木林森、北京凌雲光、燦芯半導體、睿芯微電子、芯邁半導體、鐳明雷射科技、昂瑞微、南芯半導體、鈦深科技、睿力集成、泰凌微電子等多家企業。
小米如此廣泛布局晶片企業,對公司未來持續搶佔高端市場份額打下堅實基礎。從目前發展趨勢來看,消費電子企業未來更趨向於形成產業鏈閉合。小米旗下基金投資的燦芯半導體第一大股東就是國內代工龍頭中芯國際,在設計層面解決後,中芯國際代工或許能形成一條龍。
伴隨小米各項布局逐漸落地,未來10年,公司業績有望持續提升,股價或許能持續體現公司實際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