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顧小米的2020年之前,我想先給大家看看小米股價的變化。
2018年7月9日,小米在香港主板上市,發行價17港元,隨即破發成為當時部分人的「談資」。期間小米股價幾經沉浮,歷史最低來到過8.28港元。2020年1月2日常程加入小米,雷軍當天在內部信中確立5G+AIoT的戰略時,小米股價也不過11.22港元。
而一年後的1月4日,截至截圖時的15點22分,小米的股價已經來到了35.3港元,兌現了小米上市時雷軍對投資者的承諾。
從11.22港元到35.3港元,一年時間小米在股價上實現了兩倍增長,當時有能力的投資者如果入了小米股,如今的收益雖然比不上10年前的比特幣,不過也絕對是一等一的優質股了。股價上漲的背後,從公司層面來看,則是業績、利潤、增長速度的另一重體現。
以手機業務為引擎驅動,成為了小米股價上漲的背後推手之一。2020年小米雖然只發布了「兩款」手機,但卻成功進入了過去未曾觸及到的高端領域。
貫穿全年的小米10和提早出現的小米11
小米手機的高端路,正如吃瓜群眾所言一直都不曾順利過,轉機則出現在2019年。Redmi獨立,小米確立以MIX、CC和數字系列作為小米手機品牌的三大產品線,能夠用更精細的定位、更好的產品去衝擊高端市場。
2019年,小米智慧型手機收入達到1221億元,佔集團營收比例近60%,同比增長7.3%。在小米自己的戰報中是這麼形容它的2019的:「小米品牌逐步站穩高端市場。」列舉的例子,卻是小米CC9 Pro尊享版和2020年小米10 Pro的DxO Mark登頂,屬於硬體層面的小範圍成功。
一直以來,雷軍掌控下的小米一直都將硬體作為手機的核心要素,即便是衝擊高端小米CC9 Pro尊享版和小米10系列也是如此。秉持著網際網路產品的思路,小米手機一路走來用硬體創造了許多「神話」,搭配上富有衝擊力的價格,讓性價比成為小米揮之不去的標籤。
時間來到2020年2月13日,小米10系列發布會。因為疫情的緣故,國內消費市場顯得比較萎靡,一改過去風格將系列產品的起售價定在3999元的小米10,毫無疑問從亮相之時就被有心人打上了「失敗」的標籤,然而結果卻有些「打臉」。
(小米10Pro)
小米10系列依然使用最好的硬體,打造「感動人心」的好產品。以小米10 Pro為例,首發LPDDR5+驍龍865,UFS3.0、90Hz屏幕、1.08億豪華四攝模組、雙揚聲器、50W有線+30W無線,這樣的配置在同期產品中幾無敵手。隨著其它手機廠商的新品陸續發布,小米10 Pro的「性價比」又一次得到驗證,即便售價已經敲開高端市場的大門,但首銷仍然實現2分鐘售罄。
(小米10Pro)
小米10系列之後,或許是為了迎接常程的到來,小米又推出了一款小米10青春版,由常程負責演講。相較於小米10系列的旗艦定位,青春版將目光放在了年輕人身上,以顏值、攝影為主打,看上去似乎和CC系列差不太多?
(小米10青春版)
這款手機出現在小米衝向高端的時期內的意義有些「莫名」:以產品逆推品牌高端化的路線,價格密切影響著產品的定位,但小米10青春版就是普通的中端或者次旗艦;以關注度來說,發布會上小米10青春版被MIUI 12搶盡了風頭,小米的給予的資源也不夠多;發布後,社區吐槽該機問題的用戶顯著增多。從以上三個方面來看,似乎都不是一款適合在高端轉型過程中出現的機型。
(小米10青春版)
時間來到2020年下半年,小米為小米10系列增添了一位新成員:小米10至尊紀念版,也叫小米10 Ultra。這款手機出現的意義,是為下半年小米在高端市場上注入新的活力,命名則是來自「超大杯」和「致敬小米10年經典設計」。
(小米10 Ultra)
小米10 Ultra升級了哪些呢?更好的屏幕(120Hz刷新率),另一種方向的影像升級(120倍變焦),更快的充電(120W有線+50W無線),三大升級讓它的價格相較於小米10 Pro進一步上漲了300元。
(小米10 Ultra)
原本到此為止,小米今年的手機產品應該告一段落。但因為某些原因,小米11提前到了今年12月亮相。對於小米11,雷軍寄予了更多希望:新十年的高端開篇之作。
硬體方面,小米11沒有再執著於堆積參數,而是將成本花在了「刀刃」上,從一個點可以看出來:後置攝像模組縮減到三顆,減少了「湊數」的攝像頭,並保持主攝的億級像素。除了首發驍龍888之外,2K+120Hz+四曲面柔性屏、目前為止全球最好的手機屏幕,哈曼卡頓調教的立體雙揚聲器,所有能夠用上的優秀硬體,匯聚成了小米11。
(小米11)
更好的硬體自然對應更高的價格。
在小米2020Q3的財報數據中能看到這樣一組數據:高端手機全球銷量超800萬臺,中國大陸手機平均售價同比提升14.7%。雖然數據沒有剔除Redmi手機的影響,但從小米今年發布的機型來看,平均售價可能會接近4000元。將價格相對較低的Redmi剝離出去,本就是為小米進軍高端鋪平道路,提升售價乃是必然。
小米10系列全年都保持較高的關注度,熱銷的機型在各自的價位段中都是相對比較有性價比的產品,為它在高端市場的開拓添磚加瓦。據IDC數據顯示,2020年600美元以上價位段智慧型手機的國內市場份額中,小米以4%位居第三,雖然距離前兩位的華為和蘋果還有較大差距,不過比之小米在2019年取得的3.4%中高端手機市場份額,已經有了極大的突破。
精簡產品線,但「刀」還不夠快
產品,是小米發展最重要的命題。前文提過,雷軍此前確立了以數字旗艦、MIX以及CC系列作為今後小米開疆拓土的攻城梯,但隨後CC系列和MIX系列在各自亮相一款產品後就毫無聲息,2020年僅有數字系列新品在售,是小米默默砍掉了這兩條產品線,還是單純地被遺忘了?
(小米CC9 Pro)
而且在2020年的產品規劃中,我們也看到了一款「青春版」。與其說是青春版,不如說是CC系列或者是更早之前X系列的延續,秉持著相似的產品定位,是一款更有「小米特色」的機型,在Redmi放開手腳做性價比的情況下,它不僅會分流銷量,更會打亂小米品牌目前的產品線和定位。
(小米10青春版)
在剛創立時,小米也奉行著與蘋果類似的精品策略,隨後或許是因為自身戰略和市場需求,小米開拓了紅米品牌,並擴張了產品線,實現了多價位段產品的覆蓋。雜而不精用來形容以前的小米恰如其分,由於產品往往定位在中低端,通過供應鏈的硬體來打造差別,也只會做出來無數個「李逵」和「李鬼」。
CC系列對小米來說如今也是如同「添頭」一般,其主打的影像技術在當前手機市場中是發展潮流,但極度依賴於供應鏈,沒有硬體突破則難以呈現。若是線下渠道建設比較完善的華為、OPPO、vivo來做影像旗艦,它們會有無數種話術,但對面向線上市場的小米,硬體就是一張「投名狀」。
MIX系列對如今的小米而言象徵意義更大過於現實意義,對消費者而言更是如此。小米應該進一步將優勢資源集中到數字系列上,砍掉數字系列中容易拉低定位的產品,才能整體提升品牌產品的定位。
(小米MIX Alpha)
而CC系列和MIX系列,倒不如讓它們做「吉祥物」。
產品只是開始,小米的高端還有很長的路
在2020亞布力論壇上,雷軍也曾「嘶聲力竭」地問:「為何大眾普遍認為小米產品都是中低端?」雖然已經與Redmi分家,但小米如何才能真正躋身高端,與三星、華為分庭抗禮?
很明顯,只是產品是不夠的。
其實從高端化路線來看,小米是典型的用產品推高售價,從而進入高端市場,疏於品牌塑造;而華為則是在智慧型手機時代開始,就從品牌上去影響用戶,產品力則是最近幾代旗艦慢慢提升起來的。過去10年小米在低端市場中過於活躍的身影,反而成為了它高端轉型的阿喀琉斯之踵。
但小米顯然已經意識到了問題,開始在營銷和技術兩個方面有意識地轉變。楊柘加入小米之後,小米10至尊紀念版的營銷風格有了顯著變化,看它的宣傳海報,內斂、穩重的產品形象躍然紙上,這可以為小米塑造出非常鮮明的品牌個性。
其次,在技術上加大投入。小米11發布會上雷軍表示:「此次小米11將會有更加硬核的技術上的突破,將保持在高端產品上持續發力,把最先進最極致的新技術運用到手機的研發上面,致力給廣大的消費者帶來全新的體驗。」從2019年的70億元到2020年的100億元,小米不斷加碼技術研發,無線閃充技術的突破正是其代表之一。當然,技術需要持續不斷地進行創新,這需要有一個累積的過程,小米任重而道遠。
不過到目前為止,市場對小米高端化的階段性成果和未來還是比較看好的。小米11發布後,中信證券認為小米高端化有望進一步突破,將提升公司品牌形象,提升盈利能力和估值空間,硬體的利潤提升彈性較大,小米股票仍然維持「買入」評價。所以又回到我們的開頭,小米股價的提升,是小米高端化初步成功的一個標誌,是小米硬體盈利水平提升的一個正向反饋。
能夠在硬體基礎上實現溢價的品牌,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