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1 19: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擇一藝,終一生
不為繁華易匠心
「
比手藝人更難能可貴的,是「守」藝人。
」
古城「守」藝人
擇一藝 終一生
精通一門手藝不易,堅守一門手藝更難。在古城中,有這麼一群「守」藝人,擇一藝,終一生,不為繁華易匠心,追尋著歷史的烙印,守護著文化的魂。
▌吹糖人
一腔熱愛,糖藝人生
吹糖人,無疑是一抹甜蜜的童年記憶。然而隨著時代發展,這項古老的街頭技藝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因為「本小利薄」,願意繼續做這一行的糖人藝人,早已為數不多。
而古城中,老手藝人,卻依舊堅守在糖人攤前。
一方小爐,一鍋糖稀,一把竹籤,一雙巧手,搓拉揉吹,妙趣橫生,為孩子們吹起一個又一個甜蜜糖人兒,為大人們吹開了蒙塵的中國歷史記憶。
老人說,「我要把糖人吹下去,直到自己再也吹不動的那一天。老祖宗留下的東西,咱們不能讓它失傳!」
▌汝陽劉毛筆
三寸素毫,揮墨春秋,傳承筆尖上的中國
中國毛筆之妙,只三寸素毫,憑一色烏墨,點滴之間,剛柔並濟,就能書寫中國漢字的千變萬化歷、繪記橫貫千年的歷史春秋。
被譽為「中國毛筆文化活化石」的汝陽劉毛筆製作技藝,正在古城中薪火相傳。
「坐功穩紮手如鉗,梳毛猶如弓上弦",非遺傳承人十年如一日,以嫻熟的手法雕琢著毛筆的歷史變遷,用精湛技藝演繹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他說,「一生一件事,我只做好毛筆。這一管小小的毛筆,承載了太多的中國傳統文化。」
▌米雕
一米一世界,一粒一人生
一位六旬老人,一顆細小米粒,一把尖嘴鉗,一柄自製刻刀,一手絕活。刻刀遊走米粒之間,雕刻了「中國米雕第一人」閆交生傳奇的藝術人生。
足足114字的《沁園春·雪》、人物肖像、花鳥魚蟲、大好山河,都被他雕刻在米粒之上。一顆米粒,不足指尖大小,但在他手中,於方寸之間,卻刻畫了一個世界,書繪了四十多年來,他對米雕藝術近乎執拗的堅守。他對自己的孩子說,「我是一個手藝人。不會給你們留下什麼物質財富,能留下來的就是這些精神支柱。」
▌皮雕
以皮為紙,以刀為筆,雕琢生活
錘子敲打的叮鈴聲中,一針一線的穿梭下,一件件圖案精美色彩明麗的皮雕作品,在皮雕匠人的手下成型。
每一個細小圖案的雕刻,都需要幾千次,甚至上萬次的敲擊錘鍊才能完成。但凡烙下,便無法褪去。落刀後, 即是一段不可回望的旅程。匠人易得,匠心難修,他以皮為紙,以刀為筆,刻畫生活,雕琢匠心,驚豔著歷史文化的傳承時光。他說,「非遺藝術的魅力,就在於匠人的傳承堅守和匠心雕琢。」
比手藝人更難能可貴的,是「守」藝人。世界再嘈雜,他們的內心,卻始終安靜。擇一藝,終一生。正是他們的簡單純粹,才讓傳統文化與匠心匠藝得以輩輩傳承,綿延不息。
來源:洛邑古城
原標題:《【非遺傳承】洛邑古城:比手藝人更難能可貴的是什麼?是「守」藝人!》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