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傳承】洛邑古城:比手藝人更難能可貴的是什麼?是「守」藝人!

2021-01-09 澎湃新聞
【非遺傳承】洛邑古城:比手藝人更難能可貴的是什麼?是「守」藝人!

2020-12-21 19: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擇一藝,終一生

不為繁華易匠心

比手藝人更難能可貴的,是「守」藝人。

古城「守」藝人

擇一藝 終一生

精通一門手藝不易,堅守一門手藝更難。在古城中,有這麼一群「守」藝人,擇一藝,終一生,不為繁華易匠心,追尋著歷史的烙印,守護著文化的魂。

▌吹糖人

一腔熱愛,糖藝人生

吹糖人,無疑是一抹甜蜜的童年記憶。然而隨著時代發展,這項古老的街頭技藝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因為「本小利薄」,願意繼續做這一行的糖人藝人,早已為數不多。

而古城中,老手藝人,卻依舊堅守在糖人攤前。

一方小爐,一鍋糖稀,一把竹籤,一雙巧手,搓拉揉吹,妙趣橫生,為孩子們吹起一個又一個甜蜜糖人兒,為大人們吹開了蒙塵的中國歷史記憶。

老人說,「我要把糖人吹下去,直到自己再也吹不動的那一天。老祖宗留下的東西,咱們不能讓它失傳!」

▌汝陽劉毛筆

三寸素毫,揮墨春秋,傳承筆尖上的中國

中國毛筆之妙,只三寸素毫,憑一色烏墨,點滴之間,剛柔並濟,就能書寫中國漢字的千變萬化歷、繪記橫貫千年的歷史春秋。

被譽為「中國毛筆文化活化石」的汝陽劉毛筆製作技藝,正在古城中薪火相傳。

「坐功穩紮手如鉗,梳毛猶如弓上弦",非遺傳承人十年如一日,以嫻熟的手法雕琢著毛筆的歷史變遷,用精湛技藝演繹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他說,「一生一件事,我只做好毛筆。這一管小小的毛筆,承載了太多的中國傳統文化。」

▌米雕

一米一世界,一粒一人生

一位六旬老人,一顆細小米粒,一把尖嘴鉗,一柄自製刻刀,一手絕活。刻刀遊走米粒之間,雕刻了「中國米雕第一人」閆交生傳奇的藝術人生。

足足114字的《沁園春·雪》、人物肖像、花鳥魚蟲、大好山河,都被他雕刻在米粒之上。一顆米粒,不足指尖大小,但在他手中,於方寸之間,卻刻畫了一個世界,書繪了四十多年來,他對米雕藝術近乎執拗的堅守。他對自己的孩子說,「我是一個手藝人。不會給你們留下什麼物質財富,能留下來的就是這些精神支柱。」

▌皮雕

以皮為紙,以刀為筆,雕琢生活

錘子敲打的叮鈴聲中,一針一線的穿梭下,一件件圖案精美色彩明麗的皮雕作品,在皮雕匠人的手下成型。

每一個細小圖案的雕刻,都需要幾千次,甚至上萬次的敲擊錘鍊才能完成。但凡烙下,便無法褪去。落刀後, 即是一段不可回望的旅程。匠人易得,匠心難修,他以皮為紙,以刀為筆,刻畫生活,雕琢匠心,驚豔著歷史文化的傳承時光。他說,「非遺藝術的魅力,就在於匠人的傳承堅守和匠心雕琢。」

比手藝人更難能可貴的,是「守」藝人。世界再嘈雜,他們的內心,卻始終安靜。擇一藝,終一生。正是他們的簡單純粹,才讓傳統文化與匠心匠藝得以輩輩傳承,綿延不息。

來源:洛邑古城

原標題:《【非遺傳承】洛邑古城:比手藝人更難能可貴的是什麼?是「守」藝人!》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探索非遺傳承 廣州舉措領先
    這是廣州市頒布的第五批市級非遺傳承人,至此,廣州非遺名錄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達到151名。他們涉及了9大門類的30個非遺項目,既有「20後」的前輩,也有「80後」的後生。廣州層次合理而穩態的非遺傳承隊伍逐漸成型。可以說,廣州經過十年探索、建設,在非遺保護的「傳承」這一關鍵問題上,逐漸找到了一條既有自己特色,又有實際效果的路子。
  • 河南耍猴藝人四川買猴被抓後警方接函:猴戲是省內非遺望從寬
    更有心機的是,為了逃避和減輕罪責,馬興和徐來等人在運輸過程中,每人從不攜帶超過3隻猴子。「這樣更像是耍猴藝人,一旦被查,也可以因數量不大減輕處罰。」獼猴收購價一千 轉手最終賣五千讓馬興一伙人鋌而走險買賣獼猴的唯一原因,是高額利潤。
  • 非遺傳承——李氏樹皮筆畫
    非遺傳承——李氏樹皮筆畫 2020-06-19 05: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非遺傳承 路在何方?
    前不久全國政協召開雙周協商座談會專門就非遺的保護與傳承建言獻策。而在此前,政協委員們一直通過提案等方式呼籲加強對非遺的保護,僅今年以來就有100多件提案為此建言。 大量非遺仍面臨消亡危險 非遺是不斷傳承的民族文化基因。
  • 傳承非遺文化 品味「和合」魅力
    依託重要資源 奠定傳承基礎   新會書院是解放路小學的前身,現在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邕劇的展示中心。2015年,杜小鷺擔任校長後,思考學校創新發展之路,希望利用這一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將學校打造成一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校」,創出有特色的教育品牌。   在傳承發展中,學校依託非遺場館,文脈相承。
  • 「莘縣人物」《六百春秋孝子裡》·非遺傳承——邵中振
    孝子裡文化源於明初始遷祖邵公逺,白雲悠悠滄海桑田,傳承六百餘年,分支數十餘處。今匯聚各分支、各村莊人文精髓愛國文化,合稱「六百春秋孝子裡」。孝子裡 邵公 璋「小時候,每到(正月)十五,我就往你們那裡看玩龍,一層層的人,眼花繚亂的煙花……,那時候節日比現在熱鬧。」
  • 一線藝人,二線藝人,三線藝人,這些是如何劃分的?
    由於娛樂圈這個圈子的競爭力特別大,在這個圈子中一直都分有一線藝人、二線藝人、三線藝人甚至十八線藝人,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這個圈子的競爭力特別大,很多人的發展都並不是特別好,所以發展得特別好的明星藝人和發展得並不是特別好的明星藝人就形成了鮮明對比。
  • 小小「守」藝人巧解孔明鎖 探索古代科學奧秘
    (「我是『守』藝人,巧解孔明鎖」科普、益智公益活動現場。)7月16日上午,「我是『守』藝人,巧解孔明鎖」科普、益智公益活動在芙蓉區湘湖管理局車站北路社區上演,轄區50餘位青少年及家長參加。  「是鎖嗎?是鎖門的鎖嗎?是魯班做的鎖嗎……」老師的問題剛一拋出,青少年們就像小麻雀一般爭先恐後作答。老師開始為大家介紹孔明鎖及玩法。「這孔明鎖也叫魯班鎖,它是『益智之具』。六根短木分別冠以六藝,中間有缺,缺缺相合,作十十相交形。
  • 剪紙藝人郭紅:2015隻「羊羊」來賀歲
    日期:[2015年02月16日] -- 牡丹晚報 -- 版次:[A5] 剪紙藝人郭紅在我市,就有許多剪紙藝人,他們以發揚和傳承剪紙藝術為己任,把我國的剪紙藝術推向一個又一個頂峰。郭紅就是其中最為活躍的一份子,其剪紙作品多次獲得各種獎項,她本人還被授予省級「非遺」項目曹州剪紙代表性傳承人、山東省民間手工製作大師等稱號。   郭紅今年50歲,從事剪紙藝術近30年。昨日,記者來到郭紅位於牡丹區南城辦事處張樓社區的家中時,發現客廳裡全是她的剪紙作品。
  • 這些老手藝人讓百年軟木畫重煥生機
    這些老手藝人讓百年軟木畫重煥生機 軟木畫百年前發源於福州,以栓樹皮為材料,由雕刻藝人以刀代筆,在軟木上雕刻迴廊曲徑
  • 耍猴藝人買野生獼猴被抓 猴鄉協會寫求情信
    另一封,則是以「新野猴藝是河南省非遺項目」為由,為嫌疑人們求情。目前,此案已偵查終結,移送檢察機關。  耍猴人 外地來  涼山買來野生獼猴  2016年12月10日,來自著名「猴鄉」——河南省新野縣的馬亮和徐森,從襄樊坐火車出發,當晚11點過到達成都北站。
  • 動畫短片《秒懂非遺》 世界上最早的動畫片竟是中國皮影戲
    動畫短片《秒懂非遺》 世界上最早的動畫片竟是中國皮影戲人民網-強國論壇  作者:周晶  2020-06-13 皮影藝人在幕後用木桿操控影偶
  • 非遺尋訪2︱剛硬易碎的海派水晶雕刻,如何才能真正傳承
    非遺尋訪2︱剛硬易碎的海派水晶雕刻,如何才能真正傳承 澎湃新聞記者 陸林漢 2017-11-29 09:18 來源:澎湃新聞
  • 看了傳媒公司藝人經紀和藝人收入排行榜 感嘆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
    觀眾看影劇中一般很少關注,哪位明星一年的收入是多少,更不會關注哪個傳媒公司藝人經紀賺多少。但是看了傳媒公司傳媒公司藝人和藝人的收入,真的令我大開眼界,原來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一起來看看傳媒公司藝人經紀和藝人的收入排行榜吧!
  • 木葉盞裝滿「非遺傳承扶貧夢」
    木葉盞·楊樹葉  木葉盞,這項源於宋代的「黑科技」,是中國陶瓷史上獨一無二的存在,是我國亟待保護傳承的非遺技藝,也是屠金歌「非遺傳承扶貧夢,但人們和非遺之間總有一種『距離感』,很難讓它們與自己產生什麼聯繫。」
  • 脫口秀藝人吉星首支單曲《荷花蕩》MV首播
    舉報 爆笑脫口秀藝人吉星重磅推出
  • 歡瑞世紀重點IP項目,及旗下簽約藝人,哪些藝人是重點栽培對象呢
    歡瑞的劇大多數啟用自家旗下藝人,除個別演員會接外部劇。這麼多優質資源,會分給哪些藝人呢?讓我們先了解一下,歡瑞世紀旗下簽約藝人!歡瑞世紀旗下簽約男藝人有:任嘉倫、秦俊傑、成毅、劉學義、白澍、韓棟、張睿、劉歡、張博宇、趙東澤、傅方俊、李澤、吳懿韜 、宋佳洋、彭禺厶 、張天陽、何中華、樸鑠、王景灝等等!
  • 「木版年畫王」楊洛書:94歲老藝人「守藝」 78年
    「楊家埠不能光守著,必須得創新。」雖然年歲已高,但是楊洛書的思維卻毫不落後。此外,他還鼓勵自己的五個子女,全部投身到楊家埠木版年畫的傳承中,「我囑咐過我的兒女,一定要把楊家埠木版年畫傳承下去。」傳承,是楊洛書最大的心願。2002年,楊洛書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稱號,這是楊家埠木版年畫藝人們獲得的最高榮譽,楊家埠木版年畫也從此走出國門,名揚海外。
  • 甘肅崖木雕刻藝人:讓「枯木逢春」薪火傳承農耕文化
    中新網蘭州5月31日電 (記者 魏建軍 李亞龍)「根藝活,是農耕文化的延伸,把這種祖輩留下來的財富傳承下去。」甘肅天水市民間崖木雕刻藝人周治紅說,如今,好多老一輩的根藝人都不在世了,他能做的,就是和同行一起,薪火傳承。  圖為周治紅給作品「拋光」。
  • 養不出新人,留不住老人……這些非遺瑰寶靠誰傳承?
    畢錦華和他的品牌「奇人匠心」目前是抖音上最大的非遺類視頻內容創作者之一。立足杭州,通過抖音短視頻,他讓祖輩傳下來的精神與技藝,跨越物理距離的限制,在更年輕和更廣闊的世界裡傳播。畢錦華採用了15秒短視頻,結合長段旁白的方式,吸引抖音網友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