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12月24日電(胡亦心) 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在經濟巨變中,如何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 12月24日,2020中國開發區產業鏈路演暨「鏈長制」論壇在浙江杭州舉行。與會嘉賓總結開發區產業鏈「鏈長制」的浙江經驗,圍繞新發展格局下中國開發區產業鏈發展與提升,共同探討在全球產業鏈安全風險大大增加的背景下,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應對之道」。
「鏈長制」論壇現場。王剛攝
試點探索產業鏈「升級」道路
2019年8月26 日,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上,產業鏈第一次被上升到方針的高度,會議明確提出「要打造具有戰略性和全局性的產業鏈,圍繞『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增強產業鏈韌性,提升產業鏈水平,在開放合作中形成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的產業鏈」。
2019年9月,浙江省商務廳發布《關於開展開發區產業鏈「鏈長制」試點 進一步推進開發區創新提升工作的意見》,要求各開發區確定一條特色明顯、有較強國際競爭力、配套體系較為完善的產業鏈作為試點,建立「九個一」的產業鏈安全、穩定、發展長效機制,由開發區所在市(縣、區)的黨政主要領導擔任「鏈長」。
浙江省商務廳廳長盛秋平介紹,開發區產業鏈「鏈長制」將原先各開發區特色產業做優做強的同時,圍繞開發區主、特產業鏈進行補鏈、強鏈、延鏈,通過建立產業鏈「九個一」工作機制,充分壓實「鏈長」責任,統籌各項資源,將「點狀」的特色產業,進一步拓展為「鏈狀」的產業聯動,進而形成開發區主、特產業鏈的自身循環發展、永續前進。
浙江省產業鏈「鏈長制」實施以來,堅持「鞏固、增強、提升、暢通」的產業鏈工作八字方針,以打造浙江省具有戰略性和全局性的產業鏈為目標,以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提升開放型經濟質量、營造優良營商環境為主要任務。
盛秋平表示,「鏈長制」是一種責任機制,是一種長效機制,是一種穩定機制,「通過這種機制,能將行政資源、社會資本、空間資源、人才資源等資源要素向開發區傾斜,進一步推進開發區高水平建設,高質量發展。」
「八字方針」指導下的產業鏈實踐
浙江省開發區產業鏈「鏈長制」一出生便迎來了疫情「大考」。
今年年初,由於新冠疫情造成的市場失靈,浙江省產業鏈發展形勢嚴峻:外需斷崖式下跌,出口依存高的產業鏈受損嚴重;上遊原材料和中間品關鍵部件斷供,部分產業鏈陷入危機;國際直接投資低迷,部分重大外資項目無法按期落地……
今年2月,浙江省商務廳下發《關於進一步落實開發區產業鏈鏈長制 推動企業復工復產確保開發區產業鏈穩定的通知》,突發疫情下,「鏈長制」被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
3月6日,浙江開發區規上工業企業復工率達99.6%,產能恢復率86.3%,員工到崗率達83.9%。得益於「鏈長制」實施後區域配套產業鏈的高度集聚,「缺個零件,停一條生產線」等問題將在浙江得到有效解決,僅用了15天時間,浙江省經濟開發區就高效完成疫情期間復工復產工作。
「得益於『鏈長制』,疫情下麗水經開區滾動功能部件產業交出了逆勢增長30%的成績、國內的合成革產業訂單大量湧來」。麗水集聚區(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劉志偉說,在「鏈長制」的思維下,麗水經開區形成了「上、中、下」全產業鏈的發展格局,並基於產業鏈全面進行精準招商,往做大做強不斷邁進。
各開發區產業鏈「鏈長制」的實踐也成了浙江探索產業鏈「升級」的「浙江經驗」。今年7月1日,浙委發〔2020〕20號文《關於整合提升全省各類開發區(園區)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要實施產業鏈「鏈長制」等長效機制,增強產業鏈韌性,率先打造十大標誌性產業鏈,加快提升產業鏈競爭力,打造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樣板園區。
截至目前,浙江省共有61家開發區共66條產業鏈申報成功。 「鏈長制」制度也在實踐和探索中,不斷產生新的可複製經驗,從「試點」走向「成熟」,成為浙江省產業鏈升級的重要抓手。
探路未來產業鏈供應鏈發展
浙江產業鏈「鏈長制」的探索與實踐不僅在浙江開發區點起了星星之火,更是被廣西、江西、山東、安徽、河南、廣東、江蘇等全國近20個省份借鑑推廣。「鏈長制」的推行在全國已成燎原之勢。
對於如何利用產業鏈「鏈長制」助推構建經濟發展新格局,浙江省商務廳黨組成員、總經濟師朱軍認為,浙江要深化改革創新,加強自貿區、開發區聯動,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要堅定不移的在開發區創建國際產業合作園;要深化整合提升,加強大平臺建設;要加快體制機制創新;要全面建設美麗園區。「要自力更生發展產業鏈,減少依賴性;要在全球視野下發展產業鏈,推動浙江省產業鏈從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
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黨委書記、總編輯柴燕菲表示,媒體是交流合作的紐帶,中國新聞社將抓住此次論壇召開的契機,與參會單位一道探索「新聞+政務+服務+商務 」的多元化發展模式,做好政府、企業、公眾之間溝通與交流的橋梁,為穩定經濟運行、促進產業鏈上下遊融通協同發展貢獻媒體力量。
浙江大學金融研究院院長史晉川表示,國家雙循環戰略的實施,從宏觀上來看,必須要從總需求和總供給互動的方面來把握;從微觀上來看,要從市場上的產品(服務)供給和需求兩個方面來把握,促使市場供需保持高水平的動態均衡,要從新視角看雙循環與產業鏈。他認為,實施雙循環戰略必須把握全球生產網絡和產業鏈的區域化、鏈群化和備份化的新特徵,「制度創新是產業鏈重構的制度保障,技術創新是產業鏈重構的直接推動力量」。
澎湃新聞副總編輯、浙商總會新媒體委員會輪值主席胡宏偉認為,要從區域經濟格局演變的坐標上去看「鏈長制」,從扁平型塊狀經濟1.0到雁陣型產業集群2.0,再到如今資源聚合型開發區3.0,浙江首創產業鏈「鏈長制」是浙江區域經濟制度演變的必然。「『鏈長制』是自發的市場與自覺的政府結合的產物,在逆全球化、去中國化的背景下,『鏈長制』不是終點而是開始。」
會上,上海智能網聯汽車臨港南橋科技城、江蘇無錫惠山經濟開發區、杭州灣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麗水經濟技術開發區等7個來自長三角開發區聯盟的產業鏈項目進行路演,分享產業鏈「升級」經驗。
2020中國開發區產業鏈路演暨「鏈長制」論壇由浙江省商務廳主辦,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和浙江省開發區研究會承辦,中國開發區協會和長三角開發區協同發展聯盟支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