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新聞12月8日電 以「能源改變世界」為主題的「2019中國能源行業前沿論壇」8日在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召開。
來自國家電網、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等多年排名中國最大公司前列的企業管理人員、技術專家出席論壇並發表演講。
去年的12月8日,上海交通大學為了以行業研究為平臺,發展跨領域、跨學科的縱向研究,打造商學生態圈,建立多元評價體系,促使商學院回歸科研、教學、商業實踐三位一體的本源,推動安泰經管學院在理論與務實之間找到平衡,主動對接行業需求,避免陷入學術自循環怪圈,成立了行業研究院。
今天恰逢行業研究院成立一周年之際,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上海交通大學行業研究院院長陳方若教授指出,國內外商學院共同存在理論脫離實踐的問題,商學院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企業界,與實踐脫節使得商學院在實踐當中的影響力大打折扣。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秉承建設紮根中國的世界級商學院的理念,努力辦學,希望打造「縱橫交錯,知行合一」的商學院新氛圍,發揚交大實業報國的傳統,讓商學院回歸本源。他同時指出,行業研究意義重大,但是行業研究的道路可能漫長,目前處於開始探索階段,歡迎大家共同參與,構建行業研究生態圈,一起為豐富和發展世界管理思想做出貢獻。
能源網際網路是本屆論壇討論的熱點。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原局長徐錠明發表了主題為「推進能源網際網路建設,實現能源高質量發展」的演講。他認為萬物互聯時代,各行各業、千家萬戶的能源需求數據如江河入海,匯聚到城市綜合能源平臺中。徐錠明在評述了國內外能源網際網路研究和實際構建工作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能源網際網路的涵義:橫向多種能源互補,縱向能網荷儲協調,能源信息兩流同步,數據管理處處實現,人機對話事事智能,終端電能不斷擴大,再生替代普遍適用,能源生態生生不息。他認為能源網際網路有可再生、分布式、互聯、開放和智能化五大特徵。能源網際網路目的是人人享受智能生活、人人個性充分滿足、人人自由全面發展、人人成為自然成員。能源網際網路應該由政府協調、行業協作、企業主體、社會參與、全民協同來共同完成。
國家電網公司研究室主任張瑋認為電力行業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他對於國網公司「三型兩網,世界一流」的戰略進行了介紹。在新一輪能源革命中,電力行業處於中心環節,面臨前所未有的結構性變化、規律性變化、複雜性變化、政策性變化。
中國石油北京石油管理幹部學院副院長周文祥對能源行業的現狀與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濟南熱力公司董事長潘世英指出中國北方地區取暖使用能源以燃煤為主,燃煤取暖面積約佔總取暖面積的83%,天然氣、電、地熱能、生物質能、太陽能、工業餘熱等合計約佔17%。
國投在發電產業投資巨大,他們規劃在雅礱江建設22座水電站,系統開發一條江,部分水電站已經投產運行。國投政策研究室尚鳴主任介紹了雅礱江水電公司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案例。他指出國有企業要帶頭履行社會責任,保障可持續能源供給是能源企業最大的社會責任,履行環境保護責任是能源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上海合即得成立以來,堅持打造水氫基礎研發與人才培養平臺、水氫製造平臺以及水氫服務平臺,並多次承擔政府新能源汽車及配套設施重大專項,例如2017年聯合申報的「有機固廢資源化與高值利用技術裝備研究及應用示範」項目,獲得廣東省應用科技研發專項資金。公司提出的水基能源向華理論的核心觀點是:多種能源變甲醇,甲醇變成人們需要的能源;CO2是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甲醇製備過程為「吸碳排氧」,而甲醇制氫的過程為「吸氧排碳」;能源可自給自足,並可就地消納和轉換。
上海交通大學行業研究院副院長、上海慧聖諮詢公司董事長顏世富通過對國家電網、中國石油、中國中煤、中國核電等多家能源公司的調研、諮詢後發現國家能源公司都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優勢,而且都在加以充分發揮,作為國家層面上來講,要構建全球能源網際網路,發揮整體優勢,國家能源公司可以優勢互補,具體可以利用東方管理模式的謀略管理、心理管理、關係管理、績效管理、變革管理的五行管理模式進行系統的協調。(完)
註: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註明出處!
編輯:許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