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願景下能源轉型路徑研討會暨第二屆清華大學∙大同能源...

2021-01-09 國際能源網

「碳中和願景下能源轉型路徑研討會暨第二屆清華大學·大同能源轉型國際論壇」(以下簡稱「論壇」)將於2021年1月23日-31日舉辦。論壇由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能源轉型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與大同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

「碳中和」是國家提出的長期發展重要戰略之一,明確了2030年前碳排放達到峰值,2060前實現碳中和,以落實巴黎協議,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能源轉型」是碳減排的重要途徑,是推動實現碳中和的重要動力。山西省大同市作為國家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服務能源轉型,率先建立從傳統資源型城市到綠色低碳城市,為城市低碳轉型和可持續發展服務。清華大學能源轉型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與大同市政府共同主辦能源轉型國際論壇,旨在促進能源轉型戰略交流與合作,探討歐洲2050年碳中戰略和美國能源轉型策略,倡導「每人光伏一千瓦」,推進「光伏+生態修復」,促進「城市與能源企業協同轉型率先達峰」,創新高校、政府與企業間合作機制,深化可再生能源技術國際合作,以服務「碳中和」發展目標。

長按識別二維碼報名

活動組織

主辦單位: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能源轉型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

大同市政府

聯合主辦單位:

北京國際能源專家俱樂部、亞洲開發銀行能源部門

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中國科學院電工所

支持單位:

可再生能源學會光伏專委會、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秘書處、烏蘭察布市政府、張家口市政府、合肥市發改委

合作單位:

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秘書處、中國歐盟商會、瑞典大使館、全球綠色發展聯盟

直播和宣傳:

國際能源網、生態環保頻道、大同市全科盟新能源研究院

會議地點:

大同能源館(線下)

住宿、就餐地點:金地豪生酒店、太陽宮

論壇時間:

2021年1月23日-31日,共計9天。

論壇安排

(P.S.除了學術委員會擴大會議和大烏張2030年減排方案研討會,都會進行網絡直播。)

與會嘉賓與機構

(排名不分先後,包括線上線下嘉賓)

專家

杜祥琬:院士

石定寰:前國務院參事

劉鴻鵬:聯合國亞太經合組織能源司司長

楊  亞:國資委專職董事,國家能源集團董事

陸啟洲:曾任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黨組書記、總經理

王海民:國家電投集團水電和新能源部副總經理

韓文科: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長

趙勇強: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副主任

王  震:中海油能源戰略研究院院長

蔣莉萍:國網能源院副院長

餘  皎:中石化經研院副院長

李晉平:太原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

曾少軍: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秘書長

清華大學能源轉型中心學術委員會成員

嚴晉躍 歐洲科學與藝術院院士、瑞典皇家理工學院教授、APPLIED ENERGY 主編

戴彥德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

李  強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前院長、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吳  吟 國家能源局前副局長、中國能源研究會副事理長

徐錠明 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前局長、國務院前參事

王仲穎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主任

李俊峰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中心和國際合作中心前主任,研究員

王勃華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楊  雷 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副院長、國際能源署署長特別顧問、曾任國家能源局油氣司副司長

姜希猛   四川樂山太陽能研究院院長、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查道炯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王斯成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國家可再生能源學會光伏專委會副主任

呂  芳 國家綠色供應鏈聯盟光伏專委會秘書長

康豔兵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李景明 農業部生態總站首席專家

翟永平 亞洲開發銀行首席能源專家

寇日明 中美綠色基金董事總經理

趙春江 上海電力大學教授

王  偉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袁  昕 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

趙秀生 清華大學核研院環境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

於慶廣 清華大學電機工程與應用電子技術系副教授

譚縱波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城市規劃系教授

史翊翔 清華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系副教授、博導

楊新苗 清華大學土木工程學院交通研究所副研究員

國際嘉賓

楊富強博士  自然資源保護協會

苗紅  世界資源研究所

企業

錢智民 國家電投集團董事長

劉漢元 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

南存輝 正泰集團董事長

張  新 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  雷 遠景科技執行長

曹仁賢 陽光電源董事長

謝小平 國家電投黃河上遊水電開發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李振國 隆基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瞿曉鏵 阿特斯集團董事長/執行長

牛新偉 晶澳科技執行總裁

林建偉 中來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薄志謙 國家電網許繼集團智能電網首席專家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能源轉型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理事會

彭凱平(理事長)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

曹春祥(副理事長)  江蘇竑源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星宇(副理事長) 通威股份光伏事業部總裁

高紀凡  天合光能董事長

陸  川  正泰新能源總裁

李振國  隆基綠能總裁

李正風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

王俊娟  廣東漢能薄膜太陽能有限公司董事長

潘錦功  中建材成都公司光電材料公司總經理

宋遠偉  江蘇竑源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

唐人虎  北京中創碳投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文  輝  啟迪清潔能源集團董事長

餘才志  信息產業電子第十一設計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院長、十一能投總經理

機構及跨國公司

中國外交部國際經濟司,中國駐歐盟使團,中國駐德國大使館

中國駐芬蘭大使館,中國駐瑞典大使館,中國駐匈牙利大使館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歐盟中國商會

歐盟駐中國大使館,中國歐盟商會,英國駐中國大使館

丹麥駐中國大使館,德國駐中國大使館,法國駐中國大使館

世界銀行北京代表處,法中能源協會,大自然保護協會

WWF世界自然基金會,自然資源保護協會,世界資源研究所

BP中國,挪威船級社,法國電力公司,法國能源公司

德國歐瑞府園區,芬蘭富騰公司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可再生能源促進生態恢復和可持續生計」多邊合作協議締約單位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沙漠林業實驗中心

南京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

重慶工商大學長江上遊經濟研究中心

國電投青海光伏產業創新中心有限公司

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竑源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

正泰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

信息產業電子第十一設計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保利新能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深圳天源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線上直播及參與方式

1、報名參加線上直播

本次直播預留了百萬級觀眾收看直播的帶寬,歡迎關心碳達峰、碳中和社會各界人士收看線上直播。免費。歡迎團體報名。

2、報名參加實體會議

本次論壇期間28日下午至31日在大同舉辦實體會議,預留200席位供報名參加。活動包括:31日的大同能源考察;31日大烏張碳達峰工作方案研討會。

另外,也可以參與以下6項活動中的一項或多項。

長按識別二維碼報名

宣傳組織機構

組織單位:

國際能源網全媒體平臺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能源轉型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

支持單位:

大同市人民政府  國家電投集團  通威集團  遠景科技

陽光電源  特變電工  正泰集團  隆基股份   晶澳科技

阿特斯  中來股份

傳播媒體:

人民日報  新華社  中央電視臺  地方主要媒體  行業媒體

成果報送和傳播

1、成果報送和發布:主辦單位會把論壇成果和建議,報送至國家。並形成多語種,面向海內外傳播。相關單位也會對論壇成果進行研究,並形成結論和建議,上報至國家主管部門。

2、內容和成果傳播:主辦單位和國際能源網會組織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等國家級媒體,行業主流媒體和垂直媒體,以及財經類媒體,對論壇整體內容和成果面向海內外傳播。

3、視頻課件傳播:國際能源網會將論壇期間的報告內容分別製作成視頻課件,上傳至國際能源網的「能課堂」,以及第三方視頻號,長期傳播。課件裡將體現合作企業的品牌元素。

聯繫信息

清華大學 何繼江博士  18001192876

國際能源網 張福龍總裁 13911209973

相關焦點

  • PPT|中國能源轉型與「十四五」電力規劃研究
    在能源變革新時代發展背景下,綜合能源服務是加快能源產業數位化、智能化轉型的重要路徑,對於提升能源系統效率和產業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國務...
  • 中國海油啟動碳中和規劃,2025年底清潔低碳能源佔比擬提至60%以上
    來源:經濟觀察報經濟觀察網記者 高歌 又一家國內石油公司宣布啟動碳中和相關議題。1月15日,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海油」)宣布正式啟動碳中和規劃,進一步向綠色低碳轉型。2020年11月24日,中國石化宣布啟動碳排放達峰和碳中和戰略研究。
  • 北京綠色交易所梅德文:完善碳交易市場是實現「碳中和」的有效路徑
    北京綠色交易所總經理、北京綠色金融協會秘書長梅德文1月8日在「2021《財經》可持續發展高峰論壇」上表示,目前國際層面的共識是,進一步完善碳交易市場才是實現「碳中和」的有效路徑。 梅德文表示,發達國家一般是在人均GDP達2.5-4萬美元的時候實現「碳達峰」,諸如日本等OECD國家從實現「碳達峰」到計劃實現「碳中和」,所歷經的時間計劃長達60年。
  • 「碳達峰、碳中和」到底啥意思?
    「碳達峰、碳中和」到底啥意思?在第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二次會晤、氣候雄心峰會及2020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什麼是「碳達峰」「碳中和」?為何要實現、以及怎樣實現呢?
  • 實現碳中和 我們對2060年的承諾-認識碳中和
    北極星大氣網訊:在今年9月召開的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中國向外界承諾於2060年實現碳中和,這意味著什麼?畢馬威近期將發布碳中和系列文章,介紹碳中和的意義及影響。本系列文章共三期,本次為第一期,主要介紹碳中和的基本認識。
  • 碳中和下,發電企業如何落地可再生目標?水光互補或是抓手
    在2020年9月我國提出2060碳中和、2030碳達峰的目標之後,碳中和在能源領域的落地方向和具體發展目標變得越來越清晰。2020年12月,《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發布。白皮書表示,中國把非化石能源放在能源發展優先位置,大力推進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
  • 我國「十四五」能源需求預測與展望報告發布 能源系統將加強清潔...
    央視網消息:昨天(1月10日),2021年能源經濟預測與展望研究系列報告發布。報告顯示,「十四五」時期將是我國能源發展的重要歷史轉型期,能源系統的安全高效清潔低碳轉型有望取得重大進展。最新發布的《我國「十四五」能源需求預測與展望》報告顯示,「十四五」時期是我國提出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後的第一個「五年」,我國能源系統的安全清潔低碳高效轉型將進一步加強,智慧能源產業有望成為重要的經濟增長點,國際能源建設合作將大幅提升。
  • 中國海油啟動碳中和規劃
    中新網北京1月15日電 (記者 王恩博)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海油」)15日宣布正式啟動碳中和規劃,將全面推動公司綠色低碳轉型。目前,中國海油已成立由多部門組成的專項研究機構,展開碳達峰和碳中和頂層設計,研究制訂公司碳減排路線圖和碳中和目標方案。
  • 「碳中和」是什麼意思?為何很多車企紛紛邁向碳中和?
    一時間,「碳中和」便成為各大車企爭相追捧的目標,前有大眾「2050年完全實現碳中和計劃」、保時捷祖文豪森工廠在製造純電動跑車Taycan的過程中實現碳中和,後有奔馳發布「雄心2039」計劃實現「碳中和」。那麼「碳中和」到底是什麼意思?要實現「碳中和」就意味著什麼?為什麼奔馳、大眾等所有的車企都爭相邁向「碳中和」呢?
  • 行業發布碳達峰與碳中和宣言 提出六項倡議和承諾
    ,有信心有決心積極落實倡議承諾,努力實現從能源資源生產到化工產品製造等各個環節的低碳化,實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的全產業鏈示範項目建設,發揮引領和帶動作用,奮力打造世界領先潔淨能源化工企業和園區,在中國邁向碳中和的徵程中貢獻方案和智慧。
  • 遏制氣候變化,必須要實現「碳中和」?他們這樣說
    今天多領域的院士、專家聊聊「碳中和」如何實現?但是二氧化碳衰減期在不同條件下是有差異的,因此,即使各國按照約定時間達成碳中和目標,全球溫度是否會按照預期有所下降仍是未知的。」柴麒敏生態環境部國家氣候戰略中心戰略規劃部主任控制地球溫升需各國採取快速有效的減排行動,分區域、分階段逐步在全球範圍內實現碳中和全球而言,低碳轉型發展是機遇也是調整對我國而言,技術進步和清潔能源發展提供了轉型基礎,綠色發展不僅 是要求,且適合我國國情。
  • 加速電動化布局 大眾集團將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
    網易汽車11月6日報導    11月5日,大眾汽車集團(中國)攜大眾汽車、奧迪和保時捷三大品牌旗下8款純電動車型,亮相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展現集團低碳未來的願景。大眾汽車集團(中國)CEO馮思翰博士表示:「共塑低碳未來是我們全球戰略的核心。集團承諾將與合作夥伴一起,在205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
  • 綠電如何助力企業碳中和?金風售電給你支幾招
    近幾天,騰訊啟動碳中和規劃的新聞刷爆了朋友圈。「小馬哥」在轉發自己的這一重大決定時還補充說道:預計未來最大佔比的是原生清潔能源支持的數據中心的實現。很難,但總要努力。  不僅僅是騰訊,在氣候變化危機影響下,企業綠色低碳轉型已成為全球行動。
  • 新華財經|中海石油氣電集團與殼牌達成中國大陸首船碳中和LNG交易
    據估算,這兩船碳中和LNG用於發電後,可滿足近30萬戶家庭一年的清潔用電需求。據介紹,碳中和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
  • 綠色建築:引領潮流的碳中和建築
    葛蘭素史克林碳中和實驗室位於英國諾丁漢大學,依靠自己的可再生能源運行。它所產生的盈餘能源將提供足夠的碳信用額度,以償還其建築所用的碳。可持續成本好消息是,從零開始的可持續建設並不一定需要很多額外的成本。從長遠來看,可持續的建築實際上可以便宜得多,關鍵在於找到真正懂得如何建造它們的建築師和建築商。
  • ...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