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打造消費扶貧「五張網」 脫貧攻堅按下「快進鍵」

2020-11-23 人民論壇網

江永縣地處湖南省西南邊陲,總人口30萬,其中瑤族人口佔總人口的63.2%,是省級貧困縣、革命老區縣,於2017年脫貧摘帽。全縣有30餘萬畝以「江永五香」為主的富硒香型農產品,有以女書文化、瑤香文化、古村落文化、知青文化為主的特色文化旅遊資源。近年來,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縣委、縣政府以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重要論述為指導,把消費扶貧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促進貧困群眾脫貧奔小康的主抓手,創新實施「543」(打造五大體系、建好四支隊伍、對接三個主體)消費扶貧模式,有效解決了「產銷最後一公裡」問題。通過一年多的探索實踐,讓貧困村的農副產品、旅遊產品、文化產品成為消費熱點,成為真金白銀,富了貧困戶「口袋」。江永消費扶貧有效做法被學習強國平臺和多個國家、省級主流媒體宣傳推介。

1.建好一張「電商網」,打造消費扶貧「大平臺」。縣委、縣政府依託列為「全國第二批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農村電商覆蓋縣鄉村、電商扶貧被國家商務部推介的堅實基礎,以電商為平臺,推進電子商務與消費扶貧相融合。採取「一手抓市場對接,一手抓幫扶消費」方式,不斷擴大扶貧「消費圈」,帶動1.5萬貧困人口年人均增收2500元。一是以電商網店助力消費扶貧。採取「電商企業+貧困村」「電商網店+貧困戶」等幫扶模式,發動電商企業、網店與貧困戶形成長期利益聯結,長期訂購貧困戶產品。全縣2600餘個網店,95個鄉村電商服務站優先購買、優先銷售貧困戶農副產品。50多名90年後「電商能手」開辦的網店每年購銷貧困戶產品2000餘萬元。去年以來,全縣電商幫助貧困戶銷售各類產品突破5億元。二是以電商企業帶動扶貧產業。200餘家電商企業採取「電商企業+扶貧基地」方式帶動貧困群眾發展特色產業。全縣已建成電商「產地直供」基地20個,62個貧困村扶貧產業基地均與電商企業形成長期合作。古宅新村打造出「電商產業帶動」典型,在村裡建成500平米的扶貧產品倉儲中心、產品展示中心、電商創客中心,吸引返鄉電商創業人員30人,年銷售貧困戶產品1000餘萬元。三是以直播帶貨銷售扶貧產品。依託電商平臺,採取電視宣傳、媒體助推、「網紅」帶貨等方式開拓消費市場,推動果蔬均價比上年提升25%。今年新冠疫情讓貧困戶產品滯銷,縣委書記周立夫、縣長唐德榮化身「帶貨」主播,利用「芒果扶貧雲超市」,向全國各地推介江永扶貧產品,發動省內外的100餘名主播參與,實時在線觀看最高人氣達100多萬,短短兩個月,通過淘寶、天貓、達漫電商、「芒果扶貧雲超市」、本地同城拼團等平臺銷售砂糖桔、沃柑6000萬公斤,江永夏橙上線「學習強國商城」,銷往全國各地,2600餘戶貧困戶戶均增收5000-7000元,實現戰「疫」戰貧「雙勝利」,經驗在全省推介。

2.織好一張「愛心網」,匯聚消費扶貧「大群體」。依託「網際網路」+社會扶貧全國現場會在江永召開的良好基礎,按照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到江永指導提出的精準思路,廣聚社會磅礴力量參與扶貧。創新實施「社會扶貧+消費扶貧」,注重發揮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奧運舉重冠軍王明娟、湖南省僑商會會長莊啟寧等扶貧志願專家、扶貧形象大使、扶貧志願者隊伍號召力,吸引世界各地近20萬愛心人士情系江永,通過「以購代捐」,「以購代幫」,成為消費扶貧的「大群體」。去年以來,在社會扶貧網的牽線搭橋下,已有30000餘位「愛心客戶」購買江永貧困戶產品,並為貧困村聯繫了50多家果蔬批發商。青少年國際素質教育和志願者項目組織機構Me to We等社會組織,先後組織17批次2000餘人次等到貧困村開展「研學遊」,助力消費扶貧。與此同時,發動全縣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近200個食堂優先採購貧困村農產品,動員2200餘名黨員幹部職工採取「以買代幫」「以購代捐」等方式,購買貧困戶農產品。積極參加全國各地10餘場次節會活動,推介展銷江永農產品。在北京舉行消費扶貧產品專場推介會,江永香姜、香芋、小籽花生等產品僅一天就銷售340萬元。

3.築好一張「品質網」,創建消費扶貧「大品牌」。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品質為賣點,抓好產品生產、品牌創建、精深加工,切實解決「產好貨」的問題。一是建成一批標準高、品質優的產業基地。按「六統一」(統一農技指導,統一農資供應,統一農機服務,統一勞務協作,統一質量標準,統一產品銷售)要求,推進扶貧基地建設,把分散種植改為連片種植,分散養殖改成規模圈養,促進規模生產,提升產品質量,提高產業效益。已發展優質果蔬30餘萬畝,建立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果籃子」基地28個,在貧困村建成特色基地23個,養殖基地120餘個,去年外銷果蔬、家禽達20億元,貧困戶生產的產品實現「產量、品質」雙提升。二是創建一批叫得響、有特色的拳頭產品。成立「永州之野」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江永運營中心,採取「統一品牌、統一品質、統一包裝」的品牌運行機制,為扶貧產品量身打造公共品牌。全縣完成商標註冊230個,馬德裡註冊商標16個,省著名商標9個。開發出「瑤味道」「瑤山源」「瑤家人」「放牛娃」等消費產品160餘種。投入600多萬建立「江永縣產品溯源監管雲系統」,編制扶貧產品信息目錄,實現扶貧產品「來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證、質量有保障」。三是發展一批帶動強、效益好的加工企業。注重發展農業企業、建強產業鏈條、提升加工產能、推動內銷外銷。農業龍頭企業產業基地在貧困村覆蓋率達100%。30餘家農產品加工企業,500餘個農村合作社、所有扶貧車間,通過訂單農業、技術指導、勞務聘用等方式,與貧困戶保持穩定的合作關係,既購買貧困戶產品,又購買貧困村勞務。其中,20餘家企社把「加工車間」搬進「田間地頭」,帶動1200餘人穩定就業。廣發蔬菜有限公司建成供港澳蔬菜標準化基地5000畝,帶動參與貧困戶戶均增收8000元以上;縣特色農副有限公司年加工銷售以江永香芋、豆角等為主的蔬菜1000萬斤;湖南季豐農業每年收購江永香柚、柑桔等近1萬噸銷往各地。

4.繪好一張「物流網」,連通消費扶貧「大市場」。為有效降低物流成本,解決向市場「送好貨」問題,大力發展現代物流、冷鏈倉儲、扶貧專櫃,築牢了對接市場的硬基礎。一是實施「現代物流」工程。建成縣、鄉、村三級現代物流體系,鄉鎮快遞覆蓋率達100%,村級電商服務站快遞投送覆蓋率100%,貧困村產品均可實現24小時內配送收集。出臺普惠制快遞價格機制,全縣3公斤內的出境產品快遞價格穩定在3.6元內,打破貧困地區農產品「出不來」的瓶頸,打通農村物流「最後一公裡」。二是實施「冷鏈倉儲」工程。啟動消費扶貧產品冷鏈物流設施示範點建設,分別在工業園區、農業基地、重點集鎮建設大、中、小型中轉集散倉庫20餘個,在10餘個村建立「冷庫」,月存儲吞吐量2000萬噸。全縣55個保鮮、速凍庫可儲存4000噸農產品,延長銷售期30天以上,有效解決扶貧產品保鮮存儲難題。三是實施「江永專櫃」工程。在全國大中城市外設100餘個經銷窗口、批發檔口,與永州、長沙、廣州、深圳等地30餘家餐飲協會、酒店賓館達成合作,與10餘家果蔬出口公司合作,打造湘南桂北果蔬集散地,特色果蔬直供粵港澳大灣區。北京「華夏之源公司」為江永扶貧產品打開北京銷路,負責向「中央國家機關廚房採購、高端社區」等對象推銷產品。在長沙建設「消費扶貧縣域生活館」,在人流集中的超市商場、農貿市場、景區景點、車站等場所,建成一批「扶貧平價菜專櫃」「扶貧產品專銷攤點」。

5.育好一張「人才網」,建成消費扶貧「大隊伍」。通過扶貧政策制定、獎勵引導、社會參與,打造出一個集合組織、策劃、宣傳、開發、銷售為一體的人才網絡。一是建立一支專抓工作隊伍。成立由縣委書記任政委,縣長為組長,縣委副書記任副組長的消費扶貧領導小組,抽調精兵強將專抓。對消費扶貧實行「月月調度、每季分析、年終考核」,精準謀劃、精細推動、精心部署,使消費扶貧工作有機構、有方案、有經費,黨中央、國務院,省市提出的消費扶貧部署在基層落實落細。二是建立一支村級信息員隊伍。全縣112個村社均配備1-2名信息員,專職負責消費扶貧產品信息採集、甄選、建庫,動態管理本村扶貧產品信息,嚴把關產品質量、產品分類定級,為貧困戶提高市場信息。三是建立一支專業銷售隊伍。縣財政每年預算300萬元用於獎勵支持本土農產品銷售,通過獎補激勵組建出一支扶貧產品銷售大軍,挖掘精英銷售人才1268人。「蔬菜出口大王」李利武,把「小青菜」賣出「黃金價」,2019年完成出口量達7570萬美元。貧困戶中的銷售達人何鎮文、何女秋、鄭菁、周豔文等人年銷售額均達千萬。四是建立一支網絡宣傳隊伍。發動120餘名江永本土自媒體達人,「網紅」,以文案軟文、美食紀錄片、視頻代言的方式,在抖音、今日頭條、快手等新媒體展開營銷,全方位宣傳江永農產品,帶動消費,提升扶貧產品知名度。莫文華、黃健凱、黃重旺、葛曉梅等宣傳達人平均粉絲量超過100萬。五是建立一支產品研發隊伍。組建由湖南農科研教授領頭,加工企業、種植大戶、電商業主、工人工匠組成的產品開發隊伍,為貧困村、貧困戶開發系列特色產品。其中,「香芋圓」成功打開臺灣市場,被譽為臺灣奶茶「最佳伴侶」,女書研學遊吸引一批外資企業、外省學校、境外研學團。鐵掃把、江永香粽、向光夏橙等40餘個產品供不應求,成為「搶手貨」,貧困群眾腰包越來越鼓。在消費扶貧大潮下,江永貧困群眾正信心百倍在小康幸福大道上大步奔跑。

相關焦點

  • 「智勇雙全」決勝脫貧攻堅
    要書寫好脫貧攻堅這張舉世矚目的時代答卷,黨員幹部就必須要狠下功夫、善作善成,用「智勇雙全」的努力作為,確保收官之戰精彩出色。疫情的發生,不可避免對經濟社會造成了較大衝擊,與群眾脫貧致富密切相關的農業生產、企業經營、外出務工等渠道,不同程度受到了影響。
  • 【地評線】金羊網評:打造基層人才「聚寶盆」,決勝脫貧攻堅「下...
    3月30日,中央組織部在京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強調,要深入推進抓黨建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推動急需人才向貧困地區基層一線集結。千秋基業,人才為本,打造好基層人才的「聚寶盆」,匯聚起基層人才脫貧攻堅的磅礴力量,方能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戰場」。栽種人才「梧桐樹」,引高端人才服務脫貧產業。
  • 土地裡長出的扶貧故事:新時代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江山如此多嬌...
    1月10日起,打開電視看湖南衛視,《江山如此多嬌》將與大家見面。新年伊始,新時代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江山如此多嬌》宣布定檔,該劇由安建執導,王成剛編劇,羅晉、袁姍姍領銜主演,將於1月10日作為開年大劇登陸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芒果TV同步上線。
  • ...扶貧故事:新時代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江山如此多嬌》定檔1月10日
    1月10日起,打開電視看湖南衛視,《江山如此多嬌》將與大家見面。新年伊始,新時代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江山如此多嬌》宣布定檔,該劇由安建執導,王成剛編劇,羅晉、袁姍姍領銜主演,將於1月10日作為開年大劇登陸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芒果TV同步上線。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致敬脫貧攻堅最美奮鬥者
    陝西工會百萬職工消費扶貧行動自6月1日起實施以來,率先在8個省級產業工會和40個直管單位工會中開展,市級以下各級工會積極行動,已推動各級工會線上線下累計採購消費扶貧產品近3億元,有效帶動7.79萬貧困群眾穩定增收。這是陝西工會發揮優勢,助力全省脫貧攻堅的一個寫照。
  • 「扶貧老兵」崔偉鋒:答好區域幫扶考卷 詮釋雁塔扶貧擔當
    西部網訊 2020年,西安市雁塔區和航天基地幫扶團因區域對口幫扶安康市漢濱區成效顯著,被授予「陝西省脫貧攻堅獎組織創新獎」;而在2019年度脫貧攻堅陝西省區域對口幫扶評估督導中,雁塔和航天幫扶團更是勇奪全省第一名。在這些榮譽的背後,有著雁塔區派駐安康市漢濱區幫扶工作隊隊長崔偉鋒靚麗的「成績單」。
  • 助力脫貧攻堅 第28屆廣州博覽會將於8月28日舉行
    助力脫貧攻堅 第28屆廣州博覽會將於8月28日舉行 2020-08-20 15:27:00來源:央廣網
  • 青春的讚美詩寫給脫貧攻堅偉業《江山如此多嬌》定檔1月10日湖南...
    作為湖南衛視現實主義力作、「脫貧攻堅三部曲」的壓軸之作,《江山如此多嬌》定檔1月10日在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播出,芒果TV同日上線。不辭辛勞致敬脫貧攻堅發布會現場,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湖南廣播電視局局長張嚴表示,《江山如此多嬌》是一部「小成本、正能量、大情懷」的電視劇,藝術創作真正紮根生活,充滿泥土芬芳和煙火氣息。
  • 一鼓作氣啃掉最後「硬骨頭」 奮力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在懷化...
    在黨組織關心下,在幫扶責任人楊毅群書記的幫扶下,她打開了人生一扇希望的窗口,找到了合適的創業路徑,順利實現脫貧,成為擁有6萬多粉絲的農村電商致富帶頭人。聆聽了她的故事,我覺得可用三句話來概括: 「苦難人生、鏗鏘玫瑰、綻放絢爛」。當她走上主席臺的時候,大家都為她鼓掌;這裡,我提議,我們再次鼓掌,向她致敬,為她喝彩!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市商務局要研究具體方案,給予春燕同志特殊支持。
  • 大興安嶺加格達奇林業局:按下產業轉型發展「快進鍵」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政府網1月1日訊 2020年,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加格達奇林業局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把轉方式調結構作為振興發展的重中之重。林業局科學確立了以生物醫藥、森林生態食品、生態旅遊、休閒農業、自然資源保護利用為主的五大產業,明確了「林業局抓兩頭,服務好中間」思路,調動管護區職工及農戶發展積極性,按下產業發展「快進鍵」,奏響富民強局新樂章。
  • 肥東縣循環園:「產業扶貧」+「消費扶貧」 助力貧困戶增收脫貧
    肥東縣循環園聚焦高質量脫貧目標,在產業扶貧的基礎上,將產業扶貧與消費扶貧相結合,讓貧困群眾增產又增收,千方百計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 海南省脫貧攻堅知識問答_ 政策文件及解讀_海南省人民政府網
    為進一步提高各級扶貧幹部掌握運用政策的能力,推進我省脫貧攻堅工作紮實有效開展,確保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我們編寫了《海南省脫貧攻堅知識問答》。  本書所提出的問題是近年來扶貧工作遇到的普遍性問題,其答案是根據我省脫貧攻堅相關文件和工作實踐得出的,同時,借鑑了外省的一些經驗做法。本書僅作為工作和學習參考,不具有其它效力和依據。
  • 奮力答好脫貧攻堅收官之卷——2020年全州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像馬艾西、馬依娜一樣,越來越多的群眾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裡,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脫貧攻堅大背景下他們生產生活發生的巨大變化。2020年,通過易地搬遷、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等脫貧攻堅項目,我州貧困群眾生活質量得到明顯改善,老百姓日子越過越好。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
  • 1-10月消費扶貧規模超3300億元 「十四五」相關幫扶政策將優化升級
    央廣網北京11月24日消息(記者 呂紅橋)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國務院新聞辦24日舉行發布會,介紹消費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有關情況。國家發改委在會上透露,今年前10個月,累計直接採購或幫助銷售貧困地區特色農產品超過3300億元,是2019年全年規模的兩倍。我國接下來將研究提出「十四五」期間相關幫扶政策優化升級的具體建議。
  • 助力脫貧攻堅,湖北公安在行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3月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作出的關於「開展消費扶貧行動,利用網際網路拓寬銷售渠道,多渠道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的重要指示精神,由公安部扶貧辦、人民公安報社、湖北省公安廳主辦,中國警察網、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公安局承辦的湖北專場直播活動17日下午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縣舉行
  • 「脫貧攻堅」挪地村那些「牛」事——馬龍法院扶貧側記
    01脫貧攻堅午後的陽光下,曲靖市馬龍區馬鳴鄉挪地村成群結伴的牛群甚是惹眼。這幾年,挪地村的貧困戶,大力發展養殖黃牛養殖業,養殖規模越來越大,村民們慢慢走上了致富路。「雙料專家」招樹華曲靖市馬龍區人民法院的掛鈎扶貧村馬鳴鄉挪地村屬高原丘陵地帶,是距離馬龍城區最遠的一個鄉鎮。
  • 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我們的摘帽記
    助貧困戶圓「安居夢」,普格把解決「住有所居」擺在脫貧攻堅突出位置,堅持新村、新居、新產業、新農民、新生活「五新同步」——一套套新居組成一個新村,在建設新村的同時同步謀劃新產業,大力實施移風易俗,讓搬遷群眾樹新風,成為新農民,過上新生活。
  • 安康:念好消費扶貧「三字訣」
    特別是在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大背景下,土特產從田間地頭走向市民餐桌,不僅實現了自身的華麗蝶變,更實現了貧困地區與消費市場的無縫對接。安康以消費扶貧為抓手,因地制宜把農戶與產業、市場相銜接,始終在「實」「通」「融」上做文章,有效破解了貧困群眾穩定增收、脫貧成果持續鞏固的難題。
  • 「脫貧攻堅」甘肅省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殘疾人一個不落地實現全面小康,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困中之困,艱中之艱,難中之難。近年來,在甘肅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堅強領導下,甘肅省各級殘聯以加快殘疾人小康進程為主線,以推動助殘脫貧政策落實落細、開展問題排查整改、實施助殘脫貧項目、做好穩定就業工作為重點,精準施策、靶向攻堅,創新模式、完善機制,通過一系列「組合拳」,全省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高質量開展,交出了一份優異答卷。
  • 脫貧攻堅路上的「哈衝」記憶 | 我的扶貧故事
    脫貧攻堅路上的「哈衝」記憶 | 我的扶貧故事 2020-12-26 22: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