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西方的太陽神阿波羅不同(只有一位),中國的太陽神有七位,他們分別是:帝俊、羲和、炎帝神農氏、日主、東皇太一、東君、太陽星君。上古大神太陽灼照無疑也是太陽神,道教文化中稱九曜為日神。中國為什麼如此多的太陽神呢?
帝俊就是《詩經》裡記載的昊天上帝,是上古時期至高無上的天帝。《大荒經》裡說,有一個叫羲和的國家,誕生一奇女子,以國為名,稱作羲和,嫁給了帝俊,生了10個兒子,這10個兒子就是後來的10個太陽,後被后羿射殺9個,只留了一個普照人間。
炎帝是上古姜姓部落的首領,號神農,因為最先掌握了用火之道,並嘗百草,開創了農耕和醫藥,人類從蒙昧走向文明,因此神農被人們稱為炎帝。後來和黃帝部落結合成聯盟,打敗了蚩尤。因此人們稱自己是炎黃子孫。
日主就是掌管太陽的大神,執掌人們的八字四柱命理(天幹年月日時),太陽主天幹,因此人們把日主納入太陽神。
東皇太一是遠古神祗,屈原的《九歌》裡記載是楚地最高大神。
東君出現在屈原的詩作裡,是上古太陽神。主要職責是為人間送光明,但不是夜晚蟄伏、清晨而出,白天普照人間,晚間依舊為人間的和平和幸福忙碌。
太陽星君是道教文化中的太陽神。太陽星君也稱太陽帝君、大明之神、太陽公,生日三月十九。
《西遊記》中出現的九曜星君,嚴格來說不是太陽神,而是北鬥星座的九個星辰。道教中的九曜確實是「日」的別稱,主宰人間的吉兇禍福。但九曜不能代替太陽,因為梵歷以九曜配日,也許這就是人們誤將九曜作為太陽神的原因。
中國的太陽是燭照。盤古開天闢地,一元混沌分為陰陽兩氣,陽極之氣與盤古大神的一念結合,化為燭照聖光,照耀寰宇,滋長萬物,成為天宇最亮眼的星辰。伏羲女媧造出先民,燭照神獸恩澤萬民,由此形成先民對太陽神的自然崇拜。因此,太陽燭照是中國人自己的太陽神。
《西遊記》第24回講,唐僧一行到達道觀五觀莊,人困馬乏,進道觀打尖歇息,只見觀內不敬三清、四帝,主殿只供「天地」二字,很是不理解,詢問清風明月二童子。道童無不自豪地說:這兩個字還是師父自降身份弄出來的,要說敬奉「天」還說得通,畢竟人家在上邊,要說敬「地」,是師父謙虛了,師父就是地上的老大,地上最大的人物,也得敬奉師父鎮元子香火。唐僧問童子:為什麼說五莊觀供奉「地」是鎮元子自降身份?清風明月的回答大氣得讓師徒四人驚詫:「三清是家師的朋友,四帝是家師的故人,九曜是家師的晚輩,元辰是家師的下賓。」
這裡所說的三清四御、五方天帝、九曜星君分別都是什麼大神,有什麼淵源呢?
五方天帝就是五個方位的天帝。
東方青帝是伏羲化身,法相半龍半人,發明了八卦禮樂器;南方赤帝是神農化身,火的祖先,嘗百草創原始農業和醫藥,人類從蒙昧進入文明;西方白帝是昊天大帝的大兒子少昊,出生時五鳳朝陽,其部落以鳳凰為圖騰;北方黑帝就是顓頊大帝,與貢工交惡,一場大戰,撞倒不周山,才有了後來的女媧鍊石補天。中央黃帝,就是軒轅大帝,打敗了兇獸蚩尤,開創了炎黃文明。
三清就是盤古大神開天闢地,力竭而死後,一腔清氣所化的三尊大神: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三清之首就是太上老君。
四御分別是北極大帝,長生大帝,上宮大帝和皇地大帝。
九曜星君指的是是金,木,水,火,土,羲和,望舒,計都,羅喉九位星君。在中國道教文化中,九曜星君指的是北鬥九座星辰,他們的名字是天樞星、天璇星、天璣星、天權星、玉衡星、闓陽星、搖光星,洞明星、隱元星。
由此看來,中國的太陽神之所以不是一個,原因在於不同傳說體系和文化體系,產生不同的太陽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