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0後的青春裡找一首歌,一定有《紅日》,要在80後的心理尋一個人,一定有李克勤。
第一次認識他是在視頻中看93年的十大中文金曲裡,那個長得不帥,氣質樸實卻又溫厚自信的歌者。那是香港歌壇如日中天的年代,那是四大天王叱吒風雲的年代,然而就在那時候,這個如今經常被調侃姓名的小夥子卻已經可以和張學友的唱功媲美。
他被譽為譚詠麟的接班人,卻為哥哥傳奇的縱深一跳遮去光芒。在譚張相繼離別之時,他又未能在四大天王的壟斷下殺出一片紅日。當天王不再時,臺灣的小夥子又風風火火地耍著雙節棍,七裡香飄香江維港。當不羈少年漸漸沉寂,又有許多人,從雙節棍,愛上了陳醫生。
然而那個人,出道三十幾年,依然本本分分地唱著歌。或許他只是大家心裡只會唱紅日的過氣歌手,或許大家只會在選秀的舞臺上感嘆陳樂基夜半小夜曲的激情,然而在我心中,他依然是那個不敢大聲說出愛的好戲之人,在下雪天詠唱《飛花》,在南山塔中《情非首爾》的歌者。他在一千零一夜的星光下,訴說著無言感激,在馬尼拉的方向找尋愛的奇蹟。
他沒有嘆息生不逢時,只是對夢想愛不釋手。當揭下白稜鏡的那一刻,那個輕狂的少年已化為紙牌屋裡將心託付的情人。我不願多聽他的歌,生怕耳朵會懷孕。我不願多想他的事,生怕成為和他一樣的人。當K歌之王打開CD機,才知道原來暖成咖啡的秘密裡,藏著的不是陳奕迅,而是李克勤。
李克勤的音樂之路遭遇滑鐵盧是從1995年開始的。在此之前一切都很順利,開演唱會一票難求加常再加場 ,那時的李克勤風光無兩,到 1995 年,我們就想十場肯定沒問題,結果一開始就放十場出去,票賣得很差,大概只有一半的入座率。
從這一次開始,我做什麼都不順利,專輯也賣得不好,最後連發專輯的機會都變得很模糊。然後香港電視臺找他做很多和音樂無關的工作,拍戲主持等等。
而上述所說的《紅日》正是李克勤再這種困境中所寫。那天我拍了一整天連續劇,這個劇的主題曲也要交了,所有演員和工作人員都收工回家了,我還躲在我的車裡寫歌。當時的李克勤很累很累,很想回家睡覺,不禁心生不甘為什麼我的命運會這樣?再這樣的情緒中,在當時凌晨3點的 TVB 停車場裡寫了這首歌給自己打氣。
而幸好他的努力和堅持沒有被白費,終於在多年後就算沒有天王的頭銜但卻有著天王般厚重的地位和影響力。還記得曾有音樂老師對李克勤的評價:感覺很多需要複雜處理的地方他都不費勁,聽多了都不用替他擔心,感覺唱歌就像說話聊天一樣,最多比較認真的時候像是演講或者作報告。
我不知道「出色的歌手」是否足夠評價他,但對于欣賞並且享受他的歌的人來說,李克勤就是這樣一個不夠紅,但在心裡有一百個理由當作天王的出色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