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親耳聽譚校長「吹」出來,我無論如何不敢相信,他曾經只花了坐一層電梯的時間,就給李克勤寫了一首歌,隨後這首歌成了傳唱金曲,也是李克勤的代表作之一,歌名叫《一生想你》。
最近,譚詠麟參加了東方衛視的《我們的歌》,以A組「新聲歌手」的身份,與「前輩歌手」李健搭檔,讓人驚喜又好笑。其實,譚詠麟是李健30年來的偶像。如今李健追星成功,因為節目的緣故還要保持長時間的合作,所以兩個人就有充足的時間可以暢所欲言了。
最近譚詠麟跟李健在聊到寫歌的話題時,對李健說:「我寫最快的那首歌是寫給李克勤的,你想我用多少時間?」
李健猜是「三天」。而譚詠麟說出的答案讓李健驚呆,竟然是「一層電梯」。
原來,那時候譚詠麟曾答應給李克勤寫一首歌,但過後就忘記了。過了些天,李克勤如約上門來找他討歌了。還沒動筆的譚詠麟,也不好實說,被逼沒法,他就在下樓去見李克勤的時間內,在腦海中「憋」出了一首歌。後來將這個旋律落筆成譜,並邀作詞人小美填詞,就成了李克勤的那首《一生想你》。
說實話,剛聽到譚校長講完這個近乎離奇的故事,我心想,這一層電梯的時間能寫出什麼像樣的歌呀,肯定是首爛歌吧。便特意去找《一生想你》來聽,剛聽到第一句,我一拍大腿,就這首呀!
雖然時隔太久,不記得歌名了,但一聽到旋律還是非常的熟悉,這可不是爛歌,當年是絕對的流行金曲呀!
事後在多個場合,李克勤都提起過這首歌,並非常感謝校長寫了首這麼好的歌給他。事實上,這首歌對他確實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1993年,因無緣擠進「四大天王」而發展不順的他,轉投星光唱片,發行的第一張唱片,就是以譚校長這首歌為主打的同名專輯《一生想你》。
說到譚詠麟,我們很少關注他創作的方面,潛意識裡都覺得,他不是一個原創歌手,只是一個偶像巨星。他是華語樂壇幾乎唯一用「天皇巨星」(別人最多「天王」)來稱呼的一位歌手,只因在80年代,他的光芒實在太過耀眼,他的地位無人可及。這種高處不勝寒帶給他的煩惱是,每次參加頒獎禮評獎他不得不主動跟主辦方要求撤掉一些被評上的作品,不好意思拿太多獎,也怕自己的壟斷讓更多的人失去機會。
也許是這種至尊的地位和廣泛的影響力,讓大家自然而然放大了他的偶像光環,而忽視了他的實力。
一個歌手的實力主要體現在兩方面:唱功和創作。譚詠麟在唱功方面,大多數人還是認可的,畢竟出過132張唱片,唱過1000餘首歌曲,對歌曲的演繹也沒什麼可挑剔的,音色、氣息都很好,唱功毋庸置疑。
而創作方面呢?就沒那麼被關注了,不去真正了解的話,很多人不知道,譚詠麟其實寫過很多歌,給李克勤的《一生想你》只是其中普通一首。
譚詠麟發表在自己專輯中的原創作品就超過100首(絕大部分為作曲),如《傲骨》、《痴心當玩偶》、《卡拉永遠OK》、《小說人生》、《分甘同味》、《偏愛》、《變奏》、《夢仍是一樣》(國語版《夜未央》)、《千載不變》等等,其中《千載不變》屬於溫拿作品,是和B哥合作的。
另外,校長還為他人創作超過20首以上,如給李克勤的《一生想你》、《你最重要》,給梅豔芳的《最後一次》,給劉德華的《下雨晚上》,給許冠傑的《愉快皆因你》,給李美欣的《未成年少女》,給羅文的《落葉季節》,給古巨基的《沒法愛別人》……真的很多,且大多數旋律都還挺好聽。
譚詠麟在1994年出過一張《譚詠麟創作集》,收錄了他在此之前創作的原創精品,對他創作存疑的歌迷,可以找來聽聽。
譚詠麟創作最豐的一年是1987-1988年,作曲近30首;但他的創作力相當持久,幾乎年年都在寫歌,就算最近兩年仍沒放下,比如2018年,他還為俄羅斯世界盃創作了一首主題歌《我們的夢》(作曲,參與作詞、編曲),並率群星一起演唱。年近古稀仍寶刀不老,我等豈能不服?
在那個年代的香港樂壇,原創並不普及,譚詠麟無論在作曲數量或質量,都達到了不俗的高度,作為一個非主打原創的歌手,他在創作方面已是同類歌手中的佼佼者。如果譚詠麟不是那樣令人矚目的天皇巨星,或許他的創作才華早就突顯出來了吧。
香港樂壇有一個「CASH音樂成就大獎」,由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設立,一年只評一個人,其重要性幾乎可比肩「金針獎」,但表彰對象不針對純歌手,而只針對具有傑出音樂才華的音樂家。所以獲得該獎項的基本都是重量級幕後創作人,而歌手中,僅有林子祥、譚詠麟、許冠傑等幾位獲得。這個獎項也是對他們創作才華的極大肯定。
也許是那時譚詠麟太紅了,給他寫歌的人太多了,出的唱片太多,傳唱的金曲也太多,以至於他自己很多質量不錯的原創歌曲,都在他龐大的曲庫中被淹沒了,沒那麼高的傳唱度。
我曾看到網上有人評論說,譚詠麟在作曲方面和黃家駒一檔,高於張國榮和陳百強。黃家駒雖然在樂壇的地位跟譚詠麟沒法比,但我們都知道他是天才作曲人,如果說譚詠麟的作曲水平能與他平起,可以說他確實是極大地被大眾低估了。
當真正了解到譚詠麟創作方面的能力後,也許我們就不會對他「一層電梯的時間寫一首歌」而覺得驚奇了。欽佩的話說不過來了,只能說一句:校長確實牛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