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依舊不緊不慢走著,帶上誰、丟下誰,都是不知不覺。
如今,80後穩步步入中年,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90後開始背負許多80後曾經的標籤。
首當其衝的,是被爸媽責備「亂花錢」。
不少人印象裡,當前90後的特點之一,就是高消費。
動輒上千的鞋子,囤滿一柜子的口紅化妝品……讓年輕人「敗家」的形象深入人心。
你很難否認,確實有類似的行為發生。但衝動消費黨的旁邊,永遠站著一群理智派。
2018年發布的《中國社會新人消費報告》,揭示了年輕人的消費趨勢。報告指出,社會新人都是追求性價比的專家。90後普遍熱衷鑽研價格、鑽研產品功效,「精明消費者」和「專家型消費者」在他們之中也更為常見。看起來大大咧咧的他們,會在各種消費場景中,變得精打細算。
在快餐店中捨不得喝飲料,不如去商店買大瓶可樂,同樣味道,便宜不少。
平時放在購物車裡的心儀商品,為了讓它們不再誘惑自己衝動消費,索性統統刪掉。
每次去超市,習慣挑選「買一送一」的酸奶。
有人原先看不起爸媽入冬時囤蘿蔔白菜,如今自己反倒在購物節囤起了貨,身手比上一代人還要矯健。
……
小時候夢想大手大腳,最終活成了0.2元紅包都不放過的樣子。
對於他們來說,省錢並不是一種苦差事,而是一種愛好,一種享受。
在知識付費場景中,90後佔領了大多數陣營。他們樂意用自己的錢學習新知識和技能。
他們看起來揮金如土,卻在用自己的方式精打細算。
這樣賢惠的年輕人,被籠統地代表著成為「敗家一代」,真的冤。
長輩們總說,「亂花錢」是年輕人的通病。
這份譴責,有時是源於兩代人對「必需品」的理解存在差異。
300元一件的衣服,我們覺得價格正常,爸媽已經覺得有點貴;
20多一杯的奶茶,撐起了90後一半的生活儀式感,在爸媽看來卻是又貴又不健康。
至於牙線、電動牙刷、防曬……這些年輕人眼裡的生活必需品,在長輩那裡或許就等於「奢侈品」。
這份「奢侈」,恰恰是年輕人認真生活的證明。
在能力範圍內,讓自己過得更加舒適,本身就是一種價值。
網友分享自己的留學生活:
可過去一年大多數時間裡,她在和自己的論文搏鬥,很少有機會享受生活。曬包、曬車、曬美食、曬旅行……這些看似「裝」的表現,可能是別人用無數個夜晚奮鬥來的成果。年輕人想通過消費,展現自己過得體面,很多時候不是為了虛榮,而是為了表達一種態度。最近的熱播綜藝裡,有一期的辯題是「精緻窮是否有錯」。其中有一位備受推崇的經濟學教授,他的觀點是,人類對於時尚與美的追求自古有之,區別只在於具體的美會因時代而異。接到了面試通知,下單買一套有些小貴卻款式出挑的正裝。
適時的精緻,是告訴我們在乎的人,也提醒自己:「我希望變得更好。」
心理學家Jeffrey Gray將人們做事的動機分為兩類:行為啟動系統和行為阻止系統。
行為啟動系統的原理,是給自己一個「正向驅動」,例如一個獎勵的許諾。
行為阻止系統則是一種「恐懼驅動」,告訴自己如果做不到,就要接受懲罰。研究表明,正向驅動會帶來更好更長久的激勵效果,讓人更有動力去完成目標。獎勵自己,肯定自己曾付出的那些努力,也是給自己加加油,讓自己更好地面對接下來的挑戰。
日劇《unnatural》裡,久部問美琴,你是為了什麼而工作呢?
美琴不假思索:「為了生活啊。」
「拿到工資,買想買的東西;放假的話,去哪兒玩玩。」
這些「小目標」,或許沒有「夢想」這樣的字眼看上去那麼光鮮亮麗,卻代表著我們經營生活的投入和用心。
擁有自己的快樂,就是最好的回報
槽值小妹
微博 | 抖音 | 知乎:槽值
加小妹好友:caozhixmxm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活動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