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字的讀音被改後,我們如何讀那些年學過的古詩?

2020-12-01 澎湃新聞

這些字的讀音被改後,我們如何讀那些年學過的古詩?

澎湃新聞記者 俞驕

2019-02-19 21:28 來源:澎湃新聞

聽說一些早已熟悉的讀音被更改,不少網友炸開了鍋,有人驚呼「上了個假學」。不過,「部分字詞讀音更改」已是舊聞,早在2016年《<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稿)>徵求意見稿》發布時就曾引發熱議。

《咬文嚼字》主編黃安靖2019年2月19日告訴澎湃新聞,引起熱議的大部分內容來自該徵求意見稿,但該文件至今尚未正式發布,今後正式發布的內容應該不完全一樣。

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教授王暉2月19日告訴澎湃新聞,有些引起議論的讀音早已體現在詞典和教材中,比如一騎(qí)紅塵妃子笑;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

如果這些讀音確定更改,我們該怎麼讀哪些年學過的古詩?

2016年《<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稿)>徵求意見稿》發布後,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的孟蓬生專門在光明日報發文討論了這一話題。

孟蓬生在文章中首先明確,《審音表》作為國家規範適用於一切場合,自然也適用於古詩文;一些人口中的所謂「古音」實際上並不是真正的「古音」,即使是真正的「古音」,對於現代人也並不具有約束力;面向中小學生的工具書和教科書原則上不應該標註真正的「古音」和所謂的「古音」;在一些特殊場合,如古詩文吟誦活動和其他文藝形式中使用一些「古音」,如同京劇藝術中的「上口字」一樣,應該得到尊重和寬容。

根據受爭議讀音產生原因的不同,孟蓬生隨後分四種情況進行了討論。

第一類前人稱為「葉(xié)韻」,指詩歌和韻文中為了押韻和上口臨時改讀的字音。孟蓬生認為,從語言研究的角度來看,明清以來許多學者已經對「叶韻」說進行過批判,現代人不能重蹈覆轍,因此面向中小學生的工具書或教材絕對不應該標註此類讀音。

不過,孟蓬生認為,作為一種文化傳統,把「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中的「斜」讀作xiá以與「家」押韻,把「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中的「衰」讀作cuī以與「回」押韻,在特定場合中使用,是應該得到允許的。

第二小類,按詩詞格律的平仄要求須改變聲調但現在已經不通行的讀音。如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孟蓬生在文章中指出,根據格律要求,「看」字須押平聲韻,而「看」字在古代也確有平聲一讀,因此面向中小學生的工具書和教科書可以註明:「舊讀kān。」但注出「舊讀」只是為了豐富學生古代文化知識,而不是提倡舊讀,更不宜作為考試內容。

第三小類,古代有別義作用而現代已經發生合併的讀音。

孟蓬生在上述文章中指出,「騎」字用作名詞或量詞時古代讀「jì」,跟作動詞用的「騎(qí)」意義和用法都有所不同,所以「一騎紅塵妃子笑」中的「騎」字正好處於仄聲字的位置上。但今普通話口語中已經無此區別,因此舊版和新版《審音表》已經規定「騎」統讀為qí,因此面向中小學生的工具書和教科書可以參照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的《新華字典(第11版)》和《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分別註明:「舊讀jì。」

孟蓬生提到的最後一類,是一些多音多義詞古今音義配合關係不完全一致的情況。如《釋文》全書名詞「樂」讀「嶽(yuè)」,形容詞讀「洛(lè)」,從來沒有例外,這與今天普通話名詞「樂(yuè)」和形容詞「樂(lè)」兩者之間的音義配合關係一致。所不同的是,「樂」字做動詞時,《釋文》除了讀「洛(lè)」外,還可以有「嶽(yuè)」和「五教反(或五孝反,yào)」兩個讀音。因此,無論是舊版《審音表》還是新版《審音表》都沒有承認動詞「樂」有yuè和yào音,當代讀者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地把形容詞和動詞「樂」一律讀作lè。

孟蓬生還提醒,《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其中的「樂」字為形容詞,無論是唐代陸德明所作匯聚六朝經師音讀的《經典釋文》,還是宋代朱熹所作被後代奉為科舉標準教科書的《四書章句集注》,都明確標註「音洛」(折合為今普通話讀lè)。但有相當一部分人把動詞「樂」的中古異讀錯誤地推廣到形容詞,堅持把「不亦樂乎」的「樂」讀作yuè,則不免弄巧成拙、貽笑大方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古詩 拼音 朗誦

相關推薦

評論(59)

相關焦點

  • 鬧得沸沸揚揚的「古詩改讀音」,你怎麼看?
    古詩文中一些字的讀音,如「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中的「斜」,「勅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中的「野」,「一簞食,一瓢飲」中的「食」,「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中的「樂」,這些字的讀音都是中小學教師、播音主持
  • 古詩漢字改讀音引網友熱議 專家:不應"一刀切"
    >   近日,一篇題為《請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網文列舉了教材和工具書中一些常見字的讀音變化並引發爭議。就此多位專家表示,隨著社會的發展,語言會有字音的變化。公眾應有一種開放的語言發展觀。   18年前人教版課本   「衰」音已標註為「shuāi」   除了古詩詞的讀音問題,《請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
  • 我們的書白讀了?漢語拼音這麼改你同意嗎?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白雲生處有人家。」「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在新版《現代漢語詞典》中這些字的讀音被改成了這個樣子!註:衰在詩中本讀cuī,斜在詩中本讀xiá,騎在詩中本讀jì。由於讀錯的人較多,現已更改拼音。
  •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 那些年我們一起讀過的規範讀音成謬誤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 那些年我們一起讀過的規範讀音成謬誤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 遠上寒山石徑斜(xi),白雲生處有人家。 一騎(q)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註:衰在詩中本讀cuī,斜在詩中本讀xi,騎在詩中本讀j。
  • 2019年廣東公務員面試熱點:古詩改讀音引熱議
    2019年廣東公務員面試熱點:古詩改讀音引熱議由廣東公務員考試網面試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2019廣東公務員考試,2019廣東省考面試,務員備考資料,廣東公務員面試的內容,請關注廣東公務員考試頻道/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一些字改讀音」竟是假的?教育部回應來了!
    據界面報導,小學語文課上的字詞拼音登上了微博熱搜,不少網友發現,小時候被語文老師改正的錯誤讀音,現在卻被「官方」認證,變成了現行的規範讀法。近日,網上熱傳一篇《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白雲生處有人家。」「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如果用這種讀音朗誦古詩,語文老師往往會把「衰」糾正為cuī,「斜」應讀作xiá,而「騎」應讀作jì。但現在按照注音,它們都不再需要糾正。
  • 漢語詞典編纂方回應漢字讀音更改質疑 你讀對了嗎
    漢語詞典編纂方回應漢字讀音更改質疑 你讀對了嗎 原標題:   本報訊(記者 李濤 張月朦 實習生 王京平)近日,一篇名為《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在社交媒體刷屏。
  •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 最新字詞讀音修改匯總哪些字詞讀音被改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  文章提到,「不少網友查字典發現,許多讀書時期的『規範讀音』現如今竟悄悄變成了『錯誤讀音』;經常讀錯的字音,現在已經成為了對的……」  如: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白雲生處有人家。」「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 說(shuō)客、鐵騎(qí)...這些字的拼音被改了!網友:這是在向...
    不少網友查字典發現,許多讀書時期的「規範讀音」現如今竟悄悄變成了「錯誤讀音」;經常讀錯的字音,現在已經成為了對的……大家紛紛表示有些「發懵」,不知道現在我們到底應該讀哪個字音才算正確。下面,就來看看那些被大家發現修改了讀音的字——比如道別的時候。經常說的「拜拜」(bái bái)。
  • 鐵騎(qí)、斜斜(xié)……這些字的拼音改變了,讀古詩詞的時候...
    封面新聞記者 閆雯雯2月18日,不少人的朋友圈被一篇叫做《播音員主持人請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刷屏:「糟了,以後都沒辦法教娃學習了!」「感覺自己一輩子的書全部白讀了!」作為一名語文老師,鄧京經歷過《現代漢語詞典》的幾次改版,對於詞典中一些多音字的改變有著自己的體察:「我看到好多把多音字給改了,雖然現在高考全國卷取消了字音字形的直接考察,但是字音字形的辨析,已經蘊涵在大量閱讀中,兩個形近字寫法不同,理解就不同。讀音亦然。」「漢字的不同讀音是有不同含義的,尤其是古詩。古詩本來字就少,寫得就含蓄,很多時候我們鍊字,推敲,就是為了一個更好地傳情達意。
  • 語文教材改版,有的詩文改變讀音,有的名篇被移除:遺憾這些詩詞
    當時確定這個讀音改變後,很多語文老師皺眉:沒想到學生「讀對了」。無獨有偶,賀知章的名篇《回鄉偶書》一詩中,「鄉音未改鬢毛衰」中的「衰」,記得以前有很多學生會讀成「shuai」,被老師稱為「屢教不改」,再三強調應該讀作「cui」,意思是「鬢角鬚髮衰老成花白色」,但教材改版之後,規定讀成「shuai」了。《敕勒歌》中,「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 「部分字詞改拼音」是舊聞仍引熱議,專家:讀音不要一刀切
    「部分字詞改拼音」近日登上微博熱搜,引起網友討論。有微信公號2月18日發文《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稱,不少網友查字典發現,許多讀書時期的「規範讀音」現如今竟悄悄變成了「錯誤讀音」,經常讀錯的字音,現在已經成為了對的。
  • 古詩文注音的原則
    近日通過中國播音主持網的一篇《播音員主持人請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熱傳,不少網友反映,自己小學時費盡全力才記下的讀音,這一次被證明自己又一次做錯了。一石激起千層浪,各大媒體紛紛轉載評論,很是熱鬧。問題則源於全國統編的小學《語文》教材對幾首古詩的注音:  「鄉音無改鬢毛衰」的「衰」注音為「shuāi」。   「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注音為「xié」。
  • 教育部回應改讀音 遠上寒山石徑斜「斜」讀「xié」還是「xiá」
    鄉音無改鬢毛衰,衰字是念cuī還是shuāi;一騎紅塵妃子笑,騎字是念jì還是qí……這兩天,大家的朋友圈被一篇題為《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刷屏了,爛熟於心的古詩詞和字音突然讀不對了,引來網友的關注。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採訪專家得知,帖子中涉及的有些字音早已改變,並非新聞;還有一些尚未改變,誤導了讀者。
  • 這些拼音,早在三十多年前,就被悄悄改了
    看點通假字或多音字往往會讓我們讀錯一個字的讀音。最近,一篇《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成為熱點話題。文中指出,一些常被糾正的讀音已經被修改,例如,鐵騎(jì)變成了鐵騎(qí),說(shuì)服變成了說(shuō)服。
  • ...相關權威部門為什麼會少數服從多數把讀音改成qi?為什麼相關...
    我們所熟知的,還有「雨」念上聲yǔ意為名詞「雨」,念去聲yù意為動詞「下雨」;又如「王」念平聲wáng意為名詞「君主」,念去聲wàng意為動詞「統治、稱王」。隨著時代變遷,語言變化,不少破讀的用法在口語裡早已不再使用,只是在讀古詩文時會注意一下。而且,現代人讀古詩文時所用的破讀也遠遠不如古代多了。破讀這類異讀現象在口語中的消亡是個很正常的現象。這類異讀本身就不屬於「正確」的讀音,取消反而是好事。
  • 這些字的拼音被改了?網友大喊拒絕 《咬文嚼字》主編:先別急還沒定呢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在朋友圈裡刷屏,文中舉了一大串讀音改變的例子,並寫道,「不少網友查字典發現,許多讀書時期的『規範讀音』現如今竟悄悄變成了『錯誤讀音』;經常讀錯的字音,現在已經成為了對的……」  這篇文章迅速登上微博熱搜,網友紛紛驚呼「上了個假學」,「當時好不容易糾正過來的讀音,現在因為大部分人讀不對就改了?」不少網友還表示拒絕這些字的讀音被修改:「這事還有少數服從多數的?」
  • 如何讀準古代人名字中「字」的讀音及把握好名與字的關係
    今天就介紹《如何讀準古代人名字中「字」的讀音及把握好名寫字的關係》。如何讀準古代人名字中「字」的讀音及把握好名與字的關係近期,筆者看到一部電影《鍾繇》,講的是魏晉時期的書法家鍾繇的故事,在本片中,主要人物鍾繇(yóu、yáo)的名字讀作鍾繇(yóu遊),而在現實中有很多人讀作「鍾(yáo瑤)」,「繇」(yóu、yáo)究竟讀什麼音,讓我陷入了沉思,因為,鍾繇在歷史上被後代人稱為楷書的「鼻祖」,其名字的讀音在文化界、在書法界卻存在著嚴重的分歧
  • 這些字詞的讀音被改了,表意的漢字語音能否按約定俗成改動?
    不少網友查字典發現,許多讀書時期的「規範讀音」現如今竟悄悄變成了「錯誤讀音」;經常讀錯的字音,現在已經成為了對的……大家紛紛表示有些「發懵」,不知道現在我們到底應該讀哪個字音才算正確。下面,就來看看那些被大家發現修改了讀音的字——比如道別的時候。經常說的「拜拜」(báibái)。
  • 這些字音讀法改了?
    截至記者發稿,微博話題#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共有4260.7萬閱讀,1.5萬討論,話題熱度不斷發酵。正是藝考季,要考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生們會否無所適從?又是開學季,剛開始學拼音的小學生應該如何正確學習博大精深的漢語?家長又要如何指導?現代人還有沒有辦法好好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