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行業十大預測

2021-01-15 騰訊網

作者 | 清博研究院 徐志丹、張洵

2020年行業生態發生了巨大變化,疫情衝擊只是一個方面,更多是行業內生性要素所引發的,比如資本、技術、人力還有社會需求的改變等等。

回眸2020年,疫情的爆發創造了大量的線上需求,各網際網路子行業如社交、短視頻、在線教育、在線辦公、遊戲、美妝等獲得了十足的發展,甚至目前熱議的社區團購模式也是在疫情期間起死回生的。

但疫情之後,行業格局發生巨變,代表社會未來發展方向的行業,比如新能源汽車迎來大爆發;而驅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網際網路行業的內捲化加劇——隨著反壟斷等相關政策措施的出臺,網際網路巨頭的形象急轉直下,2020年無疑是一個分水嶺。

展望2021年,疫苗仍是全球最重要的關注點,中國宣布疫苗全民免費,和其它國家「屯疫苗」舉動形成鮮明對比;新能源汽車的高景氣將擴散到整個新能源產業鏈和供應鏈;從社會生態來看,以影視業為例,明星收入大幅縮水,側面反映人們生活的不易,而影視業監管趨嚴使得實力派演員更受歡迎,國家下架一些不合監管的影視作品,與人們的需求層次提高相匹配;網際網路仍將被內捲化和反壟斷所籠罩,行業發展面臨拐點,未來將公平大於效率;消費下沉遭遇阻力,在政策的監管下,資本可能會放棄「白菜」的流量,加強企業技術創新;從企業生態來看,在政策「去槓桿、去產能」的大背景下,有些企業的危機是自身、疫情、周期、體制等多因素共同造成的,剛性兌付被打破是歷史的必然。

疫苗

人人享有「疫苗權」

所謂「疫苗權」,其實是指在目前疫苗供給缺口下,一種疫苗接種的優先權排序。接種疫苗是表象,誰先接種才是重點。很顯然,在「疫苗權」這個問題上,發達國家比欠發達國家更有優勢,高收入人群比中低收入人群更有優勢。

現在新冠疫苗雖然已經研發出來了,但是量產需要時間。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專家測算,若群體免疫,全球大約需要至少100億劑新冠疫苗。而根據中金公司的測算,到2022年初,五大海外疫苗公司的累計產量能達到68億支以上。也就是說,即使不計較成本,到2021年底還是有不少人無法接種疫苗。

根據杜克大學統計數據顯示,全球各國「預購」的新冠疫苗訂單達到96億劑。其中,僅美國、歐盟、英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就包攬了34億劑,超過總預購數的1/3,這些國家和地區甚至有屯疫苗的嫌疑。這也就意味著許多發展中和欠發達國家和地區,要更晚接種疫苗,甚至可能因為成本問題而遲遲無法接種,推遲到2023、2024年都是有可能的。這就在某種程度上人為拖延了疫情結束的時間。

中國已經宣布疫苗全民免費,不僅如此,我國生產的疫苗也開始向全球各地出口,目前巴基斯坦,匈牙利,土耳其,巴西等國家都正式向中國提出了疫苗訂購申請,至少有10多個國家與中國的生物科技公司籤約。毫無疑問,中國已經走在了疫苗生產和全球推廣的前面,為人人享有「疫苗權」而努力。

新能源

高景氣將從新能源汽車擴散到整個新能源產業鏈

新能源取代傳統石化能源是大勢所趨。傳統石化能源因為其不可再生性以及環境汙染,已經難以承載人類社會持續的能源需求。清潔能源的商業化探索正在可實現的路徑之上,包括太陽能、風能、鋰電、氫能源等,在技術和商業化上已日趨成熟。

從目前新能源汽車的火爆來看,新能源技術突破和商業化已經成為現實可能,而且這種趨勢開始延伸到整個新能源產業鏈和供應鏈上。隨著技術的突破,政策的支持,資本的追逐,中國新能源產業鏈愈發成熟。現在上中下遊都有超千億市值的公司,如隆基股份、寧德時代、比亞迪等。而且中國的造車新勢力如蔚來、理想、小鵬表現也非常亮眼。

近期高瓴資本158億重倉隆基股份,完成了新能源版圖包括上遊光伏、中遊鋰電池、下遊汽車的系統布局,可見這個在市場上有影響力的機構對於新能源產業鏈的看好已經是戰略性的。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景氣度提升,是政策、技術、資本、人力等要素合力的結果,即使短期板塊價位較高,但從長期看,新能源取代傳統能源的巨大市場空間將填充短期泡沫。

影視行業

監管趨嚴,需求層次提高,實力派明星更受市場青睞

明星是社會群體中高收入的代表,但現在也陷入了無戲可拍、直播帶貨、扎堆綜藝的窘境,更有明星出現感情糾紛、財產分割等問題。再就是影視行業監管趨嚴,比如針對抄襲、價值觀不正、抗戰雷劇等的監管,都在凸顯影視行業的競爭加劇,實力明星更加受到市場青睞。明星的生存空間變窄,其實從另一個側面映射出市場對高品質影視作品的渴求,民眾精神文化層次的提高。

疫情影響了影視劇的製作,《2020明星年度消費影響力報告》顯示,2020年劇集作品的產出較去年同比下降21%,高達64%的明星居然無一部戲播出。沒戲拍的明星轉而跨界,朝著網紅蠢蠢欲動,大多人都入局了直播帶貨。該《報告》指出,今年第三季度,僅淘寶直播這一平臺的明星直播帶貨數量便超過10萬場。

更有明星轉換身份發展副業,打造另外一面的IP人設,「咖啡師」林俊傑,「賽車手」吳亦凡,「電臺主播」陳奕迅……明星們以愛好為基礎,展現更豐富的個人面,擁有更多標籤,在過去大眾熟悉的身份特徵上,他們開始開拓另一條可能的道路。這也是今年以來娛樂圈加速強化的一個趨勢。

此外,明星扎堆上綜藝節目的現象也非常明顯,導師與選手之間互換身份,演員與唱跳偶像們在各類節目中多次碰面。比如《嚮往的生活4》、《乘風破浪的姐姐》、《演員請就位》等節目,會發現嘉賓特別多,而且很多都是大咖,感覺不像是在做節目,而是明星在趕集賺錢。除了扎堆綜藝,娛樂圈還有扎堆官宣離婚,這背後牽扯的經濟利益以及婚姻背後的利益不均衡,都對這些事件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網際網路大廠

巨頭或放下「白菜」流量,發力技術創新

自從人民日報發文批評網際網路巨頭「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之後,社區團購成為大家關注的敏感地帶。近期雖然有傳出幾家巨頭退出社區團購的消息,但都沒有得到證實。

隨著反壟斷政策的陸續出臺,網際網路巨頭的擴張戰略必然會受到影響。雖然說網際網路內卷不可避免,行業壟斷格局也難以打破,但是,從長遠來看,網際網路行業和企業要獲得實質性發展,科技創新是源動力。只有科技創新才能拓展新的市場需求和空間,把企業從「與民爭利」的小格局中釋放出來,真正做有利於行業、有利於社會發展進步的大事。

雖然沒有美國馬斯克一樣「手可摘星辰」的豪氣,國內網際網路大廠其實在近年來也建立了不少技術研發中心,投入也不可謂不大。阿里有達摩院,騰訊有實驗室矩陣,百度有百度研究院,華為有「諾亞方舟」2012實驗室。而且這些研發中心正在為中國網際網路和人工智慧的未來而努力。

2019年華為的研發費用投入為113.34億歐元,包括BAT三巨頭、中興、中國建築和中國石油的總計研發費用投入為117.69億歐元,剛好與華為一家公司的研發費用投入持平。這說明以BAT為代表的的網際網路巨頭,在技術研發投入上還有不小的空間。2020年9月30日,在2020年度阿里巴巴全球投資者大會上,阿里巴巴首次披露,這幾年,阿里在技術和研發上的投入每年都超過人民幣1000億元。

智慧型手機

內捲化中求生,全身交互設備潛力待挖掘

傳統智慧型手機誕生十餘年,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手機儼然已經成為人們身體的某個部分,發揮著通信、社交、娛樂、辦公等功能。從蘋果開創性地實現手指觸摸功能開始,傳統智慧型手機經過硬體和軟體的不斷升級,攝像頭更清晰,屏幕更大,運行系統更快,以及指紋解鎖、人面識別、無線耳機等,都在不斷刷新人們對智慧型手機的認知。

但近年來,傳統智慧型手機的創新功能越來越弱,每一年的產品出新也無法給消費者太多的驚喜,更多創新是在外觀設計層面,真正開創新的功能幾乎沒有。這從Iphone X之後蘋果推出的幾款手機就可以看出,核心的創新已經越來越少,軟硬體方面幾乎沒有什麼進步,包括華為、小米在內,真正能夠推出引起轟動的現象級機型難度越來越大。創新的乏力,意味著傳統智慧型手機業已經處於紅利的末端,市場規模的增量空間開始縮窄。

圖 1 2012-2020年中國傳統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及增長情況 清博研究院製作

從2021年的手機競爭格局來看,榮耀在從華為剝離後重新拿到了高通的授權,由於榮耀不在美國實體清單內,所以與美國供應鏈企業的合作不需要審批。據悉,目前該公司已經在推進新榮耀採用高通晶片的5G手機的研發。這意味著,今後榮耀可以使用驍龍5G晶片,打造基於高通平臺的新機。這一消息的出現使得小米市值一日蒸發300億。如果作為小米競爭對手的榮耀有了晶片加持,加入與小米、ov的中高端機戰局,這一市場將會迎來更多變數。

未來智慧型手機將發展成為全身交互設備,成為人與外界、內在交互的載體。拋開對附加功能和外觀設計的極致追求,手機業或許可以在增強交互和提高算力上下功夫,使得智慧型手機成為人工智慧時代最強的交互設備和最有效的算力工具。

智能穿戴

搭上人機互動快車,行業需求升維

智能穿戴是從手機中分離出來的一個行業,其發展勢頭已經開始超越手機。如果說傳統智慧型手機正處於市場紅利末期的話,那麼,智能穿戴行業的發展才剛剛開始。由於智能穿戴設備能夠與人體器官相連,是天然的人機互動載體,其未來感相比手機而言會更加強烈。

近年來國內可穿戴市場爆發的跡象,已經越來越明顯。一方面,可穿戴產品AI運動算法的不斷升級,讓可穿戴產品有了更多的健康監測功能,用戶也因此更加喜愛這類產品。另一方面,AI時代的到來,讓無線藍牙耳機、智能手錶、智能手環等可穿戴設備得到了廣泛應用,並且在市場形成了全新的消費潮流。

圖 2 2015-2020年中國可穿戴設備出貨情況 清博研究院製作

未來智能可穿戴設備很可能成為人機互動的入口,一旦人的身體器官能夠與智能可穿戴設備產生交互,那麼,智能穿戴的市場空間將不能用現有的市場規模來衡量和預測,而是用手機的市場空間來類比了,而且智能穿戴的發展目前才剛剛起步,未來空間巨大。

特別是智能眼鏡,打破了智能手錶屏幕的限制,「所見都是屏幕」讓智能眼鏡有了「去手機化」的先天條件,2020年阿里發布的雲電腦「無影」說明「去硬體化」,並不是異想天開。智能眼鏡正在集手錶、手環、耳機功能於一體。例如2020年10月華為發布的Eyewear II,在近期一場時尚盛典(2020年12月10日第十七屆MAHB時尚先生年度盛典)中各路明星人手一幅Eyewear II,使之成為了焦點。智能眼鏡的發展空間相對而言更廣闊。

此外,可穿戴設備和物聯網之間存在天然的聯繫,而且這種聯繫擁有寶貴的自我強化能力。所有物聯網設備都需要與人相連,而這就是可穿戴設備可以發揮作用的地方。屏幕與觸控功能的融合形成了現代可穿戴設備的基礎用戶界面。隨著設備與用戶的距離越來越近,用戶界面和交互也需要變得更為自然。

短視頻

新業態難拓展,市場或將由「藍」轉「紅」

短視頻行業經歷了數年的用戶增長,如今用戶已經趨於飽和,雖然月活躍用戶規模仍在增長,但增長速度已經明顯放緩,這說明短視頻行業用戶規模的「劉易斯拐點」已經出現。從圖中看,從2018年4月起,短視頻行業的用戶規模同比增速已經開始走下坡路。

圖3短視頻行業月活躍用戶規模及增長情況清博研究院製作

自2016年抖音出現以來,移動APP領域已經鮮有創新性及顛覆性的現象級應用出現,短視頻領域產品迭代亦缺乏標誌性創新,這說明行業已經開始內捲化。整個短視頻行業的研發技術投入總體不足、創新潛力有限,且眾多行業新進入者加大了行業競爭,這導致了競爭效率不斷降低,行業內捲化程度提高。

在短視頻行業,內捲化就是接近增長瓶頸的用戶規模,讓平臺、創作者都越來越將注意力集中在用戶價值的轉化上,其結果就是平臺的邊界會越來越超出原有的短視頻範疇,開始逼近零售、泛娛樂等內容。現在可以發現各短視頻平臺上,直播帶貨和廣告植入的內容越來越多,優質內容被稀釋,這在用戶規模增長遭遇瓶頸的背景下,可能降低用戶使用APP的時間。如果沒有更新的業態出現,短視頻市場或將從藍海變為紅海。

在線遊戲

剛需強烈,競爭格局穩定,仍是娛樂消費的主力

在網際網路子行業,相比短視頻、直播等來說,在線遊戲對用戶的黏性更高,一般而言,用戶的流失只在不同遊戲之間,而很少完全脫離整個遊戲行業。由於在線遊戲對玩家的高黏性,該行業對外部因素的敏感性較低。2020年的疫情更加速了在線遊戲的滲透率。

從用戶規模來看,2019年中國內地手遊玩家達到4.68億人,預計2020年內地手遊玩家將接近6億人。從市場規模來看,中國手遊市場由2016年的972億元擴大至2019年的1817億元,預期於2020年突破2000億元。

圖 4 2015-2020年中國手機網路遊戲用戶規模及佔比情況 清博研究院製作

從競爭格局來講,騰訊遊戲、網易遊戲及其它遊戲三足鼎立,主要競爭格局相對穩定。但小企業的生存狀況不太好。2019年遊戲企業倒閉共計18710家(2018年為9705家),同比上升92.79%。導致大量中小遊戲企業紛紛出局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遊戲版號的發放數量和審核速度上。

遊戲作為一種低門檻、低成本的娛樂手段,已成為大部分人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一部分。手遊對中國網民的滲透率是逐步提升的,到2020年已接近60%。可以說,在線遊戲是網際網路子行業中少有的內捲化趨勢較低,發展勢頭強勁且持續的行業。2021年,在線遊戲行業仍然是高景氣和剛需穩定的賽道。預計行業內整體競爭格局很難被打破,而且手遊滲透率將繼續上行。

碳達峰、碳中和

變壓力為動力,完善碳排放交易機制

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列為2021年的重點任務之一。提出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要抓緊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峰。

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發展清潔能源、減少碳排放是必要的途徑。大力發展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智能電網、新能源汽車等低碳先進技術和產業,既符合環保的大方向,也符合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方向。

再就是完善碳排放交易機制,增強商業化應用,有利於最大限度地調動微觀主體的環保意識。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快建設全國用能權、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完善能源消費雙控制度」。作為經濟運行的微觀主體,企業將在未來節能減排引發的一系列變革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加快節能降耗技術使用,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此外,綠色金融是實現碳中和的重要途徑。隨著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包括碳金融等在內的綠色金融業務發展將迎來巨大機遇。綠色金融並非行政攤派或接爛攤子,而是在金融資源向綠色項目傾斜的過程中有利可圖,而且這種趨勢越來越明顯。

綠色金融在實施的過程中,要兼具公益性與商業性,特別是商業性,將會成為未來綠色金融服務的主要目標。綠色金融不僅在綠色項目上給予資金支持,而且在整個環保商業化體系中佔據重要地位。比如碳排放交易機制的建立,需要銀行體系投入更多的資金和資源,甚至成為交易的主體,成為公眾參與碳排放交易的媒介。

企業生態

政策「去槓桿」的過程中,剛兌被打破是必然

政策「去槓桿、去產能」的過程會出現剛性兌付被打破,企業資金鍊緊張等風險,而一些企業本身的經營模式和盈利模式有問題,再加上個別企業打政策「擦邊球」,未能提前做好風險應對,出現了爆雷、跑路等事件。

中國的經濟結構調整其實很早就開始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提法在2015年11月就已經提出,而傳統產業比如煤炭、鋼鐵、有色金屬的去產能從2014年甚至更早就開始了。這說明國家對於傳統產業的產能過剩問題是有很早的預判的。而企業完全可以在此時期內未雨綢繆、做好內功,降低自身的經營風險。

但類似永誠煤電這樣的企業,並沒有在行業去產能的過程中把自身的風險降下來。從資產負債率來看,2007年末至2020年三季度末,永城煤電的總資產由317.8億元增至1726.5億元,總負債由222.16億元增至1343.95億元,資產負債率由69.91%上升至77.84%。這樣的企業出現危機的原因不是單一的疫情因素或者經濟周期波動因素所能解釋的。本質上,還是企業的內部經營出了問題,資產負債結構失衡,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內部治理不完善等,導致企業財務不穩健,抗風險能力弱。

展望2021年,隨著實體經濟的復甦,以及央行在宏觀流動性上保證基本量,企業經營環境應該會有較大程度改善,但也要重視企業自身的健康運營與發展。企業的重心應該放在如何做好產品、打開銷路等經營問題上,而不是陷入債務陷阱和惡性循環,搞一些資本運作的把戲,進行企業資產和債務切分,把負擔轉嫁給投資者,把壞帳拋給社會等。要注意吸取華晨集團、永誠煤電、蛋殼公寓等企業的教訓,把企業風險控制擺在重要位置。

總之,雖然說行業內卷是2021年大的趨勢,但是在可為的方面,我們可以減緩內捲化的程度。而且作為兼顧效率與公平的主體企業來說,更應該收斂資本無序擴張的習性,展現社會責任的一面。世界上不止有財富一個「KPI」維度,從歷史發展來看,企業的責任力、公平性、格局與胸襟更容易受到社會的讚許和垂青,而這些才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內力所在。

相關焦點

  • 展望2021,百度研究院重磅發布十大科技趨勢預測
    面對嶄新的2021,讀懂未來的科技趨勢發展,可能從未像今天一般重要。1月13日,百度研究院發布2021年十大科技趨勢預測,包括人工智慧、生物計算、AI晶片、量子計算等前沿技術及相關產業,技術創新與產業應用發展緊密融合,既有技術前瞻性也具備產業指導價值。
  • 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2020年十大預測
    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2020年十大預測來源:聯商網2019-12-17 14:44聯商網消息:2019年已是國內智慧型手機市場連續下滑的第三個年頭,而5G的發展增速或將會給整個手機行業帶來不同的改變。12月16日,IDC中國發布《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2020十大預測》,對未來手機市場發展進行了剖析。
  • 重磅:丁祖昱評樓市2021年十大預測曝光
    進入2021年,這個磅礴的年份,主題更加包容,經濟的敘事更為宏大,房地產行業的浪潮愈加澎湃。此次跨年演講,丁祖昱將以親歷者、參與者、記錄者的身份,預測2021年的下一程,樓市會走向何方?調控政策將如何演變?土地市場還有機會嗎?三道紅線對企業只有壞消息嗎?租賃市場是藍海還是紅海?
  • 2021年數位化革命投資的十大行業預測!——迎戰2021,你做...
    年末,中信建投白金所長武超則及研究團隊,在見聞大師課《數位化革命投資指南》中,分12個行業盤點、解讀了數位化革命投資的策略方法。2021年,「數位化革命」的投資邏輯是什麼?還有投資機會嗎?機會在哪?今天,先擇本次大師課中十個細分行業,看看2021年最該關注的投資方向!
  • 百度研究院發布2021年十大科技趨勢預測,兼具科技前瞻與產業指導性
    面對嶄新的2021,讀懂未來的科技趨勢發展,可能從未像今天一般重要。1月13日,百度研究院發布2021年十大科技趨勢預測,包括人工智慧、生物計算、AI晶片、量子計算等前沿技術及相關產業,技術創新與產業應用發展緊密融合,既有技術前瞻性也具備產業指導價值。
  • 中國交通行業信息化發展現狀與前景趨勢預測報告(2021-2027年)
    《中國交通行業信息化發展現狀與前景趨勢預測報告(2021-2027年)》主要研究分析了交通行業信息化行業市場運行態勢並對交通行業信息化行業發展趨勢作出預測。  《中國交通行業信息化發展現狀與前景趨勢預測報告(2021-2027年)》的整個研究工作是在系統總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是相關交通行業信息化企業、研究單位、政府等準確、全面、迅速了解交通行業信息化行業發展動向、制定發展戰略不可或缺的專業性報告。
  • 中國桌面插座行業發展調研與前景趨勢預測報告(2021-2027年)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桌面插座行業發展調研與前景趨勢預測報告(2021-2027年)》數據及時全面、圖表豐富、反映直觀,在對桌面插座市場發展現狀和趨勢進行深度分析和預測的基礎上,研究了桌面插座行業今後的發展前景,為桌面插座企業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洞察投資機會,合理調整經營策略;為桌面插座戰略投資者選擇恰當的投資時機,公司領導層做戰略規劃,提供市場情報信息以及合理參考建議,《中國桌面插座行業發展調研與前景趨勢預測報告
  • 2019水泥行業十大預測:且行且珍惜 存遠慮去近憂
    北極星大氣網訊:水泥大數據研究院首次推出十大預測,以展示我們對2019年水泥行業、市場和企業發展趨勢的判斷。一、需求將繼續下滑我們認為儘管有基建投資託底,但隨著房地產購地驅動的新開工高增長的結束,2019年水泥需求將下滑2-4%,全國水泥產量在21億噸左右。
  • 剛剛,A股2021年兩大標誌性事件出現!今年要上4300點?券商十大預測...
    券商十大預測靠譜嗎這是因為多數題材股出現了反彈,基本與權重股的走勢保持一致,不再像本周前幾天那樣走得那麼「精神分裂」。牛眼君(每經牛眼:njcjnews)統計了一下,刨去平收的個股,兩市今日有2073隻個股上漲,2007隻個股下跌,基本對半開,比起前幾天的「冰火兩重天」平緩了許多。今日,滬指出現了一個為時5年來的標誌性事件:盤中突破了2018年1月的前期高點,創出了5年來的新高。
  • 春節檔倒計時30天,我們做了2021年春節檔的十大預測
    而剛剛過去的元旦檔,同樣也以刷新歷史最高的票房成績給2021年的電影市場開了一個好頭。不過在元旦之後,內地影市再度陷入冰點。本周連續兩個工作日接連創下了今年開年以來的最低成績,預計到春節之前,周一至周四的工作日大盤將持續跌破5000萬大關。外加局部疫情的反撲,以及各地號召「原地過年」的大方向下,2021春節檔也存在著諸多的不確定性。
  • 粵開策略:2021年十大預測
    摘要 【粵開策略:2021年十大預測】展望2021年,我們A股市場或將繼續演繹「龍頭牛」,業績好、ROE高的行業龍頭將持續獲得估值溢價。
  • 2021年,十大預測
    2021,註定不凡。建黨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十四五」開局之年。「穩中求進」仍是2021年的總基調。但可以預見,中國商業社會在這一年將勢不可擋地冒出許多「小火苗」。 結合其他專家預測和自己的思考,2021年將會有以下新趨勢!
  • 中國食品安全檢測行業調查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1-2027年)
    -2027年食品安全檢測行業前景及趨勢預測分析  第一節 2021-2027年食品安全檢測市場發展前景    一、2021-2027年食品安全檢測市場發展潛力    二、2021-2027年食品安全檢測市場發展前景展望    三、2021-2027年食品安全檢測細分行業發展前景預測  第二節 2021-2027年食品安全檢測市場發展趨勢預測分析
  • 2021-2027年中國運營商電子渠道服務行業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1-2027年中國運營商電子渠道服務行業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揭示了運營商電子渠道服務市場潛在需求與機會,為戰略投資者選擇恰當的投資時機和公司領導層進行戰略規劃提供市場情報信息與科學的決策依據,同時對銀行信貸部門也具有較大的參考價值。  ?
  • 分析機構發布2021年中國PC市場預測:筆記本屏幕日益大屏化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1月7日消息,行業分析機構IDC近日發布2021年中國PC市場十大預測,指出該市場今年有望實現10.7%的增長。回顧2020年的中國PC市場,IDC指出,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PC市場同比下降28.1%, 但之後的三個季度同比增長分別都在10%左右。
  • 全球與中國玻璃纖維自粘帶行業發展調研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1...
    《全球與中國玻璃纖維自粘帶行業發展調研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1-2027年)》主要研究分析了玻璃纖維自粘帶行業市場運行態勢並對玻璃纖維自粘帶行業發展趨勢作出預測。報告首先介紹了玻璃纖維自粘帶行業的相關知識及國內外發展環境,然後對玻璃纖維自粘帶行業運行數據進行了剖析,同時對玻璃纖維自粘帶產業鏈進行了梳理,進而詳細分析了玻璃纖維自粘帶市場競爭格局及玻璃纖維自粘帶行業標杆企業,最後對玻璃纖維自粘帶行業發展前景作出預測,給出針對玻璃纖維自粘帶行業發展的獨家建議和策略。
  • 2021年樓市怎麼走?丁祖昱給出了10個預測
    一年一度的丁祖昱樓市「神預測」如約而至。2020年12月31日,易居企業集團執行長丁祖昱在年度發布會上對2020年房地產市場進行回顧並對即將到來的2021年市場作出預判。三個多小時的演講,《國際金融報》記者為大家整理出如下乾貨:2021年房地產十大預測預測一:行業步入無增長時代丁祖昱認為,地產行業正在經歷從確定性到不確定性再到確定性的轉折。
  • 2021十大科技趨勢:腦機接口幫助人類超越生物學極限!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經歷疫情的洗禮,許多行業重啟向上而生的螺旋,但疫情並未阻擋科技前進的腳步,量子計算、基礎材料、生物醫療等領域的一系列重大科技突破紛至沓來,後疫情時代,基礎技術及科技產業將如何發展,達摩院為科技行業提供了全新預測。
  • IDC預測2021年中國手機市場,搶先了解國內手機市場新動向
    全新的2021年,市場格局存在潛在變化,將會激發新一輪的市場爭奪戰,並將延伸至手機行業的每一角落。近日,市場研究公司IDC發布《2021年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10大預測》,從市場供需、技術發展等角度對國內智慧型手機市場作出全新預測。
  • 2020-2027年全球與中國玄武巖複合材料行業發展調研及趨勢預測報告
    《2020-2027年全球與中國玄武巖複合材料行業發展調研及趨勢預測報告》在多年玄武巖複合材料行業研究結論的基礎上,結合全球及中國玄武巖複合材料行業市場的發展現狀,通過資深研究團隊對玄武巖複合材料市場各類資訊進行整理分析,並依託國家權威數據資源和長期市場監測的資料庫,對玄武巖複合材料行業進行了全面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