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
「我們要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失職要問責,違法要追究,保證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利益。」
2012年12月4日,黨的十八大閉幕還不到一個月。在首都各界紀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三十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擲地有聲的話語,向全黨亮出了問責之劍。
四年多來,黨中央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對在黨的建設和黨的事業中失職失責的典型問題嚴肅處理,強化問責成為管黨治黨、治國理政的鮮明特點。
問責一個、警醒一片,喚起管黨治黨政治擔當
湖北省地稅局原黨組書記、局長許建國是個學者型官員,業務能力有口皆碑。誰也沒想到,問責的「板子」會打在他身上。
2015年4月至5月,湖北省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檢查組在抽查中發現,全省地稅系統領導班子成員辦公用房面積超標問題十分突出,超標率竟達60%以上!
中央和湖北省委三令五申要求清理整改,許建國也做出了一些反應,在系統內開展了批評教育、誡勉談話。但他始終是把「板子」高高舉起,而後又輕輕放下。在對全系統黨員幹部的監督管理上,許建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對有問題的領導幹部放任不管,搞無原則一團和氣,班子渙散、紀律鬆弛,在社會上造成較壞影響。
2015年6月26日,許建國因落實主體責任不力、執行中央全面從嚴治黨精神不到位,被免去職務。
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四年多來,在黨中央部署要求下,管黨治黨取得突出成效。抓牢主體責任這個「牛鼻子」,用強力問責倒逼責任落到實處,成為推動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深入的「撒手鐧」。
「一批失職失責的領導幹部被問責,在社會上發揮了徙木立信的作用,增強了黨員幹部的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馬懷德說,充分發揮案例的警示震懾作用,通過問責督促各級領導幹部真正扛起責任,不犯錯誤,正是黨組織對幹部最大的關心和愛護。有了問責這根「責任棒」,常問、敢問、實問、善問這些「家常便飯」必會發揮其「穩壓」和「增壓」作用,進一步促成幹事創業、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集團黨委班子議事敢講真話了、更務實了。在處理幹部、追究責任時,集團黨委敢擔當了。紀委也比以前『硬』了,敢抓敢管了……」一位國企領導的話,道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失責必問、問責必嚴,彰顯從嚴治黨堅定決心
幹部出問題,組織有責任。
2015年9月6日晚,河南省新鄉市委原書記李慶貴通過央視《新聞聯播》「出名」了。只不過,他這次「出名」頗為難堪——不是在鏡頭前侃侃而談,而是主播嚴肅通報:李慶貴因落實主體責任不到位,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並被免去領導職務。
落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關鍵在黨委,要害在一把手,根本要靠以上率下,層層傳導壓力。李慶貴案向那些明哲保身、愛搞好人主義的領導幹部敲響了警鐘,別以為自己不犯事就萬事大吉,領導不力、不認真履職也一樣要被問責。
事實上,十八大以來,對黨組織及領導班子成員問責的實踐早已在全國展開。
2014年,山西系統性塌方式腐敗案震驚全國,1月至11月,山西全省共查處縣處級以上領導幹部要案141人,其中廳級幹部21人,副部級以上幹部7人。
2014年10月,山西省委領導班子完成「大換血」,調整幅度超過總人數的一半。中央對山西省委領導班子作出「改組性質的調整」,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同樣是2014年,湖南衡陽破壞選舉案的問責令世人矚目。這起特大案件引發中央高層震怒。習近平總書記發出「共產黨員到哪兒去了」「當地人大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到哪兒去了」等「六連問」,將問責的「板子」指向管黨治黨政治責任落實不力的當地黨委主要負責人。
最終,時任衡陽市委書記、市人大換屆領導小組組長,後升任湖南省政協副主席的童名謙因履行主體責任不力,失職瀆職,被中央紀委立案調查。2014年8月18日,童名謙一審以玩忽職守罪被判處有期徒刑5年。
2015年10月,四川省南充市拉票賄選案的查處情況公布,涉案的477人全部受到處理。時任南充市委書記劉宏建因履行主體責任不力,受到黨紀處分;以玩忽職守罪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
2016年,遼寧省委換屆、省人大常委會換屆以及全國人大代表選舉中出現的系統性拉票賄選問題浮出水面,最終955人被查處,其中中管幹部34人。遼寧省委原書記王珉因未能履行管黨治黨政治責任,對遼寧拉票賄選問題負有主要領導責任和直接責任,受到開除黨籍、開除公職處分。
令行禁止,言出紀隨。黨中央以強力問責表明從嚴治黨的鮮明態度和堅定決心。
中央作出表率,各級黨組織緊緊跟上,高懸問責利劍:據統計,因落實「兩個責任」不力,2014年受到責任追究的共有400多個單位的黨委(黨組)、紀委(紀檢組)和4600多名黨員領導幹部;2015年,共有850多個單位的黨委(黨組)、紀委(紀檢組)和1.5萬多名黨員領導幹部受到責任追究;2016年,又有990個單位的黨組織和1.7萬名黨員領導幹部被問責。
釐清責任、精準問責,釋放制度巨大力量
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治制。
曾有一段時期,黨內法規制度對事件、事故等行政問責規定多,而對管黨治黨不力規定少,集中體現在問責主體不明確、問責事項過於原則、問責方式不統一等問題。
「中央紀委要抓緊完善並嚴格執行責任追究辦法,對每一個具體問題都要分清黨委負什麼責任、有關部門負什麼責任、紀委負什麼責任,健全責任分解、檢查監督、倒查追究的完整鏈條,有錯必究,有責必問。」2014年1月14日,在十八屆中央紀委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要求。
2016年7月8日,《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正式頒布實施,實現了問責內容、對象、事項、主體、程序、方式的制度化、程序化。
《條例》的頒布引發熱議。輿論認為,這是第一部規範黨的問責工作的基礎性法規,是全面從嚴治黨、依規治黨重要的制度籠子。《條例》通過歸納提煉失職失責清單,為開展問責提供「尺子」,釋放出強烈的政治信號:中央對問責是動真格的,要讓失責必問、問責必嚴成為常態。
《條例》出臺一年多來,通過一次次全面從嚴治黨的問責實踐,制度蘊含的力量得以釋放。2017年上半年,曾在民政部黨組搭班子的李立國、竇玉沛、陳傳書、曲淑輝等4名中管幹部先後因履行管黨治黨政治責任不力被嚴肅問責,向全黨旗幟鮮明地亮出態度——不管身居何職、身在何處,只要失職失責,就逃不過問責的「板子」……
「《條例》的一大亮點是明確了『終身問責』要求,這是新實踐的開啟!」中央黨校校務委員會委員、教務部主任謝春濤表示,「這意味著問責沒有過去式、『空窗期』,離崗、退休、提拔不再是『免責符』。」與此相對應的是,因未能及時察覺遼寧拉票賄選問題,時任省紀委書記王俊蓮即使已退休兩年,也同樣被給予黨內嚴重警告處分;因在擔任民政部紀檢組組長期間嚴重失職失責,曲淑輝雖已調任其他職務,但同樣受到留黨察看二年、行政撤職處分,降為正處級非領導職務。
制度的生命在於執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利器,不是擺設,能否發揮作用,關鍵看敢不敢較真碰硬。」各地區各部門在「較真碰硬」上下足文章,陸續出臺了有效管用、便於操作的實施細則和配套措施,推動問責制度落地生根。截至目前,已有50多個省區市和中央機關出臺了貫徹問責條例的實施辦法,各地區各部門還普遍建立了問責情況定期報告制度,每月逐級上報問責情況。
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條例》頒布實施一年裡,中央紀委網站共點名道姓通報176起323人次責任追究典型問題,其中,一把手達到186人次,佔問責總人次的58%。
問責的「板子」打下去,責任的擔子挑起來!隨著問責制度的威力不斷釋放,擔當意識的不斷增強,各級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幹部管黨治黨政治責任必將不斷夯實,並由此進一步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記者 李自強 張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