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擁有較為齊全的工業門類和完整的產業鏈條,因而採集到的國防動員潛力數據林林總總、包羅萬象,如何去偽存真、去粗取精,成為國防動員部門必須破解的一道現實課題。
「編筐編簍,重在收口。」為把好國防動員潛力統計調查工作(以下簡稱:潛力調查)最後一道關口,8月,軍委國防動員部在內蒙古軍區,採取軍委機關、戰區、省軍區「三方聯審」的辦法,組織開展全國國防動員潛力數據資料集中會審。幾天的採訪下來,記者的心頭湧上一句唐詩:「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為戰導向越來越鮮明——
既要求全,更要求準
「潛力調查是一項基礎工程、宏大工程、創新工程,只有樹立為戰導向,才能不斷提高潛力數據質量,推動數據進入方案、進入決策。」在集中會審現場,軍委國防動員部動員徵集局局長酈斌告訴記者,樹立為戰導向是他們確立的一項重要原則。
為戰導向越鮮明,問題發現得越多。「來之前信心十足,沒想到問題仍然很多。」某省軍區動員局參謀李毅說,原以為很保險的數據卻被挑出不少毛病:一些隧道、涵洞缺乏反映寬度和高度的數據;部分車輛、船舶沒有具體載重量和艙門尺寸;一「件」藥品到底是一箱還是一盒……
「少了關鍵參數,到時怎麼用!」某戰區一位數據工程師一語中的:潛力數據是為打仗服務的,不能為統計而統計。從去年開始,軍委國防動員部安排戰區機關參加全國集中會審,潛力數據開始與用戶直接面對面。
「既然從手中過一遍,就不能讓錯誤數據成為漏網之魚。」北部戰區某信息室主任胡博介紹,審核後的數據將匯入戰區聯合指揮信息系統,一旦出現紕漏就會誤導決策,因此審核者不敢有絲毫懈怠。他還告訴記者,改革前,軍區國防動員部門既管「建」又管「戰」,講問題多了擔心影響「建」的效果,現在就一個目標:為戰服務。
今年同去年相比,集中會審增加一項內容:以戰區機關提出的審核意見為重要依據,軍委機關、戰區機關、省軍區三方聯合籤訂《問題整改通知單》,當場明確、認領和整改問題。「類似的整改通知今年收到不止一份。」幾名省軍區動員局參謀介紹,一些戰區機關對動員潛力的檢查評估已趨於常態化。
在軍委國防動員部和戰區的共同推動下,今年各省(區、市)潛力數據質量普遍提高。山東省數據總量比去年多出40%,錯誤率控制在了0.1%以下。不僅如此,該省還針對疫情期間多家企業轉產的新情況,將挖掘企業轉產潛力作為一項新課題。山東省軍區動員局參謀劉輝介紹,該省超過40家企業具備轉產防疫、防護物資的潛力,另有相當數量的企業可生產軍民通用裝備物資,掌握了這些情況,擬制國防動員方案的指向性就會大大增強。像山東省一樣,各省(區、市)既追求內容全,又力求數據準,錯誤率普遍控制在了5%以下,三分之一的單位控制在了1%以下。
審核標準越來越嚴格——
既要系統審,更要人工驗
今年潛力錯誤率之所以較往年低,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軍委國防動員部運用了技術審核手段——6月,由該部信息中心設計、某專業單位開發的動員潛力審核系統下發各省(區、市),參加會審前,各單位運用該系統反覆篩查,大量技術性錯誤被查出和糾正。
令大家有些不解的是,明明是同一套系統,在單位審核時錯誤歸零才來參加會審,為什麼會審中又通過這套系統查出不少錯誤?
軍委國防動員部信息中心某室主任陳國升介紹,這套系統的審核規則是滾動添加的,審核中每發現一類普遍性問題,他們便在系統中相應增設一項審核規則,用以篩查這類問題。會審開始時,系統僅有60多項審核規則,結束時已超過200項,重複數據、錯漏數據、異常數據和明顯與實際不符的信息都會被快速查出,資料庫中不完整、不準確、不規範的內容得以「現出原形」。
儘管審核系統的功能不斷得以完善,但陳國升始終保持清醒。他告訴記者,審核系統只能充當助手角色,不能替代人工審驗。要想把蘊藏於經濟社會之中的國防動員潛力真正摸清楚,始終離不開深入細緻的一線調查。按照這一思路,集中會審前,軍委國防動員部業務部門下發通知,明確要求各單位既要系統審,更要人工驗。
「運用審核系統過篩子過籮查不出的問題,一到現地便能發現。」吉林省軍區動員局參謀張文亮告訴記者,他們組織基層專武幹部,實地核查轄區內的重要防護目標數據,多條錯誤坐標信息得以現場糾正。
「審核系統糾正的是技術性錯誤,而動員潛力具有較強的專業性,需要專業人員認真把關。」內蒙古軍區動員局參謀魏榮峰介紹,去年和今年,自治區國動委安排經濟動員、人民防空、交通戰備等專業辦公室悉數上陣、分兵把口,做到了專業數據由專業人員採集、專業人員審驗,大大提高了數據準確率。這次集中會審,內蒙古自治區數據錯誤率不到0.2%。
幾名省軍區的參謀人員談到,平板車是一些部隊拖運裝備的剛需,而有的地方報送的平板車數量非常有限。實地調查中他們發現,一些地方為加強公路保護,對平板車的寬度和載重量作了限制,一旦放開限制,相當數量的平板車可通過加改裝承擔部隊裝備運輸任務。對此,他們錄入了平板車加改裝企業相關信息,為應急動員奠定了基礎。
工作思路越來越清晰——
既建強隊伍,又健全機制
某地人防部門對專業隊底數不清,當地政府責令其組織拉動點驗,現場採集數據,給負責潛力調查的人員上了「難忘一課」。近年來,隨著潛力調查工作走深走實,儘快建強調查隊伍成為各級各部門的共識。
培訓無疑是建強隊伍的必備手段。去年,按照軍委國防動員部的安排部署,省、市、縣三級普遍開展潛力調查業務培訓,有力推動了工作落實。今年受疫情影響,培訓難以大規模組織,一些單位又調換了潛力調查人員,工作就不好落實。
「既要加強兼職人員培訓,又要挖掘專業人員潛力。」廣西軍區動員局參謀劉息雄認為,採集、管理國防動員潛力信息,是省軍區機關數據保障部門的重要職責,應及時配齊配強專業人員,打造一支數據工程師隊伍。
「潛力調查出的是潛績,不是顯績。」軍委國防動員部業務部門負責人談到,對那些為潛力調查付出大量心血汗水、長期默默無聞的人員應給予關心關愛,特別是要做好保留骨幹的工作,激勵他們不斷將這項工作做深做實。
採訪中,一個細節令記者印象深刻:在今年初的內蒙古軍區黨委全會上,去年潛力調查工作情況通報人手一份。排在後面的幾家單位領導還未返回駐地,就接到所在盟(市)地方領導的電話:去年潛力調查工作給全年工作拉了後腿,今年一定要抓緊啊!原來,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將潛力調查納入政府績效考評,每個盟(市)同步收到了通報,這讓軍地雙方都坐不住了……
近年來,陝西、遼寧、廣東等地將潛力調查納入政府績效考評內容,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潛力調查涉及軍地兩大體系,需要更多的機製作保障。」軍委國防動員部業務部門負責人介紹,他們將協調地方有關單位,建立健全一系列工作機制,推動潛力調查邁入規範化、制度化軌道。(丁文淵 肖 楠 本報記者 賈 勇)
來源:中國國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