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典型的鋼鐵工業基地和資源型城市區,面臨著資源枯竭和老工業基地轉型的問題,攀枝花市西區按照相關文件精神,圍繞「產業、生態、創新、開放、發展和共享」六個方面發力,走「創新發展」路,目前攀枝花市西區走出的「老工業基地轉型路徑」已初見成效。
傳承與求變
老工業區振興意味著求變,但變中往往蘊藏著不變,變與不變是辯證統一的關係。就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而言,至少存在發展的初心不變與發展的方式轉變這組對應關係。
攀枝花市西區發展和改革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道,西區的老工業區振興發展做到了「在轉型中蛻變,在堅守中發展」。一方面西區堅持工業在產業中的主體地位不變,但著力提升工業品質,不僅有效更新利用了煤及煤化工等傳統產業的遺留資源,而且兼顧發展清潔能源、工業提質升級等轉型要求;另一方面堅持城市風範和氣質不變,但發展思路求變,在老工業區振興發展過程中保留、利用資源型城市過去發展的烙印和痕跡,既在重構的產業體系中保留了「強工業」的特徵,又通過發展工業遺址旅遊、「三線精神」體驗等產業促進經濟轉型。
順勢與改革
老工業基地城市轉型不僅要立足自有稟賦,同時也要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宏觀環境中,及時把握時代和改革帶來的發展紅利。
攀枝花市西區發展和改革局有關負責人稱,西區在轉型過程中及時把握住了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淘汰落後煤炭相關產能,擺脫資源依賴;在國家環境汙染防治工作高壓下積極爭取政策、狠抓環境治理;及時布局康養產業,同時匹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老年康養需求增大和居民美好生活需要增進帶來的消費需求變化;釩鈦材料終端產品製造業符合我國製造業振興的宏觀方向等方面的機遇。
協調與合力
老工業基地城市轉型不僅要立足自有稟賦,也需要「走出去」「迎進來」甚至「搭順車」。攀枝花市西區把開放發展作為對外轉型的抓手,進一步加大與成都市溫江區、重慶市永川區對接聯繫,組織好黨政互訪、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等工作,實現合作共建康復輔助器具綜合產業園區破題,與兩地間構建「產業一體發展、鏈條相互補充」的良好格局。同時,加強與攀鋼、攀煤、川能投、鋼城等大企業的銜接溝通,做強產業鏈的上下遊、左右端,特別是要深度融入「攀鋼航母艦隊」,開展協同創新,共同開拓市場,攜手做大產業「蛋糕」。
轉型與為民
「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產業轉型與民生改善是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的關係,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不僅在產業轉型和升級方面下功夫,同時也要將保障與改善民生納入整個轉型框架,讓兩者互為動力、統籌推進。攀枝花市西區發展和改革局有關負責人說,西區在轉型發展過程中,工礦企業社區轉型與產業轉型協同推進,居民生活與產業的品質協同提升;產業體系重構與城市生態優化齊抓並舉,發展動力量級與人居環境質量協同提高;康養產業與衛生健康事業同步發展,做到促產業與改民生高度融合,較好地踐行了「轉型為了發展、發展為了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