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國務院總理李克強4月28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2019年全國兩會建議提案辦理情況匯報,促進科學民主決策、提升政府治理效能;部署加快推進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產業和消費升級。
會議指出,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是政府依法履職、自覺接受人民監督的重要體現,也是匯聚眾智科學民主施政的重要途徑。去年國務院部門牽頭辦理全國人大代表建議7162件、全國政協委員提案3281件,分別佔總數的87.8%和85%。相關部門認真採納代表和委員提出的意見建議,在此基礎上出臺1500餘項政策措施,有力推動了相關工作開展。會議要求,要以高度責任感,繼續抓好今年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辦理,凝聚共識,更有針對性做好政府工作。一要重點圍繞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向代表和委員問需問計問策,把他們的真知灼見轉化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政策措施。二要提高辦理質量。聚焦群眾普遍關注的熱點、市場主體反映強烈的痛點出實招。對代表和委員反映集中的事項掛牌督辦,承諾要做的工作要儘快落實。三要通過邀請調研、專題座談、登門走訪等多種方式,建立政府部門與代表和委員溝通聯繫的「直通車」。主動公開涉及公共利益、群眾廣泛關注的建議提案復文,及時回應社會關切。
會議指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加快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以「一業帶百業」,既助力產業升級、培育新動能,又帶動創業就業,利當前惠長遠。一要根據發展需要和產業潛力,推進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創新投資建設模式,堅持以市場投入為主,鼓勵金融機構強化服務。加強政府引導和支持。二要著眼國內需求,以應用為導向,挖掘我國市場規模巨大的潛能,積極拓展應用場景。瞄準產業升級,引導各方合力建設工業網際網路。適應數字消費需求,促進網上辦公、遠程教育、遠程醫療、智慧城市等應用。推動通信與相關行業雙向開放與合作,構建平臺經濟發展良好生態。三要深化相關領域國際開放合作,推動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舉行第五十一次委員長會議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十一次委員長會議28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慄戰書委員長主持會議。
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主任委員李飛向會議作了關於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修改意見的匯報,關於授權國務院在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暫時調整實施有關法律規定的決定草案審議結果的報告。憲法法律委根據常委會會議的審議意見提出了相關草案建議表決稿。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主任沈春耀向會議作了關於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召開時間的決定草案審議情況的匯報。
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張業遂向會議作了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關於移管被判刑人的條約》審議情況及批准條約的決定草案代擬稿的匯報。
全國人大常委會秘書長楊振武向會議作了關於個別代表的代表資格的報告、中央軍委關於提請審議批准增補人民解放軍選舉委員會成員的議案和任免案審議情況的匯報。
委員長會議決定,將上述草案建議表決稿等提交常委會會議審議。
趕工期抓進度各地加緊推進重點工程建設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前提之下,各地加緊推進重點工程建設,趕工期、抓進度,施工現場一派忙碌。
在京雄城際雄安站施工工地,幾十臺塔吊、吊車同時作業,上千名建設者要完成的工作是整體提升場站房鋼結構屋蓋。這個屋蓋總長90米,總重量近3000噸,為加快進度,施工單位多工序同時作業,先拼裝完成,再整體提升。
經過十多個小時的緊張作業,屋蓋整體提升完成,雄安站全面轉入裝修裝飾和機電安裝階段。
這兩天,各地重點工程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浙江衢州至福建寧德鐵路衢州段正線鋪軌基本完成;黑龍江綏化的鐵路專用線路基土石方施工完成過半;橫穿貴州中部的都安高速完成了70%的建設進度;安徽合肥將軍嶺路特大橋的橋塔每天以1米的速度增長。
眼下,京滬高速改擴建山東段開始全麵攤鋪瀝青。這次改擴建由四車道改為八車道,施工方改變了過去多臺攤鋪機共同作業的方式,而是用一臺攤鋪機一次作業攤鋪,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經過上千名施工人員12年的艱苦奮戰,中緬國際鐵路通道上的大理至瑞麗鐵路大柱山隧道今天(4月28日)貫通。這條隧道全長14.5公裡,穿越6條地質斷裂帶,突發泥石流、湧水是施工人員每天都要面臨的難題。
施工困難重重,原計劃5年的工期不斷調整,工人們克服種種不利因素,確保了工程順利推進。
經過施工工人的不懈努力,目前,大瑞鐵路橋梁架設、隧道開挖已超過設計的75%,路基土石方已完成80%以上。
安全生產三年專項整治聚焦9個行業領域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國務院新聞辦今天(4月28日)召開新聞發布會,應急管理部有關負責人介紹了《全國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的相關情況。
據介紹,國務院安委會日前正式印發《全國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我國計劃利用三年時間,對風險高、隱患多、事故易發多發的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消防、道路運輸、民航鐵路等交通運輸、工業園區、城市建設、危險廢物等9個行業領域開展專項安全整治。到2022年底,力爭消除一批重大隱患、形成一批制度成果,建立健全安全隱患排查和安全預防控制體系,推進安全生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實現事故總量和較大事故持續下降,重特大事故有效遏制,全國安全生產整體水平明顯提高的目標。此次專項整治行動從今年4月啟動,至2022年12月結束。
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擴大到上海等地
中國人民銀行發布消息,支持在上海市、重慶市、深圳市、河北雄安新區等6市(區)擴大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引導持牌金融機構、科技公司申請創新測試,探索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紓解小微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痛點難點。
五部門:今年60%以上養老機構達到強制性國家標準
民政部等五部門日前要求,今年底前,各地養老機構要普遍推行全國統一的養老機構等級評定製度,實現60%以上的養老機構符合《養老機構服務安全基本規範》強制性國家標準,對老年人咽食、墜床等9種服務風險進行有效預防和處置。
京津冀:機動車減排三地協同立法5月實施
京津冀三地昨天(4月27日)以視頻形式聯合召開發布會,就即將於5月1日在三地同步實施的《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汙染防治條例》進行解讀,該條例也是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首個立法協同項目。
自然資源部通報10起自然資源領域違法案件
今天(4月28日),自然資源部公開通報了10起自然資源領域違法案件查處情況,督促地方依法履職盡責,切實保護自然資源。自然資源部表示,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堅決落實最嚴格的生態保護制度、最嚴格的資源節約制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遏制自然資源違法行為。
1200億「雲籤約」76個央企項目落戶江西
今天(4月28日),貫徹落實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戰略暨央地合作視頻會在北京和南昌同步舉行,會議共籤約76個項目,投資總額超1200億元,涉及電子信息、裝備製造、中醫藥等產業。這將為江西省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