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買錯房子,無法脫手的昆明人,不知道有沒有哭暈在廁所?
有位昆明的朋友10年來買房幾十套,從未失手過,卻栽在呈貢的一個樓盤上。
時間線還不短。5年前,入手價格是五千多;5年後,跌到三千多還無人接盤。
「降價風」近來在昆明並非個例。以「滇池文旅盤降到6000+」、「北京路延長線一期優惠65萬」……因價格變動屢次上熱搜的事件並沒有止於年底,反倒有愈演愈烈之勢。
我那位朋友持有一套房5年時間最後血虧的遭遇,如果和最近昆明巫家壩那位花1400萬買房沒多久就虧300萬的案例比起來,也算小兒科。
不久前,巫家壩一項目,從11000多降到了8000多。就是那位火到全國媒體的女士,此前花了1400萬買了14套房,因價格波動每套房從100萬降到70多萬,瞬間讓她損失了300多萬。這還沒交付呢,市值就縮水25%。
這樣的遭遇換誰都糟心,掏光錢包買了一套房結果沒入住就跌了幾十萬,更不要說數量之巨大——14套。據說這位女士買入這14套房是為了開酒店,且先不論用途,買房這個動作本身都帶有投資屬性,都希望買漲不漲跌。
之前我們還坐等吃瓜,同一個樓盤早前高價買入之後遇到降價的業主,會怎麼辦?沒想到這麼快吃到了瓜。
這位女士的訴求自然是退房。她希望「能把其中8套房的500萬分期款還給我」。
再說我那位朋友的經歷,時至今日沒證不說,今年還遇到價格下調。誰能想到賣了七八年的樓盤,價格還能低過首開時。大家也都知道了,那是呈貢實力的樓盤,有消息說最近還打出了4700的精裝價格,這已經低於當年的開盤價了。
同樣是呈貢,別人都翻了幾倍,它卻不漲反降。儘管可以用產品類型不一樣來解釋,但畢竟低於5000的價格已經破了紀錄。
從以上兩個降價事件反映的道理你一定懂,「買房不一定都會帶來溢價!」買對了翻幾倍的故事我們習以為常,但是買錯了血虧甚至沒人接盤的現實大家都不想承受。
如果要從兩個血淚教訓中總結一些教訓,那我想說的是「公寓,再怎麼便宜也不要入」!因為兩個降價事件的產品,無一例外都是公寓。
公寓的缺點,經歷過的人一定感同身受。如果自住,商用水電的代價你一定懂;如果考慮的是升值,租房回報能不能覆蓋是一方面,公寓溢價不如住宅是必然的。有人2009年買的公寓,直到現在還出不了手,先不說溢價了多少,算算時間產權也沒剩下幾年了。
再說買房這件事,除了自住需求的群體,需要考慮地段、交通、教育、配套等一系列影響房價的要素。所以你買的房子,早已被這些因素明碼標價。你只能自己看清市場,接受「不因房價漲跌而變動購房款」的事實,想要向那位女士要求補差價畢竟是不可能的。
買了的盼著漲,沒買的等著降;我們既看到「幾萬塊買一套房」的新聞,也看到房價突破30萬每平米的城市……2020年給我們見證了太多的不確定性。
房子是普通人較好的資產配置方式,無論漲跌,它都是中國家庭重要的理財方式。在房地產市場價格不穩定的時候,如果你是剛需該如何買房呢?
記住「量力而行」,一定要根據自己的錢包來選擇樓盤和產品;首選品牌開發商的樓盤,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爛尾。再來考慮自己的剛性需求,是子女的教育,還是交通便利性、商業配套……你一定發現現在昆明市場可選擇的樓盤其實很多了,千萬不要閉眼入。
緊盯溢價就像擊鼓傳花,哪天鼓停了就砸自己手裡了。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還是多想想自己的需求和手中的資產。
最近我們陸續發現昆明有很多中介在推低價公寓,「巫家壩11000起」「3000多買滇中新區」……
先別光顧看價格誘不誘人,你可能要多擔憂一下交付問題、會不會爛尾這些後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