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個人都會做夢,當然有美夢,自然也會有噩夢。做美夢時,我們會意外地開心,做噩夢時,我們甚至會從夢中哭醒。因此,大部分人對做夢會有一定的疑惑,甚至老一輩的人會認為夢可能預示將來。如果你對夢感興趣,不妨看一下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
《夢的解析》是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寫的一本關於「解析夢」的心理學著作。我們都知道「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這句話,《夢的解析》裡面說,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而且,《夢的解析》裡面說:夢,不是空穴來風,也不是平白無故產生的,它不是荒謬的,有著一定的意義。而且,最重要的是,弗洛伊德說,夢是一種有意義的精神現象,雖然我們在沉睡,但是大腦裡面是有一部分的意識存在的。
《夢的解析》裡面,可以稱之為主旨句的是:「實際上,夢是一種願望的達成。」這也是夢的本質,因為夢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精神活動的延續。
夢是一種願望的達成,是說我們做的夢都是我們潛意識裡的某種願望,我們在內心裏面是希望那種事情發生的。可能會有人說:「這怎麼可能?難道我們做的噩夢也是我們的願望?」在這裡,弗洛伊德是這樣解釋的:
「一個願望的未能達成,其實象徵著另一願望的達成。」
這也就是說,我們所做的夢,即使是不好的夢,潛意識裡面會有我們的另一個願望達成了。比如說,弗洛伊德舉了一個比較常見的夢:「夢見親友死亡」
如果從夢是願望的達成這方面分析,我們肯定想,
夢見親友死亡是我們的願望,這不是開玩笑嗎?但是,我們可能在過去的時候,有那麼一瞬間特別恨那個人,對他特別失望或者對他特彆氣憤。這種恨意肯定只有我們自己知道,只是因為這種潛意識被深深地壓抑在了心裡。當然,不能說現在重新做這個夢就代表著我們還有這種願望。有時候,夢只是把我們潛意識裡面那種不為人知的人性給揭露出來了。
還有另外一個例子是我們的兄弟姐妹,雖然兄弟姐妹是一家人,但是不可能好到如同一人。如果父母對誰偏心,那我們心裡肯定十分介意,所以對兄弟姐妹也會有一種仇視,但是這種仇視不是拿對方當敵人,只是輕微的仇視。因為我們都更愛自己一些。
夢是一種願望的達成,但是弗洛伊德說,夢不能預示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