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實行「二胎政策」以來,越來越多的獨生子女家庭逐漸升級為二胎家庭;很多父母為了節儉,就會把大寶穿過的衣服讓二寶再穿一次。如果家庭中的兩個孩子性別不同,可能這種現象只會存在一段時間;一旦兩個孩子性別相同,那麼這種現象就會存在很長時間。很多父母都會認為這種情況再正常不過了,但是最近發生的一則故事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這個問題。
木木和圈圈是一對姐妹,兩人相差兩歲。由於經濟壓力,家裡很多的物品一直都是兩人共用,平時媽媽何麗給姐妹兩人買衣服,也會選擇一件尺碼較大的衣服,這樣她們就可以交換著穿。
但這樣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卻被圈圈的一次哭鬧打破了——有次放學回家後,何麗注意到圈圈把自己鎖到屋內,任憑她和木木怎麼叫都不開門,後來圈圈好不容易開了門,但看到自己姐姐和媽媽便又止不住地哭泣。
原來她今天穿著姐姐的一個外套去學校,由於尺碼不合適,在上體育課時,外套總是掉落,做起動作來也受到了很大限制。最終因為動作不規範,體育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說了圈圈幾句。這讓圈圈感到很受委屈,哭著對何麗說:
「媽媽,我可以有一件自己的衣服嗎?」何麗沒有想到,自己一直不在意的一件事竟然也可以給孩子帶來傷害。
在這裡,小編想問問家長朋友們,你們在購物買東西的時候,有沒有專門給自己的孩子買過大一碼的衣服?你們可能會覺得只是一件衣服而已,少買也是正常節約,但這不正確節約的背後給孩子帶來的卻是很嚴重的傷害。
應該如何注意衣服背後的家庭教育呢?
1、選對時間買大一碼衣服
給孩子買大一碼的衣服,也並不是說這是一種錯誤的行為;因為在一些特殊的時候,比如寶寶的春冬季衣服和幼時衣服都是建議買大一點的;孩子的成長發育是一個很快的過程,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選對時間買大一碼衣服」。當然,當孩子的發育進入到一個相對穩定的階段,就不需要買大一碼的衣服了,對孩子運動也不適合。
2、自信成長教育暗含在衣服中
就像剛才提到的圈圈的哭泣行為一樣,她可能就會覺得自己穿著不合身的衣服,又被體育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說教,這種行為很丟臉,女孩的自尊心就會很容易受到打擊。所以說,自信教育並不是簡單地告訴孩子「你要自信,不要自卑」這些話,而是從衣食住行等全方面讓孩子不會感到自己是「異類」。
3、不將節約用在此處
就如同圈圈的媽媽何麗一樣,她可能想著家庭條件不富裕,一件衣服的錢能節省就節省了。但是我們希望家長都能明白:不要將節省用在此處。一件衣服其實並沒有多少錢,孩子沒有掙錢能力也沒必要穿名貴衣服,衣服只要舒身合適就好。
希望通過這篇文章,家長們能夠重新認識和重視衣服背後隱藏的家庭教育。不要將節約用錯地方,更不要讓一件衣服毀了孩子的自尊心。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