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朋友其實是一門大學問,古人說:口為心之門,往往一個人說的話可以反映他的內心,不論他再怎麼掩飾自己,我們總能夠通過他所說的話來判斷這個人的真實情況。在大部分情況下,從一個人的說話中,就能判斷一個人的人品,而人品差的人往往喜歡說三種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1.背後說人的閒話
古人云:靜坐常思己過,閒談無論人非。而《菜根譚》中說:來說是非者,必是是非人。
那些閒得沒事幹,不安好心的人,才喜歡到處嚼舌頭。
話說在康熙年間,太平府有一位周某,常常談論別人的短處,他和一位書生是好友。書生的妻子美貌有才華,風流放縱,但實際上並沒有外遇。
有一天,周某和書生一起吃飯,忽然對書生說:「兄長的度量真大,為什麼受外人的欺負卻不計較,反而在這裡豪飲呢?」書生驚愕不解。周某說:「尊夫人笑謔放浪不羈,老兄還不知道嗎?」說著他挽起袖子,竭盡笑罵詆毀之能事。同桌的人認為他說話荒誕不經,連連罰他喝酒。周某又說大話:「你們都冷眼旁觀,我是熱心腸的漢子,不能作那種想說又不說的庸人之態。」書生臉紅,氣得回家了。他的妻子聽到此事,憤恨地死去。
康熙八年,周某參加省試,剛領試卷進入考場,忽然有鬼在卷面上寫了「好談閨閫(閨閫:指男女之事。)」四字。他急忙用衣袖擦拭,怎麼也擦不掉,於是潦草地寫完文章。一出考場他就吐血而死。
雖然說這個故事玄乎了一點,但事實上背後說別人閒話,害人不淺。捕風捉影,道聽途說,在別人的後背指指點點,傳播謠言,亂嚼舌根,弄得人心惶惶,害得別人家破人亡,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陸遊說:「花如解笑還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花朵能言,一定會像人一樣蜚短流長,惹生事端,石頭雖不能說話,卻誠實而堅韌,招人歡喜。話太多,背後喜歡說是非的人,千萬不要深交。
2.怨天尤人的牢騷話
每個人都在負重前行,大家都有自己的難題。怨天尤人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能讓自己心態失衡,而且傳播負能量,讓別人心態也失衡了。牢騷多了,朋友就少了,因為沒有人會喜歡整天對著一張怨婦臉。遇到問題,首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人活一世,抱怨一天,不如努力一天。有說話埋怨的力氣,不如邁開步子,揮灑汗水。
南宋的文學史上,兩位詞人不得不提,一位是辛棄疾,另一位便是姜夔。辛棄疾的一生挑燈看劍,戎馬詞酒,豪邁瀟灑。而姜夔,一生窮困潦倒,從未入仕。姜夔是一位大才子,他的婉約詞為後世所傳唱,那為什麼他一輩子布衣呢?就是因為愛發牢騷,仗著自己有才,用詩詞明諷暗譏朝廷,傾訴自己的不滿,最終朝廷下令一世不用姜夔,導致他一輩子懷才不遇。在古代,行軍打仗最忌諱的就是那些擾亂軍心的人。發發牢騷是可以的,但是不能把牢騷話一直掛在嘴上,這樣自己不僅會被負能量所感染,而且也會讓周圍的人也被負能量所包圍,把別人弄得也相當不開心。
3.張口就來的瞎話
人生在世,無信不立。一口吐沫,一個釘。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自己說出去的話,就得負責。一個人經常說瞎話,那就沒人願意信任他,一個人失去了信任,也就失去了立世的根基。我們從小就明白狼來了的故事,沒有人再願意相信你的時候,那是最可怕的。把諾言當空談,把承諾當玩笑,這樣的人註定沒有朋友,寸步難行。一代一代的中國人都教育自己的後輩,要一諾千金,那些張口就來瞎話的、喜歡說空話的人,不值得我們去深交。
古人云:「德才兼備,以德為先。
人品可以彌補能力上的不足,能力卻永遠彌補不了人品上的缺陷。
「圈子決定人生」,選擇朋友一定要先看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