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雅臣
據說根據青浦實事衍化而成。劇情簡介:陸雅臣出身富家,懶散成性。父母亡後,整天混跡賭場,終將家產全部輸盡,甚至在人販子唆使下逼賣妻子再賭。正巧其嶽母前來探望女兒,苦心勸導,陸竟執意賣妻。嶽母無奈,拿出一百銀元將女兒「買」回娘家。結果陸又將銀元全部輸光。深夜回家,人去財空,悔恨交並,便懸梁自盡。鄰居蔡伯伯發覺後,將其救活,勸陸重新做人,並領其去見嶽母。經陸懇切求情,嶽母及妻子方予原諒,重營生路。該劇在灘簧、申曲時期是各班社、劇團的熱門傳統劇目,其中以施春軒、筱文濱兩人的陸雅臣各具特色。1987年11月,為籌募編纂《上海滬劇志》基金,由《中國戲曲志·上海卷》編輯部和上海滬劇院選其為「上海市滬劇界著名演員聯合演出」劇目,由師於生重新整理為7場《陸雅臣賣娘子》,導演劉衛國,音樂整理朱介生、汝金山,舞美設計王魯平、趙瑋瑛、徐堅,演員王盤聲、趙春芳、丁是娥、王雅琴、楊飛飛、石筱英、小筱月珍、汪秀英、邵濱孫、趙雲鳴、楊美梅、韓玉敏,演出於共舞臺。1988年參加』88香港中國地方戲曲展,由上海滬劇院青年演員茅善玉、徐俊等演出於香港新光劇場。1987年11月聯合演出實況由上海電視臺製成錄像帶,中國唱片公司製成全劇盒帶。
顧鼎臣
又名《雙玉玦》。劇情簡介:明代相國顧鼎臣退居家園,某日春遊,避雨鄉民林子文家,顧見林妻陸素貞儀態端莊,酷似其亡女,允收為義女。當地兵部尚書之子毛君瑞,見陸姿色,頓生惡念,調戲不成,授意家奴殺死老帳房,移屍林家門口,將林子文以殺人兇手治罪。陸素貞求援於義父顧鼎臣。顧因慮及身份,賦詩致知縣,暗示其將林開釋。知縣仍唯毛家之命是從制林死罪。顧無奈親手具文向皇帝伸冤。當林子文行刑時,顧鼎臣親赴法場營救,崑山知縣拒不容情,正在千鈞一髮之際,皇命宣告林子文無罪,當即獲釋,夫妻團圓。該劇源於明朝發生在江南地方的實事。20世紀20~40年代,文明戲、申曲等劇種,吸收評彈和各種唱本以幕表形式相繼演出。1954年由石見加工整理。導演金林,作曲楊步青,舞美設計張堅安。主要演員施春軒、汪秀英、趙雲鳴、蔡志芳、卜文英、丁國斌、朱吟楓、趙雲聲等。是年9月,由長江滬劇團演出於中央大戲院。該劇情節曲折,富於鄉土氣及人情味。其中《閣老遊春》、《花廳評理》等折較具特色。施春軒飾演的顧鼎臣塑造了一個厚道、風趣又有素養的老相國形象,是該團的保留劇目之一。
楊乃武與小白菜
滬劇石榴裙下劇照
又名《楊乃武》、《餘杭奇案》。劇情簡介:餘杭縣知縣劉錫彤之子劉子和,仗勢姦污了因貌美而號稱「小白菜」的民婦畢秀姑,並趁其丈夫葛小大患病之際,下毒謀害,以圖長期霸佔畢氏。案發後,劉家父子與師爺錢某合謀誘騙畢氏,嫁禍於曾與畢氏有情的楊乃武。楊雖經抗辯,卻在酷刑下屈打成招。眾鄉紳不服,聯名上告,浙江巡撫受賄枉斷,楊胞姐淑英入監取得乃武親筆訴狀,冒死進京滾釘板告狀。適逢官場內訌,清廷才命刑部重審。畢氏受騙不肯吐實,刑部置密室讓臨刑前的楊、畢相會,竊聽得二人互訴衷情,方使案情大白,三載冤獄得以昭雪。民國16年(1927年)施家班據文明戲改成幕表的連臺本戲,首演於虹口新市場,施春軒演楊乃武。1950年10月,中藝滬劇團以嚴雪亭的彈詞為藍本,趙燕士、張智行、張幸之改編,莫凱導演,邵濱孫、石筱英、筱愛琴主演,首演於中央大戲院。1956年9月上海市人民滬劇團以「中藝」本為基礎重新改編,編劇樹人、宗華、幸之,導演莫凱、邵濱孫、楊觀復,作曲馬駿之、萬智卿,舞美設計姜雲峰。主演邵濱孫、石筱英、筱愛琴。「人滬」本1957年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1966年收入《全國地方戲曲集成·上海卷》。1988年及1991年上海滬劇院攜此劇赴香港演出,茅善玉、徐俊、孫徐春等主演。1956年,努力滬劇團演出此劇,編劇王峰,劇情無官場內訌情節。此本後由北京市曲劇團改編演出,魏喜奎主演,拍攝成戲曲藝術片。1957年,勤藝滬劇團也演出此劇,改編整理金人,導演商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