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的主角並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而時間軸永遠都是現在。"
看這個理念的時候,只覺得是讓人扔、扔、扔。還奇怪是誰提出的,怎麼火起來的,於是我去搜了這位書的作者——山下英子。
母親是個「巨嬰」
她的童年從小就是在父親和母親緊張的關係中度過的
她的母親就好像是一個"巨嬰",從來不知道整理東西,不用的東西也不扔,家裡一團亂。山下英子曾經說:"不管是從心理上、還是空間上,小時候的家都不能讓我舒服。"
也因為這樣,少女時期的山下英子,一直很自卑,又很敏感。
控制狂婆婆
本來以為嫁人就好了,可是她的婆婆卻是一個控制狂,對山下英子的婚姻生活事無巨細的控制。
而且她的婆家也是一樣的亂,廚房保留著多年前用過,但現在已經不再用的鐵鍋和碗盤。雜物間裡甚至還放著山下英子30年前和老公結婚時候用的木碗櫃,現在已經發黴,被蟲蛀了。
他在婆家,和婆婆的對話經常是這樣的:
山下英子: 菜最多吃到第二頓,剩下的就別吃了。不然經常吃剩菜,對人體有害的。
婆婆:別浪費了吧,不要倒掉,每天熱熱吃一點總會有吃完的時候。以前沒東西吃的時候不也是這麼過來的麼。
後來,山下英子開始逐漸的對這個堆滿了雜物、舊物,到處散發著陰沉氣息的房子產生了很不愉快的感覺。她忍不住去扔掉那些發黴的舊物,卻換來婆婆一頓指責。
後來她再也忍不了,和丈夫搬了出去
山下新婚不久,就遭遇日本經濟倒退的10年。
這期間,不僅山下英子因為焦慮生病,和她相濡以沫的姐姐因為患癌症去世,隨後姐姐的孩子,她的外甥女自殺。接下來的幾年,山下的父親、公公相繼離世。雪上加霜的是,她的婆婆和母親都查出了癌症,丈夫身體也出了問題。人生的黑暗,接踵而至。
2001年,47歲的山下英子受夠了這種生活,自己跑去山裡的祠廟去修行。當接過僧侶給她的僧服時,她才發現,原來自己需要的東西,竟然可以這樣少。
經歷了這一半輩子波折的人生,她在修行中,不斷自省、取捨、拿捏,山下英子終於形成自己的哲理系統。
2009年,55歲的山下英子出版了一本——《斷舍離》,因為這本書她在日本爆紅,一舉成名。
山下英子還成為了陳數的偶像,斷舍離這個觀念還"拯救"了產後崩潰的汪涵妻子楊樂樂。
什麼是斷舍離?
斷舍離並不是山下英子的首創,而是來自印度哲學。佛教裡提到"出離心"。拋開日常生活享受、關係,物質財富,選擇一條孤獨的自我探索之路。這非常難。
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
舍:丟掉沒有用的東西,
離:放下對物質的迷戀
換句話來說,就是:收拾家裡的破爛,同時也整理內心的"破爛",能讓生活變得簡潔開心,通過整理房間,來整理自己的內心,這就是斷舍離。
這只是字面意思
斷舍離的主角永遠自己,而不是物品
這句話什麼意思?
斷舍離既然包括物品,也包含內心;但整理這些東西,也不是一件輕而易舉之事,這其中既有扔掉,也有捨棄。
生命的深層含義之一,就是告訴我們要學會放棄。
放棄外在的喧囂與浮躁,回歸內心的安寧與富足。主動為生活做減法,懂得捨棄不必需的東西,這是一種更高層次的生活智慧。不必需的東西,手裡握多了,除了更加疲累,還容易弄傷自己。
人生要學會給自己做減法
人活到了一定的時候,需要開始給自己做減法。比如,你的吃穿都變得需要大量時間去選擇時;你被物質纏繞束縛,產生困擾時;你需要不斷進行各種人際交往,疲累不堪時。
你所吸收的信息,開始造成擁堵時……這時候,你應該意識到,要用固定的時間,去完成一些有意義、自律、節制、果敢取捨的事情。
這本書就是來教會你這些的
與其說斷舍離是一種整理收拾的生活方式,不如說是一場自我的人生修行
這本書裡有很多超級實用的日常家庭環境整理小技巧,讀這本書可以靜心可以幫助你脫離物慾和很多執念,讓你過上輕鬆舒服的生活。
山下英子說過:"不要把工作或者放鬆的時間,用在找東西上"
斷舍離很簡單,你的生活也是一樣,有了這本書,你的生活就會慢慢變簡單。
有哪些找東西的時間,出去玩玩,好好工作,吃個飯,它不香嗎?
有想要入手這套書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商品卡進去逛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