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1-11月證券交易印花稅1728億 同比增49.2%
財政部公布11月財政收支情況,1-11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9489億元,同比下降5.3%。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8173億元,同比下降9.2%;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91316億元,同比下降1.7%。全國稅收收入144227億元,同比下降3.7%;非稅收入25262億元,同比下降13.7%。1-11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07846億元,同比增長0.7%。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支出29757億元,同比下降2.3%;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78089億元,同比增長1.2%。1-11月份全國印花稅收入2906億元,同比增長27.9%。其中,證券交易印花稅收入1728億元,同比增長49.2%。
什麼信號?9600億流動性馳援 央行再次超量續作「麻辣粉」!
臨近年底,央行也按慣例開啟年底資金面「護航」模式,本月「麻辣粉」例行操作如期超額續作。12月15日,央行發布公告稱,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開展95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含對12月7日和16日兩次MLF到期的續做)和100億元逆回購操作,充分滿足了金融機構需求。由於本月共有6000億MLF到期,因此,本月的超額續作共淨投放MLF3500億元。
民間投資轉正!國務院發布會回應經濟熱點 刺激政策退出、豬肉價格、外貿都有涉及
12月15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2020年11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舉行發布會。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介紹11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並答記者問。付凌暉表示,11月份國民經濟運行延續恢復態勢,生產和需求繼續回升,就業保持總體穩定,市場發展活力在增強,民生保障也得到加強。經濟恢復的平衡性在改善,服務業生產指數中的8個大類行業中已有7個實現了增長。民間投資同比增長0.2%,年內首次由負轉正。對於市場關心刺激性政策如何退出、豬肉價格後期走勢、進出口形勢能否保持穩定等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付凌暉也一一予以回應。
重大變化!A股投資者結構生變 公募規模快速擴容
A股市場投資者結構正在悄然發生著積極變化。數據顯示,2019年初至今年11月底,境內專業機構的A股交易金額佔比17.75%,較2018年上升1.34個百分點。截至今年11月底,境內專業機構持有A股流通市值合計11.50萬億元,較2018年底增加6.26萬億元,翻了一番還多。其中,公募基金A股交易金額佔比和持倉佔比明顯高於其他類型的境內專業機構,成為A股市場最為閃耀的專業投資力量。
證監會同意3家企業科創板IPO註冊
近日,證監會按法定程序同意以下企業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註冊:天能電池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海優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江蘇浩歐博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上述企業及其承銷商將分別與上海證券交易所協商確定發行日程,並陸續刊登招股文件。
國企混改吹響衝鋒號!83個項目集中推介 總規模超600億元
12月15日,由國務院國資委產權管理局指導,北京市國資委主辦,北京產權交易所承辦的「2020年央企·京企混改項目聯合推介會」在京召開。來自在京中央企業、北京市地方企業共83個擬混改項目、投資合作項目聯袂登場,涉及汽車、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電子商務、旅遊、新型建材等多個行業,項目總規模超過600億元,其中高新技術企業項目數量佔比超過60%。
財政部:國有金融機構及所屬子公司之間不得進行虛假注資、循環注資
財政部發布關於國有金融機構聚焦主業、壓縮層級等相關事項的通知。其中提出,國有金融機構對所屬各級子公司的出資應當依法合規,資金來源應當為真實自有資金。除國家另有規定外,不得以受託管理資金、債務資金等非自有資金出資;以非貨幣財產出資的應當依法進行資產評估。國有金融機構及其所屬各級子公司之間不得進行虛假注資、循環注資,一般不得通過股權質押進行融資。除財務投資外,國有金融機構所屬各級子公司不得反向持有母公司股權,國有金融機構所屬各級子公司之間不得交叉持股。
鄭商所調整動力煤期貨合約交易保證金標準和漲跌停板幅度
根據《鄭州商品交易所期貨交易風險控制管理辦法》第十條規定,經研究決定,自2020年12月18日結算時起,動力煤期貨合約交易保證金標準調整為8%,漲跌停板幅度調整為6%,其中動力煤期貨2101合約交易保證金標準調整為20%。
又有2000億元資金準備殺入市場
熱火朝天的基金髮行市場並未因為年末將至而歇火。數據顯示,11月來,權益類產品募集金額已超過2000億元。本周,更有多名明星基金經理加盟「搶籌」,如泓德基金鄔傳雁、長城基金何以廣等。業內人士認為,這些資金的逐步入市有望助推來年的春季行情。
央行: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 鼓勵支付方式和諧發展
央行就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有關事項公告: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人民幣現金是我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現金在保障公眾支付權利、促進文化傳播及在極端情況下穩定公眾預期等方面具備不可替代的優勢。非現金支付是在現金基礎上的發展。二者兼容共生,和諧發展。
新華微評:讓「靈魂砍價」砍出更多民生實惠
2020年度國家醫保藥品目錄準入談判工作日前啟動,這意味著又一批降價藥品、醫用耗材已在路上。今年以來,國家集採屢屢「靈魂砍價」,讓冠脈支架進入「千元時代」,112個藥品平均藥價直降54%。藥價下來了,民生溫度就上去了。讓老百姓花更少的錢,享受更好的健康產品和服務,期待這樣的「靈魂砍價」更猛烈些,砍出更多民生實惠。
12月15日晚間央視新聞聯播財經內容集錦
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 部署優化政務服務便民熱線 提高為企便民服務效率和水平等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2月1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優化政務服務便民熱線,提高為企便民服務效率和水平;決定在全國實施動產和權利擔保統一登記,助力企業擔保融資;通過《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修訂草案)》,便利和規範企業名稱登記。
會議指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加快服務型政府建設。政務服務便民熱線直接面向企業和群眾,是反映問題建議、促進政府科學決策、推動解決政務服務問題的重要渠道,近年來在為企為民排憂解難上發揮了積極作用。下一步,要按照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針對目前政務服務熱線號碼多、群眾辦事多頭找等問題,推動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優化。對涉及企業和群眾的非緊急政務服務熱線,壓實地方特別是市縣責任,地方設立的政務服務熱線以及國務院有關部門設立並在地方接聽的政務服務熱線,號碼能歸併的儘量歸併,儘可能使用一個號碼,方便群眾記憶和使用,體現一個窗口服務。國務院有關部門要指導支持地方熱線優化工作。會議要求,優化政務服務便民熱線,不僅要方便群眾撥打,更要優化流程和資源配置,強化技術支撐,實現熱線受理與後臺辦理服務緊密銜接,健全接訴即辦和督辦問責機制,確保企業和群眾反映的問題和合理訴求及時得到處置和辦理,使政務服務便民熱線接得更快、分得更準、辦得更實。
為優化營商環境、促進金融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近幾年在部分省市開展了動產和權利擔保統一登記試點,便利企業擔保融資。試點中,民營和中小微企業新增擔保登記業務佔比超過95%、融資金額佔比超過80%。為進一步擴大改革效果,會議決定,從2021年1月1日起,對動產和權利擔保在全國實行統一登記。原由市場監管總局承擔的生產設備、原材料、半成品、產品抵押登記和人民銀行承擔的應收帳款質押登記,以及存款單質押、融資租賃、保理等登記,改由人民銀行統一承擔,提供基於網際網路的7×24小時全天候服務。此前已作動產和權利擔保登記的,不需要重新登記,有關部門要妥善做好存量信息數據移交等銜接工作。對新登記的,由當事人通過動產融資統一登記公示系統自主辦理,並對登記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合法性負責;登記機構不對登記內容進行實質審查。實行統一登記,有助於金融機構全面掌握企業動產和相關權利信息,提升給企業擔保融資的意願。
會議通過《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修訂草案)》,完善企業名稱基本規範,建立企業名稱自主申報制度,規定申請人可自行選取符合規定的名稱,並應承諾對名稱侵權行為承擔法律責任;同時放管並重,規定登記機關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對不符合規定的名稱不予登記或糾正,對名稱產生爭議的可依法起訴或由登記機關調解或裁決。
11月國民經濟恢復態勢持續顯現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國務院新聞辦今天(12月15日)舉行發布會,國家統計局公布了11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數據顯示,我國工業服務業繼續回升,投資消費不斷改善,基本民生保障有力,國民經濟持續穩定恢復。
從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看,投資和消費繼續好轉。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514億元,同比增長5.0%,比10月份加快0.7個百分點,消費升級類商品銷售快速增長。
固定資產投資繼續回升。1—11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6%,比1—10月份加快0.8個百分點。高技術製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繼續加快,衛生、教育等社會領域投資穩步增長。尤為難得的是,1—11月,民間投資同比增長0.2%,增速年內首次轉正。
從生產來看,11月份,生產恢復面在擴展,平衡性在改善。數據顯示,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0%,增速比10月份加快0.1個百分點,41個大類行業中,超過七成行業都實現了增長。服務業生產指數中的8個大類行業7個實現了增長,鐵路運輸、航空運輸、電信廣播電視衛星傳輸服務、金融業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位於60.0%以上高位景氣區間。
經濟逐步恢復的同時,就業民生保障有力。1—11月份,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99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22.1%,11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連續4個月下降。
1-11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6.3%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商務部今天(12月1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11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8993.8億元,同比增長6.3%。11月當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987億元,同比增長5.5%,連續8個月實現同比正增長。
分行業看,1—11月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7044.6億元,同比增長16.1%,佔全國實際使用外資的78.3%。高技術服務業同比增長31.6%,其中電子商務服務、專業技術服務、研發與設計服務、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同比分別增長43.9%、35.1%、93.6%和53%。
亞洲減貧報告:亞洲減貧中國貢獻突出
博鰲亞洲論壇今天(12月15日)發布《亞洲減貧報告2020》。截至2019年,按照每人每天1.9美元的貧困線標準衡量,大部分亞洲發展中國家的貧困發生率已降到3%以下。中國的絕對貧困發生率到2019年已趨近於0%。
天問一號探測器距離地球超過1億公裡
截至14日21時,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44天,距離地球超過1億公裡,距離火星約1200萬公裡。後續,探測器還將進行數次軌道修正,明年2月中旬接近火星後,實施「剎車」制動進入環火軌道,為火星著陸作準備。
青島至南京天然氣管道正式投產
青島到南京的青寧天然氣管道今天(12月15日)正式投產,管道全長536.2公裡,設計年輸氣量72億立方米,投產後將有力提升環渤海和長三角地區天然氣資源互保互供能力。
中國三峽集團成為北京冬奧會官方合作夥伴
今天(12月15日),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成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帕運會官方發電合作夥伴,這是北京冬奧組委今年籤約的首個第一層級贊助商。截至目前,北京冬奧組委已籤約贊助企業38家。
經合組織公布二十國集團經濟數據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14日發布公報說,中國是唯一一個經濟連續兩個季度實現增長的二十國集團成員。
公報說,今年第三季度,二十國集團國家經濟顯現強勁復甦勢頭,整體國內生產總值環比上漲8.1%,但仍比去年第四季度新冠疫情暴發前的水平下滑2.4%。
經合組織:中國是G20裡唯一兩季度連增
與去年第三季度相比,二十國集團整體經濟仍萎縮2%。中國經濟實現了第三季度同比4.9%的正增長,中國也是唯一一個實現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經濟連續增長的二十國集團成員。
多國人士:中國經濟發展趨勢強勁
多國人士積極評價中國在抗擊疫情和經濟發展方面取得的成就,認為中國經濟發展趨勢有利於世界經濟的復甦。
(文章來源:東方財富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DF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