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四川樂山警方接到數起群眾報案,有人冒充學校老師,在家長群裡實施詐騙。類似的案件,還在全國各地發生。今天,就讓小編帶您了解一下這個騙術的套路,一定要小心啊!
大家可能很納悶,騙子是怎麼能潛入家長群,並冒充班主任老師,實施精準詐騙的呢?在這個案子中,不法分子會以「網遊」為切入點,主要分三步走。
第一步:送皮膚
遊戲皮膚,通常被認為是玩家實力的象徵和炫耀的資本。想要弄到全套、稀有皮膚,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普通學生玩家因消費能力、遊戲時間有限而很難到手,所以內心深處對遊戲皮膚充滿渴望。
不法分子就利用了這種「渴望」,放下誘餌。玩家往往可以在公屏中看到某些「遊戲高手」贈送遊戲皮膚的公告:
「收徒弟咯,乖的送皮膚」
「大神帶隊,3q2加就送皮膚」
「一起上分,贏就送皮膚」
這瘋狂送皮膚的陣勢,莫非是土豪大佬心情好,隨意撒錢?心不心動?
然而隨著對案件的深入研判,我們發現,一旦學生(玩家)相信這些信息,家長們離被騙就不遠了。
第二步:套身份
一開始,騙子會以「遊戲高手」或「遊戲大佬」自居,套取學生玩家的信任,讓學生提供諸如QQ帳號等網絡虛擬身份信息,以及所希望得到的遊戲皮膚種類。
個別騙子也會施以「小恩小惠」,讓學生玩家徹底信任,從而失去防範心理。
當取得學生玩家的信任後,騙子會進一步獲取這些學生玩家的網絡虛擬身份信息,如即時聊天工具的帳號、密碼、註冊手機號碼等等。
第三步:施詐騙
騙得學生玩家帳號密碼等各類信息後,騙子便開始著手實施詐騙。他們先是登錄該帳號,通過與同學或家長的微信聊天獲取家長群的群名片,然後用自己專門用於作案的微信號加入該群。
進群後,騙子將自己入群微信號的頭像及暱稱,都改為與班主任微信號一模一樣的頭像,萬事俱備,準備作案。
在實施詐騙時,騙子一般會選擇上課時間。因為這個時間段,老師往往在上課,沒有時間看微信群聊,從而不易穿幫。他們的名目通常都是所謂的補習費、資料費等,說起來像模像樣,令家長難以分辨。
等到老師或家長發現端倪時,為時已晚,騙子早已騙到了很多家長的錢財並迅速退群。
經過對系列案件的縝密偵查,四川樂山警方在廣東警方的大力配合下,最終於2020年11月在廣東將該案1名主要犯罪嫌疑人捉拿歸案並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案件還在進一步深挖中。
全國中小學生的群體非常龐大
騙子利用少數學生沉迷遊戲的心態
施以小恩小惠騙取帳號
進而利用家長們不敢質疑的心理
很短時間就能騙完一個班級群
請各位周知此類騙局套路
校方避免使用聊天工具收費
孩子不要隨意透露帳號密碼
家長們見到收費通知
要認真查看,謹防上當
來源 公安部網安局微信公眾號
編輯:李拓
流程編輯 邰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