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陰性血,是大家口中的「熊貓血」,今年31歲的河北省滄州市東光縣小夥兒高李真就是這樣的血型。12年來,他堅持無償獻血8000毫升,保持著滄州市捐獻「熊貓血」最多的紀錄。他先後獲得河北省稀有血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銅獎、河北省無償獻血奉獻獎(稀有血型)太行之星獎等多項榮譽稱號。
高李真展示自己的榮譽證書。陸謙 攝
獻血後才知自己是「熊貓血」
「祝賀你小夥子,又獲得了兩項大獎,希望你的血液能救助更多人……」日前,滄州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員將「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銀獎」和「河北省無償獻血奉獻獎(稀有血型)太行之星獎」的證書,送到了東光縣南霞口鎮西孫村高李真的家中。
說起高李真無償獻血的事,時間還得回到2008年。一天,他和朋友到南皮信合商廈購物時,看到商廈門口停著一輛採血車,出於好奇,他上車獻血400毫升。
「回來後,有人說獻血好,有人說獻血不好。」高李真說,他沒有感覺哪裡不舒服,反而覺得挺輕鬆,就想有機會再獻血。
第二年春天,高李真再次獻血時,工作人員告訴他,血型是Rh陰性,屬於比較稀有的血型,就是人們常說的「熊貓血」。長這麼大才知道自己身上流著「熊貓血」,高李真覺得很驚奇。他牢牢記住了工作人員的話:「1000個人中只有3個人是Rh陰性血,非常稀少。」這堅定了高李真堅持無償獻血的信心,「既然我的血這麼珍貴,更應該多獻一些,幫助更多的人。」從此,他走上了無償獻血之路。
為獻血兩年減重35公斤
「你看我身份證上的照片像我嗎?」採訪中,高李真笑著把身份證放在桌上。看著身份證上的照片,再看看眼前這位小夥子,簡直判若兩人。
原來,為了保證血液質量,高李真利用兩年時間,從120多公斤減到85公斤。
「有一次我去獻血,被工作人員婉拒了。」說起這事,高李真至今還覺得有點不好意思。他說,工作人員檢測後發現,他脂肪血、血脂高、轉氨酶高,不能提供合格的血液。他覺得臉上發燙,灰溜溜地回了家。從此,他便下定決心減肥。
首先是調整飲食結構。早晨吃兩個雞蛋;中午吃炒菜,一個饅頭或一小碗米飯;晚上只吃生西紅柿。這些,對一個120多公斤的人來說,太少了,他每天餓得發慌。「第一個月效果不明顯,就瘦了約兩公斤。第二個月見效明顯,足足瘦了10公斤。」
「一個朋友告訴我,晚上吃西紅柿能減肥,我整整堅持了兩年。」高李真自豪地說。最初買西紅柿,他一次就是一筐,餓了就吃西紅柿。夏天西紅柿熟透了比較好吃,冬天就不一樣了,外面看著紅了,裡邊都是青的,特別難吃。有好幾次,他都因為難吃,把西紅柿從窗戶扔出去。「路過賣西紅柿的攤位,我連看都不想看一眼,家裡西紅柿炒雞蛋,我一口都不吃。」高李真說,真吃頂了。
就這樣,兩年來他多次推掉聚會,偶爾參加也只吃素菜,終於將體重減下來。如今,身高185釐米的高李真,體重85公斤,身體各項指標也恢復正常。
只要身體允許會一直獻血
在高李真看來,無償獻血既能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又能救治他人,可謂兩全其美。因此,他一堅持就是12年。
高李真的電子無償獻血證上顯示:從2008年6月10日至2020年6月16日,每隔六七個月,他就獻血一次,每次獻全血400毫升。一共20次,獻血量共計8000毫升。
據了解,滄州市每年大約有7.5萬人次獻血,有的人累計獻血數萬毫升。高李真似乎不太顯眼。可事實並非如此。普通獻血者除了捐獻全血,還會捐獻血小板,兩次捐獻血小板的間隔期僅為14天。但是,因為「熊貓血」非常稀有,而且輸注紅細胞時需要區分Rh陰性或者Rh陽性,所以血站一般建議「熊貓血」擁有者捐獻全血,而兩次捐獻全血的間隔期為6個月。這樣一來,「熊貓血」的獻血次數和血量會相對少一些。
如今,在高李真的影響下,他的母親張俊芹也加入到了無償獻血的行列中來。不僅如此,他平時還跟親戚、朋友宣傳無償獻血的好處,鼓勵他們獻血。
「我血型稀有,身體健康,就應該去獻血助人。今後,只要身體允許,我會一直捐獻。如果有患者需要我的血,我會隨叫隨到。」高李真說。
作者:韓學敏 李靜 陸謙
來源:東光縣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