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沒和業委會協商,把公共車位抽籤分配,沒抽的業主不滿

2021-01-16 騰訊網

小區的公共車位是屬於全體業主所有,停車費在扣除掉基本的運營管理後,也是需要上繳到業委會方面去的,這部分收益是可以用於小區的公共設施維修,不過許多小區的公共車位也沒多少,到底要租賃給哪位業主使用,這就是比較有爭議的地方。

在欽州有個小區是用抽籤來分配的,業委會成立後想要改革收費方式,結果物業沒和業委會協商又開始抽籤了,業委會還呼籲業主不要去抽,現在是有部分去抽到車位,有部分沒抽的業主也不滿,要求物業重新抽籤,我們一起來看看。

事情是這樣的,位於欽州的藍天麗都小區,總共住有750多戶家庭,小區內的公共車位就196個,遠遠不能滿足業主的停車需求,為了避免小區內車輛擁堵的情況,一直以來物業都是以每半年抽一次籤的方式,把車位分配出去給業主使用。

在2020年小區也成立了業委會,對於公共車位怎麼使用的問題,業委會是準備學習周邊的小區,重新改革公共車位的收費制度,讓業主能有效使用公共車位,也把提議和物業說明了,然而物業在沒和業委會協商的情況下,還是和以前一樣抽籤分配。

物業是在12月18號出的抽籤通知,26號就正式把車位抽籤出去,當時業委會也在呼籲其餘業主不要去抽籤,有部分業主是沒有去抽,還有些業主是去抽籤了,由於抽籤的數量太少,中獎的概率也很高,現在車位都已經被分配出去了。

現在沒去抽獎的業主不滿,質疑物業抽籤流程不合理,後面在和物業多次溝通後,物業答應可以重新抽,但是新的問題又來了,已經抽到車位的業主不同意,堅持要按26號抽獎結果來分配車位,而業委會也不同意抽籤,想要改革車位的收費制度。

目前業委會還在呼籲業主能支持改革制度。

小結

從公共車位的情況來說,其實也沒有必要改革收費制度,現在按照抽獎來分配是最為合理的,所謂的改革也就是多收錢罷了,無非就是停多久收多少,又或者是不限量收管理費,確實在利用率上是會增多,畢竟抽籤到的也不可能24小時停。

不過再怎麼改革收費,車位的數量都是擺在那裡,到時業主都要停公共車位,而不是去停到地下車位,小區就容易演變成亂停車的情況,還不知業主要炒成什麼樣子,要我說還是維持抽籤分配好,沒抽到的業主也沒異議,大家對此怎麼看?

相關焦點

  • 小區物業私畫車位擋住消防門 部分停車位已被擦除
    陳立新攝  戴女士家住湖裡區金色陽光小區,近日,她來電反映,在沒有經過業主同意的情況下,物業私自畫了多個停車位,有的甚至阻擋了消防門和消防栓。  戴女士說,這些私畫的車位是5月初發現的,有些擋住了消防栓和消防門,有些設置在拐角處,屬於視覺盲區,正規車位的業主開車經過時要很小心,也導致相鄰的正規車位停車不方便。
  • 2021年1月1日起,業主可享有兩項小區公共收益
    物業管理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相信很多業主對於自己小區的物業都非常不滿意,但是又無可奈何。有的小區存在管理差、亂收費的現象,所以很多業主都希望取消物業,實現業主自治。為了規範物業管理,目前國家也出臺了新的政策來保護業主的權益。從2021年1月1日起,業主可享有兩項收入,這些收入可抵扣部分物業費。讓我們一起來看看2021年1月1日即將生效《民法典》都有哪些調整吧。
  • 事情沒這麼簡單
    為解決小區內車輛亂停亂放現象,今年10月16日起,陽光國際公寓施行了門禁管理制度,禁止沒有車位或非本小區的車輛進入。可自從管理制度實施以來,業主們的意見更大了。 「我家有兩輛車,但只有一個停車位,自從小區設置門禁管理後,另一輛車子就開不進來了。」業主樓女士說,和她一樣的人還有不少,購房之初,大多數業主都只買了配套的停車位。
  • 業委會攜手物業管好小區,西安綠地世界城「持家有道」
    文 | 三秦都市報 宋雨2019年11月,在經過了90天的業主大會後,黃勝利再次當選西安綠地世紀城A區第二屆業委會主任。在首個三年任期內,小區業委會累計收回公共收益317萬元,為破解小區管理難題,提供了實踐樣本。在物業與業主矛盾頻發的當下,作為基層社會治理的業委會,應該承擔哪種角色?
  • 物業的好日子到頭了?2020年新規,小區的這些收入應該歸業主!
    有的人則抱怨道,自己小區的物業不僅沒能做好小區的出入人員管理、消毒防控工作,還在這種特殊時期提出要漲停車費,以至於不少業主要成立業主委員大會,換掉物業公司。 不過也有人說,業主委員會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就算投票通過了,原來的物業就是不走,業主也拿他們沒辦法。
  • 泉州柏景灣小區發放紅包 業主排隊領取分紅
    業主許先生說,以前只是在媒體上看到外地小區業主能夠領到分紅的報導,沒想到這樣的好事能發生在自家小區。記者走訪看到,該小區每個棟樓的出入口和顯眼位置,都貼有由業委會公布的返還公共收益方案公示,還有所有業主的投票情況及分配金額。通知稱,經業委會委員商議,小區業主投票通過,小區公共收益將拿部分收益以現金方式按業主戶數分發給廣大業主。
  • 天鵝湖三期業委會2020年年終總結
    第一屆業主委員會成立至今,已經履職近一年了,在廣大業主的鼎力支持和配合下,在監事委員會的監督與鞭策下,業委會全體成員認真盡職為小區服務。於是,2020年8月,業委會的副主任陳國林又帶著委員曾向、李明紅頂著烈日,先後到市規劃局、國土資源局、城鄉建設局等政府部門調取了小區規劃圖、紅線圖、樓層平面圖、物業用房、人防車位等基礎資料,目前,小區資料還有相當一部分沒有交接過來,在2021年,我們會繼續跟進這項工作。
  • 小區裡有了80後業委會主任、90後物業達人、00後志願者——
    ■本報記者單穎文  最近家住虹口區凱虹家園的居民發現,小區多年的「頑疾」——需要靠糞車來抽糞的化糞池,終於疏通了。原來,這是凱虹家園業委會、物業、居委會中的幾個年輕人,經多方諮詢,最終借鑑「微創手術」方式解決了「老大難」問題。「年輕人就是腦子活!」在小區業主群裡,一位老者點了大大的贊。
  • 業主「被同意」物業費漲價 一石激起千層浪
    11月10日,碧水公寓業主委員會就是否與原物業公司續籤,是否同意小區物業費用上調等事宜,起草了一份物業服務意見表,並通過登樓的方式,徵求業主意見。但就是這份物業服務意見表引起了居民不滿,居民認為,這份意見徵集表格將續籤和漲價兩方面的事混為一談,對居民進行了誤導。「在意見徵集欄涉及續籤、招聘,我當時覺得原物管跟我們都比較熟悉,所以就同意了續籤,並不涉及物業費的調整啊。」
  • 物業客服答業主問
    答:物業管理費主要用在小區內各公共設施設備(電梯、消防監控、供水供電設備)的日常養護、維修及公共清潔衛生和環境綠化的維護等方面;物業管理公司將每年向業主公布一次物業管理公司對本小區收繳與支出的帳目,屆時您可以詳細了解物業管理費是如何花銷的。 7、業主有權審查物業管理企業的收支嗎?
  • 業委會2020年工作總結暨2021年新年致辭
    在這辭舊迎新的重要時刻,我們瓊苑廣場業委會向大家送上最美好的祝福和最誠摯的問候。2020年是如此不平凡的一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我們感受到了中國人的團結與堅強。2020年,我們的小區也像國家一樣經歷了許多風雨,回顧這一年來業委會的工作和小區的變化,有可喜的,也有不盡如人意的,現向業主們匯報一下今年主要工作情況。
  • 德州勝利凱旋花園小區上演「搶車位」,業主很煩心,物業很撓頭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見習記者 馬雪平 實習生 錢百惠8月28日,壹粉「筱蕾」通過齊魯晚報·齊魯壹點情報站反映,德州勝利凱旋花園小區負一層停車場內有大量非機動車亂停亂放,侵佔了私家車位和公共通道,給部分業主停車造成了極大不便,並且存在安全隱患。
  • 一線工作法「破」頑疾 更換物業「還」美好小區
    事實上,該小區曾在2014年與2016年先後召開兩次業主大會、籌備成立業委會,但由於曾經的市政規劃與開發商的遺留問題造成業主對各方存有疑慮,加之業主彼此不了解,互相缺乏信任,導致業主意見無法統一,業委會選舉尚未進入正式投票環節就宣告「流產」。怎麼辦?「我們下定決心,一定要成立業委會」,2019年,月亮灣社區黨委書記姚紅梅和工作站其他成員在心裡種下這個計劃。
  • 物業客服經典回答,從容面對業主的各種問題
    答:物業管理費主要用在小區內各公共設施設備(電梯、消防監控、供水供電設備)的日常養護、維修及公共清潔衛生和環境綠化的維護等方面;物業管理公司將每年向業主公布一次物業管理公司對本小區收繳與支出的帳目,屆時您可以詳細了解物業管理費是如何花銷的。 7、業主有權審查物業管理企業的收支嗎?
  • 未籤物業合同,就可不繳費?法官:如不滿前期物業,業主有權更換
    N 海都記者 陳晉 李琪 通訊員 餘玲 胡麗麗住上新房是件開心事,但因各種原因拒交物業費的業主也不在少數。福州一男子就對開發商委託的物業不滿,不認可物業費繳納標準,同時認為未直接與物業公司籤訂合同,十多年來一直不願交費。
  • 龍海市祥雲豪庭小區第二屆業主委員會2020年工作總結
    圖為業委會詹主任和服務中心候主任配合紫雲社區居委會安排疫情防控工作業委會召開微信會議,商榷抗疫對策,並聯合業主服務中心做好小區疫情防控管理。1、對進出人員做好登記和體溫測量,抓好對從中、高風險區域進入小區人員的排查,配合社區做好防控調查。2、協調業主服務中心做好小區各項消殺工作,確保沒有遺漏、不留死角。
  • 業主無權坐電梯,咋回事?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包力 通訊員 吳奕盈 鄭樂琦三名業主因未交電梯更新眾籌款,被物業公司及業委會採取梯控措施,禁止使用新更換的電梯。三名業主遂將物業公司及業委會告上法庭。12月22日,記者從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法院獲悉,法院認為,三名業主作為共有所有人,應負擔共有電梯的更新眾籌款。物業公司及業委會要求作為三名業主繳納電梯眾籌款,並未違反法律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