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單穎文
最近家住虹口區凱虹家園的居民發現,小區多年的「頑疾」——需要靠糞車來抽糞的化糞池,終於疏通了。原來,這是凱虹家園業委會、物業、居委會中的幾個年輕人,經多方諮詢,最終借鑑「微創手術」方式解決了「老大難」問題。「年輕人就是腦子活!」在小區業主群裡,一位老者點了大大的贊。
「讓青春力量登上大舞臺,讓老城區煥發新活力。」在共青團虹口區委書記徐雪琛看來,凱虹家園的故事是今年虹口區「青年『三進』」行動的一個縮影。他介紹,在居委會來了年輕人、團市委鼓勵年輕人「進業委會」之後,共青團虹口區委又號召青年「進物業」「進居民區」,以黨建帶團建,在今年推出全市首個也是唯一一個「青年『三進』」行動。他感到,要讓青年更好地參與社區治理,業委會、物業、居民區缺一不可,當「三進」與居委會形成聯動,更能形成青年合力的閉環,為社區治理提供更好的「年輕方案」。行動開展半年來,已在全區8個街道全覆蓋。
80後成骨幹,協同「作戰」成效初顯
隨著人們觀念的變化,尤其是公益理念的增強,越來越多的青年意識到社區治理是「靠大家一起出力,才能獲得美好生活」。徐雪琛介紹,目前,虹口區各街道物業、居委會、業委會都吸納了一批年輕人。從年齡結構看,由於社會閱歷相對豐富、專業技術相對紮實,80後成為骨幹,擔任了業委會主任、物業重點崗位負責人等社區管理要職。
凱虹家園新上任的業委會主任楊鏡仟就是一名80後。平時從事建築設計與城市規劃工作的他,因為有專業技能,在小區中頗有「人氣」。上任後,他將自己的專業知識「賦能」社區微更新,對於居民反映突出的車位緊張問題,他設計出既不破壞綠化、又能解決停車的改造方案,還拿出效果圖徵詢意見,得到居民廣泛支持。在改造時,部分小區車輛需停在馬路邊,通過與居委會、街道房辦中「青春力量」的協作溝通,最終解決了這一棘手問題。
90後加入、00後接棒,業務範圍越來越廣
除了中堅力量80後,90後也大量加入社區治理隊伍。比如,在涼城新村街道就有一群被稱為「小秘書」的90後青年社工,專門解決業委會運行中的熱點、難點、痛點。記者了解到,這是涼城新村街道近期原創的「業委會執行秘書」一職——由各居委會著力培養一名青年社工,成為既懂業委會、物業管理知識,又具備一定組織協調能力的專業人員。當物業、業委會、業主之間產生矛盾時,他就作為公平公正的「第三方」進行調停,為社區治理探索新路徑。
同時,還有一批00後已經接棒。江灣鎮街道青年志願者陳宗盛兄弟都是00後,在疫情防控期間,他們最早一批報名參加了口罩預約登記、居民體溫測量、返滬人員報備等工作。陳宗盛說,父親一直在工作之餘從事志願服務,兄弟倆從小耳濡目染,自己也想為社區付出。
疫情的來襲加速了「青年『三進』」的落地,隨著復工復產復市的有序恢復,除了小區管理,這一行動輻射面進一步推廣,涉及創業指導、「四史教育」宣講等。比如,廣中路街道華創創業服務中心組織了一批優質導師進社區,向居民特別是年輕居民提供創業指導服務。再如,四川北路街道組建了「川域青流」青年突擊隊,成為轄區內57處紅色點位的「四史教育」宣講員。同時,「青年『三進』」的參與者也從社區居民、公務人員拓展到轄區內更多組織。比如,歐陽路街道轄區內的「兩新」組織盛運建築團支部青年,通過與各方共商共議,將郵電小區一處「雜草垃圾集中營」改成了環境宜人的小花園。
共青團精準服務,建起「聯誼會」和「顧問團」
日前,由共青團虹口區委牽頭,「虹口區青年業委會委員聯誼會」正式成立。徐雪琛坦言,幾位年輕的物業、業委會委員曾向他反映工作中遇到一些阻力,他發現不少是共性問題。通過團區委搭建起聯誼會,相當於為他們成立了「互助小組」,讓大家在聯情聯誼的同時,通過交流學習找到解決途徑。
與「聯誼會」同時推出的,「青春顧問團」也正式上線。團區委通過整合各方資源,針對社區治理中的重點領域,首批招募了57名青年專家,涉及法律服務、電梯維保、工程服務、物業服務、電力服務、燃氣服務、金融服務、醫療服務、新聞媒體等行業,及時為「三進」青年提供專業化的公益服務。
徐雪琛表示,無論是組織「三進」青年,還是建起「聯誼會」和「顧問團」,都是希望通過共青團的組織號召與精準服務,讓各界青年發揮自身優勢,更多地投身到社區治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