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的錯位:水墨與油畫的界限消失?

2020-11-28 網易

(原標題:繪畫的錯位:水墨與油畫的界限消失?)

「當下,一些藝術家開始自覺的立足本土文化傳統文脈,創造屬於我們自己的當代藝術,比如,用油畫甚至影像、裝置創作的藝術家們,在回望傳統,從傳統中尋找資源進行轉換,另外一方面,用傳統題材創作的藝術家開始向西方開放,兩個選擇,兩種不同的表現,都說明了這樣一個問題。」批評家皮道堅在談到現在的藝術創作時這樣說到。

確實,細心地觀察時下的繪畫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油畫的創作越來越像中國畫,不管是畫面中的書寫性筆觸還是具有傳統意味的形式,另外一方面,作為正統中國畫的水墨創作,繪畫性變得越來越強,作品中出現日趨明顯的觀念性表達。

這兩條分屬不同文化系統的藝術類型卻向著彼此發展,對於當下的繪畫或者當代藝術來說意味著什麼?是一種新的藝術形式或者思潮將要產生?亦或者僅僅只是一種巧合?

油畫的傳統化傾向

遊走於當下眾多的展覽和藝博會中,感覺有這樣的一種趨勢在逐漸的顯現,那就是在油畫的創作中出現越來越多的傳統文化的氣質,書寫性的筆觸,表現性的手法,具有文人氣息的山水等等,甚至有的時候會出現一種幻覺,這是一張「中國畫」而不是油畫,比如周春芽的「桃花」,嶽敏君的「迷宮」,張小濤的「山水」,何森版的「宋畫」,尹朝陽的「紅石」等等。


周春芽《仿石濤畫》 200×150cm 布面油畫 2015

周春芽最新個展「始終是開始」中呈現的作品,這些新作中不乏「園林」、「松石」、「四王」、「四僧」等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所在,其中一幅《仿石濤》更突出,主要由石濤作品《自寫種松圖小照》轉換而來。作品中周春芽將《自寫種松圖小照》中坐著的石濤轉換成了自己坐在那兒;將石濤種的松樹轉換成了當下的樹;石濤周邊的景物轉換成了藝術家所見的何園片石山房的風景……周春芽通過對中國古畫的轉化和改變,將「此」物象轉換成「彼」物象,從而讓觀眾對事物被改造前後之間的關聯性產生聯想和獨自判斷。在周春芽看來,現代與古代「截然不同的只是表面,人性的東西是永遠不會變的。」

藝術家何森2005 年以來的創作,就比較有代表性,乍一看是古代「山水畫」,細看的話卻又有所不同,傳統繪畫尤其是宋畫被他臨摹、複製,一種是根據中國傳統大師某一幅水墨畫作品直接地用油畫臨摹到他的畫面中,複製的過程基本上是消泯了油畫語言的特徵,儘量地仿真,包括題款、印章等。比如徐渭的《牡丹》《水墨花卉卷》等。創作中他對原作的本色稍作篡改,主觀地憑添了他想像的色彩,有點兒時尚的意味,遠遠看去,除了尺幅的放大外,更像是廣告噴繪的效果。另外一方面,他將經典的摹本分為兩部分臨摹,一部分是仿真,另一部分顯露些油畫的斑駁筆觸,如馬遠的《十二水圖之雲生滄海》等,畫面呈現出水墨與油畫語言並置的質感差異,更像是他摹本的手跡。


  何森 《行走在風雨中》 布面油畫 220X250cm 2015

為什麼會選擇以這樣的方式創作,何森之前在接受雅昌藝術網採訪時表示:「『85』以後,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嚴重受到西方的影響,這是個好現象,但發展到一定階段,我們都曾反思,什麼是屬於中國文化,而不是我們學習西方,只加入中國的符號。我的創作,讓觀眾看到作品時,不只認為它是一件利用傳統繪畫圖示來進行油畫創作的作品,而是從繪畫角度來說,它本身就是一件好作品。簡單來說,我希望觀眾能夠花一些時間來看我的作品,不僅看畫面的內容,還關注到繪畫本身。」


 張小濤 《深水區No.3》亞麻油彩 150x250cm 2014-2015

藝術家張小濤的創作也運用了很多傳統的元素,比如他的「潰爛山水」系列,書寫性的筆觸營造出一種腐爛、潰爛的效果,是對政治的一種隱喻,用一種微觀的、病理學的角度來呈現當下的社會問題。他在談到時表示:「我一直很好奇中國山水畫為何千年綿延?沈括以為山水畫就是「心眼」,方寸之間納天地,也是微觀和宏觀之間的轉換,繪畫成為了觀看世界的獨特通道。古人其實很超前,他們關心的是怎麼畫,而不是畫什麼。」

水墨畫與西方繪畫的進一步融合

與油畫領域相對應的是,在水墨畫的創作中,向西方繪畫的學習和借鑑也變得越來越巧妙和柔和,比如現在的一些作品形式與趣味既帶有典型的古典情調,又糅合了西方現代藝術形式要素繪畫強化了對圖像、符號原型的依賴,在題材上訴求於某種傳統物質文化符號與現代器具之間對接方式,蓄意在畫面中營造一種非邏輯的歷史時空交錯關係。從技術層面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傳統中即興式的抒寫性激情,誇大了手法上的製作性,將勾勒物象與暈染層次的技巧視為某種手段而非對象本身。尤其是在色彩運用上,畫家更注重於品味的提升。使用的顏色品類較多,也不排斥對西洋色彩的使用,色調處理上不再嚴格遵循隨類敷彩的固有模式,尤其注重環境色的表現效果。


雷苗 《百寶箱》(左) 張見 《風景》

色調層次與虛實關係等注重對空間的營造,繪畫追求的精神不再是明確主題的客觀性再現,去自然化的超現實主義表現方式,體現了一種古典人文與現實世界的交錯感,雖然客觀上趨向迎合現代視覺經驗中的形式與時尚審美要素,但這些創作畢竟是一種根植於傳統紙本圖繪的創作方式,甚至在創作母題上也無法與傳統題材揮別,作為中西文化對流的產物,它集中反映了一種遊弋於傳統與現代之間的妥協與折衷性。

藝術家徐累的創作就非常具有代表性,材料傳統,形制現代;遠離時代的「意識形態」,卻反映了普遍的人性困境;以現代「觀念」命題,看上去又符合傳統藝術的精緻樣式。如他的最新作品《節度使》結合了帕提農神廟中馬的浮雕形象和唐代韓幹的《照夜白》圖像,用重影和X光透視骨骼的方式將「馬」放置在木質畫框中,採取古代長卷形式,時間的維度變化可以直觀地被感知;又如裝置《移山》和畫作《天淨沙》與貝律銘設計的蘇博內庭假山石相映,與博物館實景形成彼此觀照的視覺場域。


 徐累 《節度使》局部 絹本、木板雕刻 2015


《疊像》系列

畫稿《疊像》系列徐累以往作品的圖像為文本,經過反覆印刷,將不同畫面重疊在一起從而形成一種不同於西方透視、也不同於中國透視的複雜圖像,來說明第三種透視觀點,這種透視觀點,影射了「空間」,也疊合了「時間」的隱喻,可以說是關於時空的推演,無序的,又是有內在規律的。

文化自信的表現?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當代藝術經歷了學習西方現、當代藝術的過程,從顛覆傳統和全盤西化,到今天似乎我們能心平氣和的觀看自己的藝術史傳統,所以在批評家皮道堅看來,繪畫出現這樣的變化是我們自身文化轉變的邏輯結果:「二十世紀以來的中國文化一直受西方文化的衝擊,但在新世紀以後文化的現狀發生了大的變化,原來我們在西方文化衝擊下逐漸地消失、淡漠的自信逐漸地回來了,油畫藝術家用傳統的素材創作,傳統的藝術家吸收借鑑西方的手法、觀念,我覺得這都是這樣一種文化自信心的表現,文化主體性意識加強的一種表現,這是很自然的事情,也是一個很好的現象,這是我們自身的文化由傳統向現代轉換的一個邏輯結果。」


 楊勳 《空—光的外化No.1》布面油畫 169x300cm 2015


 屠宏濤 《野茫茫》 布面油畫 210×320cm 2012

批評家魯虹也有同樣的看法,他從水墨藝術家創作的角度為我們分析到:「大多數從事水墨畫探索的藝術家對西方現當代藝術的借鑑,乃是為了突破呆板、僵化、陳陳相因的水墨畫表現規範,進而找到某種表達的突破口。完全可以說,他們一方面在西方現代藝術的批判吸收、改造重建和促使其中國化上做了大量工作;另一方面利用現當代意識重新發掘了傳統藝術中暗含的現當代因子,而這一切對促進古老畫種的現當代轉型,並為新水墨畫的發展創造了無限的可能性,具有無可估量的作用。」


 武藝 《春組畫 七》紙本水墨 45cm×34cm 2014

確實如此,曾幾何時,我們反思歷史傳統,只是從中找到一些「四大發明」的符號,「道、易、禪」的空洞玄學,而沒有真正通過對歷史的思考,去找到關於未來道路的啟示:從中找到今天的中國人在一個劇烈變革的時代,如何在藝術中去呈現這種漫長的煎熬、抗爭的心靈史歷程。

一種新的繪畫藝術正在醞釀?

「將中國傳統文化的圖像與符號引入今天的油畫的最為根本的原因還是藝術家試圖擺脫西方觀念邏輯的一種努力,藝術家們試圖通過題材與資源的改變來破除西方繪畫史導致的慣習。這不是說讓油畫或丙烯『中國化』,而是意味著讓繪畫獲得更多的可能性,一種新的母題對象很容易改變之前習慣的表現方法與技法,當新的資源和觀念暗示不斷湧現的時候,繪畫有可能出現新的問題和方法要求,事實上,這個局面正在形成。」批評家呂澎在談到上述現象的原因時這樣講到。

水墨與油畫向彼此發展的現象很容易被看做是「傳統」回歸的一種表現,但僅僅是這樣就顯得太過片面:「這樣表述容易使我們的判斷不準確,比如何森的創作,只是選取了中國傳統繪畫的符號、山水、茅屋等等,他的方法、材料跟國畫完全不同,他表現的是油畫語言的可能性,國畫看上去似乎朝著符號、比較強烈的色彩等西畫的方向去做實驗,也要看具體情況,我們不能簡單的說水墨畫家在向西方靠攏,那只是一個表面現象。」呂澎這樣講到。

藝術家張小濤也有同樣的觀點,出現這種現象不是回歸傳統,而是對傳統的重新發現:「回歸有可能是保守的,只是簡單的複製和挪用是比較膚淺的商品畫,傳統當中有新的基因被激活,給我們帶來新的啟發,這是對的,我們回不到傳統,那是農業社會的美學和哲學,對於我們今天來說,重要的是要明白他們的方法、語言體系和思維系統是怎樣的邏輯和結構。這是當代藝術比較自覺的發現,繪畫的觀念性和傳統文脈是同步的,也是當代繪畫成熟的標誌。」


  沈勤 《春·二》紙本水墨 57.5x67.5cm 2015

檢討今天的藝術,會發現借用西方的理論來清場是一個無效的路徑,因為中國今天的語境與西方相去完全不同,沒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理論與方法可以系統借鑑,中國藝術家的基本出發點仍然是自己的社會、自己的現實與自己的文化。


  冷廣敏 《空蘭草》 布面丙烯綜合材料 150x120cm 2015

就如同策展人呂澎觀察到的那樣:「我在幾年前就在何森的工作室裡看到了他對古代繪畫的重新理解;在上海MOCA的一次展覽會上,我看到曹敬平借用傳統的繪畫方法對油畫的實驗;我一次次地在周春芽的工作室裡翻閱那些涉及古人的畫冊;在歐洲國家的旅途上,看到張曉剛在翻閱《左傳》;在朋友的口中,聽說方力鈞在收藏那些古人的繪畫;在常州或者在路上,我與洪磊經常給我講述關於江南和園林的故事;在曾梵志的院子裡,看到了不少從江浙一帶買來的石頭與墩子……」

當代藝術經過三十年的發展,我們會發現一些受西方藝術影響的觀念繪畫,再往前推進變得越來越困難,原因在於資源的匱乏。所以,將中國文化資源納入繪畫實驗,不過是一種靈活而具體的觀念表達,中國藝術家設置了不同於西方藝術家的出發點,其產生的趣味與使用的技藝就有可能出現明顯的差異。所以真正的問題不是哪一種風格方法和路數,真正的問題是「繪畫」本身,「繪畫」在今天究竟意味著什麼?油畫越來越像中國畫,中國畫越來越趨向觀念藝術,看起來是繪畫的錯位,但本質上是繪畫自律的體現。

(文章來源:雅昌藝術網)

本文來源:網易藝術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快訊丨墨與玩文禎非、非預設藝術工作室水墨實踐展在深圳紅立方...
    此次展覽展出藝術家文禎非40幅水墨作品及非預設藝術工作室的水墨影像、裝置作品,展覽將持續至12月2日。  本次展覽名為「墨與玩」,突破傳統水墨創作形式,展出文禎非創作的當代水墨作品和非預設藝術工作室具有超現實主義又不脫離現實的裝置作品,現實物體的分解後再重建,剖析精神文明在物質文明上的寄託。
  • 西方頂級繪畫的最高成就圖集|畫家|肖像畫|油畫|風俗畫_網易訂閱
    在審判時,辯護師讓被告在眾目睽睽之下揭開衣服裸露軀體,並對著在場的501位市民陪審團成員說:難道能讓這樣美的乳房消失嗎?最後,法庭終於宣判被告無罪。19世紀法國畫家熱羅姆以此為題材畫了這幅油畫《法庭上的芙麗涅》。畫面上,芙麗涅處於中心突出位置,以臂遮臉表現了剛被掀開衣裳的一剎那。芙麗涅的通體紅色在辯護師藍色的烘託下顯得格外鮮豔,後景和中間的幽暗部分的處理把女主角突現出來了。
  • 水墨四絕 ▏李可染的牛,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黃胄的驢
    如今,人們把他的牛,同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黃胄的驢,並稱為20世紀中國水墨四絕。7、八十三畫蝦三、徐悲鴻的馬徐悲鴻 (1895-1953),現代繪畫藝術大師在繪畫創作上,反對形式主義,堅持寫實作風,主張「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末足者增之,西方繪畫可採入者融之。」繼承我國繪畫優秀傳統,吸取西畫之長,創造自己獨特風格。長於國畫、油畫、尤擅素描。造詣極深,善於傳神。著名油畫《 我後》、《田橫五百士》,國畫有《九方皋》、《愚公移山》、《會師東京》等,最為所重。畫馬為世所稱,筆力雄健,氣魄恢宏,布避設色,均有新意。
  • 畫兒晴天雞年主題插畫-雞系列繪畫作品
    ———————————————————畫兒晴天:  自由畫家,職業插畫家,被《動漫周刊》評為中華十大繪本明星畫家,是中國郵政二十套國家版鼠年、牛年賀年明信片和明信片郵資圖繪畫設計者。  為《青年文摘》等數十家期刊雜誌繪製封面畫五百餘幅,受《美術報》、《動漫周刊》等數十家媒體的報導採訪。
  • 人體欣賞:日本超寫實油畫大師岡靖知,高清美女油畫作品欣賞
    ,高清美女油畫作品欣賞!在中國油畫界沒有冷軍出現之前,對油畫不是很了解的普通人大概也沒想過油畫竟然能夠畫得如同照片,冷軍的出現顛覆了普通人對繪畫的想像。鑔藼晼偣緎禜惌懎桒鼂嬙傑袝箏灓瓬耭碟豖趙觠熾蜖炊霱逌堜痗僬蜿綸員觕揗贇筄柖慦燉楛翪閮碽莋搡璱儕楰挧矢但寫實油畫並非單純的技術活,不但需要高超的繪畫技能,更需要對真實生活的體會與了解,而照片所帶來的其實並非真實是真實肉眼所看到的,照片與真實肉眼看到的有很多地方都不一樣,而油畫卻可以完全體會到肉眼所看到的,而這時照片無法做到的。
  • 展現當代水墨的豐富面相,「心象」當代水墨藝術展深圳開展
    南都訊 記者謝湘南 9月26日,「心象」當代水墨藝術展在深圳恆裕深圳灣開展,此次展覽由北京「藝術糧倉」與深圳「恆裕深圳灣」、「全球奢侈地產」聯合主辦,張濤策展,夏可君擔任學術主持,集結朱一虹、老赫、王愛君等20位活躍的藝術家,篩選中國當代水墨藝術佳作,呈現給觀眾。
  • 分享水墨金魚,黑色的金魚有「聚財」的寓意!
    插畫中繪畫的是CG插畫的類型,類似水墨畫的繪畫方式,其表現手法與中國傳統的繪畫水墨畫基本相同,均是用濃與淡,在虛與實中表現著豐富的色彩變化。水墨畫的小金魚有氣韻的表現生動,通過水墨的效果表現不一樣的意境之美,其表現形式和表現技法均不相同。運電腦繪圖的小金魚,依然可以產生相同的意境之美,類似工筆水墨畫的繪畫,小金魚依然存在墨色的變化,將畫面中產生豐富的色彩變化,具有一定的藝術格調更顯優雅的氣質。
  • 「捻」意走獨一枝 水墨生香富貴花 (圖)(全文)
    這就是李德建筆下的牡丹,每一個花瓣都飽含著生命的氣息從筆端裡走出來,它們或婉約輕靈或大氣優雅,就如從水墨煙雲裡走來的農飾華貴的女子,它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女神,高不可攀,也不是富貴張揚的顯擺,俗不可耐。是亦俗亦雅的人間精靈,有著獨特的個性和自我的特質,這才是李德建筆下的與眾不同的牡丹。牡丹做為中國的國花, 直被中國人所喜愛,它是富貴、吉祥的象徵,所以也是歷代中國畫家描繪的重要題材之。
  • 馮遠工作室畫展呈現「水墨形相」
    「水墨形相——中國藝術研究院馮遠工作室水墨人物畫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馮遠,文化部副部長、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王文章,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張慶善、研究生院院長張曉凌,中國美協中國畫藝委會主任郭怡孮、理論委員會主任邵大箴等出席了開幕式。
  • 油畫:英國畫家布拉姆利是完美主義者,他把技巧發揮到了極致
    油畫《閨蜜》弗蘭克·布拉姆利(1857-1915)的油畫作品,可能最出名的是油畫《絕望的黎明》,這幅畫的靈感來自英國作家約翰·拉斯金的書裡一段話,描繪了一個老婆婆在安慰那個跪著的悲傷女人,她意識到丈夫在海上失蹤了,敞開的聖經
  • 如何拍攝出具有古典油畫藝術畫風的人像攝影作品?
    關於如何拍攝出具有古典油畫藝術畫風的人像攝影作品,歸根到底是在拍攝時對光線的掌控,或者說如何使用倫勃朗光來拍攝人像。說到倫勃朗光,誰都知道倫勃朗是畫家,不是攝影師,倫勃朗光也是後人借鑑他的油畫肖像的繪畫技法命名的,那麼這就要談到藝術相通的問題。
  • 他油畫裡的少女形象,天生麗質,美得超凡脫俗!
    繪畫技巧和情感的畫作中, 感受到了藝術作品的非凡魅力! 他的油畫,筆觸含蓄,構圖寬博,畫面厚重。並以豐富的色彩向我們展現了人物畫的獨特風情。
  • 探訪瑪麗蓮·勒納的幾何抽象繪畫
    漸漸的,勒納開始作為一位雕塑家而為人所知,而她發現自己最感興趣的不是雕塑而是色彩,因此她開始創作繪畫作品。其實她在兒時就對繪畫有著特殊的情感。在十三歲時她在一個木製盤子上畫了一個峇里島舞者,她漸漸對牙買加音樂、印尼加麥蘭弦樂以及加麥蘭鑼感興趣,音樂對於她的作品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她認為自己兒時創作的這一舞者的形象沒有任何神秘的感覺,而是自己內在情緒的一種表達。
  • 冷軍為何反感別人說他的油畫像照片?專家:看那肌膚紋理!
    如果有人出題問當代中國最具實力的油畫大師有哪幾位,估計多數人的回答是冷軍先生。一、揚名海內外的確,冷軍是中國當代超寫實油畫的最具代表性的畫家之一,特別是他超寫實的美女油畫不僅在中國很有名,西方人也感到太精湛、太神奇了!
  • 如何用油畫棒畫出寫實逼真的藝術作品|油畫棒手繪森林精靈麋鹿
    關於一些細節的處理,特別是身體部分毛髮的處理,我這邊先用油畫棒大膽地找出體積關係,然後用手指按照毛髮生長方向去用力抹,最後再用油畫棒側峰輕輕地順著毛髮方向去最後塑造身體部分毛髮的細節。(每張圖片都會有注釋,請參考借鑑)臨摹難易度: ★★★★ (1~5星,5星最難)工具材料:高爾樂/彩研/丹可林油畫棒+卡紙800克作品尺寸:35×23.5 cm作畫耗時:大概3小時左右完成效果圖,油畫棒也可以畫出很寫實的畫面效果在畫草稿部分,建議使用油性彩鉛來起稿起稿部分,形準非常重要
  • 場景人物油畫:牧羊女和她的羊群-米勒|美術作品
    A.D 19C法國畫家_讓·弗朗索瓦·米勒 Jean-Francois Millet 〔生於1814年10月4日至1875年1月20日〕,法國藝術家,法國鄉村巴比松學派的創始人之一,也是法國近代繪畫史上最受人們愛戴的畫家,以其農民畫而聞名,他那純樸親切的藝術語言尤其被廣大法國農民所喜愛,就連著名荷蘭藝術家梵谷也是他的忠實「摹」拜者。
  • 色彩與情感的運用在油畫創作中的解讀
    也就是在進行油畫創作之前要在腦海中擁有基礎的創作模型或是情感概念,然後在以此為基礎進行研究和創作,由於色彩在油畫創作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在每一幅作品之前,畫家都需要收集大量的參考素材,了解各種優秀名作,充分掌握色彩的藝術特點,然後在對畫面進行整體的調色布局。色彩是油畫表達情感的重要形式 伊頓曾經說過色彩就是生命,失去色彩的世界對於我們而言就像是沒有生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