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孫三代堅守一座水文站:每個數字都有生命 每份數據都是歷史

2021-01-11 中國青年網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磊 王海涵

    8月11日下午1點,烈日炙烤著水陽江,安徽宣城新河莊水文站站長陳濤和返聘的前任站長陳協棟,這對父子搭檔又開始了一次水上作業。

  防汛期間,為防止水文監測船的氣浪衝擊堤壩,他們只能借用小馬力的民船進行作業。這條船上只有3人,船老大在船頭掌舵,陳協棟在船尾放置ADCP測流儀,有時還要幫忙撐上幾篙,而陳濤則盯著船艙內的筆記本電腦屏幕,處理測量數據。

  新河莊水文站是一個重要的「大站」,它是水陽江的總控制站,也是中央報汛站、國家重要水文站,涉及流域7596平方公裡,為當地防洪決策以及經濟發展提供重要技術支撐。

  新河莊水文站也是一個寂寞的「小站」,遠離市區,平時只有4名工作人員,至今沒有分配過大學生。每年汛期,新聞報導中總會高頻出現「新河莊站」這個地名,外界幾乎不知道它的具體位置,更難想到,這裡發出的一份份重要水文報告,就來自小站的4個人。

  從新河莊水文站建站起,70多年來,從陳克傑到陳協棟,再到陳濤,祖孫三代,三任站長,堅守在水陽江上。江水無言,見證著青春無悔,見證著家風傳承。

  「我們更像是偵察兵」

  「年年超警戒水位,常常超保證水位。」除了日常的水文測量,新河莊站長期擔負防汛重任。今年7月6日,新河莊站水位超保證水位,7月10日,最大流量突破歷史極值。該站擔負著上下遊5個斷面的測流任務,有時還會接到當地防指的指令,進行緊急測量。

  「我們不僅是哨兵,有時更像偵察兵,第一時間到達戰地。」34歲的陳濤這樣比喻自己的專業。

  從小在水文站長大的陳濤,跟著父親陳協棟來過測量操作臺。那個年代,「像電動玩具一樣的儀器」既讓這個少年感到好奇神秘,又讓他對父親的職業充滿敬佩。

  2005年,陳濤退伍,先後在交通、公安部門工作過,2011年他被分配到水文站。因為非專業出身,起初他覺得工作不太順手,甚至曾想打「退堂鼓」。

  不過,每逢汛期,當地老百姓都特別關心水文信息,就會過來打聽水位情況,詢問要不要搬家。陳濤漸漸意識到,這份工作責任重大,還能得到鄉親們的認可和尊敬,於是慢慢耐下性子,從頭學起。

  在水文站,水準測量、水位觀測、流量測量是三項基本功。起初,對陳濤來說,水尺的零點高程測量都是個難點。「要理解為什麼這麼測、這一串串數字加減的意義何在,一開始不明白,後來就通過反推驗算來加深理解。」

  他決心補齊理論短板,報名河海大學水文專業函授學習,一口氣拿到專科、本科學歷。他逐漸成長為水文站業務骨幹,最先進的儀器都由他操作。

  三等水準測量,勞動強度大、技術要求高、專業性強,同時考驗觀測和計算能力。2015年,水文站引入電子儀器後,140公裡範圍內的三等水準測量工作交給了陳濤。

  1個多月裡,陳濤早上扛著儀器出門,天黑才歸。「對基本水準點的零點高程進行較測,關係到以後水位觀測數據是否精確,不得有絲毫馬虎。」陳濤說,每個數據的得出,都格外嚴謹,經過一道計算、兩道覆核,如果覺得不太合理,會分析原因再測。

  今年汛期以來,新河莊站擔負著上下遊斷面的測流任務,每個斷面每天至少測流兩次。父子倆合作,每趟任務需在江面來回4個多小時。為此,他們吃住就在水文站,堅守了1個多月。

  從風浪裡「搶回」數據

  在外人看來,水文勘測工作就是和儀器、數據打交道,其實,水上作業,「乘風破浪」是常態,遭遇風險在所難免。

  2016年7月6日,為了獲取水文數據,陳協棟和陳濤在湍急的江水中逆流而上,最終測得一處斷面的洪峰流量數據。當時,測流點距離天成圩後來的決口僅50米,測完後僅半小時,天成圩決堤。「如果當時遇上,船隻立馬就會被洪水吸進去。」回憶往事,父子倆至今心有餘悸。

  驚心動魄的一刻,出現在4年後的同一天。今年7月6日晚上8點左右,陳濤接到宣城市防指命令,得知水陽江將向南漪湖分洪,他和父親等4人迅速穿上救生衣,扛著設備,前往北山河馬山埠閘斷面測流量。

  目的地距水文站水路約25公裡。晚上9點半左右,船行至三岔河地段,岸邊停滿民船,必須冒險從河道中間行船。「天黑,水急,樹樁、草垛、水草等漂浮物紛紛順流而下,相互撞擊發出巨大響聲。」他回憶。

  行駛半個多小時,螺旋槳突然被水草纏住,小船頃刻失去動力和方向,一直往反方向漂去。在大浪的作用下,小船貼著水面劇烈起伏,一旦撞到水中漂浮物或停泊的大船,後果不堪設想。

  陳濤迅速來到船尾,指揮船老大把螺旋槳拽出水面,他則不停地扯去水草,父親站在船頭瞭望,另一位同事打燈,半小時後才排除險情。等眾人逆流而上到達指定測量點,已是十點半。陳濤立馬測得數據,用手機上報。待回到水文站時,已是凌晨兩點多。

  「平時制定了安全應急預案,但險情發生的那一刻,靠的還是一股勇氣。」陳協棟說,一個水文人具備的綜合素質,還要包括勇敢和果斷。

  考驗水文人的還有能吃苦、耐寂寞的定力。2016年7月,持續降雨導致水陽江水位暴漲。周圍很多圩堤潰破,水文站成了一個孤島,停水停電。

  「發電機最多連續運轉4個小時,因此只能工作時發電。用大水缸裝滿河水,灑上漂白粉和明礬,就這樣,勉強解決生活用水。」陳濤回憶。即使生活不便,父子倆還是每天頂著烈日,工作七八個小時,一直堅守了近兩個月。

  家風傳承七十載

  「工作中,父親常教育我,吃苦奉獻是水文人的本分。」採訪中,不善言辭的陳濤不停地重複:「做人一定要樸實,做事一定要嚴謹。」同樣的話語,陳克傑當年也經常提醒陳協棟。

  讓陳協棟印象最深的是,「枯水期時,父親也不閒著,默默積累資料,直至上世紀80年代初退休,一直都是保持著這種工作狀態和敬業精神。」

  從小在站裡長大的陳協棟記得,站裡5戶人家生活、工作都在一起,以站為家,大家互幫互助,如同一家人。「水上作業,大家都是一條船上的人,必須團結協作,才能順利開展工作。」

  陳協棟還記得當年測流時的場景,要幾個人劃一艘木船,在斷面的兩岸拉上一根鐵索,船上人拉著鐵索,確保船從左岸直線行駛到右岸,選擇十幾個點測流量,測一份流量需要一兩個小時。「後來,才有了固定纜道和纜道流速儀,坐在操作臺前就可以獲得數據。」

  他提醒陳濤,今天測量的工具和設備與以往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必須不斷學習,才能跟上技術進步的步伐。

  1983年,陳協棟頂替父親工作。念過私塾的父親叮囑,要加強學習,他前往湖北襄樊一所中專學校學習水文,後來,又報名函授學習河海大學水文專業,拿到了專科學歷。也正是在他的影響下,陳濤同樣複製了父親的「函授學習之路」。

  70多年來,「守站人」和附近群眾結下了深厚的情誼。陳協棟至今記得,「父親當年上船,被雨淋溼,鄉親們看到了,就會遞上一件蓑衣,遇到飯點下船,他們就會送來幾個熱山芋和饅頭。」

  在祖輩身上,陳濤感受到了為群眾守衛家園的責任感,作為新時代的水文人,他感受到了助力地方經濟建設的使命感。除了防汛工作,水文站也為水陽江河道治理、水陽江橋建設等工程提供數據支撐。

  「新的時代,水文專業更有價值,責任也更加重大。」在他看來,每一個數字都有生命,每一份數據都是歷史。「如果數字沒有記下,就不會再來,這將鑄成歷史的遺憾。」

相關焦點

  • 祖孫三代66年接力戰洪水為的是什麼?
    講述的是在孝感市孝南區府河村,有這樣的一家人,祖孫三代一起抗戰洪水,在防汛場上一心一意並肩作戰!祖孫三代肩負責任,守護家園!生於1998年的周家河主動報名參與防汛巡堤工作。他的爺爺和父親,曾分別參與1954年和1998年的抗洪搶險工作。家河的名字,更是因父親的抗洪經歷而得,意為「保衛好江河才有家園」。家河說:「祖祖輩輩都在保護這個地方,我長大了,現在輪到我了!」
  • 「我們一家三代都是法院人」 他們見證了法治建設的進程
    一段奇妙的緣分,不僅讓兩個年輕人組成了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更成就了一家祖孫三代與法院工作的情緣。祖孫三代人一脈政法情「一個人走也許會很孤單,一群人必定會行更遠。相信中國法治的漫長徵程中有你們的加入,即使情到深處,人亦不孤獨。」
  • 風雪中有你有我 每個人都了不起
    此時,不僅花、樹、河流湖泊是風景,為了人們正常的生活和出行,為了保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默默在風雪中堅守的一線交警、電力巡線工、機務工作者、生態護林員等,亦是一道道美麗且感人風景線。 堅定地站在路口,即使手腳已經凍得僵硬,但全然不顧天氣的寒冷和風雪的肆虐,努力做市民平安出行的「守望者」。他們是傲霜鬥雪的交警。
  • 我在防汛一線|36米,「雨中逆行者」最在意就是這個數字
    湘江水位有多高了?距離警戒水位還有多遠?從6月湖南進入主汛期開始,這就成了李飛和同事們每天都需要解答和關心的問題,而他們給出的答案,直接關係著千家萬戶。(6月11日上午,水文工作者在長沙市望城區譚家巷勘測。)6月的長沙氣溫已經很高了,不下雨的上午特別悶熱,李飛的額上、鼻尖一直在冒汗。「今天只怕會有場雨,不曉得會有好大。」他皺了皺眉,小聲念叨著。
  • 祖孫三代都屬豬 84歲奶奶迎來第7個本命年
    邵奶奶告訴記者,「豬」是他們一大家裡人數最多的屬相,她和女兒以及外孫都屬豬。「豬比較憨厚有福氣,我們祖孫三代的日子過得都比較順利。雖然談不上什麼大富大貴,但平平淡淡才是最大的幸福。」因為對「豬」的偏愛,外孫備孕的時候,一家人都想延續「傳統」,再生個「金豬寶寶」,可惜未能如願。「我女兒總是開玩笑地『責怪』外孫,讓她的小金豬變成了小金鼠。」邵奶奶說。
  • 文成水文:學規範,查問題,加強測站測驗管理
    為加強文成縣域內國家基本水文測站的規範化管理,提升水文測報質量和安全生產管理水平,文成縣水文站工作人員以認真嚴謹的態度開展「學規範,查問題」測站測驗自查整改行動。一是學規範,貫標準。文成縣水文站認真學習《水文測驗規範》《測站任務書》《溫州市水文測驗、資料管理制度》,將水文測報相關規範、標準深入融合水文測報質量提升工作中,規範開展水文測報工作。二是編制度,抓「四隨」。根據水利部水文司最新規範要求,完善水文相關制度,並將制度上牆:如降水量、水位觀測制度,儀器測具保養和財產管理制度,安全生產工作等制度。
  • 楊寶波:書法的每個筆畫都有生命
    楊寶波曾以教「書」為生,在德州的多個縣市區有自己的書法培訓班。也許是為生存,也許是為心中的書法夢,也許是為了書法學生的期盼,他奔波於各個培訓班講學。多年的打拼奠定了他的書法地位,樹立了他不辭勞苦、滿腹墨水和「講的都是乾貨」的書法老師的形象。不少學生已成名成家,有的成了一個區域的書法代表人物,支撐和推動著一方的書法文化藝術。
  • 都說好女不伺二夫,為什麼絕色美女的昭君嫁了三次,還是祖孫三代
    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絕色美女很多,如周幽王為博美人一笑而烽火戲諸侯的冰美人褒姒,如令西楚霸王痴情如一的虞姬,還有趙飛燕、武媚娘等等,每朝每代都有。但史書公認名氣最大的還是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四大美女,那麼這四大絕色美女,最幸福的是誰?他們的最終結局如何?我們先說說王昭君的故事。
  • 韶關水文分局赴肇慶水文分局共謀「三個水文」發展
    12月18日,韶關水文分局局長周艏一行到肇慶水文分局共同探討「三個水文」發展大計,肇慶水文分局黨委書記、局長阮博主持座談會。座談會上,肇慶水文分局就當前本地的水情服務工作、近些年在智慧水文上所做的工作以及人才的帶動培養等方面做了全面的匯報,並就測報一體化,預警預報技術開展了廣泛的探討交流。此次交流雙方收穫頗豐,加強了兄弟分局之間的溝通,互鑑互通了工作經驗,為「三個水文」的發展開拓了思路。肇慶水文分局副局長馬派可和水情科全體人員參加了座談會。
  • 感知每一滴水,觸碰智慧灌區數字的靈動
    在灌區感知端,華為一直在研究針對灌區場景的一體化水情監測機櫃、華為水文監測一體化杆站方案,它可以實現對灌區水位、流量、溫度、溼度、光強、蒸發量、降雨量、視頻等數據採集設備,大型機組設備、小型發電機、電動機、閘門等控制設備的及時精準監測與數據靈敏回傳,從而解決灌區監測設備分散標準不一、運維困難、安全隱患等問題。
  • 初識生命數字 揭開神秘面紗
    生命數字又被稱為生命密碼和生命數字密碼。有人說他是西方的易經,畢竟他的出現也有2000多年的歷史,而且很多地方與易經有異曲同工之妙。有人認為這是玄學,在西方生命數字與塔羅、星座並列為三大神秘學,被廣泛運用於人力資源管理和職業規劃等方面。
  • 祖孫三代67年創造奇蹟,迎意甲1000場紀念碑
    馬爾蒂尼祖孫三代,用了67年的時間,終於迎來了米蘭生涯的第1000場意甲!馬爾蒂尼家族與米蘭的緣分始於切薩雷-馬爾蒂尼,他在1954年加盟米蘭,在之後12個賽季裡,切薩雷-馬爾蒂尼為紅黑軍團出場412次打入3球,意甲則出場347次,幫助米蘭4次贏得意甲冠軍。
  • 寶雞水文中心2020年發布34期山洪預警,水情預警預報快速準確
    拓石水文站建成局系統首個泥沙在線實時自動監測系統;完成魏家堡等5站測流纜道維修改造升級、遠程控制採沙、雷達流量計升級工作,實現測流過程、泥沙採樣、測驗成果數據整理自動化;拓石、千陽兩站水溫實現「雲平臺」自動在線採集、存儲、整編。水文巡測工作穩步推進成效好。
  • 93歲的她尋找初戀77年 願每個人都能擁有並堅守一段感情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93歲的她尋找初戀77年願每個人都能擁有並堅守一段感情 一段愛情的保鮮期有多久呢? 許多人說是三年,又有人說是七年,鮮少有人能篤定地說出幾十年或者一輩子,這樣的答案,但今天我們要講的故事,是一段塵封了77年的感情。
  • 2000萬,每一個數字都是鮮活的生命!我們從未忘記
    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裡啊,都有一個最柔軟的地方那年,黃海硝煙漫天。致遠艦全速衝向敵艦,卻滿懷憤懣、沉入海底。南昌城頭,一聲槍響,多少仁人志士前僕後繼,用信仰點亮星火;漫漫長徵路,一座座雪山上倒下年輕的戰士;盧溝橋畔,多少年輕生命倒在血泊之中,染紅黃土地……崢嶸險峻的狼牙山裡,實力懸殊的戰鬥中,五位英雄與敵人殊死搏鬥,彈盡糧絕後跳下山崖;抗美援朝,在一場叫做「上甘嶺」的慘烈戰鬥,無情地把許多年輕戰士的生命定格他鄉。經歷過幾十場戰鬥,歸來的戰士少了些熟悉的面龐,多了些沉默的老兵。
  • 泰政字〔2018〕7號 泰安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泰安市水文管理辦法的...
      市水文事業發展規劃主要包括下列內容:  (一)水文事業發展目標;  (二)水文站網、水文監測和情報預報設施建設;  (三)水生態監測、水資源監測、水土保持監測等;  (四)水文信息網絡和業務系統建設及保障措施;  (五)市水文事業發展規劃的其他內容。
  •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大案牘術」,你有他的使用說明嗎?
    百科上說他放到現在叫"大數據"。馬雲在幾年前講過:「未來幾年將進入大數據時代,大數據才是第一生產力」,現在已然到了馬雲所講的「未來幾年」。放眼望去,騰訊、阿里、百度、滴滴、美團等網際網路公司幾乎都是依靠大數據來運營,仔細想想,我們的工作生活幾乎都被這幾家公司所控制。因為他們能夠依靠大數據準確地判斷出你想要什麼。
  • 從《易經》到《梅花易數》,每個數字都有秘密!
    一切皆有定數!最近朋友圈裡很多人在轉發《周易》和數字能量的培訓課程,少則六七百,多則上萬,求學者依然趨之若鶩,畢竟每個人都關心自己的命理吉兇和命運走勢。其實,《易經》原本就包含「簡易」的含義,《易經》應該人人掌握,服務大眾的。
  • 華春瑩回應美方「甩鍋」:這不是「過家家」,每個數字背後都是一個...
    以下為全文:記者問: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國務院發言人奧特加斯等人近期密集接受媒體採訪,再次稱中國去年12月就知曉疫情但行動速度不夠快,中方的數據不真實,鼓動國際社會對中國進行追責索賠,還叫囂要對中國進行調查。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 關於這位用生命堅守初心的法官 他們有話說
    「一個標的額再小的案件,對普通家庭來說都是天大的事,案件結果將直接影響他們對司法公正的信心。」李慶軍這樣對身邊的同事說。在同事眼裡,他工作踏實,對待每一件案子都十分較真,對每個當事人的訴請都格外重視,處處體諒當事人的難處和訴訟的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