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家三代都是法院人」 他們見證了法治建設的進程

2021-01-09 中國長安網

一段奇妙的緣分,不僅讓兩個年輕人組成了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更成就了一家祖孫三代與法院工作的情緣。

祖孫三代人一脈政法情

「一個人走也許會很孤單,一群人必定會行更遠。相信中國法治的漫長徵程中有你們的加入,即使情到深處,人亦不孤獨。」

——寫給我素未謀面的爺爺和父親

代承新(作者愛人的祖父)獲得的獎狀

一面獎狀

思緒的閘門從這張保存了61年之久的獎狀開啟,紙張皺皺巴巴並有些破損,我小心翼翼地打開,散發出一股很有年代感的墨香。獎狀正中央為四面紅旗簇擁下的毛主席頭像,左右豎排分別印刷著「生產必須安全,安全為了生產」的語錄,正文是毛筆字手寫體,內容記載為「代承新同志在1959年司法工作戰線上積極苦幹,清廉務實,成績顯著,評為先進工作者,以資鼓勵,希戒驕戒躁,繼續努力,爭取更大成就。」

第一排左起第一人為代承新(作者愛人祖父)

1953年,爺爺代承新從西鄉縣第三區公所民政助理員崗位上,調入西鄉縣法院工作,先後任書記員、審判員、副院長。

雖然爺爺轉變為幹部身份,但他一生勤儉節約,艱苦樸素,清廉正直。50年代末60年代初,生活物資比較匱乏,只有到了節日或者是家裡有重大的事情,老百姓才會把白米、白面拿一點出來吃。記得家裡人講過一個真實故事,一位很樸素的老鄉,拿著幾斤大米想讓爺爺幫忙給自己的案子說情。但爺爺義正言辭地拒絕了,他說:「我本是農民出身生活條件艱苦,雖然現在成了幹部,但不能忘記革命根本。群眾找你解決矛盾糾紛,是出於對法律的信任,這幾斤大米,肯定是他東借西湊,自己餓著肚子、勒緊褲腰帶擠出來的,我堅決不能佔群眾的小便宜。」

爺爺退休後回到了農村老家,和奶奶生活在3間土坯房裡,安度清廉的晚年,直至2008年因病逝世。他憑著對法官職業的忠誠熱愛,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秉公執法,清白做人,始終不渝地實踐著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使法律的天平不傾斜,用一生守護著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

代長有(作者愛人的父親)的口琴

一支口琴

我在家裡收拾東西的時候,發現了一隻黑色的包,一層層打開之後捧出一隻老式的鐵皮口琴,歲月斑駁,鐵皮上的油漆有些脫落了,但口琴上面用刀刻著的「儉」字卻依然可見。

代長有(作者愛人的父親)

1978年,時年22歲的父親代長有,帶著這隻口琴來到了青海省軍區參軍服役,在部隊期間他刻苦訓練,還加強文化知識學習,練就了一手好字,經常手寫黑板報等,表現突出的他擔任了副班長。3年後光榮退伍轉業回到地方,進入西鄉縣法院工作,被分配到當時的西鄉法院白龍塘人民法庭,這個口琴他一直帶在身邊。

從寂靜的邊防之夜,到濃鬱的鄉村黑夜,琴聲悠揚散漫,抒發著他對生活和工作的熱愛。在那個百廢待興的時代,任何工作的開展都絕非易事,基層司法工作更是如此,在那段歲月中,除了正常工作之外,他對自己嚴格要求,利用休息時間惡補法律知識,為幹好工作打下堅實的法律基礎。家裡目前仍保存完好的一臺紅旗牌半導體收音機,還有各類的剪報材料,以及五本厚厚的筆記本,都是他學習法律的途徑。

那時候法庭的辦公條件、居住環境都極其簡陋,全庭上下擠在幾間青磚小瓦房內,從「通訊基本靠吼,辦案基本靠走」的年代一路走來,大家都是以法庭為家。經常為了辦一個案子,他和老庭長步行下鄉十幾天才能返回法庭,吃住在老鄉家裡,淳樸善良的群眾聽說幹部要住在自己家裡了,都紛紛邀請他們吃一頓飯,或者悄悄塞一些農產品給他們。父親每次特別注意這些細節,他總是自己帶著糧食、生活用品,堅決不給老百姓增加負擔,不僅如此,工作之餘他還主動挽起褲腿,幫助老百姓下田下地幹農活,群眾對他讚不絕口。

父親在艱苦的基層法庭工作期間,忘我工作,起初他並沒有關注自己身體的不適,因為工作太忙沒有時間到醫院去檢查,覺得年輕身體素質好,忍忍就過去了,隨著身體越來越瘦削疲憊,在家人的強烈要求下去醫院做了檢查,從檢查確診到病情迅速惡化,只有半年多時間。

人生瞬息萬變讓人猝不及防,年輕的生命被定格在了32歲,他離開了僅僅5歲的孩子,離開了一起工作的同事。父親短暫的一生,是清貧的一生,他在臨走前,沒有存款,上班的微薄積蓄全都補貼了生活在農村的兄弟姐妹們,他一直有一個願望,等攢夠了錢一定要給自己的三口之家蓋一間可以遮風避雨的房子。然而,這一切都還沒有來得及,在生命的盡頭,他孑然一身的離開。琴聲中洋溢著一種催人淚下的哀傷和親情,這隻口琴消弭著家人的悲愴,訴說著他清廉、正直、樂觀的品格。

劉一娟(本文作者)

一份責任

2012年,我通過公務員統一考試進入西鄉縣法院沙河法庭工作。經人介紹認識了在派出所工作的老公,成為了代家的兒媳。記得第一次雙方家長見面時,親朋好友都覺得這是「生命裡的一個巧合」,對於他們一家三代來說,也是「最好的安排」,法院的情結成就了這奇妙的緣分。一份從第一代到第三代法院人傳承下來的精神財富,至今即將滿七十載,接力棒交到了我手中,一種來自家園感的力量牽引著我。

聽家裡人講述著爺爺、父親的故事,他們在工作中遇到的難處和痛苦從不會在家人面前表現出來,我開始理解到自己的責任,爺爺、父親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奉獻給了所熱愛的崇高的法院事業,如何接過父輩交下的重擔挑下去,如何讓父輩的精神在自己身上得以傳承,為法治建設盡一份自己的力量,如何讓這種好家風像陽光雨露般沐浴澤潤後代,繼續傳承,成為了我的使命。進入法院工作8年的我,已真正懂得自己這個新一代法院人的使命,新時代也向我們這些政法新人展出新的問卷。

正如文中所說,「第一代到第三代法院人傳承下來的精神財富」仍將繼續傳承,所有法院人也將不忘初心,帶著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的使命繼續前行!

作者感悟

懷著複雜的心情寫下了這篇文章,思緒中包含了追思、悲傷、感動和振奮。「我們一家三代都是法院人」下筆之時感觸頗多,因與爺爺素未謀面的遺憾,也因父親英年早逝的悲傷,更因肩上的責任重大,逝者已矣,是為不幸;生者如斯,情何以堪。每修改一稿,淚水幾度浸潤了我的眼眶,對家人的深深緬懷之情湧上心頭。

爺爺、父親用一生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畢生的精力都奉獻給了所熱愛的崇高的人民法院事業。兩袖清風,潔淨如水,堅守著人性最樸素也最堅韌的根基,他們的精神猶如一座豐碑,刻在了後輩的心中,讓我在面對生活的坎坷的時侯,把苦難視為最無價的恩賜,更加堅忍、從容。

相關焦點

  • 《今日說法》主編張穎:踐行「四力」,見證記錄中國法治進程
    他們,可能是跑法院次數最多的人,走遍各地法院、聽過各類案件;他們,和法院幹警一同戰鬥在第一線,將人民法院與人民群眾一線牽;他們,出門能扛「長槍短炮」,不是在採訪,就是在要去採訪的路上;他們,歸來筆走風雲,鐵肩擔道義
  • 河南澠池:法院三篇論文在第十一屆「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區域法治論壇...
    近日,在第十一屆「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區域法治論壇」論文評比中,澠池縣人民法院幹警王紅撰寫的《基層法院如何有效優化區域營商環境》一文榮獲一等獎,幹警左小慧、孟飛撰寫的《優化黃河金三角區域營商環境的法治路徑》《以法治建設引領黃河金三角營商環境》分別榮獲優秀獎。
  • 立案、調解、普法,這家法院在一站式建設上有「金字招牌」
    近日,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推出「在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全面推進一站式建設」融媒體報導,來到安徽省天長市人民法院,開啟了2021年第一場「網上開放日」直播活動,帶領廣大群眾體驗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務。下面就跟隨記者去看看吧!圖為天長法院網上開放日直播活動現場。
  • 廊坊市法院推出軟硬「雙十」標準助推文化建設
    長城網廊坊9月21日電(劉振山 劉璐)憲法文化牆上的經典案例,浮雕文化牆上的法治進程,大審判庭裡的書法作品……一道道文化大餐讓廊坊市中級人民法院的法官們盡享文化建設帶來的「精神樂園」。廊坊法院文化氛圍濃鬱。
  • 【1978-2018/我之40年】一家三代五位鐵路人 見證蘭州從蒸汽機車到...
    【1978-2018/我之40年】  行之篇  他們一家三代5位鐵路職工,從改革開放初期到現在,見證了時代的變化與發展;他們一家人從事不同的崗位,從運轉、客運到售票、行包,這是蘭州車站四個車間的全部工種;他們一家人40
  • 【富順法院70年】 憶往昔崢嶸歲月,看今朝百舸爭流
    ▲1996年富順法院全院幹警合影1949年底,伴隨四川解放,舊的司法制度被廢除,法治建設掀開了新篇章。1950年5月,富順縣人民法院正式成立,70年來,富順法院與時俱進、砥礪前行,見證了中國法治的發展進程,記錄了法院人的奮鬥足跡。致敬!
  • 《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權威問答來了
    答:制定《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為統籌推進全面依法治國作出的重大決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法治建設規劃,事關全面依法治國工作全局」「統籌考慮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狀況、法治建設總體進程、人民群眾需求變化等綜合因素,使規劃更科學、更符合實際」。
  • ...印發《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 檢察日報正義網 前天
    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項法律制度、每一個執法決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加強人權法治保障,非因法定事由、非經法定程序不得限制、剝奪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財產和權利。——堅持統籌推進。
  • 常德市開展黨政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職責及法治政府建設督察
    按照中央依法治國辦和省委依法治省辦統一部署,常德市委依法治市辦副主任、市司法局黨組書記、局長王鰲帶領市委依法治市辦第一督察組赴鼎城區開展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及法治政府建設實地督察。
  •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時間表」「路線圖」
    依法治國各項工作都要圍繞這個總抓手來謀劃、來推進。」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充分體現了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即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全面依法治國各項工作的推進不能「鬍子眉毛一把抓」,要分清輕重緩急,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綱舉目張。
  •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時間表」、「路線圖」
    依法治國各項工作都要圍繞這個總抓手來謀劃、來推進。」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充分體現了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即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全面依法治國各項工作的推進不能「鬍子眉毛一把抓」,要分清輕重緩急,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綱舉目張。
  • 紅河州2020年度法治政府建設情況報告
    一、認真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紮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  州委、州政府主要負責人高度重視法治政府建設工作,嚴格貫徹落實《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實施辦法》,加強對法治政府工作的領導,聚焦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要點,抓部署、抓保障、抓落實,確保「三個到位」。一是組織領導到位。
  • ...中央依法治國辦負責同志就《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
    答:制定《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為統籌推進全面依法治國作出的重大決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法治建設規劃,事關全面依法治國工作全局」「統籌考慮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狀況、法治建設總體進程、人民群眾需求變化等綜合因素,使規劃更科學、更符合實際」。
  • 法治興則國興 法治強則國強
    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項法律制度、每一個執法決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加強人權法治保障,非因法定事由、非經法定程序不得限制、剝奪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財產和權利。  ——堅持統籌推進。
  • 在我國法治建設歷史上具有裡程碑的意義!
    在我國法治建設歷史上具有裡程碑的意義!我們迎來《民法典》元年,中國正式進入《民法典》時代。其實《民法典》的編撰早在1954年就提出來了,但是由於種種原因,直到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民法典》,決定於2021年1月1日施行。《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良法善治,《民法典》的誕生宣告中國邁入了法治新時代。
  • 法治進程那些坎之二:「嚴打」爭議
    1983年上半年,惡性案件密集爆發,接連出現了瀋陽「二王」搶劫殺人案、卓長仁劫機案等大案要案……文革時摧毀信仰、禮教、道德、法治種下的惡果,在突如其來的開放中生根發芽。據公安部當時的統計,這一年前五個月,全國發生重大案件2.5萬起。
  • 法治中國 步履鏗鏘
    曹永龍攝(人民視覺)2020年全面依法治國大事記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召開,明確了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國中的指導地位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召開,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全力推動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
  • 關於黨中央的這份未來法治中國建設路線圖,法學大咖怎麼看?
    胡建淼表示,規劃總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法治建設實踐和成就,進一步落實了黨的十九大確立的法治中國建設目標,明確了時間表和路線圖,是習近平法治思想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和實踐中的轉化和體現。「要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基本形成這一總體目標,就應當按照規劃的要求和部署,分步有序推進法治中國建設這一系統工程。」
  • 聚焦|南京法院2020年度成績單來了
    從嚴懲處毒品犯罪,審結351件市法院被評為全省禁毒工作先進集體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審結職務犯罪案件71 件87 人市法院被評為全省法院職務犯罪大要案審判工作先進集體三、立足職能服務大局被中央依法治國辦命名為第一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項目02 服務全球創新城市建設出臺促進全市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提升的10項舉措審結智慧財產權案件5291件
  • 我市開展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及法治...
    為進一步提升全市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能力水平,督促各級各部門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日前,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辦公室印發《關於開展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及法治政府建設情況督察工作的通知》,在全市範圍內部署開展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和法治政府建設情況督察有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