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1日,「中國網事·感動2016」年度頒獎典禮在中國傳媒大學舉行。圖為新華社副社長劉思揚(右)、愛的分貝常務理事呂律(左)為新疆「守邊老人」魏德友頒獎。新華網 陳競超 攝
馬若虎
每個人都有夢想。「中國網事·感動2016」年度網絡人物的夢想,超越了自己,比天還高。
每個人都有付出。「中國網事·感動2016」年度網絡人物的付出,不計較代價,與得到一樣快樂。
行程40多萬公裡、騎壞6輛摩託車,用爛12個行醫包……「80後村醫」賀星龍守著黃土,守護鄉親,一守就是16年。有一次出診為了趕時間,賀星龍挑著擔子抄了山間近道,不料腳下一滑,從100多米高的山坡滾落溝底。12天後,疼痛難忍的他到縣醫院檢查,才發現右腳內踝關節骨折。買了點石膏粉,他給自己打上了石膏,在家躺了半個月,就又一瘸一拐出診去了。
「我問自己,人活著到底圖個啥?這裡窮人多,需要幫助的人更多,我走了誰來管他們呢?咱是一名黨員,大家都看著哩!」賀星龍說,「在老百姓跟前,咱算是有用的人;出去呢,普通人一個!」
一句樸實的「有用論」,道出了衡量一個人價值的重要標準。雷鋒說過,「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一個共產黨員是人民的勤務員,應該把別人的困難當成自己的困難,把同志的愉快看成自己的幸福」。基於此,許多勤務員紮根於人民中間,為我們講述著平凡的故事,傳遞著人間大愛。
「好姐姐」劉美,11年來為1000餘名孤獨症兒童及家長提供諮詢和康復訓練,為100餘名教師提供培訓。有一個叫貝貝(化名)的孩子,有非常嚴重的攻擊和自傷行為,幾乎每天都會咬身邊的人,當時給劉美留下的咬痕持續了一年還有印跡。劉美想盡辦法在一對一上課的時候保護好自己、保護好貝貝。每次他發了脾氣,都像進行了一場摔跤比賽一樣,大汗淋漓,四肢肌肉顫抖,雙眼通紅,把孩子交給家長後,劉美就躲到衛生間哭一場,然後擦乾眼淚,繼續思考如何去解決這些問題。一年之後,貝貝的情緒有所控制,大家的努力終於有了結果。
還有「膠鞋書記」龐啟淵,風雨無阻走訪困難戶,盡心盡力為民辦實事,為當地實現脫貧帶來了希望。「倔牛」蔣傳春,夜以繼日尋找戒毒良方,多措並舉堅持「以文化人」,讓戒毒人員回歸社會重新做人。抗洪「最美睡姿」李金龍,奮不顧身營救被困群眾,連續奮戰實施應急搶險,為保護人民生命財產衝鋒在前。
他們,放棄了舒適的生活,卻成全了他人的幸福;燃燒了自己,卻照亮了別人。我不禁問自己:他們這樣做的精神動力來自哪裡?到底有沒有根源?網友「說話的種子」這樣評價龐啟淵:「老百姓的孩子真正解決了老百姓的實際問題,這才是真正的共產黨員作風!」網友「念奴嬌」這樣評價李金龍:「滿滿的都是感動!這是我們的驕傲,因為他們是我們的戰士,是我們最可親的人……」
百姓的孩子愛百姓,人民的戰士愛人民。魚水深情,志比金堅。這是真正難能可貴的地方,是真正令人感動的地方。將對百姓的愛融入志向,把無私奉獻當作事業。這樣的凡人善舉怎能不令人感動和敬佩?
「守邊老人」魏德友,從1964年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161團兵二連屯墾守邊至今,義務巡邊近20萬公裡,相當繞地球赤道5圈,勸返和制止臨界人員千餘人次,堵截臨界牲畜萬餘只,從未發生一起涉外矛盾。有一次,他巡邊完準備回的時候,突然颳起了暴風雪,一會兒就淹沒了牧道,馬也很快迷了路。魏德友使出渾身的勁兒拉著韁繩走,寒風刺骨,筒靴裡漫進了雪,汗水浸透的衣服凍成了冰。走走歇歇,5個小時過去了。就在筋疲力盡之時,他遇見了邊防連的戰士,這才逃過了一劫。
守邊守了快一輩子,魏德友總說自己沒有做什麼事情。「那時候屯墾戍邊,守邊是工作和職責,守著守著就習慣了,就一直幹下去了,就這麼簡單。」
是啊,就這麼簡單。卻又不簡單。且不說駐守邊關要耐得住寂寞,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和艱苦的生活條件,更要拿出勇氣和毅力。人,只要有一種信念,有所追求,什麼艱苦都能忍受,什麼環境也都能適應。基於此,許多有志之士義無反顧地踏上了信念之途,無怨無悔、默默耕耘。
跨越世紀的「碑林長徵」張崇魚,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自費800元向全國發出3000多封信函,尋找老紅軍線索。此後走遍全國累積行程70多萬公裡,找到了13.8萬老紅軍的資料,建了當時全國最大的「紅軍碑林」。「有一次,我帶著介紹信和一些資料去尋找老紅軍,結果被一些人當成騙子,報案把我所有的東西沒收了。」張崇魚說,當時覺得自己的人格受到了極大侮辱,但是想想自己做這個事的初衷,也就強忍了下來,打掉牙齒往肚裡吞。他說:「我雖然不是紅軍的後代,但我是紅軍精神的傳承人。」
還有「公益達人」劉天明,雖然只是一個保安,但不遺餘力地置身於慈善事業。「築夢人」王春,天命之年選擇拓荒西沙七連嶼,帶領漁民建設南海家園。「熊貓爸爸」陳玉村,一次又一次延長了熊貓的壽命,卻未能將自己的妻子多挽留幾年。
他們,把工作看得比家庭重要,把事業看得比生命重要。堅持一天也許並不難,難在數十年如一日。很多人都不會被一次挫折擊倒,卻少有人經受無數打擊仍不放棄。一個人成功與否,往往不是由困難的大小決定,關鍵在於其對待困難的態度如何。如果一個人的信念動搖,那麼即使再小的困難,都會讓其踟躕不前,最終敗下陣來。
信念的力量,讓平凡變得偉大;平凡的力量,讓感動沁人心脾;感動的力量,凝聚愛的共識;榜樣的力量,激勵更多人前行。讓我們點擊新華網,與「中國網事·感動2016」年度網絡人物進行心靈碰撞,汲取向上的力量。願感動常在、愛心永駐。
點擊圖片進入直播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