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新冠肺炎疫魔襲來,無數普通人挺身而出:迎難而上的白衣戰士、主動留守的外賣小哥、加班生產口罩的企業經理、服務群眾的社區網格員……他們都在勇敢逆行、無私奉獻。
浙江在線3月5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嚴粒粒 鄭文 整理) 3月4日,浙江省召開的疫情防控工作第三十二場新聞發布會首次聚焦戰「疫」一線普通工作者。會上,7位凡人勇士真摯地講述了一段段質樸感人、飽含力量的抗疫故事。
新聞發布會現場。
「我們一天處理大約300個標本,24小時在崗」
浙大一院檢驗科分子診斷室組長 餘斐
我是一名檢驗科醫生,在這次疫情中我的工作是參與患者標本採集和實驗室診斷,新冠肺炎患者確診和出院都需要我們的檢測報告,我們可以說是抗疫戰場上的「偵察兵」。杭州市第一例確診患者就是我們採集、檢測並發出陽性報告的,我們還承擔了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的臨床考評工作。
這次疫情中,我們一天要處理大約300個標本,24小時在崗,早期輪班人數少的時候我們一個崗就是24小時,非常時期大家都堅持過來了。新冠病毒傳染性強,我們每次進入實驗室都要做好三級個人防護,穿防護服、戴N95口罩、護目鏡、鞋套和雙層手套。早期因為防護設備比較緊張,很多同事吃飽早餐,儘量少喝水,這樣能減少出實驗室的次數,節省防護服,不過現在已經好多了。
儘管身體疲憊,但大家都精神振奮。剛開始有些緊張,但大家都沒有退縮,共同克服困難,這是醫生的責任和黨員的使命。
一直以來,家人、單位和各行各業的支持與鼓勵,讓我對醫生這個職業有了更深的自豪感和更強的責任感。我和愛人都是醫生,大女兒6歲、小女兒3歲,農曆臘月二十五那天,小女兒就和奶奶一起回湖北老家過年,當時我和她說隨後就來陪她,後來,疫情發展迅速,我和愛人回不去,只能失約了。小女兒到現在還經常問我什麼時候回來。我向我父親解釋不能回家過年,他就回了一句「關鍵時刻你肯定要堅守崗位,注意安全」。由於我經常加班,我愛人就帶著大女兒去醫院上班。大約3周前,大女兒的幼兒園主動聯繫我們,說專門安排了黨員老師值班帶她,讓我們安心工作。希望疫情全面結束後,我和愛人可以帶著大女兒回趟湖北老家、山東丈母娘家補上團圓飯。
目前我們醫院已經很多天沒有檢出門診患者病毒陽性了,希望住院的確診患者可以儘快轉陰,所有人都好起來。希望每一位奔赴湖北的同事平安歸來,一個不少!
「累並堅守著,辛苦並感動著」
省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重症組組長、省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主任醫師 楊向紅
我目前在武漢新冠肺炎定點收治醫院——武漢市第四人民醫院隔離病房擔任20樓病區主任,從大年初一出徵武漢,我已經在這裡工作整整40天了。
我記得那天接到醫院通知要組織一批醫療人員支援武漢,很多同事踴躍報名,我當時也沒多想,只是覺得自己從事重症工作20年,親身經歷過SARS、禽流感等救援工作,而且我的孩子已經讀大學了,我們科室別的醫生孩子都還小,可能更需要爸爸媽媽的陪伴,就這樣我主動請纓,馳援武漢。
在武漢的醫院,每天都有感人的故事發生。我們的一位同行——武漢四院的一位36歲醫生,在抗疫期間不幸感染了新冠肺炎,病情進展很快,氧合很差,但他在上廁所都不得不抱著氧氣枕的情況下,也一直很樂觀,並多次表示康復後會第一時間去捐獻血漿救治更多的重症病人。令人欣慰的是經過我們精心救治,他終於康復出院。出院時,他問我們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什麼時候他可以重上戰場。
我們累並堅守著,辛苦並感動著。我們每天要穿著厚厚的防護服、戴著密不透風的N95口罩、護目鏡等,在病房一待至少就是4小時,不吃不喝,全副武裝的防護給我們平常駕輕就熟的醫療操作平添了不少難度,但我們醫護人員克服了重重困難,竭盡所能救治每位患者,看著一位又一位患者由重症到輕症,再到康復出院,我們由衷地為他們高興。
到目前為止,我所在的病區收治了近100位新冠肺炎患者,現在已經有75位康復出院,我為我們的團隊,也為這些康復的武漢病患感到驕傲。大家都說,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我們相信,和來自我國各地的同仁並肩戰鬥,這場戰疫一定能打贏。
在這裡,我也想對家人以及所有援鄂醫護人員的家屬說:請放心,我們在武漢一切安好,防護用品是足夠的,後勤保障也特別給力。我堅信,我們一定會打勝這場「抗疫之戰」,待到春暖花開時,我們所有援鄂醫護人員一定會一個不少,健康凱旋。 (省人民醫院供圖)
「雖然很累,經常加班,但我感覺有很多收穫」
浙大兒院隔離病房護士長 黃國蘭
我和護士姐妹們主要負責浙大兒院疑似、確診患兒的護理。這段時間雖然很累,經常加班,但我感覺有很多收穫,因為親身參與了這場疫情的防控,貢獻了一分力量。
前期物資比較緊張,我作為護士長,需要調配好防護物資,做好後勤保障,確保一線醫護人員零感染,還要把最新的新冠肺炎防護知識應用到護理工作當中。在隔離病房做護理,相比平時更難。比如,我們要在隔離衣、防護服、N95口罩、護目鏡、防護面屏的層層防護下,戴上好幾雙手套給小朋友採血、打針,平時三五分鐘就能完成的操作,現在要花上3倍甚至更多的時間。
我感受最深的是:每次看到病房裡小朋友們臉上純真可愛的笑容時,帶給我的那份安慰和感動。我們收治了一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在元宵節所生的早產兒「小湯圓」,還有全省最小的新冠肺炎確診患者菁菁。
1月30日凌晨,菁菁送到我們醫院的時候才3個多月大,低燒,不哭不鬧,睜著眼睛看來看去。我也是個媽媽,看到這麼小的小朋友被確診,非常難過。她家裡有多個人感染,她被送來時連換洗衣服都沒有,我馬上去超市給她買了衣服,護士姐妹們也給她帶來了紙尿褲、玩具,我們團隊裡還有不少是「新手媽媽」,大家都很喜歡這個「愛笑的小胖妞」,明知道病房有危險還經常抱她逗她,耐心地給她餵奶、換尿布、洗澡。經過20多天的精心診治和護理,菁菁康復出院了。我們真心希望她能健康平安快樂地長大。
一開始進入隔離病房工作,說實話,我沒有任何猶豫,但是對於家庭,我還是很愧疚的,尤其是對4歲的小女兒。我一個多月沒有見過她,有一次她爸爸帶她來醫院,我也只是遠遠看了一眼。疫情結束後,我最大的希望就是能有更多時間陪陪他們。
「有過害怕、有過顧慮,但是沒有一個人退縮」
杭州市西湖區三墩鎮西苑社區網格員 張杰
我是一名來自西湖區三墩鎮的社工。1月23日,浙江最早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我和三墩鎮400餘名社工接到返崗通知後,第一時間取消休假回到工作崗位,一直堅守至今。面對未知風險,我們有過害怕、有過顧慮,但是沒有一個人退縮。
為了有效地防控疫情,三墩鎮全面落實網格化管理,「網格員」負責網格內所有人員信息排查、居家隔離人員點對點聯繫管控。同時,還要承擔小區出入口值守、政策規定解答以及居家隔離人員的日常生活保障等工作。
我負責的網格有319戶,1200餘人。到目前為止,總共點對點聯繫30戶隔離家庭,其中已經有29戶家庭隔離期滿14天,經醫生上門檢查無恙,解除隔離。
我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小區實施封閉式管理期間,每戶每兩天只能進出一人。一個姓李的小夥子當天已經出去過一次,所以門崗沒有放行,他與值守人員爭吵起來。經過社工耐心細緻的溝通,小李最終表示理解。同時,他也了解到小區大、隔離戶多,但是社工少,且女同志多,導致隔離戶的物資配送效率有時不是很高。小李覺得自己身強力壯,原本就從事配送工作,於是報名參加志願者,苦活累活搶著幹,我們私底下都戲稱小李是我們的「小天使」。
像這樣感人的事還有很多。比如,一些熱心的業主積極主動支持社區工作,自發組織隊伍、自備置物架、實現小區快遞分類分散、快拿快取;有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愛心居民多方籌措購買了8000隻口罩,免費捐贈給社區;一些熱心的叔叔阿姨主動協助社區與物業,在小區內執勤巡邏,讓防疫不留「空白」。
這些感人的事,像一股股暖流,流進我們的心間,也讓我們有更大的決心和毅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多做一隻口罩,給前方的戰士多一份安全」
建德市朝美日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朱麗平
我們公司於1996年開始從事呼吸防護產品的研究生產。2003年被指定為小湯山醫院等SARS收治醫院提供醫用防護口罩。2004年開始就被指定為省應急醫療物資的儲備單位。
公司於1月20日召開了緊急復產會議,並於當天晚上給全體員工發出了緊急復產通知。1月21日,除了兩名提前請假回外地老家過年的員工以外,其餘員工全部到崗到位,並迅速投入工作。1月24日,公司完成了第一筆省級的調撥任務。到目前為止,我公司從復崗初期的每天2萬隻產能一直提升,到今天已經每天向浙江省、杭州市提供40餘萬隻口罩,100%完成了浙江省和杭州市的調撥任務。
復工復產以來,我感覺每一天都活在感動當中。
因為我們公司開始本來準備放假,所有的設備都經過保養維護,進入暫存狀態。為了讓所有的生產設備儘快投入生產,設備科5名成員滿負荷工作,讓一臺臺設備調試、安裝後投入生產。其中,設備科汪高劍因為左手有傷,只憑一隻右手就加入設備調試安裝工作。因為在安裝過程中需要發力,導致左手傷口破裂,血從包紮紗布中滲出,凝結了,而他自己一無所知,還在全神貫注地調試設備。
還有我們的車間主任鄧小君。從1月21日復工以來,他每天在車間協調工作,每天的步數最少也有3.5萬步,最多的一天在車間走了近5萬步。
我親眼所見的,還有那些坐下來就睡著的後勤保障人員,一天只吃上一餐飯的工作人員。我們的董事長,前期為了我們的生產進度快速提升,每天只睡兩三個小時。
這樣的故事有很多。我感覺他們很辛苦,但是到目前為止,我沒聽到他們一句怨言。其實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多做一隻口罩,給前方的戰士多一份安全。
「咱們沒錢沒資源,但是幫鄰居買買菜還是可以的」
外賣騎手 姚權剛
平時大家都喜歡叫我「姚哥」,我也挺喜歡這個稱呼。
本來打算這個春節留守值班,可以多跑一點,沒想到突如其來的疫情把我的計劃全打亂了。街上空空蕩蕩沒有行人,商家都關門了,訂單量很少很少。那段時間,每天配送的都是一些口罩,還有蔬菜之類。
說實在的,這一點訂單真的賺不了什麼錢。但我知道,在這個非常的時候,城市需要我們這些騎手。所以,我繼續為大家跑外賣。整個蕭山寧圍片區,平時我們有300多個騎手,在疫情期間堅守崗位的差不多有三分之一。整個浙江有更多的騎手,我只是這萬千騎手當中普通的一個。
2月5日,蕭山那邊出租房管控了,然後我就回到丁蘭的家裡。很快丁蘭這邊管控也升級了,每家每戶一個星期只能出去兩次,每次限一人,鄰居的生活物資採購是一個大問題。然後,我就跟家裡說:我有美團的工作證明,每天可以出小區一次。咱們沒錢沒資源,但是幫鄰居買買菜還是可以的。
在徵得家人的同意之後,我在鄰居的微信群裡每天發布免費採購的消息。一開始,有一些鄰居說,外賣小哥可能會收一點費的。但我一再強調我是免費的。慢慢的,越來越多的鄰居讓我幫他們採購,越來越信任我。
要說感動的事情其實還是挺多的。大家都會送一些口罩、消毒水,還有水果。我挺不好意思的。還有一些鄰居和網友加我微信,就為了跟我說一句謝謝,叫我注意安全。我真的挺感動,比賺錢還開心。
等疫情結束後,我想我肯定還是繼續跑我的外賣。以前有個小目標,是每天50單,現在這個任務已經完成了,我可能會向每天60單、70單邁進。希望為家人多跑一點,可以賺出更好的條件,更溫暖的家。
「希望所有的企業能夠儘快恢復正常生產」
「三服務」駐企專員、湖州市吳興區統計局總統計師 嵇金鑫
這段時間,我的主要任務就是幫助企業在科學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有序地復工復產。作為一名駐企服務專員,我主要是當好四個「員」:復工復產的指導員、疫情防控的督導員、解決問題的協調員、惠企政策的宣講員。
我服務的企業是一家中小企業,在手的訂單有600多萬元。企業老闆急著復工,但是碰到了口罩等必需的防疫物資很難籌備齊全,高管、員工難以及時到崗等問題。老闆很著急。
我想了3個辦法。一是發揚「馬上辦」的精神。立刻聯繫區經信局中小企業復工組,緊急協調了500隻口罩,100斤消毒液和2隻額溫槍。二是發揮數位化的手段。比如,利用視訊服務,幫助外省的高管開遠程連線會議;利用熱成像智能測溫儀,加快員工的測溫效率和健康保控的水平。三是用好「健康碼」功能,積極動員所有的員工申請健康碼,有效地幫助外地的健康員工通過健康碼快速到崗到位。
通過這些辦法,我們順利解決了企業的困難,實現復工復產。
除了解決問題之外,我還做好企業防疫的督導員,主要是做好「3+2」的防疫措施。「3」是再三叮囑企業主和員工要戴好口罩、測好體溫、分開用餐;「2」是嚴格督促企業要準備好臨時的隔離間、每天要定時消毒。同時,我還做好涉企政策的宣講員,及時把省、市、區最新的政策信息傳遞給企業,幫助企業用好優惠政策,儘量讓企業的損失減到最小。
作為服務專員,我希望所有的企業能夠儘快恢復正常生產。大家一起渡過難關,實現全年的目標任務。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為記者 徐彥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