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你給我們最多感動

2021-01-09 浙江在線

  編者按:新冠肺炎疫魔襲來,無數普通人挺身而出:迎難而上的白衣戰士、主動留守的外賣小哥、加班生產口罩的企業經理、服務群眾的社區網格員……他們都在勇敢逆行、無私奉獻。

  浙江在線3月5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嚴粒粒 鄭文 整理) 3月4日,浙江省召開的疫情防控工作第三十二場新聞發布會首次聚焦戰「疫」一線普通工作者。會上,7位凡人勇士真摯地講述了一段段質樸感人、飽含力量的抗疫故事。

新聞發布會現場。

  「我們一天處理大約300個標本,24小時在崗」

浙大一院檢驗科分子診斷室組長 餘斐

  我是一名檢驗科醫生,在這次疫情中我的工作是參與患者標本採集和實驗室診斷,新冠肺炎患者確診和出院都需要我們的檢測報告,我們可以說是抗疫戰場上的「偵察兵」。杭州市第一例確診患者就是我們採集、檢測並發出陽性報告的,我們還承擔了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的臨床考評工作。

  這次疫情中,我們一天要處理大約300個標本,24小時在崗,早期輪班人數少的時候我們一個崗就是24小時,非常時期大家都堅持過來了。新冠病毒傳染性強,我們每次進入實驗室都要做好三級個人防護,穿防護服、戴N95口罩、護目鏡、鞋套和雙層手套。早期因為防護設備比較緊張,很多同事吃飽早餐,儘量少喝水,這樣能減少出實驗室的次數,節省防護服,不過現在已經好多了。

  儘管身體疲憊,但大家都精神振奮。剛開始有些緊張,但大家都沒有退縮,共同克服困難,這是醫生的責任和黨員的使命。

  一直以來,家人、單位和各行各業的支持與鼓勵,讓我對醫生這個職業有了更深的自豪感和更強的責任感。我和愛人都是醫生,大女兒6歲、小女兒3歲,農曆臘月二十五那天,小女兒就和奶奶一起回湖北老家過年,當時我和她說隨後就來陪她,後來,疫情發展迅速,我和愛人回不去,只能失約了。小女兒到現在還經常問我什麼時候回來。我向我父親解釋不能回家過年,他就回了一句「關鍵時刻你肯定要堅守崗位,注意安全」。由於我經常加班,我愛人就帶著大女兒去醫院上班。大約3周前,大女兒的幼兒園主動聯繫我們,說專門安排了黨員老師值班帶她,讓我們安心工作。希望疫情全面結束後,我和愛人可以帶著大女兒回趟湖北老家、山東丈母娘家補上團圓飯。

  目前我們醫院已經很多天沒有檢出門診患者病毒陽性了,希望住院的確診患者可以儘快轉陰,所有人都好起來。希望每一位奔赴湖北的同事平安歸來,一個不少!

  「累並堅守著,辛苦並感動著」

省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重症組組長、省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主任醫師 楊向紅

  我目前在武漢新冠肺炎定點收治醫院——武漢市第四人民醫院隔離病房擔任20樓病區主任,從大年初一出徵武漢,我已經在這裡工作整整40天了。

  我記得那天接到醫院通知要組織一批醫療人員支援武漢,很多同事踴躍報名,我當時也沒多想,只是覺得自己從事重症工作20年,親身經歷過SARS、禽流感等救援工作,而且我的孩子已經讀大學了,我們科室別的醫生孩子都還小,可能更需要爸爸媽媽的陪伴,就這樣我主動請纓,馳援武漢。

  在武漢的醫院,每天都有感人的故事發生。我們的一位同行——武漢四院的一位36歲醫生,在抗疫期間不幸感染了新冠肺炎,病情進展很快,氧合很差,但他在上廁所都不得不抱著氧氣枕的情況下,也一直很樂觀,並多次表示康復後會第一時間去捐獻血漿救治更多的重症病人。令人欣慰的是經過我們精心救治,他終於康復出院。出院時,他問我們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什麼時候他可以重上戰場。

  我們累並堅守著,辛苦並感動著。我們每天要穿著厚厚的防護服、戴著密不透風的N95口罩、護目鏡等,在病房一待至少就是4小時,不吃不喝,全副武裝的防護給我們平常駕輕就熟的醫療操作平添了不少難度,但我們醫護人員克服了重重困難,竭盡所能救治每位患者,看著一位又一位患者由重症到輕症,再到康復出院,我們由衷地為他們高興。

  到目前為止,我所在的病區收治了近100位新冠肺炎患者,現在已經有75位康復出院,我為我們的團隊,也為這些康復的武漢病患感到驕傲。大家都說,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我們相信,和來自我國各地的同仁並肩戰鬥,這場戰疫一定能打贏。

  在這裡,我也想對家人以及所有援鄂醫護人員的家屬說:請放心,我們在武漢一切安好,防護用品是足夠的,後勤保障也特別給力。我堅信,我們一定會打勝這場「抗疫之戰」,待到春暖花開時,我們所有援鄂醫護人員一定會一個不少,健康凱旋。 (省人民醫院供圖)

  「雖然很累,經常加班,但我感覺有很多收穫」

浙大兒院隔離病房護士長 黃國蘭

  我和護士姐妹們主要負責浙大兒院疑似、確診患兒的護理。這段時間雖然很累,經常加班,但我感覺有很多收穫,因為親身參與了這場疫情的防控,貢獻了一分力量。

  前期物資比較緊張,我作為護士長,需要調配好防護物資,做好後勤保障,確保一線醫護人員零感染,還要把最新的新冠肺炎防護知識應用到護理工作當中。在隔離病房做護理,相比平時更難。比如,我們要在隔離衣、防護服、N95口罩、護目鏡、防護面屏的層層防護下,戴上好幾雙手套給小朋友採血、打針,平時三五分鐘就能完成的操作,現在要花上3倍甚至更多的時間。

  我感受最深的是:每次看到病房裡小朋友們臉上純真可愛的笑容時,帶給我的那份安慰和感動。我們收治了一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在元宵節所生的早產兒「小湯圓」,還有全省最小的新冠肺炎確診患者菁菁。

  1月30日凌晨,菁菁送到我們醫院的時候才3個多月大,低燒,不哭不鬧,睜著眼睛看來看去。我也是個媽媽,看到這麼小的小朋友被確診,非常難過。她家裡有多個人感染,她被送來時連換洗衣服都沒有,我馬上去超市給她買了衣服,護士姐妹們也給她帶來了紙尿褲、玩具,我們團隊裡還有不少是「新手媽媽」,大家都很喜歡這個「愛笑的小胖妞」,明知道病房有危險還經常抱她逗她,耐心地給她餵奶、換尿布、洗澡。經過20多天的精心診治和護理,菁菁康復出院了。我們真心希望她能健康平安快樂地長大。

  一開始進入隔離病房工作,說實話,我沒有任何猶豫,但是對於家庭,我還是很愧疚的,尤其是對4歲的小女兒。我一個多月沒有見過她,有一次她爸爸帶她來醫院,我也只是遠遠看了一眼。疫情結束後,我最大的希望就是能有更多時間陪陪他們。

  「有過害怕、有過顧慮,但是沒有一個人退縮」

杭州市西湖區三墩鎮西苑社區網格員 張杰

  我是一名來自西湖區三墩鎮的社工。1月23日,浙江最早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我和三墩鎮400餘名社工接到返崗通知後,第一時間取消休假回到工作崗位,一直堅守至今。面對未知風險,我們有過害怕、有過顧慮,但是沒有一個人退縮。

  為了有效地防控疫情,三墩鎮全面落實網格化管理,「網格員」負責網格內所有人員信息排查、居家隔離人員點對點聯繫管控。同時,還要承擔小區出入口值守、政策規定解答以及居家隔離人員的日常生活保障等工作。

  我負責的網格有319戶,1200餘人。到目前為止,總共點對點聯繫30戶隔離家庭,其中已經有29戶家庭隔離期滿14天,經醫生上門檢查無恙,解除隔離。

  我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小區實施封閉式管理期間,每戶每兩天只能進出一人。一個姓李的小夥子當天已經出去過一次,所以門崗沒有放行,他與值守人員爭吵起來。經過社工耐心細緻的溝通,小李最終表示理解。同時,他也了解到小區大、隔離戶多,但是社工少,且女同志多,導致隔離戶的物資配送效率有時不是很高。小李覺得自己身強力壯,原本就從事配送工作,於是報名參加志願者,苦活累活搶著幹,我們私底下都戲稱小李是我們的「小天使」。

  像這樣感人的事還有很多。比如,一些熱心的業主積極主動支持社區工作,自發組織隊伍、自備置物架、實現小區快遞分類分散、快拿快取;有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愛心居民多方籌措購買了8000隻口罩,免費捐贈給社區;一些熱心的叔叔阿姨主動協助社區與物業,在小區內執勤巡邏,讓防疫不留「空白」。

  這些感人的事,像一股股暖流,流進我們的心間,也讓我們有更大的決心和毅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多做一隻口罩,給前方的戰士多一份安全」

建德市朝美日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朱麗平

  我們公司於1996年開始從事呼吸防護產品的研究生產。2003年被指定為小湯山醫院等SARS收治醫院提供醫用防護口罩。2004年開始就被指定為省應急醫療物資的儲備單位。

  公司於1月20日召開了緊急復產會議,並於當天晚上給全體員工發出了緊急復產通知。1月21日,除了兩名提前請假回外地老家過年的員工以外,其餘員工全部到崗到位,並迅速投入工作。1月24日,公司完成了第一筆省級的調撥任務。到目前為止,我公司從復崗初期的每天2萬隻產能一直提升,到今天已經每天向浙江省、杭州市提供40餘萬隻口罩,100%完成了浙江省和杭州市的調撥任務。

  復工復產以來,我感覺每一天都活在感動當中。

  因為我們公司開始本來準備放假,所有的設備都經過保養維護,進入暫存狀態。為了讓所有的生產設備儘快投入生產,設備科5名成員滿負荷工作,讓一臺臺設備調試、安裝後投入生產。其中,設備科汪高劍因為左手有傷,只憑一隻右手就加入設備調試安裝工作。因為在安裝過程中需要發力,導致左手傷口破裂,血從包紮紗布中滲出,凝結了,而他自己一無所知,還在全神貫注地調試設備。

  還有我們的車間主任鄧小君。從1月21日復工以來,他每天在車間協調工作,每天的步數最少也有3.5萬步,最多的一天在車間走了近5萬步。

  我親眼所見的,還有那些坐下來就睡著的後勤保障人員,一天只吃上一餐飯的工作人員。我們的董事長,前期為了我們的生產進度快速提升,每天只睡兩三個小時。

  這樣的故事有很多。我感覺他們很辛苦,但是到目前為止,我沒聽到他們一句怨言。其實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多做一隻口罩,給前方的戰士多一份安全。

  「咱們沒錢沒資源,但是幫鄰居買買菜還是可以的」

外賣騎手 姚權剛

  平時大家都喜歡叫我「姚哥」,我也挺喜歡這個稱呼。

  本來打算這個春節留守值班,可以多跑一點,沒想到突如其來的疫情把我的計劃全打亂了。街上空空蕩蕩沒有行人,商家都關門了,訂單量很少很少。那段時間,每天配送的都是一些口罩,還有蔬菜之類。

  說實在的,這一點訂單真的賺不了什麼錢。但我知道,在這個非常的時候,城市需要我們這些騎手。所以,我繼續為大家跑外賣。整個蕭山寧圍片區,平時我們有300多個騎手,在疫情期間堅守崗位的差不多有三分之一。整個浙江有更多的騎手,我只是這萬千騎手當中普通的一個。

  2月5日,蕭山那邊出租房管控了,然後我就回到丁蘭的家裡。很快丁蘭這邊管控也升級了,每家每戶一個星期只能出去兩次,每次限一人,鄰居的生活物資採購是一個大問題。然後,我就跟家裡說:我有美團的工作證明,每天可以出小區一次。咱們沒錢沒資源,但是幫鄰居買買菜還是可以的。

  在徵得家人的同意之後,我在鄰居的微信群裡每天發布免費採購的消息。一開始,有一些鄰居說,外賣小哥可能會收一點費的。但我一再強調我是免費的。慢慢的,越來越多的鄰居讓我幫他們採購,越來越信任我。

  要說感動的事情其實還是挺多的。大家都會送一些口罩、消毒水,還有水果。我挺不好意思的。還有一些鄰居和網友加我微信,就為了跟我說一句謝謝,叫我注意安全。我真的挺感動,比賺錢還開心。

  等疫情結束後,我想我肯定還是繼續跑我的外賣。以前有個小目標,是每天50單,現在這個任務已經完成了,我可能會向每天60單、70單邁進。希望為家人多跑一點,可以賺出更好的條件,更溫暖的家。

  「希望所有的企業能夠儘快恢復正常生產」

「三服務」駐企專員、湖州市吳興區統計局總統計師 嵇金鑫

  這段時間,我的主要任務就是幫助企業在科學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有序地復工復產。作為一名駐企服務專員,我主要是當好四個「員」:復工復產的指導員、疫情防控的督導員、解決問題的協調員、惠企政策的宣講員。

  我服務的企業是一家中小企業,在手的訂單有600多萬元。企業老闆急著復工,但是碰到了口罩等必需的防疫物資很難籌備齊全,高管、員工難以及時到崗等問題。老闆很著急。

  我想了3個辦法。一是發揚「馬上辦」的精神。立刻聯繫區經信局中小企業復工組,緊急協調了500隻口罩,100斤消毒液和2隻額溫槍。二是發揮數位化的手段。比如,利用視訊服務,幫助外省的高管開遠程連線會議;利用熱成像智能測溫儀,加快員工的測溫效率和健康保控的水平。三是用好「健康碼」功能,積極動員所有的員工申請健康碼,有效地幫助外地的健康員工通過健康碼快速到崗到位。

  通過這些辦法,我們順利解決了企業的困難,實現復工復產。

  除了解決問題之外,我還做好企業防疫的督導員,主要是做好「3+2」的防疫措施。「3」是再三叮囑企業主和員工要戴好口罩、測好體溫、分開用餐;「2」是嚴格督促企業要準備好臨時的隔離間、每天要定時消毒。同時,我還做好涉企政策的宣講員,及時把省、市、區最新的政策信息傳遞給企業,幫助企業用好優惠政策,儘量讓企業的損失減到最小。

  作為服務專員,我希望所有的企業能夠儘快恢復正常生產。大家一起渡過難關,實現全年的目標任務。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為記者 徐彥 攝)

相關焦點

  • 新華網評:講述平凡故事 匯聚感動力量
    2017年1月21日,「中國網事·感動2016」年度頒獎典禮在中國傳媒大學舉行。圖為新華社副社長劉思揚(右)、愛的分貝常務理事呂律(左)為新疆「守邊老人」魏德友頒獎。「中國網事·感動2016」年度網絡人物的夢想,超越了自己,比天還高。  每個人都有付出。「中國網事·感動2016」年度網絡人物的付出,不計較代價,與得到一樣快樂。  行程40多萬公裡、騎壞6輛摩託車,用爛12個行醫包……「80後村醫」賀星龍守著黃土,守護鄉親,一守就是16年。有一次出診為了趕時間,賀星龍挑著擔子抄了山間近道,不料腳下一滑,從100多米高的山坡滾落溝底。
  • 我在現場|2020年他們給我最多的感動
    從2021年1月4日起,新華社客戶端「我在現場」欄目陸續播發多位新華社攝影記者在2020年的精品力作,希望他們的鏡頭和講述,能將我們帶回到那一個個新聞發生的現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席捲世界,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全世界的目光都在關注著她如何應對。
  • 稻盛和夫的警告:從平凡到卓越,我們需要有三點思考
    不是一個靠家庭資源變得越來越強大的人,而是一個像大多數人一樣天生平凡,用自己的力量一步步變得越來越強大的人。這樣的人,他們的經驗和建議對我們普通人來說,也更有借鑑意義。稻盛和夫出生在農村。他小時候很窮。他上一個普普通通的大學。普通人不能再平凡了。然而,憑藉自己的努力,他成了日本企業界的教父。他創辦了兩家財富500強企業京瓷和KDDI。78歲那年,他拯救了瀕臨破產的日航。
  • 在平凡的世界中,他的愛情是不平凡的,最後卻歸於平凡
    我們年輕時候的故事又何嘗不是呢?一個善意的眼神,一次愉快的交談,又或者是偶然的心動。然後就是魂牽夢繞,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他和郝紅梅是因為同命相連而產生的共鳴,然後就是怦然心動,進而一發不可收拾。曾經的你又何嘗不是呢?孫少平喜歡郝紅梅是因為共同的家庭背景,一起吃黑窩窩而產生的共鳴,其實和真正的愛情無關。但是沉浸其中的孫少平曾經不止一次的幻想未來能夠和郝紅梅共同生活,相守白頭。
  • 數萬球迷為陳磊送祝福 感動CBA的 平凡瞬間
    有一種感動叫堅守,有一種堅守叫陳磊。2015年1月14日晚,北京男籃在主場以126:101戰勝山西男籃,喜獲五連勝。而巧合的是,當天北京「老隊長」陳磊也迎來了他32歲的生日,這場勝利無疑是他職業生涯中最珍貴的生日禮物。
  • 平凡之路,後會無期
    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 也穿過人山人海/我曾經擁有著一切 轉眼都飄散如煙/我曾經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一首曾經被自己單曲循環過最多遍的歌曲,喜歡他的旋律,更喜歡他的詞,句句戳人心。也曾被他的歌詞感動過,或許,歌詞也唱出了自己的經歷,或許,一路走過來,有過不自信,被別人小看過,那又如何,用自己的行動證明給別人看。而這首歌正好觸碰到自己的內心,從而激發了一種感覺。
  • 《後來的我們》發插曲MV 李劍青獻唱"平凡故事"
    5月10日,片方發布了電影插曲《平凡故事》MV。《平凡故事》由知名音樂人李宗盛作詞、李劍青作曲並演唱。從田馥甄演唱的電影插曲《愛了很久的朋友》,到陳奕迅演唱的電影主題曲《我們》,再到五月天演唱的電影片名曲《後來的我們》、萬人大合唱致敬曲《後來2018》,直到現在李劍青演唱的插曲《平凡故事》。
  • 讓我們溫和地談談「平凡」-虎嗅網
    我們就從這裡開始,我保證今天會足夠溫和地,和諸位談談平凡。1. 「平凡」並不意味著你是人群的大多數我理解這種所謂「平凡」,我還想提示兩點關於此平凡的來源,這不總是被我們看到。我會自感「平凡」嗎?不會。很多時候我們渴望著聽到人談及「平凡」,所以我們聽到樸樹的《平凡之路》會很感動,聽到高圓圓接受採訪時談及「平凡生活才是永恆」會很受共鳴。但諸位仔細想想,樸樹早在1999年就火遍大江南北,《平凡之路》是2017年最受矚目電影的主題曲,出品後就傳唱全國。
  • 2020,平凡人不平凡的一年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但是,「每個人都了不起!」看似平實無華的話,卻道出了許多中國人內心深處的心聲。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西方媒體驚呼2020年是人類社會最糟糕的一年。截止2020年底,全球累計確診病例8000多萬人,死亡180多萬人。隨著北半球進入冬季,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全球確診病例和死亡人數也在不斷上升。
  • 三部溫情韓劇:平凡的我們,不平凡的愛情
    近些年,很多大火的韓劇基本上男主或女主都有一個是不平凡的,他們要麼能看見鬼神,要麼有超能力,要麼患了特殊的病,再或者是幹著某些不平凡的職業……確實,他們的生活都很精彩,都很吸睛。但其實,現實生活中的很多人都是平凡甚至不起眼的,要知道,平凡人的生活中也是有著無數的浪漫的~《三流之路》「有錢才能有夢想,才能表達心意啊。
  • 人民日報:感動也是一種力量
    他們,是生活節儉卻將幾十年積攢的1000萬元捐贈出去的退休老人馬旭;是面對險情,對戰友喊出「你退後,讓我來」而英勇負傷的排雷戰士杜富國;是在生死關頭臨危不亂、正確處置,確保乘客生命安全的英雄機長劉傳健;是以一根扁擔挑起山鄉未來,雖是「80後」卻滿臉皺紋、鬢角斑白的鄉村教師張玉滾;是一片赤誠、一生奉獻的「兩彈一星」功勳程開甲……不管是經年累月的堅守,還是剎那華光的選擇,他們都讓我們欽佩、感動。
  • 孫少平的三段曲折愛情,平凡的生活,不平凡的心靈慰藉
    看完《平凡的世界》,總有一種感動在裡面。有讀者說,看完路遙的這本作品,大多人有種自責和遺憾,有對生活的無限感慨。我想大概就是這種感受吧,一種想說又說不出的感動,一種想哭又哭不出的悲情。作品的線索根據少平和少安及相關青年的愛情線索一路發展,引出了各樣人性、道德、生活的思考。
  • 烈火英雄譚卓,那些生活中點點滴滴平凡小事,也能給人巨大的感動
    在最近的電影《烈火英雄》中,除了那些消防員的英勇事跡,其實影片中還有許多小人物的平凡的舉動,點點滴滴的小事,但是也足夠感人,能夠引起人們的淚點。其中一個便是由譚卓飾演的黃曉明的妻子李芳,小編覺著譚卓的演技真的是非常非常好,也許有些人對她不夠熟悉,但是對她所飾演的角色應該有所印象。
  • 每個平凡的人,都擁有不平凡的愛情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人老了就是你攙我,我扶你。這就是愛情,平凡的愛情才最真切。真正的愛情不是海誓山盟,風花雪月,而是我和你,在一起,沒有大風大浪,只有的是平凡相依;經歷之後,才會懂得,最愛的一直都是你。
  • 《你好,舊時光》:從校園到婚紗的故事,平凡中不平凡的愛情
    小編認為,本劇淚點很多,但真正感動我的還是米喬去世後,米喬爸爸在他們高考時在學校門口一直看著,說了句話,讓小編瞬間淚崩,米喬走了,我來替她看看考場。本劇經典臺詞不多,但都很樸實,讓小編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就是:米喬,我們都會老去,但你不會,你永遠都是十八歲,永遠都是最好的年華。當時小編看到這句話的時候,突然有一種酸酸的感覺,為她們感到心酸。
  • 《白夜行》:平靜的愛情不平凡
    亮司在「黑夜」裡默默守護雪穗,雪穗在「白天」為亮司提供幫助,也許這種平靜的愛情,是他們19年堅守的不平凡力量。然而,他們唯一一次同時出現在「白天」裡,亮司死在了她的面前,她面無表情地說了一句不認識後,再也沒轉過頭來。我堅信,此刻雪穗的心裡是驚濤駭浪的,因為,她的「太陽」沒有了。有一種愛情是轟轟烈烈,策馬奔騰,對酒當歌。
  • 逆行、感動、珍惜、太難了……你會用哪一個詞總結2020年
    如果用一個個畫面回憶我們的2020年,你會想到什麼?醫護人員將患者轉運至武漢火神山醫院,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子弟兵馳援多地抗洪一線,全國高考延遲一個月舉行,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如果要用一個詞語描述你的2020年,你會選擇哪個?挑戰、拼搏、收穫、珍惜、學會獨處,還是太難了…… 你的2020過得怎麼樣?
  • 重情重義,這種感動叫「平凡英雄」!數位菏澤漢子嚴寒冬日下跳水
    平凡鑄就偉大,英雄來自人民。嚴寒的冬日,接連發生了數起菏澤漢子跳水救人事件,溫暖了這個冬天。正如一位網友所說:「不管在哪裡都能看到咱們菏澤人的熱情豪邁,捨己救人奮不顧身的精神,值得倡導。」(一)「在山東老家,遇到這樣的事,都會救!」菏澤漢子臧文根,在湖北孝感跳水救下7歲落水小女孩,引起廣泛關注和點讚。
  • 那些不平凡的愛情,其實只是學會了平凡的相愛著!
    瞬間也覺得自己很幸運,雖然和木木普普通通,但起碼是真感情,能夠平凡的相愛一輩子,就是最不平凡的幸福了。在這個節目裡我認識到了各式各樣的人,但基本都是跟音樂相關的。最多的就是三四線的不知名小明星,都想藉此機會在熒幕上露個臉!也有一些是音樂製作人,一些是音樂老師或其他平臺的樂評人音樂人,而有些則是節目組關係戶!
  • 中華萬年曆日曆:在這裡,記錄你的不平凡
    你可能知道中華萬年曆,卻不知道中華萬年曆裡有個叫生活圈的地方。你可能知道中華萬年曆生活圈,但你可能不知道在這裡,有一群平凡的人在不平凡地生活。他會因為別人對自己的一點好而感動,告訴其他歷友要珍惜身邊的每個人,也會有對夫妻雙方彼此珍惜的感悟。對他而言,在中華萬年曆生活圈,他就可以無所顧忌說自己想說的話,發洩自己的煩惱和不滿。    他的真誠吸引了許多歷友的關注。他的每一條狀態下面,都會有幾十條的評論和點讚。歷友們覺得他的畫作非常棒,也會覺得自己和他有一樣的生活體驗和感悟,經常就在評論下面就聊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