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風水學源遠流長,自從河圖洛書問世,數千年來歷代地理大師不斷湧現,其典籍著作浩如煙海,汗牛充棟。在發展過程中,風水學逐漸形成了兩大宗派,即形勢派和理氣派。形式派注重巒頭方位組合上的信息,理氣派堅持時運生克方面的原理,兩者互為表裡,各有所長。
全中國風水流派最少也有3000個,實際上每個大師都是一個流派。巒頭和理氣,實際上一直沒有分開。理氣裡邊也講巒頭,巒頭裡邊也講理氣。
在唐代以前,風水只是封建帝王的專利,民間鮮見流傳。風水術,自古擁有「帝王之術」的稱號。例如,在唐代,封建皇朝對術數實行嚴格的控制制度,不允許風水術在民間私自流傳。例如,趙匡義繼承皇位後,即於太平二年(公元977年)下詔:「天文、相術、六壬、遁甲、三命及陰陽書,民間並不得私習,若有蓄者,限沼到一月,悉從送官。限外不送及違詔私習者,悉斬。有能告者,賞錢十萬。」所以,那個時候,風水之術在民間鮮見流傳。
巒頭派又稱為形式、形象、形法等派。指的是自然界的山川形式,其中包括龍、穴、砂、水、和遠處伸展來的山脈統稱之為巒頭。若是平原無山之地,可以高一寸為山、低一寸為水,高大建築物皆稱之為山、街道馬路皆稱之為水。「穴」是指陰陽宅風水聚集之地。「砂」是指穴地周圍的山川,若是陽宅是指四周高大建築物。「水」無論陰宅還是陽宅,指河流、溝塘、幹流水、包括馬路以及一切四周低洼的地方皆稱之為水。
九星派
將各種各樣的山歸納成九種基本類型,即貪狼、巨門、武曲、祿存、文曲、破軍、廉貞、左輔、右弼,每個星體各有九種變化,以貪狼、巨門、武曲、左輔、右弼為吉,以廉貞、文曲、祿存、破軍為兇。此法也叫「流星趕穴法」,楊筠松所倡導,以楊筠松所著《撼龍經》、《疑龍經》為經典。此法乃尋龍點穴的上乘之法。「上等地師看星鬥」者即是此法,九星尋龍點穴又叫「流星趕穴」,被歷代先賢稱為「上乘之法」。
九星派以《飛宮九星派》的《九星》生旺關係,來作為主要的風水鑑定依據,並搭配人命磁場配卦的《八宅派》風水,進而形成精密的風水運作盤。
五星法
將山的形狀歸納為金、木、水、火、土五種基本類型,端正秀氣的金、木、土星是為「吉星」,可以作為房屋的靠山或者朝山;水、火二星是為「兇星」,認為只是山脈行走過程中的過渡星體。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魯言形理
是魯西南地區宋代業博採眾家之長,研習四十餘年結合祖傳風水古書觀點自成的風水流派,以形勢派為根基,兼採理氣之長。宋氏風水注重實用,客觀,尊重傳統,以發揚傳統風水為己任,推陳出新。
廖公九星法
相傳由楊筠松徒裔廖禹所倡導,將各種山形分別為太陽、太陰、紫氣、金水、天財、天罡、孤曜、燥火、掃蕩九種,每種星體各有九種變化,以《洩天機》為代表作。
天府六星法
將各種山體歸納為太陽、太陰、紫氣、月孛、羅睺、計都六個種類。此法在社會上流傳不廣。根據天星之規律,此法以應用在南半球較為合適。
喝形
將山類比世界上的各種生物形狀或形體,,例如猛虎跳牆、夫子撫琴、獅子踩球、飛鳳含書、鯉魚上水、麒麟吐火、黃牛出欄、靈龜飲水,美女獻花、仙人甩袖、韓信點兵、將軍卸甲.........等等,公眾號,中國風水研究會。實際上就是給這些形神俱備的山體叫上一個方便易記的名字而已,與風景名勝區的景點取名在本質上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