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山
在商界中,發生過許許多多的奇事,有的人一夜成名獲得巨大財富,有的人卻將好不容易做出來的企業轟然倒塌,都說,「掙錢容易,守財難」,這句話在這位商界大佬身上是很合適的,他的創富經歷十分勵志,但是如今卻揮霍一空。他就是譚魚頭火鍋的創始人——譚長安。
偶然發現商機
譚長安於1963年出生在四川平昌的米倉山,那裡除了山還是山,村裡的人基本上就沒有走出過米倉山。譚長安確是一心想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在當時,要想擺脫貧窮,走出大山,只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條路是考大學,另一條路就是當兵。
當時,17歲的譚長安果斷就選擇了參軍。後來1996年,譚長安從部隊轉業,分到了一個地方航空公司工作。但是譚長安在軍營裡面呆慣了,面對機關單位裡的條條框框,他一下子難以接受,於是他決定辭職經商。
那麼譚長安怎麼會選擇餐飲這一個行業呢?當時的成都比較流行吃魚火鍋,不過,大家都吃魚肉,卻忽略魚頭。
1996年,譚長安的戰友來看他,他就請他們吃魚火鍋,戰友們大飽口福,但是譚長安自己卻沒有吃飽,再要一條魚的話是吃不了的,於是,譚長安乾脆就把鍋裡剩下的魚頭吃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一吃就吃出感覺了,他說,「魚頭比魚肉有滋味多了。」這突如其來的靈感與商機,讓譚長安有了主意。
成功創業
1996年的冬天,譚長安開啟了他探究魚頭的火鍋模式,在成都百花潭附近的一條偏僻小巷裡,開了第一家「譚魚頭」火鍋店。並且還成立了食品研究所,搞了一個烹飪學院,將魚頭火鍋發揚光大。
譚長安還在平昌考察了例如紅魚洞、友誼等十幾個水庫,果真讓他從漁夫那裡發現了一個秘密,那就是「鰱魚吃頭、鯉魚吃肉。」原來花鰱魚的魚頭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卵磷脂等多種營養物質。
在火鍋鍋底上譚長安也下足了功夫,眾所周知,四川人是離不開辣的,譚長安看上了一種叫做二荊條的辣椒,這種辣椒生長在海拔400米的山上,採摘期只有7天。除了這個種辣椒之外,譚長安還在鍋底中添加了十幾種的中藥,即可以去除魚腥,又可以滋補,解決了燥火之憂。
譚長安很注重用戶體驗,他曾經大膽提出過一個「五分鐘流程」的理念,也就是說,從客人進門點菜到上菜可以吃,僅今用5分鐘就可以完成。此外,譚長安在還沒有外賣的時代就提供了配送服務。
在他的經營管理之下,譚魚頭的門店數量增加到了120多家,員工也有近萬名,譚長安也成為了大富豪,收穫了20億元的身家。
兩次借殼均宣告失敗
譚魚頭真正開始走下坡路,其主要的原因,譚長安自己也進行過總結,他說,「是因為想上市。「他還感嘆到,「命中注定不能上市,就不該強求」
2003年的時候,譚長安在香港銅鑼灣開了第一家香港的譚魚頭分店。譚長安對此表示,他去香港開公司、開分店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上市。
2009年的時候,譚長安有了第一次上市的機會。福記食品因為資金周轉、人員流失等問題向法院提出了清盤申請,譚長安就看上了這個「殼」,他結識了當時香港資源的主席黃英豪,並與他達成了合作,準備以2.38億港元的價格拿下福記。
但是後來,黃英豪對著媒體高談闊論,結果招來了很多的餐飲巨頭例如真功夫、俏江南等。這些餐飲企業紛紛前來競爭,最後,擁有國資背景的安徽創投用6.58億港元的價格,收福記於麾下。
第二次的借殼更加充滿戲劇化。2011年的時候,譚長安在座飛機的途中,遇見了一位成都老鄉。這位老鄉告訴他說,在香港有一個做藥的「殼」是當時的維奧集團,想要以2億元的低價出售。譚長安信以為真,結果老鄉找到了更好的買家,把他給甩了。
自己上市,敗光家當
這兩次借殼失敗之後,譚魚頭於是就自己開始準備上市,也正是因為這個決定,直接影響到了譚魚頭後來的命運。他和當時香港的一家風投公司籤訂了一項對賭協議:風投出資2000萬美元,但是要求譚魚頭在3年的時間內達到盈利目標,做到上市。
當時,譚長安按照2000萬美元的規模,開始進行籌備、裝修、開店,還投資了一些其他的火鍋公司。但是風投實際只給他打來500萬美元,這1500萬美元的窟窿,就留給了譚長安,這也直接造成了公司資金鍊的緊張。
需要還債的譚長安只能通過拆東牆補西牆的方式,他解散了員工,關閉了火鍋門店,至此,當年比海底撈還火熱的連鎖火鍋店譚魚頭,就正式結束了自己的時代。
本文由小聖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